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6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6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收稿日期: 2020—03—16作者简介:杜晶斐(199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日期:2020 — 03 — 16作者简介:杜晶斐( 199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49 年以来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杜晶斐(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疫情防控的基本经验蕴含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疫情的基本历程中,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坚定必胜信心。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疫情防控的经验和规律,坚持疫情防控的系统性、人民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不断增强抗击重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的能力。关键词:重大疫情;人民健康;制度优势;新时代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 ( 2020 )
03 — 0014 — 04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并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只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做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 1 〕 ,我们才能团结一致、共度难关,打赢这场疫情防空攻坚战。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进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和规律,明确抗击疫情决胜的关键, 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抗击重大疫情、 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伟大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多次传染病疫情,其中亚洲流感、非典和甲型 H1N1 流感最为严重。
回顾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基本历程, 对于在历史演进中总结经验应对现实具有重要意义。(一)
1957 年亚洲流感1957 年 2 月我国贵州西部出现由 H2N2 病毒引起的流感爆发,同年 3 月传播至内地其他省份,4 月传播至香港地区,随后席卷全球,导致国内约25 万人、 全球 100 至 400 万人丧命于于此次流感之中。
亚洲流感由于首先发生在亚洲而得名,由于其具有发病率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等特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继“西班牙流感”后最严重的一次疫情。面对亚洲流感,在当时的条件下,卫生部门依靠报纸和广播向群众普及关于亚洲流感的常识和防控措施;疫情严重的地区对人流密集的场所进行强制歇业; 个别疫情严重的情况给予停课处理;国家建立流感中心并于 1958 年发布并印制 《流行性感冒手册》,用于指导全国流感防控和研究工作。〔 2 〕不过尽管国家尽力进行疫情防控,但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医疗水平低、信息传播不畅、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等原因,当时的人民无法获得完整的疫情数据和及时的救治, 使疫情没有得到有效防控。另外由于中国当时没有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且没有向其他国家通报疫情,因此全球的疫情预警也具有滞后性。(二)
2003 年非典2003 年初在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不明原因具有传染性的肺炎疫情,此后的一段时间病毒迅速向全国范围内扩散致使北京、天津、山西多地出现严重疫情,全国的疫情也一度达到高峰。
进入 5 月后2020 年第 03 期 理 论 观 察 No. 03, 2020(总第 165 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erial No.16514 - -
疫情逐渐被控制并开始回落, 6 月 11 日全国无新增确诊病例标志着非典被成功战胜。在抗击非典疫情的过程中, 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建立了以政府组织为主、 卫生科研机构为辅的系统格局,在保证科学决策、权威决策的同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另外政府号召各区域、各部门建立防控非典的组织保障体系,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全防全控, 形成合理有效的危机处理组织系统。
面对突发非典疫情发展形式的不确定性以及群众可能会产生担忧、恐慌等情况,政府及时建立灵活、透明的良性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疫情报告,邀请国外专家来我国考察等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增强。
面对非典疫情传播速度快、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等主要特点,党中央和政府及时整合和调动可以利用的人力、 物力、 技术资源,为非典的防控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撑。
另外国务院还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让疫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 提高突发疫情的法制保障能力。(三)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世界卫生组织为避免由名称引起的误解,将流感名称由“人感染猪流感”更改为“甲型 H1N1 流感”。
2009 年 3 月甲型 H1N1 流感席卷墨西哥,随后迅速扩散至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遍布全球各地。
同年 5 月内地出现首例确诊病例,甲型 H1N1 流感就开始在我国大规模的蔓延开来,严峻的抗击流感阻击战由此展开。
截止到 2010 年 3月全国累计确诊 12.3 万人,死亡 714 例,是继非典后又一次重大规模的流感疫情。有了之前的经验,在抗击甲流的过程中,国务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指挥协调机制的速度更加迅速, 非典疫情后重点投入建设的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得以应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建立国际信息沟通机制、国家级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各地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避免不透明的机制造成群众恐慌。
加强国际和政府间交流合作,卫生部部长率团参加墨西哥甲型 H1N1 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与别国共同交流经验、探讨措施, 为缓解和控制我国疫情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二、决胜之钥:将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回顾 1949 年来新中国抗击重大疫情的进程,深刻总结抗击疫情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抗击疫情的决胜之钥, 并对当前以及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指引。(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抗击疫情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曾强调“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 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的胜利的。
” 〔 3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根本保证和决定性力量, 就在于党中央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基本原则, 通过协调各个组织和部门协同作战、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疫情防护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对外开放。
一方面,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自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之日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做重要的任务来抓,召开数次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第一时间对疫情防控进行科学决策和研究部署; 党中央及时协调各方面物资和人力,进行统一调度、全面部署;广大党员干部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控制疫情的有力举措,确保工作件件落实。
另一方面,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和策略,面对复杂的疫情,各地区和各部门既考虑了本地区的情况和需要,也考虑了重点地区防控工作对全国的影响, 各部门的工作和任务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确保全国形成疫情防控工作的合力网,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全面加强,坚决服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公务员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和党中央的组织和调度, 在拼搏中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创造战“疫”奇迹。(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是防治疫情的重要前提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谱写离不开人民群众。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才能渡过重重难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群众路线, 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 〔 4 〕 不论是新中国成立 70年来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深刻变革, 还是面对洪灾、非典、地震等重大灾难时所创造的奇迹,都深刻说明了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永恒力量。这次让人始料不及的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每个人民群众都尽量做到自我防护和自我隔离;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工作者背井离乡,“最美逆行者”为大家舍小家,纷纷投身一线,救危亡,解灾情;各省市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工作,启动重大突发15 - -
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 基地建设者不分昼夜使医院在十天内拔地而起, 让世界感叹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全国上下一万人民群众众志成城、 同心同向才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大力量。
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 〔 5 〕 人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血脉和根基, 是战胜一切灾难的根本力量之所在,当前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科研技术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广大干部职工无一不在全国疫情防控一线。
只要坚决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我们就一定能人定胜天,凝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三)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 〔 6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基础,如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谈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当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我们的紧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抗击疫情, 保卫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就不是一个止步于思想层面的概念,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及时应对和组织协调各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和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 1 月 20 日对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感染的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1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 28 日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都提出人民健康是第一位的, 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
1 月 27 日习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短短几天内,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这一非常时期连续数次对人民安全与健康问题进行重要指示和总体部署。
党中央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着力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把人民的安危当作头等大事,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高度负责,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心系群众的生动显现, 更是对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生动彰显。三、未来展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疫情防控新时代回顾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抗击疫情的历史过程,深入总结决胜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科学审视当前我国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望和推进新时代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设。(一)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的系统性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具有系统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首先,新时代加强党对疫情防控的领导要“普及健康生活”,注重全民健康观念和安全防护意识的普及,对疫情防护知识进行科学宣传,引导群众准确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做好自身科学防护,提高身体素质和防护意识,,明晰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其次,消除贫困是“完善健康保障”的重要举措。
贫困是实现健康权益的深重障碍,物质上的因素也许不是疫情防控过程的根本阻碍,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部分贫困人口视孩子的教育投资为非必要支出,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孩子们日后的就业能力与获取健康信息的能力, 从而成为防控疫情的阻碍与羁绊, 因此消除贫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完善健康保障”的过程。
最后,保持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建设健康环境”的关键。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共生共存。
这起由于非法猎杀、买卖、食用野味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次警醒人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 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素养显得日益迫切。(二)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的价值取向,不断凸显疫情防控的人民性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人民立场,所以疫情防控阻击战也必然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此要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协同作战工作格局, 持续加大防控力度, 由点到面形成攻坚合力, 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当作疫情防控期间的首要任务, 引导群众树立危机意识和提高防控能力。
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全民建成小康社会题中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当其他因素与人民健康发生冲突时, 人民健康具有优先权。
在卫生健康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要为提供人民更高更全面的医疗卫生保障、更及时的医疗卫生救助。16 -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自疫情发生以来,到处都是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基建工人等人民群众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14 亿中华儿女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 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和民族品格,用行动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刻内涵。
历史和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只有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才能克服重重阻碍,创造中国奇...
