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4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16 17:55:02 | 浏览次数: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4篇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篇1

  近年来,xx市xx区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新途径,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建设坚强有力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实现基层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关键和抓手在于党建引领。以理论武装营造社区治理讲政治氛围。创新运用学习载体,营造政治强、内容实、方式新、成效好的学习氛围。在社区网格(小区)创建学习小组,制定实施办法,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实落地,用以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打造“不忘初心兴xx”党性教育基地和“缘起湘江”“红船映初心”“光辉历程”等示范点,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引导社区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以班子建设夯实社区治理组织基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社区领导班子,使之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社区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明确并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备案管理,探索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向区委述职;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派社区书记、主任赴xx跟班学习,推进“书记工作室”建设。以监督考核筑牢社区治理监管防线。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发挥监督治理效能,筑牢社区治理监管防线。健全在社区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凡涉及社区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建立基层党建质量测评体系,对社区领导班子进行政治素质考察;健全完善党内政治生活每月督导调研制度,以及社区各类组织向社区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传导到社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机制全面完善

  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特别是网格党组织建设,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引领社区工作。凡社区公共事务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在网格党组织引导下,均通过居民自主、自愿、自治方式讨论决定;引导辖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在网格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民情联络、志愿服务、协会自建等形式,开展风险防范、精准扶贫、蓝天保卫等服务,推进网格内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提升居民群众对社区治理的认同和支持。搭建党建联建平台,优化民主协商议事机制。创新自治共治社会广泛参与方式,满足居民多元需求,最大限度激发多元主体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的党建联建平台,开展民主协商议事。构建“1+5+N”联动治理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搭建“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借助驻区单位、业委会、监事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各界代表等各类社会力量,合力推动社区治理各项工作开展,努力寻求社会管理服务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新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良好生态。打造智慧党建平台等载体,优化社区治理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信息联通平台,建立健全基于党员教育、民生服务、公共事务等多位一体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破除信息壁垒,将智慧党建等平台载体接入街道社区服务大平台,及时、准确、高效传递信息给治理主体,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精准高效

  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求真务实,让居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精准辐射。以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综合治理改革为统揽,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点,网格、邻里、商圈、楼宇等党群服务中心为辐射支点,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建成社区、网格、邻里党群服务中心215个,商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12个,城区范围内平均每0.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了方便、全面、就近的活动交流服务平台。以系列党建引领制度为保障,社区公共服务举措精准到位。出台一系列可操作、贴民情、得民心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制度规定,确保社区公共服务举措务实管用、落实落地。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区(网格)党建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的若干举措》《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推进“三零”街道、社区(村)创建的实施方案》等制度,全面推行社区错时延时上班、节假日值班受理和全岗通服务,使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区治理带来的细致入微的便民服务。以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为重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精准对口。重点扶持生活服务、公益慈善、居民互助以及为困难群体服务的社区型社会组织发展,以服务项目建设助推精准对口服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发服务项目,推进社会组织“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参与“爱心xx”帮扶工程、街道社工站项目等重大任务,完善覆盖所有社区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篇2

  区委:

  为贯彻落实×月×日×调研各街道办事处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要求,区委组织部先后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了各单位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本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指导思想,对“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街道职能“虚”、职能“偏”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街道与职能部门条块关系不顺、职能定位不准、权责利不匹配、经济指标任务较重、内设机构过多过细、工作重心不聚焦。当前,各级要求工作留痕、活动有印,这虽然强化了落实力度,却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导致工作负担沉重。例如街道在面对拆除违建、整治违法经营和环境污染等“硬骨头”时,既没有执法权,又无法有效调度各执法部门,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二是各类社区组织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有待建立。主要表现在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社区组织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委会负担较重,角色定位不清,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社会组织处于培育阶段,有资格证书的社工数量较少,目前实行政府购买的机制还没有进入实施,受资金的制约,社会组织承载力普遍较弱等。社区干部队伍专业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导致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据统计,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80~90%精力用于应付上级要求的各种行政性事务、检查评比、会议台账、超出权限的证明等,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社区服务供给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社区服务供给目前还是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度还不高,供给主体比较单一;社区服务主要以公共政务类服务为主,在志愿者和便民利民服务上还不够完善;创新社区服务方式上虽然开创了“互联网+”“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等方式,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目前我区打造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窗式”受理,但仍有多个部门的信息壁垒没有打通,部分业务还无法通过平台直接办理。

  二、下一步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思考

  (一)着力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强化政治力。一是深入推进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抓深化,往深里学,真正学透弄懂;抓消化,往心里学,真正融会贯通;抓转化,往实里学,真正会用做实。突出抓好党组织书记“关键少数”和青年党员干部的学习,示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二是不断强化党章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必修课,突出抓好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营造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践行党章、捍卫党章的浓厚氛围。上半年,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宪法和党章知识测试竞赛活动。三是强化党性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聚焦民生关切,聚力精准脱贫,切实解决好弱势群体、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结合“结亲连心”联系群众优化提升工作,解决好联系户特别是精准扶贫户的需求诉求。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分析机制,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帮助解除思想困惑、理顺思想情结、激发工作热情。

