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总结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29 16:55: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总结

 

 学校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总结 篇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带给了人们身体健康的 威胁,很多生活的不便,而且一些时候还会让人产生恐慌焦 虑、孤独失落等心理危机应激反应。我校积极行动,守护学 生心灵,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一、 快速响应,开通网络心理援助服务 按学校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通了网络心理援助服务,包 括全天候危机干预应对、建立各班级微信群、开通网络心理 热线和心理咨询服务。目前,所有学生都已加入微信群、QQ 群,班主任作为负责人,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 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

 二、 化引导,传播“心灵处方” 结合疫情的心理应激特点和学生需求,我们为广大学生 推送心理调适方法、居家防护小妙招、心理健康宣传讲座、 发布各级心理援助资源等相关文章,疏导学生压力,调节学 生情绪,让学生在面对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 务,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 科学摸排,加强重点学生防控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状况普查,建立

 重点学生库,班主任老师对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联系,关注 其情绪状态。同时调动班干部使其发挥出危机觉察、知识传 播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在疫情关键时期,我校全体教师坚决提高政治站 位,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正确教育引导,关心关爱学生 身心健康,科学合理安排,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落实落 细工作,切实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 效地开展。

 篇二 ***学校把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贯穿疫情联防联 控工作的始终,突出“四个精准”,全力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一、 精准引导,戴上“心理口罩”。

 学校及时发出一封公开信,倡导学生在突如其来的考验 面前保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全校上下联动、同频 共振,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宣传矩阵,大力宣传 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防控知识,着力讲好**师生抗击疫情的 感人故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准推送心理调适系 列科普及心理减压文章,为广大学生戴上“心理口罩”。

 二、 精准摸排,构筑“心理防线”。

 学校充分发挥“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信息联动,开放 线上心理测试平台,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调研,对疫情严重 地区学生逐一了解情况,按照“一人一策”建立学生台账,

 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安排辅导员、心理委 员等专人加强与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有来往学生的沟通交流, 做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 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三、 精准帮扶,开好“心理处方”。

 学校开通**大学心理咨询预约热线,为产生焦虑、压抑 等问题的学生提供线上帮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重点支持, 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给予跟踪心理帮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中心将不同时期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困惑制 作成图文并茂的微信推文予以解答和疏导。

 四、 精准疏导,做好心理主题教育。

 学校组织开展线上“用‘心’战‘疫’”主题班会,同 学们分享、讨论个人学习心得和心情小故事,传递积极力量; 开展“逆境携行,你我同心”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逆境与挫折,及时调整负面情绪,相互给予关 爱支持。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为抗“疫”加油。

 2020年春季开学第一课:把疫情当成教科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校长辛刚国。年初上任的时候,你们都已放假回家。眼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不允许我们面对面。今天我们就在这里隔空相望,借在线教学开始之际,首先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表达最诚挚的问候!无论现在你们是在甘肃还是在外省,学校和老师一直都在牵挂着你们,唯愿你们健康、平安、快乐!

 同学们,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国家遭遇的百年不遇的灾难。面对灾难,十四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陇东学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我们的同学也是蛮拼的,同学们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于这场战“疫”中。从新闻媒体中可以看到,有我们医学院的毕业生,驰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各地的同学尽管不能冲锋一线,但也履行了时代先行者的责任:有的同学拿起画笔为新时代可敬的人画像,有的同学用专业技能服务民众,还有的同学捐款捐物,或者加入志愿者队伍,战斗在社区村镇的防控点…,这一切令人感动和振奋,这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为国分忧为民献身的情怀。同样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更多同学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宅在家中,不出门,不聚会,不信谣,不传谣,这也是在为防控疫情做贡献。我们特别关注我校湖北籍的64名同学,今天我也很高兴的告诉大家,这64名同学一切安好!我校1万5千名同学,没有一个人出现特殊情况,全都安好!

 面对疫情,我们目前是“岁月静好”,全都安好,但我要强调的是,这正是因为前方有一批舍身赴疫的勇士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甚至这里面就有部分同学的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同学们,面对疫情,我们有担心、有忧虑,有感动、有敬佩,有思考、有体悟。接下来,利用新学期开始开讲第一课—把疫情当成教科书。我想通过四句话,跟同学们分享我的一些感悟。

  第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这句诗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他的意思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这几天这句诗在我吃饭的时候,在我走路的时候,在我洗脸的时候,在任何时候,都会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为什么?可能大家和我一样总是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精神感动着。疫情防控期间,在武汉人民医院,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不分昼夜的工作,每天只睡3小时。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义无反顾再次投入抗疫战场,他说“我的动力来自疾病对人的生命的威胁。”2月9日,41架飞机,载着6000名医护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武汉,中国最精锐的医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天团汇集武汉。他们庄严承诺:“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 !一个护士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普通人披上了战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罢了……千言万语,哽咽在喉。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超过3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中6人不幸死亡,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温暖的人性和鲜活的生命。

 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离世,享年51岁,他是自疫情暴发以来武汉首位因感染去世的在职院长,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作为重症患者,身处ICU病房,刘院长也一直放不下医院的工作,病情严重,他却执意不让同样是医护人员的妻子蔡利萍来陪伴和照顾,因为他觉得抗“疫”一线更需要人手,他甚至主动要求主治医生不要对自己进行插管抢救,因为不希望同事们遭遇感染的风险。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信念。

 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英国皇家空军:“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