篇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21年第1期总第115期湖北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No.1,2021GeneralNo.115·党史党建研究· DOh 10.3969/j.issn.1671—7155.2021.01.012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疫:历程、成就与经验贾彦辉,李湘黔,汤薪玉(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作者简介]贾彦辉(1993一),男,河南许昌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与党建;李湘黔(1963一),男,湖南溆浦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汤薪玉(1994一),女,湖南桃江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军民融合创新。[摘 要]疫情治理关乎国运民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同时也在治理疫情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深刻践行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因此,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历史实践、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历史证明建党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治疫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治疫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治疫力量结构不断优化、抗疫英雄精神赓续升华、治疫实际效果稳步提升,有效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面对疫情,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与群众参与两大优势、运用技术创新与制度规范两大手段、夯实综合国力与精神砥砺两大基础、统筹国内防控与国际合作两个大局,实现治疫为民、执政为民的政治目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疫;人民健康[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21)01.0074.08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与疫病的斗争史。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上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如何有效治理疫病成为历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必修课程。旧中国疫毒猖獗、缺医少药,人民卫生健康得不到充分保障,广大同胞深受疫病折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高擎“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旗帜,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发政施仁的价值追求,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疫之路,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强大的领导力量。因此,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历史实践、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疫的历史回顾治疫是对防疫、察疫、报疫、研疫、灭疫等的统称,是指治疫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治疫手段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的全过程。疫情治理成效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贯彻落实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卫生防疫政策,同时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治疫措施,极大推动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捍卫了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健康基础。1.建党至新中国成立(1921.194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工作。“1927年10月初,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茅坪后,毛泽东即指示红军在茅坪书院旧址成立了红军医院。这是红军的第一个医院”““驯。由于战争环境下卫生条件的落后,疟疾、痢疾、下肢溃疡、疥疮四种多发病异常流行。‘‘/\军前方只有2100人,后方医院伤兵与烂脚病者有2100多人,前后方数目几乎相等,部队减员惊人”[I](I"43.44)o在此情况下,贺诚临危受命,组建总军医处开展治疫工收稿日期:2020.12.19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8318)、湖南省教改课题(项目编号:RKJGZ2002)的阶段性成果。万方数据2021年第1期 贾彦辉,李湘黔,汤薪玉: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疫:历程、成就与经验75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后,他不仅推动创办了系统的苏维埃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第一个红军卫生学校,以便为根据地培养医护人才,还出版了《健康报》《红色卫生》《卫生员讲话》等卫生报刊,用以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和群众防疫动员工作。1932年,《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颁布实施。1933年,《暂行传染病预防条例》出台,对霍乱等9种传染病的检疫作出了详细规定,建立起疫情报告和巡视制度,有效担负起了我们党早期探索有效防疫的重任。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疟疾、痢疾、天花、斑疹伤寒、麻疹等疫疾在抗日根据地的流行问题,党通过完善各级卫生组织,颁布防疫法规、深入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宣传教育活动,就地取材、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等多种方式,有效遏制了疫病蔓延,培育了军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保障了军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促成了疫情治理模式由经验走向规范。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一度出现大规模的鼠疫流行问题,东北行政委员会第一时间成立防疫领导机构,建立隔离区,开展大规模灭蚤、捕鼠等防疫运动、各地医疗资源火速驰援,为取得治疫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体来看,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党的治疫水平愈加提升。党在治疫实践中已表达出“医者仁心”的为民意愿,折射出‘ob忧人民”的政治隐喻,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局部执政经验。但是,不得不说,由于斗争环境的制约,各解放区公共卫生防疫事业整体发展相对缓慢。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49.1978)新中国成立之后,党把改善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状况视为恢复和发展民生的重要部分,公共卫生防疫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彼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仍在肆虐,‘‘天花、麻疹、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等几乎遍及全国”嘲。1949年10月14日,张家口爆发鼠疫,病源地距离首都北京仅约300公里,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提出了考验。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果断采取措施,最终快速扑灭疫情。“1951年4月1 1日至23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防疫专业会议,制定了鼠疫、霍乱、天花、白喉、斑疹伤寒、日本血吸虫病等19种传染病的防治方案和‘法定传染病管理条例草案’以及若干防疫工作具体办法”[3](P36-41)为全国防疫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依据。1952年,为反对美军的细菌战,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起到了‘夥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伟大作用。这一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治理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危害民众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当年,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甚久,遍及南方12个省市,患病的人数1000多万,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1亿人’~,群众将之称为‘瘟神”,以表达对血吸虫病的憎恨;毛泽东也用“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来形容血吸虫病给人民造成的灾难。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并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6条明确规定消灭血吸虫病的时间进度表,随即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在中华大地打响,群众性灭螺运动如火如荼。据湖南省华容县《血防志》记载:“1958年11月5日,钱粮湖灭螺围挽工程开工,投入劳力18.82万人”01,几乎占全县人LI的一半。经过艰辛鏖战,1958年《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宣告,昔日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之一的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充分显示了党民协同在治理疫情上的特色优势。实际上,不止是血吸虫病得到了有效治理,“1949年至1951年,接种牛痘人口已达全国人口的45%;1955年,全国范围内基本控制了鼠疫堋,1959年,梅毒、疟疾、麻风等恶性病种得以消除,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均被基本消灭,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掀开了治理疫情的历史新篇章。3.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召开(1978.2012)改革开放后,随着对疫病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治理疫情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针对公共卫生经费投人不足的情况,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非要大力增加科教文卫的费用不可””“””,表达出发展卫生工作、保障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从国内视角看,1981年,全国学联等九个单位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后来演化成“五讲四美三热爱”专项运动,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卫生环境。1988年处置甲肝疫情时,邓小平坚持亲赴上海过年,在联欢会谢幕之后同众演员一一握手并俯身亲吻小演员,显示出中国万方数据
76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共产党人处置疫情时的英雄气概,极大鼓励了上海人民抗击甲肝病毒的信心。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卫生工作方针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卫生工作方针把科技摆在了突出位置,为新时期防疫治疫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从国际视角看,新中国虽然于1972年就已恢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但由于国内特殊的历史原因,卫生防疫事业一度陷入停滞。随着卫生系统的拨乱反正,1979年我国正式承认《国际卫生条例》,随后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以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问传播。此后,又陆续在疫情信息通报、标准统一、对外培训交流上与国际进一步接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卫生改革发展基本原则。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的防疫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党的技术治疫水平大幅提高,有效处置了上海甲肝(急性病毒|生甲型肝炎)等疫情,并实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完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公共卫生目标。防治‘qE典’是中国防疫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03年的“非典’’疫情突袭而至,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次遭遇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直接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短板。正如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样:‘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1。面对汹汹疫情,党中央紧急统筹国内外医学力量开展防治工作。