  (二)着力在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完善社区共治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筑牢组织引领的思想基础。紧密结合“家风”建设,开展ד七个一”主题活动。按照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单位有精神、党员有格言、党建创品牌”工作进行对标改进,高标准提升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层次和质量,推进党建品牌向党建名牌迈进。年内,评选出三个“机关党建名牌”。二是深化网格党建,探索“多网合一”。目前,已将××路街道做为试点,探索将区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由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服务居民等基层各项工作。深化“支部优秀工作法”创建活动,宣传一批优秀案例,引导基层组织积极探索实践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活力。制发《关于加强全办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治思想、班子队伍、作风纪律、反腐倡廉、阵地建设、创建活动、特色创新、发挥作用、档案资料等方面提出标准化建设要求,促进机关和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培育打造一批过硬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四是构建党建引领下社区民主协商和决策机制。积极探索实施街道“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即区域化党建重要事项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征求意见,经街道党工委提议、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决议,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公开),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推动社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平安共创。

  (二)着力在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增进群众获得感。一是推进“智慧化社区”建设,实现“一门不用进,服务全完成”。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一窗式”综合受理和“应办尽办”;以××路街道为试点,进行“信息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二是打造社区“邻里中心”,形成“15分钟居民生活圈”。由相关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牵头,推动已定的9个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裁缝修补、亲子早教等社区服务,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社区的便利。三是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三社联动”工作。尽快研究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探索形成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在社区引入社会组织的同时,同步推动成立社会组织党支部。

  (三)着力在组织保障上下功夫,激发社区活力。一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将社区“两委”成员以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管理,建立管理考核办法,合理设定薪酬体系;结合软弱涣散和后进社区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二是探索建立激励机制。结合上级要求,拟对社区网格长等从事党建工作、未纳入社区工作者序列的兼职居民党员、志愿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补贴;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证职业津贴;对新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放不低于3000元的达标创建及办公经费。三是强化阵地保障。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居民最大化”的原则,规范提升××社区、××社区等×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阵地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探索新时代党建阵地建设的新路子,根据机关和社区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对原有党建阵地进行更新升级规范提升。在年度党建考核中加大党建阵地建设工作的分值权重,形成鲜明导向。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综合运用《××日报》《××要闻》、××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对正面典型、正面案例进行宣传,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做到见贤思齐、常照常新,以强化党性修养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和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五)着力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筑牢廉政防线。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执纪监督责任。配合纪检办着力构建“定责、履责、考责、问责”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严防“四风”反弹回潮。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落实完善廉政谈话制度,把纪律挺在前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严格做好违纪党员处理工作。二是建立纪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刻汲取我办近几年违纪违规事件沉痛教训,加强纪律教育,强化规矩意识,把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治,对照“六查六看”组织党员干部“自我画像、相互画像、开门画像”,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等问题,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篇3

  

  一、社区党建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党在基层社区的组织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新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循序渐进,从初步实施到成熟完善,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基层社区治理曾遭遇的困境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很重视社会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在各地居委会、村委会建立基层党组织,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党建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展现高速发展及增长趋势,同时社会形态、社区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利益分配、社会生活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和更新。1986年起“社区”的概念植入中国社会基层,由居委会党建逐渐转为社区党建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推进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大变局中,人们居住地从熟人社区过渡到陌生人社区,社会生活场景时空的转换带来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义。单位制解体后,社区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单位人”更多地演变为“社区人”。国家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很大提升,而社会变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涌现各种社会问题,当原有的单位社会渐而退出时,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尚未健全,基层社区不可避免地出现涣散状态,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对基层治理提出了现实挑战。同时基层社会出现的去政治化现象也带来负面影响,基层社会正在从“延安体系”下“团结的基层”转变为市场体系下“松散的基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在基层社区中党的形象虚化,党的领导作用弱化,党的声音边缘化。基层党组织的弱化、基层民主的失序、人民的主体作用发挥难等因素都成为基层社会良性治理的阻碍。

  (二)夯实新时代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适应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党在社会基层的领导作用,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其中指出要加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包括社区在内的基层各领域党建工作提出指导和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0年4月5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党中央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初创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共驻共建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社会管理”一词更替为“社会治理”,说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观念上的重要转变,提出要积极适应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现实情况的变化,在健全基层党组织架构体系的同时,与以往侧重行政式社会管理的手段相比,更加强调激活“人民社会”的潜力,更加强调开放包容的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合作治理。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推进社区党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要求,推进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服务群众的最前线是社区,将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基层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精准精细服务。在2020年湖北武汉及全国的抗疫战斗中,充分彰显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这场伟大抗疫战的决定性成果。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工作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在社会基层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增强党的凝聚力,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基层善治,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及探索创新