 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而这句话现在也适用在中国的白衣战士们身上。他们为了14亿国人的生命安危战斗在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每个人都在冒着巨大的风险,充当着防控一线的勇士、斗士和战士。他们有的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病毒,从救护者变成了被救者,还有的则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我想,这些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动容的,就是在危难之中所展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人性的光辉。

 我的感悟:勇于担当,铸就起民族脊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是因为他们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才温暖激励着更多人,铸就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脊梁。

 第二句话: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

 困难,难不住中国人。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扰中国人前进的步伐。面对严重的疫情,“没有医院建医院”“没有床位加床位”。武汉火神山医院创造了速度的奇迹。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也令人惊叹:5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不到24小时绘出设计图,最高峰时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同时作业。可提供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1月26日开工,2月8日交付使用。随即,武汉市13家方舱医院工程上马,并先后投入使用。很多国家几年都办不成的事,中国人8天就办成了,被世界称为“中国速度”,汇聚起中国力量!

 透过这场速度的接力赛,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建筑能力的高水平、高质量,更看到了为了防控疫情,与死神竞速。

 当然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精英,疫情发生后,成千上万的人员和物资调配到湖北、武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辛苦付出,全国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相互支持。

  这就是今日之中国,强大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有爱的中国。每到危难时刻,“中国”这两个字总是能带给你我保障与力量。有安定富强团结的国,才有我们安稳幸福温情的家。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我相信中国能控制这场疫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不会建议限制贸易和活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发布会上力挺中国。谭德赛为什么力挺中国?除了他不是西方人而是非洲埃塞俄比亚人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抗疫工作客观上的确超过了世卫组织的要求,比世卫组织的要求高很多。就像谭德赛评价的那样,正是因为中国采取的强力措施,才不至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全世界争取了时间。在这个世界上,过去没有一个国家做到这一点。以美国2009年H1N1疫情为例,2009年3月底爆发,一个月后世卫组织将疫情列入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所谓疫区国),半年后美国才采取控制措施,那时候已传遍全世界214个国家,根据英国权威医学杂志估计,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28万。谭德赛知道这些,当然明白中国所做的贡献和意义。

 我的感悟: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我们笃定地相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部署,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公开透明的信息体系,有细致的防护准备,有科学的预防治疗,有强力的后勤保障,我们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迎来温暖的春天。

 第三句话: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在家自行隔离中,面对疫情的灾难,我们都有充足的时间静心思考:

 为什么一夜之间,终日喧嚣不息的超级都市突然陷入寂静?有人说是一夜之间按下了暂停键!谁有这样大的权威,能让万千匆忙奔向财富或归乡的脚步戛然而止;谁有这样巨大的能量,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将人类这庞然大物打得捂住胸口喘不过气来?对手究竟是谁?拔剑四顾,才发现对手竟然是小的肉眼看不见的一株病毒。

 有不少新闻讨论这次疫情的源头,很多人在说蝙蝠、穿山甲等等是引发肺炎的罪魁祸首,恨不得马上要将这几种动物消灭。从2003年的非典,到后来的禽流感、埃博拉,以及如今的新冠肺炎,尽管人类遇上的许多疾病都与动物相关,但遇到疫情,人们只会把责任推给野生动物!

 最近我在读一本美国学者写的书,书的名字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是一本讲人类社会命运的书。他分析道:“近代以来,人类的主要杀手是天花、肺结核、疟疾、瘟疫、麻疹和霍乱,它们都是从动物的疾病演化而来的传染病。因流行疾病而死的人数远大于战争创伤的人数。”从历史看,病毒无处不在,人身上有,动物身上也有。本来各自相安无事,人身上的病毒一般不害人,动物身上的病毒一般不害动物!但就怕病毒跨界,一变种,一转移,就可能大规模杀伤人类。如何预防?怎样才不会被动物病毒传染?说白了就是,别招惹它们!我们的老祖宗反复强调敬畏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不要轻易侵犯自然,这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可是,今天有些人,什么奇怪吃什么,什么罕见吃什么,这不是天人合一,而是天人割裂,甚至天人对立。

 古人吃野味,多是有源于充饥的需求。今天吃野味,或者是无知——相信吃哪儿补哪儿的无稽之谈;或者是无畏——觉得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伤害不了自己;或者是无法——无视野生动物保护法,任性自为。

 所以尽管经过不断的进化,人类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我们仍是自然的一份子,

 必须要遵守自然规律。要学会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懂得敬畏生命,不能为所欲为!

 我的感悟:心存敬畏,让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成为习惯

 由此,我们重温对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该有更深入的领悟。总书记还不止一次地引用过恩格斯的话——“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总书记对“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规律的总结,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定理的揭示,注定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第四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通过这次疫情,希望同学们再次认真思考学习的意义。

 为什么要读书?“武汉疫情”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一场战役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内涵,更加理解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正意义,我们要为中国培养更多具有历史担当、社会责任,民族情怀的人,特别是在更多领域为未来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我们需要更多像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这样的人,未来,需要年轻一辈的崛起,需要年轻一辈成为像他们这样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并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感悟:努力向学,掌握科学知识,才能承担历史大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自己尚没有能力承担历史责任的时候,唯有苦练本事、扎实学习,才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自己的时候站出来,扛起历史的大旗,承担历史大任。

  同学们,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不管这次战“疫”时间长还是短,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目前,虽然你们只能待在家里,但我不希望你们禁闭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你们虽...

推荐访问: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总结 疏导 疫情 工作总结

本文标题: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gongzuozongjie/9684.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总结》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