在组织方面,设立小汤山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收治;在技术方面,中西医得以有效结合,尤其是中医在治疗SARS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应急防治方面,首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舆论引导方面,卫生部出台《关于做好防治非典有关宣传工作的通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报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依法公开进行新闻发布,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医疗保险方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明确医护人员因救治非典患者而感染的按工伤对待,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市场稳定方面,印发《关于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防治非典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在疫情冲击下确保市场、社会能够有序运转。经过艰辛努力,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最终胜利。非典促使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反思,以深刻的教训倒逼公共防疫体系和能力的进一步改进,这使得我国在2009年面对美国波及而来的甲型H1N1流感时能够从容应对。整体而言,现代化的治疫结构已基本稳定成型。4.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2012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部署、新要求,创造性地把卫生防疫上升到国家健康治理的新高度,开辟了治疫防疫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健康基础,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19](P370)。在他看来,当今社会重大传染病仍然存在发生的可能,要把防控重大疫情作为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在他的推动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并于2018年改建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控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叫州∞7”,把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纳入健康中国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并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将健康融人所有政策,由人民来共建共享,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形成了系统的大卫生观和大健康观。随后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关口前移,完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增强应急反应、传染病防治、医疗保障等政策之间的衔接性,对中国特色治疫模式进行了前瞻性发展和系统性完善。截至目前,我们“成功防范和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m,“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已处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1111。万方数据
2021年第1期 贾彦辉,李湘黔,汤薪玉: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疫:历程、成就与经验7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量,是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2020年初,新冠病毒突袭而至,疫隋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2020年大年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专题研讨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应对之策,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极其罕见的,充分体现出党中央急群众之所急的执政态度。抗疫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共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紧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
篇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特别策划Specials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百年经验张士海【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探索中,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交互融合,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精神实质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相辅相成,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逻辑前提;讲求斗争策略,坚持把握规律和善于行动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环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全面提升,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风险挑战
百年历程
历史经验【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并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一条主轴、一条主线。面对种种重大风险挑战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正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汇聚起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条件支撑。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验的价值意义。对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百年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既能通过回首过往危难时绝处逢生、挫折中不断奋起的奋斗路来汲取营养,又能为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勇气和力量。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交互融合,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精神实质人民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着无产阶级政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庄严宣告凸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崇高理想。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① ,强调共产党人必须“正确表达人民的想法” ② 。这些重要论述彰显着无产阶级革命先行者“人民至上”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站稳人民立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根据。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观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矢志不渝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原则。百年来,
人民论坛 / 2021年08月中 25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没有哪一件不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没有哪一次是脱离群众孤军奋战的。毛泽东同志认为 :“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 ③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践中,从而激发了广大群众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的革命热情,有效凝聚革命力量,厚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从未背离人民立场。1959 年,面对西藏分裂势力制造的武装叛乱,党中央与其进行了坚决斗争。这场关系西藏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斗争“决定了西藏各族人民同解放军并肩斗争来平息这场叛乱,决定了武装叛乱必然要失败” ④ 。党中央的平叛政策受到广大藏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为迅速平定叛乱打下了坚实根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风险挑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江泽民同志认为 :“我们党正是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才战胜种种困难,创造出种种奇迹。”胡锦涛同志强调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才领导亿万群众治理洪水、抵御风雪、抗击地震、战胜疫情,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风险挑战中攻坚克难、转危为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从联防联控到复工复产,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打赢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对“人民至上”这一马克思主义鲜明品格的赓续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以群众力量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宝贵经验的再度证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人民性是完全统一的。” ⑤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的交互融合,有效实现党与人民之间彼此信任、彼此依靠的良性互动,牢牢构筑了党和人民祸福相依、命运与共的价值基础。正因如此,在重大风险挑战来临之时,中国人民总能以极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党的主张转化为自觉行动,汇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来抵挡困难。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必须持之以恒坚守人民立场,才能在人民的英雄本色和时代洪流的同频共振中继续披荆斩棘、谱写新的篇章。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相辅相成,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逻辑前提常怀忧患意识,是共产党人心系天下的情怀彰显和担当作为的使命体现。恩格斯曾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列宁指出,在建立苏维埃制度的新的事业中,不可能没有失利和错误,强调“一定要百折不挠地纠正这些失利和错误” ⑥ 。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及社会命运的深刻忧患意识,为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居安思危,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实践根基。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防范、应对、善后、总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略,其中,防范风险是掌握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主动权和制胜权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两手抓”,才妥善应对一次又一次的风险挑战。1945 年重庆谈判前夕,面对未知前路,毛泽东同志指出 :“全国性的内战不论哪一天爆发,我们都要准备好。”“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