  (一)全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概述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立的“枫桥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后基层治理的范本,全国闻名及影响至今。20世纪60年代,枫桥镇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矛盾调解和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以党的领导带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平安建设,在全国产生了基层党建示范效应,毛泽东同志曾对“枫桥经验”给予肯定性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广好“枫桥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路径,通过地方政府推进、职能部门指导、街道社区主导,在社区治理中总结出效果显著的实践经验。上海市委重视基层社区党建引领,发挥社区党委对区域化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居民区党建融合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强化治理重心下移社区,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社区骨干、严格考评制度从而加强队伍建设,对1万多个社区基层党建服务站加强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杭州市推行社区党组织有效联结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委员会及兼任社区党委委员的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武汉市实践“红色引擎工程”,为社区减负,聚焦物业服务,将物业赋予政治引领功能,打造成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党的红色工作队。

  同时,学术界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及参与同样是个有益的探索和补充。近年来高等学府及社科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展开对各地社区实证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特征的社区治理方案,并将基层治理过程提炼为新的理论依据。例如北京的大栅栏是典型的老旧街区,9个社区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印迹,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从2014年起深入调研,根据大栅栏社区存在的公共环境破旧、脏乱差、居住拥挤、水管等硬件设施老化,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邻里关系紧张等状况,在市区街道工委、社区两委的支持下,对社区实施公益微创投项目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落成和组织培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在社区开展“我们共有一个家”等主题项目运作,营造社区共建氛围;孵化平台则是整合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对社区进行自组织培育,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和谐邻里,又推进了社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二)案例分析:武汉社区党建概况及成效

  武汉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强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以红色引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社区治理水平和成效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丰富经验,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特别是在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在党中央、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广大党员干部以党的领导为指引,在全市社区疫情严防严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与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建英勇的抗疫长城。

  1. “红色引擎工程”推进创新社区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既面对新机遇,更面对比以往更多的新挑战,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城市工作占据重要位置。当今城市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都在呈现较大转变和复杂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武汉市委于2017年在全市开启实施“红色引擎工程”,以“八个红色”系列为主题内容开拓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红色引擎工程”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基层社区,“红色引领”充分发挥了社区“大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服务功能,通过取消目标责任书、评比活动等过多的行政事务为社区减负,让社区党组织、社区干部更专注于为居民群众服务;“红色物业”聚焦群众关注的物业服务问题,通过对武汉市社区调查分类、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吸纳党员大学生进入社区物业、托管老旧社区等举措,推动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的“三方联动”,带动全市1700家物业企业投身红色物业建设,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心中最期盼的物业突出问题,打造为居民群众高质量服务的红色物业队伍;将政治思想过硬、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选拔为社区书记,加强对这些社区“红色头雁”的工作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近年已实行对满足年限及考核条件的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岗位措施;让社区党员干部通过政治锻造成为党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红色细胞”;建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及惠民服务的“红色阵地”;将社会主义的“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群众广泛的文化生活;“红色旋风”推动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针对群众反映的最突出问题加以整治和解决;“红色基金”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供专项活动和惠民的资金保障。

  2. 社区党建成效显著。武汉“红色引擎工程”推进实施几年来,不断完善工作规范及长效机制,特别是形成以党建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实现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换届选举优秀人才进入社区“两委”,开展智慧及网格化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等创新机制。2017年,全市选推274个社区,在协商民主、“三社联动”“三方联动”、智慧社区、社区文化营造等方面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创建,66个社区命名为“三项联创”示范社区。中宣部、民政部向全国推广“武汉模式”“武汉经验”,并多次联合在武汉组织全国社区工作培训班。“武汉模式”是在“红色引擎工程”的基础上,以“1314”体系细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方法。“1314”治理模式经过广泛社区实践加以提炼集成典型样本,实际操作性强,效果显著。例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是武汉老工业棚户区改造的公租房小区,依托社区大党委为核心领导,有效联接居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团队实行开放合作的社区治理模式,促进社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居民参与自治、改善人居环境等,营造“幸福社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青和居社区,对社区以党建引领促进群众自治等工作给予肯定;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城中村”改造社区,通过织密社区党组织的“网”,开展民主议事,社区干部深入群众,落实惠民利民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措施,让曾经的“泥腿子”变成新时代文明向上的“城市人”。这些党建典型社区形成示范效应,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带动武汉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3.武汉社区抗疫经验提示。2020年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战斗,取得了湖北武汉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精神体现,是亿万人民团结一致的爱国情怀体现。曾经为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及武汉人民,经历了城市发展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难忘历程。武汉社区在面临疫情初期的危急时刻、中后期疫情防控工作中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为抗疫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到关键性保障,抗疫阻击战再次充分证明党领导一切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是根本保证。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统筹部署不同阶段抗疫防控工作。党中央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汇集各方力量支援相助,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坚强保证。

  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多年来武汉基层社区加强覆盖党组织的工作已形成广泛基础,“红色引擎工程”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党建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组织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全员下沉社区,充分发挥带领示范作用,与社区党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协同抗疫。

