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科学应对、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和教学秩序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2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3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应对通发热病例、可疑病例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4 1.4 工作原则
总体原则: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 (1)以人为本,预防第一。始终把保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无死角的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全面掌控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排查,及时管控,科学施策,对相关人员出现普通发热病例、可疑病例和突发新冠肺炎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情况迅速妥善处置。做到“四早”,最大限度降低校园疫情扩散风险。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压实四方责任,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学校在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迅速妥善处置,并逐级报告。
(3)联防联控,科学应对。学校负责人深入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与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处置工作流程,并按规范和现场评估结果,有序做好线下教学、封控管控管理等防控措施,全力做好线上教学、生活保障、心理辅导及人文关怀等。
(4)加强保障,依法规范。从法规、制度、组织、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形
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校园疫情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避免学校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2.1 学校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疫情防控指挥专用办公室。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我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当地教育局和当地政府请示报告。
2.1 疫情防控工作组 (1)信息联络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掌握病例相关信息;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传达防疫决策要求;记录突发事件过程。
(2)医疗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布置核酸检测场所。配合病例转移救护工作;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重点健康监测信息;组织师生做好个人防护;转移密接者和所在班级。
(3)教育教学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学生现场组织管理;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做好家校沟通协调;做好教学安排调整。
(4)安全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启动校园封闭管理;加强校园巡查监控;保障车辆运输调度;重点区域开展消杀;保障物资储备到位。
(5)宣传和心理疏导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舆情监测;做好政策宣传;心理健康疏导;健康教育工作。
三、应对情形
1 3.1 普通发热病例
无流行病学史,仅出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经初步排查为普通发热病例。
2 3.2 可疑病例
校内发现可疑病例:发热(腋温≥37.3℃)、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同时,经调查发病前 14 天内有以下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①本人或接触人员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②与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③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区的有疑似症状的患者;④聚集性发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疑似症状的病例)
3 3.3 阳性检测者(包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1)核酸初筛阳性者:学校核酸排查途径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
(2)确诊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②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新冠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均为阳性。
(3)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腋温≥37.3℃)、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 CT 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4)学校抗原检测中,检测结果为阳性者。
4 3.4 密切接触者
在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首次阳性标本采样前 4 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依据以下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2.在办公室、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3.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4.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5.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5 3.5 密接的密接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 4 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4 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调查中要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人群为重点。
6 3.6 重点人群
在病例(包括初次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 4 天至被隔离管理时,与其同时段(含延后 1 小时)、同场所(出现多个病例的重点场所或单个病例涉及通风不良空间密闭的高风险场所)及周围 250 米范围内,停留 1 小时以上的人员。
7 3.7 聚集性疫情
14 天内在学校范围内发生 5 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四、应急处置措施
4.1 学校组织师生员工入校前开展健康自查:有无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根据自查结果,由家长代为申报(住校学生本人申报),教职员工由本人健康申报,申报内容包括:有无上述十大症状、有无病例及密接的接触史、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对于在校外学生,学校应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督促指导学生完成每日健康监测和申报,做到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全覆盖。
4.2 校外出现发热师生员工病例:发热师生员工不能返校,及时向学校报告发热师生员工的情况。学校应将病例纳入因病缺课(勤)病因追踪、复课(工)证明查验制度管理,督促其到医疗机构就诊,追踪诊治情况,及时将结果向学校反馈。如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学校和家长要协助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排查等工作。