26特别策划Specials各种复杂的局面。” ⑦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毛泽东同志清醒认识到如果不尽快改变我国的落后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⑧ ,进而领导全国人民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在内忧外患的革命年代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以史为鉴,又审时度势,以高度的警惕之心为预防风险和应对风险做好了充分准备。面对改革开放这一翻天覆地的大事件,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犯错误“要争取犯得小一点”,而且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 ⑨ 。江泽民同志指出 :“有备才能无患。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对各种可能性都应该预作考虑、预为准备。” ⑩胡锦涛同志强调 :“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⑪ 正是中国共产党以未雨绸缪的高度清醒防范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风浪,才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等国内外风险挑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大工程,对防范化解七个领域的重大风险作出了深入分析和明确部署。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发展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各类矛盾和风险的易发期。习近平总书记重申“要增强忧患意识”,指出“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对底线思维这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坚持运用,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以忧患意识有效防范风险挑战宝贵经验的再度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在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 ⑫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已通过与无数次重大风险挑战作斗争的艰险历程镌刻进中国共产党人的骨血与基因里。在新的时代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治国理政道路上的潜在风险因素,才能以更谨慎的态度科学研判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才能以更高的站位全力以赴作出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战略部署,从而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主动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讲求斗争策略,坚持把握规律和善于行动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环节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离不开正确的斗争策略,斗争策略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的智慧总结,体现对斗争形势的科学研判和斗争方法的理性分析。恩格斯指出,革命策略就是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⑬ 。列宁认为 :“先进阶级只有客观地考虑到某个社会中一切阶级相互关系的全部总和,因而也考虑到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到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据以制定正确的策略。” ⑭这些重要论述彰显着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斗争规律和斗争实践的辩证思考,为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讲求斗争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遵循。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讲求斗争策略,既要抓住矛盾的普遍性以把握其中蕴含的规律性认识,又要深入剖析矛盾的特殊性以便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迅速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投入行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谋定而后动”与“谋定而快动”相结合,才得以抓住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最佳时机,取得显著效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的道路充满坎坷,没有高明的斗争策略将寸步难行。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 ⑮ ,就能改变敌我的优劣形势,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勇敢的中国人民英勇奋战,在敌后战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富起来的道
人民论坛 / 2021年08月中 27路并不平坦,没有高明的斗争策略将风险迭出。邓小平同志在清醒认识改革开放存在风险性的基础上确定了“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原则,他指出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 ;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既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正确方向,又以具体政策铺实改革道路,实现了改革和稳定的齐头并进。世纪之交的国际环境风云诡谲,不讲求斗争策略就难以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1999 年,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野蛮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一“国际关系中十分复杂的斗争”,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立场坚定”,又要“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要根据美国的态度和整个事态的发展,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抗议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不可战胜。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健康、社会发展都造成较大的威胁,无论是 2003 年的“非典”,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都通过科学防治策略进行了有效应对。在防治“非典”斗争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尊重科学规律,采用科学方法,依靠科学手段,切实做好治疗、预防、控制各项工作”。2020 年 2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战略策略”,党中央“立足地区特点和疫情形势因应施策”,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全面抗击疫情的战略格局。中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战略能力和执行能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策略的创新性应用,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策略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宝贵经验的再度证明。“应对风险挑战,属于解决重大矛盾,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战而胜之。” ⑯ 因此,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必须既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又发挥善于斗争的智慧,既保持坚定不移的原则,又善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通过规律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使斗争策略发挥其最大效能,在斗争中取得...
篇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困难和风险的历史经验 作者:
柳建辉
作者简介:
柳建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和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史。北京 100091
原发信息: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 年第 20213 期 第 4-10 页
期刊名称:
《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
2021 年 07 期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 100 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在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强国事业推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多次经历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甚至事关生死存亡的历史关节点,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等严峻复杂局面的考验,凸显了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治党治国治军能力。尽管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原因;有的是全局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有的虽然尚未达到生死存亡的严重程度,但亦堪称复杂局面,都给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其处理难度均世所罕见。正是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愈挫愈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给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历
史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面对未来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认真总结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历史经验,对于开启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一、面对困难和风险,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判断形势,适时调整政策,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每次遇到困难和风险,都能够首先做到信念坚定,处变不惊,迎难而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特别是能够运用科学理论,站在全局、战略、宏观的高度看待分析形势和问题。在对严峻复杂局面有了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找到有效的应对举措并坚定实施,不断攻坚克难、化险为夷,扭转危局、破解困境。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尚处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吓倒,而是勇敢地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进行战斗。同年 8 月 7 日,面对大革命失败的危机,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解决了要不要革命、怎样革命的核心问题。其后,党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并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逐步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革命胜利指明了唯一正确的方向。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革命再次
陷入绝境。革命向何处发展,有生力量如何才能保留,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大严峻考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调整,在遵义会议上正确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问题,从而在军事上、组织上、政治上确保了长征的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长征胜利后,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又准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治路线,在 1935 年12 月的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此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前嫌,力倡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民族抗战局面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重新走向复兴。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是与其沉着冷静并正确判断形势和及时调整政策分不开的。这一特点还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几次土地政策转变中。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最初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这不仅侵犯了富农和中农的利益,而且“土地国有”的规定显然也无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后来,党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及时地纠正这一偏向,提出了“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从而既保护了富农和中农的利益,又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为根据地建
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但随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党的土地政策又出现波折,开始实行所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这种企图从肉体上消灭地主和不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的做法,把他们中的许多人逼到敌人那边去,对第五次反“围剿”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居于首要地位。为了团结更多人抗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转而实行减租减息,即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农民在减租减息后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争取和团结地主站在抗日一边。这一政策的实行,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援了持久的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在这种阶级矛盾急剧激化的情况下,过去减租减息的界限不断被农民强烈的土地要求和国内政局的变化所突破。于是,中国共产党又适时改变土地政策,主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以雷霆万钧之力猛烈地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套在农民身上的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生产关系,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从 1946 年《五四指示》到 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再到 1948 年《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呈现出“温和—激进—纠偏”的演变轨迹。这种一波三折,恰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形势