  三是党的领导形成强大凝聚力。党的领导是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党中央的正确果断领导激发武汉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团结抗疫力量。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武汉人民参与抗疫的力量和智慧,英勇的抗疫战斗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深刻体现。

  四是展示英雄城市的精神特质。武汉是一座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已融入武汉人民的血液,敢于在艰难险阻中勇往向前,在党的领导下精诚团结共同前进。

  三、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通过广泛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要看到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形成这些问题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推进社区治理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

  (一)思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中国共产党将作风建设放在党建的重要位置,基层群众看党风、政风就是看身边的党员干部,有些社区书记、党员的工作作风、方式方法让群众不满意。如部分社区党员干部存在着不作为、懒作为现象,平时很少到所辖小区实地了解管理及群众的需求和问题;有些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群众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能推脱就推脱;有些社区干部工作态度粗暴,觉得居民问题太多,解答很不耐烦,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与居民发生争吵,说话粗鲁,挖苦讽刺居民,激化矛盾;有的社区过于看重形式,而不是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好实事,工作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据有的居民反映,当有上级部门视察或相关部门检查物业服务等工作时,社区为应对检查在各小区张贴宣传横幅、宣传板等,群众认为其“装样子”“作假”。这些作风问题的出现,反映出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委没有重视加强党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风建设,导致在思想上脱离群众,工作中必然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样的社区党员干部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

  (二)“红色阵地”建设存在不足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阵地,有的社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服务载体的运作创新力度不够,在打造党建引领和服务引领方面的硬件及软件还有欠缺,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发挥党建作用有限。一般来说,社区是由多个小区组成的,小区党支部是嵌入社区社会力量之中的党组织[7],是党在基层的组织末梢,建强党的红色阵地需要广大党员参与建设,作为居民一分子的小区党支部成员既与本小区居民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也更了解本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的社区没有将辖区居民中的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建立小区党支部,不仅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呈现弱化趋势,而且小区党支部、党员的政治和公信力优势在小区建设中难发挥,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重视小区党支部建设及缺乏规范有序建设机制。一些社区对所辖的各小区不注重运用“党建+”线上线下的“红色阵地”建设,即便有不少场地,为达到经济效益,多用于出租收费,而较少用于在居民群众中进行组织党建宣传、党建活动,引领群众、发动群众的效能明显降低。

  (三)物业服务工作还存在短板

  服务引领是社区党建主要工作之一,有些社区党员干部受自身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所限,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出现不细致和偏差,工作不能做到精准精细、人性化服务。物业服务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当前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设卡收费,账目不明是物业管理中的常见弊病,此类问题在新建商品房小区及老旧小区均有所体现。为获取经济效益,物业管理方利用小区公共用地改成大量停车位收费、公共场所张贴各类广告牌收费等,但却从未向小区广大业主公布收费账目,所获取的可观收益也并未用于改善小区基础设施、环境,引发居民不满。物业企业收费多,但服务质量低,公共区域占道严重挤压小区环境的舒适度,有些小区脏乱差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导致小区居民意见很大,甚至采取不交物业费为对抗手段,居民群众与物业矛盾加剧。有些社区党委没有重视物业服务问题对居民切身利益的损害,对物业企业或物业管理承包从业者未有效实施引导和监督,导致居民群众质疑社区管理缺失。在实施《物业法》以来,现实中物业管理依然问题很多,这也暴露出监督物业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也表明党的领导还没有广泛地在业委会加以延伸,代表着居民利益的业委会作为自治组织作用体现也不明显。

  (四)居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薄弱

  社区是区域内广大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当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社区党组织引领不够。有的社区没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不充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较弱,在物业矛盾、拆迁改造、有机更新等基层痛点难点问题上功能发挥不力[8]。从而形成居民对这些社区党委工作的认同感不高。二是居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西方学者曾对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社区感指的是对联系个人与集体的归属感、依赖感和相互责任的感知。现实情况是有些居民观念里依然认为社区治理是社区工作者单方面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社区感较低,以“局外人”的角色加以自我认定,没有形成社区利益共同体意识。三是基层民主活跃度低。目前在社区落实基层直接民主程度还不高,看民情、听民意的渠道畅通有限,居民群众直接参与治理环节受阻,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就会出现消退,究其原因在于基层民主建设管道的制度机制需要改进,用人民群众的民意消解科层制的僵化,防止垄断行政权力的专业官僚脱离社会生活。

  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思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国际、国内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的新时代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社区工作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言行代表着党在基层的形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建引领下全面统筹布署,建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促进各方主体联合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党的领导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社区党组织要牢记其政治属性,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将基层党建紧密联系中心工作,创新社区治理。

  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常态化,做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党员,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维护”。