4.3 在入校检查时和校内健康监测时,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师生员工:由校医及时引导患者在通风环境下佩戴或更换更高级别口罩(N95 口罩等),转移到学校临时隔离室。校医用水银体温计复测腋温 37.3℃以上为体温异常,根据流行病学史和症状进行初步排查,使用抗原检测试剂进行初步核查,如无流行病学史,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经初步判断为普通发热的,可按普通发热病例处置。如有流行病学史或抗原检测阳性,初步判断为可疑病例。对以上两类病例,分别实施应急处置。
4.4 在入校检查时发现病例的处置:
(1)普通发热病例。引导学生由家长陪同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优先就诊,教职工自行
到医疗机构就诊,学校及时跟踪诊治情况,按常规流程处置。
(2)可疑病例。进行快速处置,报告属地社区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辖区卫生健康部门,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由卫生健康部门安排救护车送辖区定点医院,采取优先就诊、优先采样、优先检测,进一步排查诊治,可疑病例检测未出结果前,学校正常开展教学活动。
如可疑病例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按普通发热病例处置。如可疑病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学校要协助和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排查等工作。
4.5 在校内发现发热病例的处置:
(1)普通发热病例。按照入校检查时发现的普通发热病例处置措施进行处置。
(2)可疑病例。在入校检查时发现的可疑病例处置措施基础上,同班的师生和有接触的师生员工立即脱离可能的污染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消毒措施后,有序转移至另一间通风、清洁教室继续上课,原则上留在新教室,避免与其他师生员工交叉接触。学校要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立刻对原教室进行清洁消毒。
如学生放学前可疑病例核酸检测出具结果,学校要将加强与师生沟通,减少恐慌;如学生放学后出具检测结果的,由学校视情况决定是否组织同班级学生适当延迟放学;如夜间出具结果的,学生可先放学回家,并由班主任如实妥善告知家长,加强居家防护和学生家庭管理,避免外出,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放学回家后,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第二天正常返校开展教学活动。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在第二天早上学生返校前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同班级学生的家长,并要求其在原地等候,协助和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排查等工作。
4.6 如可疑病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协助和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排查等。严格执行密接、密接的密接人员管控措施,8 小时内将其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全校需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具体检测次数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办确定的频次执行(属于疫情处置应急排查对象的核酸检测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定期开展环境核酸采样监测;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学校师生员工,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手套。
(2)启动封闭式校园管理,人员只进不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立即暂停线下教学,有序开展线上教学。
(3)启动涉疫区域封锁措施,在保障正常的生活物资供应下,因地制宜采取楼层、楼
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检查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4)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病例所在宿舍(公寓)、教室、办公室等疫点及公共场所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加强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做好校园其他区域(含校区内家属区)的保洁和消毒工作。各教室和食堂入口要配备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厕所配备洗手液。
(5)做好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工作,分类建立台账。做好学生每天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
(6)每天保持与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的信息沟通,上报学校最新情况。
(7)做好安全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应急处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做好校内餐饮、生活饮用水等生活保障。加强校园巡查管控,及时处置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处置涉校舆情事件。
(8)做好宣传和心理疏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调查方法、病例界定和处置办法等,让家长、师生员工理性认识疫情可防可控。根据确诊病例、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学校要通过家长群等,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做好正面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关怀、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稳定家长和师生员工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9)由学校负责集中医学观察期间隔离观察人员的线上教学安排和必要的生活陪护等工作。
4.7 学校出现密接个案应急处置 学校应准备好提供全校师生、工勤人员、来访人员等相关人员名单,一旦在校内师生员工中出现密切接触者,学校及时提供相关资料给疾控现场流调人员判定密接的密接。根据流调及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判定学校是否临时封闭或者改为线上教学,按“三天两检”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属于疫情处置应急排查对象的核酸检测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密接的密接按规范转运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其余学生居家或校内健康监测。关注密接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如有异常随时调整防控方案。
4.8 学校出现密接的密接个案应急处置 一旦在校内师生员工中出现密接的密接,根据流调及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判定学校是否临时封闭或者改为线上教学,密接的密接所在班级的师生按“三天两检”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属于疫情处置应急排查对象的核酸检测纳入“应检尽检”范围);校内其他人员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人员范围由属地疾控部门流调后确定,属于疫情处置应急排查对象的核
酸检测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
4.9 学校出现重点人群个案应急处置 一旦在校内师生员工中出现重点人群,学校应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如实报告,积极配合社区开展排查、核酸检测、隔离或健康监测管理等措施(属于疫情处置应急排查对象的核酸检测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出现重点人群学生所在班级的师生按“三天两检”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属于疫情处置应急排查对象的核酸检测纳入“应检尽检”范围),加强其余师生员工健康监测。
4.10 做好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 一旦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全校封闭管理,人员只进不出,立即暂停线下教学,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提供全校师生、工勤人员、来访人员等相关人员名单、课程表、视频资料等,供疾控现场流调人员甄别密接、密接的密接和重点人群;严格执行密接、密接的密...
推荐访问: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肺炎 疫情 预案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