任务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偏向的优势。这种勇于变革、善于创新的品格,无疑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依靠科学理论指导,适时调整政策,不断攻坚克难的经验之一。
二、面对困难和风险,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坚强而正确的领导和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针对每一次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强领导,科学决策,不仅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重大举措,而且充分显示了驾驭复杂局面的统筹能力和宏观调控的组织优势。这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强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充分验证。如在应对历次特大自然灾害特别是 2008 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紧急危难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统一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枢纽作用,迅速组织起中国历史上救灾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灾救灾行动,最大限度地挽救了群众的生命,最大程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并迅速开展恢复重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打虎拍蝇”,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从而取信于民,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美国一手挑起的贸易战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攻坚克难,坚定从容、有理
有节,主动作为、顺势而动,彰显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定力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正当利益,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敬佩。在 2020 年惊心动魄的全民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面对汹涌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统筹,调度有力、行动果决,压实责任、上下联动,集中人力资源,调配部署有序,始终保持了处变不惊的战略定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总之,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关键时刻,广大基层党组织总是全力以赴、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危险面前,各级领导干部总会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其主心骨作用;紧要关头,广大党员总能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切,都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领导能力,为应对各种复杂严峻局面,夺取最终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越是在应对风险挑战的过程中,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能得到充分体现,越能展现出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体制优势,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民众一股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
三、面对困难和风险,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保证党的政策得到强有力的贯彻执行,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生命力的试金石。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全国执政 7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尽管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没有变。这就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从人民群众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力量和智慧。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由于满足了群众需要,革命很快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拥护,苏区很多地方的工农群众像潮水一般地涌进红军中,到处涌现妻子劝郎、父母劝子、兄弟争相当红军的动人场景。
到了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更是清醒地意识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为了动员全国人民积极抗战,中国共产党把改良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
了改良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的待遇,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减租减息,赈济灾荒等政策,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真心拥护。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更是通过充分满足群众的利益,进行了更大规模也更为深入的动员。而在这一过程中,土地改革自然成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经过深入人心、密切联系群众的土改和诉苦运动相结合,翻身农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踊跃支前,担负了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充分保障了解放军的物质供应和各种需求。对此,陈毅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沂蒙精神的实质揭示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在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正是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这一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已经得到了充分印证,在新中国成立后应对各种困难风险的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得很明显。
正是由于党密切联系群众,取信于民,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生活水平虽然下降了,但却在困难面前迸发出了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的英雄气概和高昂斗志。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阻击、防控、防治行动,全国人民也立即行动起来,社会各界积极捐赠资金和物资,数万人自发组成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抗疫现场。这种大爱无疆、众志成城的景象,汇聚成了中华民族胜利抗击特大突发疫情的强大合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群众
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具有极强的感召力,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热烈响应。同时也正是在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才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和组织优势,也是能不断攻坚克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面对困难和风险,只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所提供的强大动力,凝心聚智、化危为机,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来源于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百年来所形成的党的庞大精神谱系。“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意志坚定、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不懈奋斗、无私为民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风范。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同后来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所逐步产生的各种精神...
篇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社科论坛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2021 年 第 1 期NO. 1,2021》政治法律新中国成立以来应对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 - 基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视 角 "李 新 宇 赵 倩 倩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 , 党领导人民积极应对各类灾害风险 , 在抗击重大疫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从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总结这些经验 , 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 相处保持生态平衡 , 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防 治 ,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群防群治 。
这些经验启示我们 , 要加强党的建设 , 坚持党委领导为疫情防控稳 局定向 ; 要依靠人民力量 , 坚持群众参与为疫情防控凝心聚力 ; 要遵循客观规律 , 坚持生态建设为疫情防控托底补 短 ; 要筑牢经济基础 , 坚持发展经济为疫情防控奠定基石 ; 要完善上层建筑 , 坚持法治建设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
关 键 词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重 大 疫 情 历 史 回 顾 经 验 启 示 中国图书分类号 D 61 ; R 1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4741 ( 2021 ) 01 -0037 -052020年 1 月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人民 带来巨大灾难,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 书记明确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组织各方力 量开展防控,全力救治患者,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 ®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有效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指明了工作方向。要战胜当前冠肺炎疫情 带来的重大挑战,不仅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也 必须从历史教训中寻求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应对重大疫情的 历程回顾新 中 国 成 立 来 ,酬 不 时 細 重 大 疫 情 ,党 和国家高度重视防控化解工作,有效维护了人民群 众生命健康安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70 多年来,中国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 )
第一阶段 ( 1949 ~ 1977年 ):
改革开放前 党领导 人民 抗击鼠疫 、 霍乱 、 天花等急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深受鼠疫、天花、疟 疾等烈性传染病的危害。面对重大疫情的影响,毛 泽东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对于卫生、防疫和一般医 疗工作的缺乏注意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缺点, 必须加以改正。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 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 作”" ,并向全国人民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 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 ,在全国范围内先 后发起秋季种疸、消灭血吸虫病等一系列爱国卫生 运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疫情主要有 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等。面对这些重大疫情 的威胁,党和国家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疫情防控工 作:一是建立专门防疫机构,构建防疫工作体系。
1949年 10月,党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防控鼠疫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农民日常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研究”0项目编号- 15 BKS 023)、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研究”(项目编号- M 2018 X 064)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作者简介]李新宇,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赵倩倩,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级硕士研究生。37