  2.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社区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者,要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居民群众,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发挥社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党组织书记要选优配强,社区党员干部在工作时间要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广泛组织开展党的各项主题活动,建设“党建工作云”平台,做到联系服务群众经常化,民生问题不是小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员干部要积极在线上线下、在网格向居民群众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居民群众真诚交心谈心,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二)服务引领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提升服务功能,加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还存在的弱项和空白点,根据不同社区特色增设符合社区群众需求的服务内容,如有场地优势的社区可增设便民服务厅、健康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等;运用科技手段,加快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建设“社区服务云”模式,形成社区资源、信息共享,将社区党建、政务、服务综合在一个平台上,对群众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及时跟进追踪,推进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其次要提升服务能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需整体提升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培训,对社区年轻工作者做好传、帮、带;设立若干名工作指导员,让社区所辖各领域、各单位的优秀党委负责人、工作人员进入社区担任兼职指导员,给予社区工作具体指导建议;增加各社区之间的参观学习交流,通过示范型社区传授经验,营造向优秀社区学习、互学互帮的氛围,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理念及工作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会基层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物业服务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矛盾聚焦点,社区党委要发挥党在物业企业和小区治理的引领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1. 建强党建联动机制。社区“两委”成员和物业项目负责人加强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物业企业的覆盖;社区党委与辖区物业企业党支部联合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如定期召开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加强物业企业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为居民群众服务意识;联合在社区打造“红色阵地”,推广“红色文化”,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红色文化生活,营造居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2. 建强服务联动机制。开展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的“三方联动”机制,社区与物业企业、业委会经常性举行服务联席会议,合力解决物业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解好矛盾纠纷;鼓励物业企业托管老旧住宅小区,提供优质低价的物业服务,对辖区相邻老旧小区提供帮扶式物业服务项目;选聘党员大学生充实物业服务队伍;开发信息、智能的物业管理方式,联合党群服务中心共建服务体系,为业主提供现代化便捷物业服务,努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3. 建强社区治理联动机制。联合组建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站)在社区开展公益性活动,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及便民服务,对小区有生活困难的居民、孤寡老人等给予扶贫济困和居家养老的帮扶工作,营造幸福和谐社区氛围。

  (三)完善统筹机制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是社区治理,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政治、组织、能力、机制引领作用,树立社区全周期管理意识、建立社区“全周期管理”体系,解决薄弱环节和短板,走创新社区治理之路。

  1. 建立社区“全周期管理”体系。社区作为城市运转的重要基础子系统,要直接纳入城市垂直管辖范围,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将“全周期管理”理念和体系植入社区运行的“微脑”枢纽,管理细化分配到具体负责人,通过收集动态信息、及时研判预警、实施应对方案、总结经验标准,形成分环节分步骤进行的社区动态及闭环式管理,将存在的隐患和痛点在社区这个“神经末梢”上及时得到有效治理。

  2. 提升社区治理机制水平。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不仅需要社区党组织及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居民群众的参与,在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上体现出民主协商的职能[12],要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党建引领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畅通人民群众社区治理民主参与权力渠道,增强群众的社区共同体意识,提高群众自我教育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多个环节,共同建设社区家园;通过党建引领提升社区自治、法治、德治水平,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卫生健康、环保节能、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行为准则。

  3. 实现各类资源下沉社区。社区党组织与所辖各领域、各单位的党组织要进行有效联结,形成以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当面对基层社会突发“黑天鹅”紧急事件(如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能迅速联动组织起来采取措施应对解决;落实老旧社区改造、基础医疗进社区、社区居家养老等惠民工程。

  4. 增强社区智能化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穿针引线”式联结服务群众的载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赋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以现代化智能,将“社区治理”与“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提高治理和服务双效能。

  5. 建立党员干部队伍培养考核机制。精减社区过多的行政事务,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考评制度,对那些急群众之所急,真诚为群众服务的优秀社区党员干部要给予提高薪酬等奖励,对社区工作懈怠的人员则要给予适当处罚,做到优胜劣汰,让群众参与考评工作,公示考评过程和结果,真正做到人民群众是出题人,社区党员干部是答题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满不满意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篇4

  一、社区党建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党在基层社区的组织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新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循序渐进,从初步实施到成熟完善,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基层社区治理曾遭遇的困境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很重视社会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在各地居委会、村委会建立基层党组织,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党建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展现高速发展及增长趋势,同时社会形态、社区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利益分配、社会生活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和更新。1986年起“社区”的概念植入中国社会基层,由居委会党建逐渐转为社区党建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推进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大变局中,人们居住地从熟人社区过渡到陌生人社区,社会生活场景时空的转换带来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义。单位制解体后,社区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单位人”更多地演变为“社区人”。国家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很大提升,而社会变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涌现各种社会问题,当原有的单位社会渐而退出时,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尚未健全,基层社区不可避免地出现涣散状态,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对基层治理提出了现实挑战。同时基层社会出现的去政治化现象也带来负面影响,基层社会正在从“延安体系”下“团结的基层”转变为市场体系下“松散的基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在基层社区中党的形象虚化,党的领导作用弱化,党的声音边缘化。基层党组织的弱化、基层民主的失序、人民的主体作用发挥难等因素都成为基层社会良性治理的阻碍。

