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党建党史上著名人物详解(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党建党史上著名人物详解(完整),供大家参考。
党史上的著名人物
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撰的《青年杂志》创刊;1916年9月1日,这份杂志因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上海青年》刊名有雷同之处,故更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激情澎湃地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由于《新青年》以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被束缚于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因而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点燃了至今不灭的思想解放的火炬,陈独秀也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94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李大钊——为中国引来天火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民之心。毕业后于 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入政治本科。在日本三年,李大钊认真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不过头脑中还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先期办报,又到中国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得知俄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后,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翌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并支持北大学生邓中夏等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毛泽东——中国出了个巨人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一务农之家,后身历农、兵、学三界。少年读私塾,16岁入新式的东山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入湖南新军当兵半年,退伍入长沙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进京,曾在北京大学工作,后返湘,于1920年秋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为13名代表之一。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又担任组织部长,党内地位一度仅次于陈独秀而居二把手。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实际上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者,翌年又成为军委主席团主席即全国红军最高指挥者。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他又任党的主席,毛泽东思想也写入了党章。建国后,他又是首任国家主席,一直任党的主席、军委主席。直至1976年去世前,国人一提“总理”皆知是指周恩来,一讲“主席”都知道是指毛泽东。
周恩来——睡眠最少的领袖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刘少奇——最是大事见真知一代人杰世可师,最是大节见真知;是非功过春秋写,辩冤正待雾散时。忆昔中国革命奏凯之际,恰逢少奇五十寿辰之时,朱总司令贺诗一首,录此可为一生写照:少奇老亦奇,天命虽已知。幼年学马列,辩证启新思。献身于革命,群运见新姿。人山人海里,从容作导师。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历史证明,刘少奇在解放后某些方面如"四清"等工作中确有错误,但是多数见解是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主张。他之所以在许多方面正确,关键在于他长期深入实际,注重务实而不发空想。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值得后人很好学习。
朱 德——永远的红军之父“红军之父”的意思,就是红军的缔造者。以朱德对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贡献而言,他是无愧于这个称号的。1946年11月30日,在庆祝朱德60寿辰时,重庆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称朱德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周恩来在祝辞中同样称朱德是“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北京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代表有叶剑英、邓颖超、罗瑞卿、王震等)集会庆祝朱德总司令60寿辰,会场悬挂着“人民军队之父”的贺幛。1955年5月,新华社记者采访刘少奇时,刘少奇仍然称朱德“是军队的缔造者”。“红军之父”的意思是红军的缔造者,从这个称呼的最初得名来看,还有另一层更为直白的含义—朱德对红军战士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红军战士则对总司令充满对待父亲般的感情。
邓小平——春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个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与孙中山、毛泽东起到同等作用的历史巨人。新的历史时期里,他又被赞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内,他曾三次被错误地打倒,又三次顽强地站起来。毛泽东对他曾有一个评价:“人才难得。”1973年,邓小平复出,经毛泽东提议任党中央副主席,因积极纠“左”于1976年初第三次被打倒。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于1977年重新任党内副主席。在1978年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对党的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冲破极“左”思潮的束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进入80年代以后,邓小平又任中央军委主席、中顾委主任。1989年,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1992年春,他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提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主张,在重要历史关头又一次为全党指明了方向。1997年2月,邓小平在北京逝世,骨灰被撒入大海。他留下的邓小平理论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钱三强——中国的原子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上世纪50年代末,身为技术总负责人的钱三强,与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学家一起,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为共和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新中国成立前夕,钱三强夫妇决定回到祖国,奉献毕生所学。临行前,有人问钱三强,你为什么要放弃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渥的生活条件而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呢?钱三强回答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华罗庚——中国数学的圆心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李四光——推翻洋人的断言李四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他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在他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的“中国贫油论”。
白求恩——火线手术创纪录诺尔曼·白求恩(Dr.Norman Bethune),1890年诞生于加拿人安大略省,父亲为牧师,母亲也是虔诚的长老会信徒。白求恩看过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对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钦佩,于是认为到中国会更有意义。加共当时因经费不足,向美国共产党要到一笔钱,确定由两国共产党共同派遣援华医疗队。白求恩一行三人于1938年1月带着大量医疗器材来到中国。1938年5月白求恩来到晋绥边区,一路上检查了各个医院,诸如放茶杯盖时口要朝上之类防菌的小事也—一吩咐。6月间他进入五台山区,担任了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他主持建立了医院,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经常在火线进行手术,还一度化装成农民进入日寇后方的腹心地区冀中。在敌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他的工作量远超出常人的想象,却过着与八路军官兵一样艰苦的生活。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感到最为兴奋的一件事,便是应邀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党代会,以中国共产党的同志们把自己视为革命队伍内的一分子而无比自豪。1939年秋,他在准备动身回国筹款前,因日寇开始冬季“扫荡”,战斗趋于激烈,便推迟行程投入抢救伤员,不幸在手术中自身感染,于11月25日逝世。他在河间县真武庙所做的手术,创造了当时治愈率最高的世界纪录
张思德——领袖追悼的战士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周文雍——就义前宣布结婚和周文雍一起被捕的还有陈铁军(原名陈燮君),他们在革命的时候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建立了一段凄美而高尚的爱情。不过他们为了革命,却一直将爱情埋在心底。直到就义的那一天,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广州红花岗的刑场上,他们将埋藏心底的爱情公布,他们用刑场的枪声当做结婚礼炮,进行了一场革命者的悲壮婚礼。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王稼祥 遵义一票见胆识王稼祥,1906年生于安徽泾县厚岸村,在家乡读小学后又入教会中学。1925年,他赴沪入上海大学附中,在那里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王稼祥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28年,他由团转党(当时团员转党,团龄也算作党龄)王稼祥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他不仅敢说真话、敢直言,在遵义会议上投出了关键性的一票,一生参加无数战役,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正如他的骨灰盒上那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立党为公,光明正大”。遵义会议上,出现了两个对立面,一个是错误的军事路线,一个正确的军事路线,王稼祥主动站出来力挺毛泽东,随后周恩来、张闻天在发言中也力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成立了最高军事领导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领导军事,就这样所有的军事权都过来了。毛泽东后来常对人说:“王稼祥是最早就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没有他不行, 他投了关键的一票。”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的表态被毛泽东评价为"一票见胆识"。
郭永怀——生死之际护公文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1968年的12月5日,周恩来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外宾,这时,一位秘书慌忙走了进来,对总理耳语,说是首都机场的一架飞机着陆时失事,其中有xxx。周总理听到了这个名字,当场痛哭失声。他叫郭永怀,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当年,他和钱学森一样,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
邓稼先——两弹是他的勋章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蒋筑英——英年早逝留思考蒋筑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一生奋斗不息,在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就,他旺盛的革命干劲和饱满的生活激情更令人感动。他因长期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党和政府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授予他“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典范”荣誉称号。年仅26岁,便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令日本学者惊奇不已■当今人们能看到彩电的逼真图像,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在生命的最后四天里,他收拾了新建的试验室,修好院里被破坏的柏油路面,帮助同事家里修理下水道,又忍着腹部的疼痛替同事出差
孔繁森 生前曾写下遗书有这样一位内地的汉族干部,曾经两次进藏,一次延期,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就是孔繁森。这位模范干部的事迹,为新时...
推荐访问:党的历史先进人物事迹 红色党建党史上著名人物详解 党史 党建 详解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红色党建党史上著名人物详解(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