新疆社科论坛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2021 年 第 1 期NO. 1,2021委员会)1950年,卫生部成立了中央防疫总队等,这 些机构的设立为构建防疫工作体系提供了重要保 障。二是制定相关政策,科学开展防疫工作。1950 年 10月,卫生部颁发的《种疸暂行办法》规定,全国 民众必须普种牛疸。$ 三 是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 卫生运动。从 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兴趣国卫 生运动,至 1958年底,这场运动共消灭老鼠18亿余 只,清除垃圾295亿吨,国内卫生环境得到巨大改 善。%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2 0 世 纪 60 年代基本消灭天花,酿 鼠 疫 、霍乱、血吸虫病、疟疾 等其他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二)
第二阶段(1978 ~2002年 ):改革开放后 党领导人民抗击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麻风病等慢性 传染病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人民抗击重大疫情的工 作重点转向慢性传染病防治,从政治发动和群众运 动转向完善制度层面。2 0 世 纪 9 0 年代初,我国有 结核病患者593万人,年均死亡近20万人。病毒性 肝炎中的甲肝患者在1992年达到1.2 亿人,人群乙 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则达到9. 75 D 。&面对新时 期国内传染性疫情的新变化,党和国家积极推进相 关法制建设,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先后制定《全 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暂行条例》《全国预防艾滋病规 划(1988—1991 )》《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条例》等规 范性文件。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将疫情防治与国 际接轨,建立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等机构的合作渠道,出台《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试 行办法》。在医疗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定的物 质獅提升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国家先后出台《各 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全国卫生防疫防治 机构收费暂行办法》,同时注重防疫长效机制建设,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免费为儿童接种传染病疫苗,有 效防治了这一时期的重大疫情。(三)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21世纪以来党 领导人民抗击“非典’等新发传染病“非典型肺炎”( SARS )简称“非典”,它的暴发 标志着我国抗击重大疫情从传统型常规防治转入现 代型突发应急防治的新阶段。2003年上半年,我国 经受了一场抗击“非典”疫情的考验。由于“非典” 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人们对它的构造和治疗方 案都缺乏必要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传染性 38和伤害性,因 酿 情 传 搬 快 ,袭击了我国大部分地 区和海外25个国家,仅内地确诊病例5327例,死亡 349人。" 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将北京、广东、山西、香 港等地列为疫区。从 2003年 4 月中旬党中央充分 认 侧 “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和危害程度,全力以 赴应对,到 2003年 5 月中下旬,“非典”疫情得到控 制并逐渐消除,社会重归正常轨道。为充分汲取抗 击“非典”疫情的经验教训,国务院先后颁布《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办法》,建立了一系列传染病预警系统,成功处置了 甲型 H 1 N 1 流感、 H 7 N 9 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科学认识抗击疫情 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必须全面、辩证地看 待问题。疫情虽然凶猛,但它只是阻碍社会发展、危 害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纸老虎”,只要坚持科学认 识和正确应对,就能战胜各种疫情。(一)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看,人与自然是不 可分割的统一体,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 生态平衡病毒是自然存在的客观物,它的种类繁多,历 史上常见的病毒如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等发病率、 死亡率都特别高。还有一些新发现的病毒,对于其 产生原因、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的认识都需要-个过 程 ,对其认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看 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疫情之所以会在人类 历史上不断暴发,与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实 践活动有很大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人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生态平衡的必然结果。恩格斯曾说-“我们不 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 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是 自然的产物,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就必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鼠 疫、艾滋病等疾病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教训和启示。(二)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来看,病毒是客观存 在的事物,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防治唯物史观认为,事物是按照客观的历史规律和 法 则 发 展 前 的 ,病毒也符合事物产生、发展、灭亡 的一般规律。病毒一般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依靠寄 生生存,离开寄生对象便会灭亡。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发
新疆社科论坛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2021 年 第 1 期NO. 1,2021展 ,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螺旋式上升、波浪式 前进的过程。% ® 它的发展历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 观、发展观、认识论。在新发病毒传播早期,往往会 因为人们缺乏防范意识而出现感染率高的现象,在 这一时期最容易引发谣言和恐慌,但是随着科学认 识和正确防范,我们认侧病毒并非无懈可击,会被 相关药物攻克,被阻断传播途径而消灭。每次疫情 的背后都有着特定的原因,其应对策略也会随着人 们对疫情认识的加深而逐步被发现。科学认识疫 情 ,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抗击疫情,消除 过度恐慌,打击错误言论。(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看,人民群众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 和力量,坚持群防群治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 人类社会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变革、社 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中 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植根人民、依靠人 民、为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天花、鼠疫 等急性传染病,党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立 场上,成立各级防疫组织,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和爱国 卫生运动,有效遏制了病毒蔓延。在抗击“非典”斗 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的力量,近万名建筑 工人和解放军战士参与了小汤山医院建设,来自全 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投身到抗击“非典”工作中,广大 人民群众在大后方自发地组成宣传队、劝导队、防控 队,自 发 捐 款 物 ,为抗击“非典”贡 献 了 巨 力 量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抗击疫情的经验表明,在抗击 疫情过程中,党和政府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积极组织动员医生、护士、 志愿者及普通群众,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 会协同、群众参与”共同抗击疫情的良好局面,众志 成城、齐心协力战胜各类疫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抗击重大疫情的一条重要经验。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应对重大疫情 的哲学启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抗 击重大疫情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之间 的 客 纖 系 ,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全面、辩证地认 识问题,为抗击疫情提供科学的认识和方法指导。
要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抗击疫情稳局定向;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为抗击疫情凝心聚力;要遵循自 然规律,为抗击疫情托底补短;要筑牢经济基础,为 抗击疫情奠定基石;要完善上层建筑,为抗击疫情保 驾护航。(一)
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为抗击疫情稳局定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党的领导与中国社会 发展的其他因素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 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 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麵过内因起作用,外因能加速 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 家面临许多新的考验。例如,新中国成立不久,察北 专区(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出现了鼠疫暴发、流行和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党中央马上意识到 疫情防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迅速成立专门领导小 组 ,察哈尔省成立防疫灭疫委员会,各县都成立了指 挥部,建立卫生防疫队,进行群众性动员教育,有效 阻击了鼠疫的发展态势,鼠疫于1949年 11月停止 蔓延。在疫情面前,党中央果断决策、迅速部署,以 正确的指挥、有力的行动、广泛的群众动员促成了抗 击疫情的巨大合力,为科学应对疫情作出了卓有成 效的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抗击 疫情的制胜法宝。(二)
依靠人民力量,群众参与为抗击疫情凝心聚力新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证明,抗击疫情是一场 全民战役,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用人民群众的无 穷智慧和伟大力量战胜疫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 的动力,是抗击疫情的主力军。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 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抗击疫 情的斗争中,涌现出无数的群众先锋,他们处于社会 各行各业,无私无畏,用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实际 行动筑牢了抗击疫情的人民防线,为抗击疫情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人民群众的 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 动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击疫情工作很注重引导 群众做宣传工作,发动学联、工会、妇联等群众性组 织开展宣传活动,广大群众自发编排顺口溜、戏曲、 秧歌、漫画等文艺作品,使用大家听得懂、记 雛 、说 得出、传得广的语言普及科学知识。例如,吉林省组39
新疆社科论坛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2021 年 第 1 期NO. 1,2021织群众宣传队到各县、乡、村演出防疫卫生的话剧、 秧歌等;上海市群众通过街头艺术、江淮剧、话剧、学 校宣传队、腰鼓队等开展宣传,提高了大家对疫情的 重视程度。(三)
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建设为抗击疫情托底补短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根本要义。第一,必须认识自 然规律,认鮮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 指 出 自 然 界 ,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 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段话鲜明地 指出了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 ,没有自然界,人类就无法生存。从自然生态史来 看,在人类出现以前,某些生物就早已在地球上存在 了上亿年,这是符合自然界历史规律的。这启示我 们,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活 史 ,人类对它们应该足够敬畏、尊重...