  (二)夯实新时代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适应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党在社会基层的领导作用,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其中指出要加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包括社区在内的基层各领域党建工作提出指导和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0年4月5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党中央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初创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共驻共建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社会管理”一词更替为“社会治理”,说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观念上的重要转变,提出要积极适应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现实情况的变化,在健全基层党组织架构体系的同时,与以往侧重行政式社会管理的手段相比,更加强调激活“人民社会”的潜力,更加强调开放包容的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合作治理。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推进社区党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要求,推进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服务群众的最前线是社区,将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基层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精准精细服务。在2020年湖北武汉及全国的抗疫战斗中,充分彰显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这场伟大抗疫战的决定性成果。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工作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在社会基层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增强党的凝聚力,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基层善治,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及探索创新

  (一)全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概述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立的“枫桥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后基层治理的范本,全国闻名及影响至今。20世纪60年代,枫桥镇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矛盾调解和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以党的领导带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平安建设,在全国产生了基层党建示范效应,毛泽东同志曾对“枫桥经验”给予肯定性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广好“枫桥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路径,通过地方政府推进、职能部门指导、街道社区主导,在社区治理中总结出效果显著的实践经验。上海市委重视基层社区党建引领,发挥社区党委对区域化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居民区党建融合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强化治理重心下移社区,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社区骨干、严格考评制度从而加强队伍建设,对1万多个社区基层党建服务站加强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杭州市推行社区党组织有效联结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委员会及兼任社区党委委员的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武汉市实践“红色引擎工程”,为社区减负,聚焦物业服务,将物业赋予政治引领功能,打造成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党的红色工作队。

  同时,学术界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及参与同样是个有益的探索和补充。近年来高等学府及社科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展开对各地社区实证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特征的社区治理方案,并将基层治理过程提炼为新的理论依据。例如北京的大栅栏是典型的老旧街区,9个社区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印迹,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从2014年起深入调研,根据大栅栏社区存在的公共环境破旧、脏乱差、居住拥挤、水管等硬件设施老化,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邻里关系紧张等状况,在市区街道工委、社区两委的支持下,对社区实施公益微创投项目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落成和组织培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在社区开展“我们共有一个家”等主题项目运作,营造社区共建氛围;孵化平台则是整合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对社区进行自组织培育,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和谐邻里,又推进了社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二)案例分析:武汉社区党建概况及成效

  武汉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强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以红色引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社区治理水平和成效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丰富经验,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特别是在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在党中央、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广大党员干部以党的领导为指引,在全市社区疫情严防严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与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建英勇的抗疫长城。

  1. “红色引擎工程”推进创新社区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既面对新机遇,更面对比以往更多的新挑战,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城市工作占据重要位置。当今城市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都在呈现较大转变和复杂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武汉市委于2017年在全市开启实施“红色引擎工程”,以“八个红色”系列为主题内容开拓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红色引擎工程”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基层社区,“红色引领”充分发挥了社区“大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服务功能,通过取消目标责任书、评比活动等过多的行政事务为社区减负,让社区党组织、社区干部更专注于为居民群众服务;“红色物业”聚焦群众关注的物业服务问题,通过对武汉市社区调查分类、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吸纳党员大学生进入社区物业、托管老旧社区等举措,推动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的“三方联动”,带动全市1700家物业企业投身红色物业建设,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心中最期盼的物业突出问题,打造为居民群众高质量服务的红色物业队伍;将政治思想过硬、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选拔为社区书记,加强对这些社区“红色头雁”的工作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近年已实行对满足年限及考核条件的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岗位措施;让社区党员干部通过政治锻造成为党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红色细胞”;建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及惠民服务的“红色阵地”;将社会主义的“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群众广泛的文化生活;“红色旋风”推动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针对群众反映的最突出问题加以整治和解决;“红色基金”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供专项活动和惠民的资金保障。

  2. 社区党建成效显著。武汉“红色引擎工程”推进实施几年来,不断完善工作规范及长效机制,特别是形成以党建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实现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换届选举优秀人才进入社区“两委”,开展智慧及网格化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等创新机制。2017年,全市选推274个社区,在协商民主、“三社联动”“三方联动”、智慧社区、社区文化营造等方面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创建,66个社区命名为“三项联创”示范社区。中宣部、民政部向全国推广“武汉模式”“武汉经验”,并多次联合在武汉组织全国社区工作培训班。“武汉模式”是在“红色引擎工程”的基础上,以“1314”体系细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方法。“1314”治理模式经过广泛社区实践加以提炼集成典型样本,实际操作性强,效果显著。例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是武汉老工业棚户区改造的公租房小区,依托社区大党委为核心领导,有效联接居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团队实行开放合作的社区治理模式,促进社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居民参与自治、改善人居环境等,营造“幸福社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青和居社区,对社区以党建引领促进群众自治等工作给予肯定;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城中村”改造社区,通过织密社区党组织的“网”,开展民主议事,社区干部深入群众,落实惠民利民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措施,让曾经的“泥腿子”变成新时代文明向上的“城市人”。这些党建典型社区形成示范效应,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带动武汉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3.武汉社区抗疫经验提示。2020年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战斗,取得了湖北武汉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精神体现,是亿万人民团结一致的爱国情怀体现。曾经为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及武汉人民,经历了城市发展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难忘历程。武汉社区在面临疫情初期的危急时刻、中后期疫情防控工作中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为抗疫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到关键性保障,抗疫阻击战再次充分证明党领导一切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是根本保证。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统筹部署不同阶段抗疫防控工作。党中央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汇集各方力量支援相助,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坚强保证。

  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多年来武汉基层社区加强覆盖党组织的工作已形成广泛基础,“红色引擎工程”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党建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组织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全员下沉社区,充分发挥带领示范作用,与社区党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协同抗疫。

  三是党的领导形成强大凝聚力。党的领导是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党中央的正确果断领导激发武汉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团结抗疫力量。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武汉人民参与抗疫的力量和智慧,英勇的抗疫战斗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深刻体现。

  四是展示英雄城市的精神特质。武汉是一座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已融入武汉人民的血液,敢于在艰难险阻中勇往向前,在党的领导下精诚团结共同前进。

  三、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通过广泛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要看到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形成这些问题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推进社区治理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

  (一)思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中国共产党将作风建设放在党建的重要位置,基层群众看党风、政风就是看身边的党员干部,有些社区书记、党员的工作作风、方式方法让群众不满意。如部分社区党员干部存在着不作为、懒作为现象,平时很少到所辖小区实地了解管理及群众的需求和问题;有些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群众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能推脱就推脱;有些社区干部工作态度粗暴,觉得居民问题太多,解答很不耐烦,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与居民发生争吵,说话粗鲁,挖苦讽刺居民,激化矛盾;有的社区过于看重形式,而不是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好实事,工作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据有的居民反映,当有上级部门视察或相关部门检查物业服务等工作时,社区为应对检查在各小区张贴宣传横幅、宣传板等,群众认为其“装样子”“作假”。这些作风问题的出现,反映出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委没有重视加强党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风建设,导致在思想上脱离群众,工作中必然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样的社区党员干部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

  (二)“红色阵地”建设存在不足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阵地,有的社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服务载体的运作创新力度不够,在打造党建引领和服务引领方面的硬件及软件还有欠缺,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发挥党建作用有限。一般来说,社区是由多个小区组成的,小区党支部是嵌入社区社会力量之中的党组织[7],是党在基层的组织末梢,建强党的红色阵地需要广大党员参与建设,作为居民一分子的小区党支部成员既与本小区居民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也更了解本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的社区没有将辖区居民中的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建立小区党支部,不仅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呈现弱化趋势,而且小区党支部、党员的政治和公信力优势在小区建设中难发挥,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重视小区党支部建设及缺乏规范有序建设机制。一些社区对所辖的各小区不注重运用“党建+”线上线下的“红色阵地”建设,即便有不少场地,为达到经济效益,多用于出租收费,而较少用于在居民群众中进行组织党建宣传、党建活动,引领群众、发动群众的效能明显降低。

  (三)物业服务工作还存在短板

  服务引领是社区党建主要工作之一,有些社区党员干部受自身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所限,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出现不细致和偏差,工作不能做到精准精细、人性化服务。物业服务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当前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设卡收费,账目不明是物业管理中的常见弊病,此类问题在新建商品房小区及老旧小区均有所体现。为获取经济效益,物业管理方利用小区公共用地改成大量停车位收费、公共场所张贴各类广告牌收费等,但却从未向小区广大业主公布收费账目,所获取的可观收益也并未用于改善小区基础设施、环境,引发居民不满。物业企业收费多,但服务质量低,公共区域占道严重挤压小区环境的舒适度,有些小区脏乱差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导致小区居民意见很大,甚至采取不交物业费为对抗手段,居民群众与物业矛盾加剧。有些社区党委没有重视物业服务问题对居民切身利益的损害,对物业企业或物业管理承包从业者未有效实施引导和监督,导致居民群众质疑社区管理缺失。在实施《物业法》以来,现实中物业管理依然问题很多,这也暴露出监督物业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也表明党的领导还没有广泛地在业委会加以延伸,代表着居民利益的业委会作为自治组织作用体现也不明显。

  (四)居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薄弱

  社区是区域内广大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当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社区党组织引领不够。有的社区没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不充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较弱,在物业矛盾、拆迁改造、有机更新等基层痛点难点问题上功能发挥不力[8]。从而形成居民对这些社区党委工作的认同感不高。二是居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西方学者曾对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社区感指的是对联系个人与集体的归属感、依赖感和相互责任的感知。现实情况是有些居民观念里依然认为社区治理是社区工作者单方面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社区感较低,以“局外人”的角色加以自我认定,没有形成社区利益共同体意识。三是基层民主活跃度低。目前在社区落实基层直接民主程度还不高,看民情、听民意的渠道畅通有限,居民群众直接参与治理环节受阻,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就会出现消退,究其原因在于基层民主建设管道的制度机制需要改进,用人民群众的民意消解科层制的僵化,防止垄断行政权力的专业官僚脱离社会生活。