篇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21 年第 1 期总第 115 期No.1,2021General
No.
115湖北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党史党建研究 •
D0l :
10.3969/j.issn.1671-7155.2021.01.012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疫 :
历程 、 成就与经验贾彦辉 , 李湘黔,汤薪玉(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 湖南长沙 410073 )〔 作者简介 〕 贾彦辉 ( 1993 — )
, 男 , 河南许昌人 ,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 党史与党建 ; 李湘黔 ( 1963 — )
, 男 , 湖南淑浦人 ,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汤薪玉 ( 1994 一 )
,女 , 湖南桃江人 , 国防科
技大学文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军民融合创新 。〔 摘
要 〕 疫情治理关乎国运民生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 建设 、 改革的同时也在治理疫情的
道路上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 深刻践行了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 的初心使命 。
因此 , 系统回顾中国共产
党成立以来领导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历史实践 、 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历史证明建
党百年来 , 在党的领导下 , 我国的治疫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 治疫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 治疫力量结构不断优
化 、 抗疫英雄精神處续升华 、 治疫实际效果稳步提升 , 有效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当今
世界正处于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 “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 ”, 面对疫情 , 我
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与群众参与两大优势 、 运用技术创新与制度规范两大手段 、 夯实综合国
力与精神砥砺两大基础 、 统筹国内防控与国际合作两个大局 , 实现治疫为民 、 执政为民的政治目标 。〔 关键词冲国共产党;百年治疫;人民健康〔 中图分类号 〕 D25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31671-7155 ( 2021 )
01-0074-08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与疫
病的斗争史 。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上已有虫 、 蛊 、 疟
疾 、 疾年等文字的记载 , 如何有效治理疫病成为历代统
治者维护统治的必修课程 。
IH 中国疫毒猖獗 、 缺医少
药 , 人民卫生健康得不到充分保障 , 广大同胞深受疫病
折磨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 高擎 “ 一切为了人民健
康"的公共卫生旗帜 , 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 建设 、 改革
的过程中 , 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发政施仁的价值
追求 ,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疫之路 , 显示出马
克思主义政党强大的领导力量 。
因此 , 全面梳理中国
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历史实践 、 主
要成就与基本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 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疫的历史回顾治疫是对防疫 、 察疫 、 报疫 、 研疫 、 灭疫等的统称,
是指治疫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治疫手段有效控制疫情,
保障人民健康的全过程 。
疫情治理成效是一个政党执
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 。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
今 , 始终贯彻落实防治结合 、 预防为主的卫生防疫政
策 , 同时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 采取了一系
列科学的治疫措施 , 极大推动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
发展 , 捍卫了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健康基础 。1 . 建党至新中国成立 ( 1921-194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工
作 。
“ 1927 年 10 月初 ,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茅坪后 , 毛泽东
即指示红军在茅坪书院旧址成立了红军医院 。
这是红
军的第一个医院"皿网 。
由于战争环境下卫生条件的落
后 , 疟疾 、 痢疾 、 下肢溃疡 、 疥疮四种多发病异常流行 。
“ 八军前方只有 2100 人 , 后方医院伤兵与烂病者有 2100
多人,前后方数目几乎相等 , 部队减员惊人 ” 皿 “ ‘ 杯 。
在
此情况下 , 贺诚临危受命 , 组建总军医处开展治疫工
收稿日期 :
:
2020-12-19基金项目 :
:
2020 年度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 ( 项目编号 :
:
20B318 )
、 湖南省教改课题 ( 项目编号: RKJGZ2002 )
的阶段性成果 。。
。. .。
。
2021 年第 1 期 贾彦辉 , 李湘黔 , 汤薪玉 :
中国共产党百年洛疫:历程 、 成就与经验 75作 , 取得了良好效果 。
此后 , 他不仅推动创办了系统的
苏维埃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第一个红军卫生学校 , 以
便为根据地培养医护人才 , 还出版了 《 健康报 X 红色卫
生 X 卫生员讲话洋卫生报刊,用以开展广泛的卫生宣
传和群众防疫动员工作 。
1932 年 , 《 苏维埃区域暂行防
疫条例濒布实施 。
1933 年 , 《 暂行传染病预防条例 》 出
台 , 对霍乱等 9 种传染病的检疫作出了详细规定 , 建立
起疫情报告和巡视制度 , 有效担负起了我们党早期探
索有效防疫的重任 。
抗日战争时期 , 面对疟疾 、 痢疾 、
天花 、 斑疹伤寒 、 麻疹等疫疾在抗日根据地的流行问题,
党通过完善各如生组织,颁布防疫法规 、 深入开展群
众性甦防疫宣传教育活动 , 就地取材 、 积极发挥中医
药作用等多种方式,有效遏制了疫病蔓延 , 培育了军民
的卫生健康意识 , 保障了军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
也促成了疫情治理模式由经验走向规范 。
解放战争时
期 , 东北战场一度出现大规模的鼠疫流行问题 , 东北行
政委员会第一时间成立防疫领导机构 , 建立隔离区 , 开
展大规模灭蚤 、 捕鼠等防疫运动 、 各地医疗资源火速驰
援 , 为取得治疫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
总体来
看,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 , 党的治疫水平愈加提升 。
党
在治疫实践中已表达出 “ 医者仁心 ” 的为民意愿,折射
出 “ 心忧人民 ” 的政治隐喻 , 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 , 积累
了宝贵的局部执政经验 。
但是 , 不得不说 , 由于斗争环
境的制约 , 各解放区公共卫生防疫事业整体发展相对
缓慢 。2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 1949-1978 )新中国成立之后 , 党把改善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
状况视为恢复和发展民生的重要部分,公共卫生防疫
事业发展驶入 “ 快车道 ” 。
彼时 ,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
种急慢性传染病 、 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仍在肆虐, “ 天花 、
麻疹 、 斑疹伤寒 、 回归热 、 黑热病等几乎遍及全国 ”
%
1949 年 10 月 14
H
, 张家口爆发鼠疫 , 病源地距离首都
北京仅约 300 公里 , 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提出了考验 。
党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 , 第一时间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果
断采取措施,最终快速扑灭疫情 。
“ 1951 年 4 月 11 日至
23 日 ,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防疫专业
会议 , 制定了鼠疫 、 霍乱 、 天花 、 白喉 、 斑疹伤寒 、 日本血
吸虫病等 19 种传染病的防治方案和"法定传染病管理
条例草案"以及若干防疫工作具体办法 ” 班嘶⑷ , 为全国
防疫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依据 。
] 952 年,为反对美军的
细菌战 ,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起到了 “ 移风易俗 , 改造国家 ” 的伟大作用 。
这一时期
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治理血吸虫病 。
“ 血吸虫病是危害