  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思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国际、国内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的新时代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社区工作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言行代表着党在基层的形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建引领下全面统筹布署,建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促进各方主体联合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党的领导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社区党组织要牢记其政治属性,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将基层党建紧密联系中心工作,创新社区治理。

  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常态化,做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党员,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维护”。

  2.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社区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者,要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居民群众,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发挥社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党组织书记要选优配强,社区党员干部在工作时间要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广泛组织开展党的各项主题活动,建设“党建工作云”平台,做到联系服务群众经常化,民生问题不是小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员干部要积极在线上线下、在网格向居民群众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居民群众真诚交心谈心,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二)服务引领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红色阵地”,是联系党员群众的纽带。首先要提升服务功能,加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还存在的弱项和空白点,根据不同社区特色增设符合社区群众需求的服务内容,如有场地优势的社区可增设便民服务厅、健康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等;运用科技手段,加快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建设“社区服务云”模式,形成社区资源、信息共享,将社区党建、政务、服务综合在一个平台上,对群众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及时跟进追踪,推进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其次要提升服务能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需整体提升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培训,对社区年轻工作者做好传、帮、带;设立若干名工作指导员,让社区所辖各领域、各单位的优秀党委负责人、工作人员进入社区担任兼职指导员,给予社区工作具体指导建议;增加各社区之间的参观学习交流,通过示范型社区传授经验,营造向优秀社区学习、互学互帮的氛围,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理念及工作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会基层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物业服务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矛盾聚焦点,社区党委要发挥党在物业企业和小区治理的引领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1. 建强党建联动机制。社区“两委”成员和物业项目负责人加强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物业企业的覆盖;社区党委与辖区物业企业党支部联合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如定期召开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加强物业企业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为居民群众服务意识;联合在社区打造“红色阵地”,推广“红色文化”,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红色文化生活,营造居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2. 建强服务联动机制。开展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的“三方联动”机制,社区与物业企业、业委会经常性举行服务联席会议,合力解决物业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解好矛盾纠纷;鼓励物业企业托管老旧住宅小区,提供优质低价的物业服务,对辖区相邻老旧小区提供帮扶式物业服务项目;选聘党员大学生充实物业服务队伍;开发信息、智能的物业管理方式,联合党群服务中心共建服务体系,为业主提供现代化便捷物业服务,努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3. 建强社区治理联动机制。联合组建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站)在社区开展公益性活动,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及便民服务,对小区有生活困难的居民、孤寡老人等给予扶贫济困和居家养老的帮扶工作,营造幸福和谐社区氛围。

  (三)完善统筹机制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是社区治理,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政治、组织、能力、机制引领作用,树立社区全周期管理意识、建立社区“全周期管理”体系,解决薄弱环节和短板,走创新社区治理之路。

  1. 建立社区“全周期管理”体系。社区作为城市运转的重要基础子系统,要直接纳入城市垂直管辖范围,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将“全周期管理”理念和体系植入社区运行的“微脑”枢纽,管理细化分配到具体负责人,通过收集动态信息、及时研判预警、实施应对方案、总结经验标准,形成分环节分步骤进行的社区动态及闭环式管理,将存在的隐患和痛点在社区这个“神经末梢”上及时得到有效治理。

  2. 提升社区治理机制水平。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不仅需要社区党组织及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居民群众的参与,在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上体现出民主协商的职能[12],要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党建引领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畅通人民群众社区治理民主参与权力渠道,增强群众的社区共同体意识,提高群众自我教育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多个环节,共同建设社区家园;通过党建引领提升社区自治、法治、德治水平,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卫生健康、环保节能、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行为准则。

  3. 实现各类资源下沉社区。社区党组织与所辖各领域、各单位的党组织要进行有效联结,形成以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当面对基层社会突发“黑天鹅”紧急事件(如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能迅速联动组织起来采取措施应对解决;落实老旧社区改造、基础医疗进社区、社区居家养老等惠民工程。

  4. 增强社区智能化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穿针引线”式联结服务群众的载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赋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以现代化智能,将“社区治理”与“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提高治理和服务双效能。

  5. 建立党员干部队伍培养考核机制。精减社区过多的行政事务,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考评制度,对那些急群众之所急,真诚为群众服务的优秀社区党员干部要给予提高薪酬等奖励,对社区工作懈怠的人员则要给予适当处罚,做到优胜劣汰,让群众参与考评工作,公示考评过程和结果,真正做到人民群众是出题人,社区党员干部是答题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满不满意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推荐访问:党建 引领 学院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4篇心得体会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4篇心得 社区党校与社区工作 高校社区党建 社区与学校党建共建 高校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共建 社区党建 以党建引领社区 学院基层党建 社区干部学院

本文标题: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dangjiancailiao/32235.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4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