民众身心健康 、 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 。
当年,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甚久 , 遍及南方 12 个省市 , 患病的
人数 1000 多万 , 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超过 1 亿人 ” ⑷ , 群众
将之称为 “ 瘟神 ” , 以表达对血吸虫病的憎恨 ; 毛泽东也
用 “ 千村薜荔人遗矢 , 万户萧疏鬼唱歌 ” 来形容血吸虫
病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
1956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
上发出 “ 全党动员 , 全民动员 , 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
召 , 并在 《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 第 26 条明确规定消灭血
吸虫病的时间进度表 , 随即_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
战争在中华大地打响 , 群众性灭螺运动如火如荼 。
据
湖南省华容县 《 血防志 》 记载 :
T958 年 11 月 5 日 , 钱粮
湖灭螺围挽工程开工,投入劳力 18.82 万人 ”
01 , 几乎占
全县人口的一半 。
经过艰辛塵战 , 1958 年 《 人民日报 》
向全世界宣告 , 昔日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之一的江
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 , 充分显示了党民协同在
治理疫情上的特色优势 。
实际上 , 不止是血吸虫病得
到了有效治理 , “ 1949 年至 1951 年 , 接种牛痘人口已达
全国人口的 45% ;
1955 年 , 全国范围内基本控制了鼠
疫 ” 凶 , 1959 年 , 梅毒 、 疟疾 、 麻风等恶性病种得以消除 ,
克山病 、 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均被基本消灭 , 有力保
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 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 掀开
了治理疫情的历史新篇章 。3 .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召开 (1978-2012)改革开放后 , 随着对疫病认识的不断深化冲国共
产党治理疫情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
针对公共卫生
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邓小平明确指出 :
“ 我们非要大
力增加科教文卫的费用不可 " 巩咧 , 表达出发展卫生工
作 、 保障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 。
从国内视角看 , 1981 年 , 全国学联等九个单位联合作出 《 关于开展文明礼貌
活动的倡议 》 ,后来演化成 “ 五讲四美三热爱 ” 专项运
动 , 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卫生环境 。
1988 年处置甲
肝疫情时 , 邓小平坚持亲赴上海过年 , 在联欢会谢幕之
后同众演员一一握手并俯身亲吻小演员 , 显示出中国
。
。. .。
。
76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1 期共产党人处置疫情时的英雄气概 , 极大鼓励了上海人
民抗击甲肝病毒的信心 。
1991 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卫生工作方针为:"贯彻预防为主,
依靠郴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冲西医并重 , 为人民健
康服务 ” , 这一卫生工作方针把科技摆在了突出位置 , 为
新时期防疫治疫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
从国际视角看 , 新中国虽然于 1972 年就已恢复在世界卫
生组织的合法席位,但由于国内特殊的历史原因 , 卫生
防疫事业一度陷入停滞 。
随着卫生系统的拨乱反正,
1979 年我国正式承认 《 国际卫生条例 》 ,随后又修订 《 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 , 以防止传染病在国际
间传播 。
此后 , 又陆续在疫情信息通报 、 标准统一 、 对外
培训交流上与国际进一步接轨 。
1997 年 《 中共中央 、 国
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明确"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和借鉴国外
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 的锤改革发展基本原则 。
总的来说 , 这一时期我国的防疫事业发展十分迅速 , 党
的技术治疫水平大幅提高 , 有效处置了上海甲肝 ( 急性
病毒性甲型肝炎 )
等疫情 , 并实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
完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公共卫生目标 。防治 “ 非典 ” 是中国防疫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 。
2003 年的 “ 非典 ” 疫情突袭而至 , 这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首次遭遇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 , 宜接暴
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短板 。
正如胡锦涛在全国防
治非典工作缈上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样: “ 通过抗击
非典斗争 , 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 我国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发展 、 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 ; 公
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 , 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 ; 突发事
件应急机制不健全 , 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 ; 一些地
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 ” 葺面对汹
汹疫情 , 党中央紧急统筹国内外医学力量开展防治工
作 。
在组织方面 , 设立小汤山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收治 ;
在技术方面冲西医得以有效结合 , 尤其是中医在治疗
SARS 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公共卫生应急防治
方面 , 首次修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 公布
施行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在舆论引导方面 ,
卫生部出台 《 关于做好防治非典有关宣传工作的通知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捋一系列配套
文件 , 依法公开进行新闻发布 ,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 在
医疗保险方面 , 颁布 《 工伤保险条例 》 明确医护人员因
救治非典患者而感染的按工伤对待 , 解决了一线医护
人员的后顾之忧 ; 在市场稳定方面 , 印发 《 关于认真贯
彻中央政法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防治非典期间维护
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 》 , 在疫情冲击下确保市场 、 社会
能够有序运转 。
经过艰辛努力 , 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
的最终胜利 。
非典促使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前所未
有的反思 , 以深刻的教训倒逼公共防疫体系和能力的
进一步改进,这使得我国在 2009 年面对美国波及而来
的甲型 H1N1 流感时能够从容应对 。
整体而言 , 现代
化的治疫结构已基本稳定成型 。4 .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 ( 2012 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共卫生事业
发展作出新部署 、 新要求,创造性地把锤防疫上升到
国家健康治理的新高度,开辟了治疫防疫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 , 将其作为实现炳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健康
基础,强调 :
"役有全民健康 , 就没有全民小康 ”
B1 ( P370 )
o
在他看来 , 当今社会重大传染病仍然存在发生的可能,
要把防控重大疫情作为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
工作 。
在他的推动下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
立 , 并于 2018 年改建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进一步强
化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 ...
推荐访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 我党 抗击 疫情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抗击重大疫情的历程与经验6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