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全文完整)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25 12:15:04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全文完整)

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同志们:

根据XX活动统一安排,今天同大家一起,结合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围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主题,从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如何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两个层面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一、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

大家都知道,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不同年代,党的五代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对密切联系群众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势。我们党为什么这么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我们今天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什么样的现实性、紧迫性,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作一下交流。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大力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我们党成立以来,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010年,我国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深深扎根群众之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就是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一个治理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四亿人民的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保持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我军只有2万多人,国民党军队是20万人,情况紧急时,敌我只相隔几里路,有时就是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许多领导同志劝毛主席东渡黄河,他却说:哪里群众拥护,那里就最安全。最终依靠群众支持,粉碎了敌人的进攻。1948年春天,山西临汾解放战役期间,有一个“26万副门板”的故事,讲的是临汾周边几十里内的老百姓,在部队没做任何工作的情况下,家家拆门板26万副、梁木十万根送上前线,帮助部队制作担架和攻城工具,支前百姓达到20多万人。有许多民歌民谣描绘了革命战争时期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对军队的大力支持。比如,有一首山歌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唱道:“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才创造了这些令人震惊的奇迹。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历史阶段,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打天下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坐天下仍然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为尽快抚平战争创伤,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党中央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争取广大农民、手工业者、私营工商业者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体谅国家困难,自觉服从国家利益,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先后有近八百万职工、一千万城镇人口到农村艰苦创业。我们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短暂历史时期,造成了党的事业徘徊不前,甚至遭受严重挫折,也进一步证明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这一时期成功经验时,有学者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与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果不是紧紧团结人民,真正依靠群众,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起源于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当时实行的是“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生产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的18位农民认识到这一弊端后,偷偷摸摸地把生产队的地分掉了,还联合签订了一份不到一百字的包干保证书,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
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
三是如果干部因此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向邓小平汇报了这一情况后,邓小平首先肯定干没有问题,他认为一个生产队能资本主义到哪里去,看着他能干对了,我们大家都学习再推广。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全国全面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人口。再如,后来发生的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去年的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等,都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们党才有效地化解了各种风险和挑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市,小到一个乡镇、一个村居,都必须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呈现新的特点,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近年来,社会上流传着这样几句话:“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
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
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
国家惠民政策增加了,群众的意见却增多了”。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当前的群众工作正面临新的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联系服务的内容更加广泛多变。现在联系服务群众,已经不是原来我国处在低收入水平条件下,让群众吃得饱、穿得好,这些简单的群众工作目标,现在群众有更高的目标要求。群众从原来有吃、有穿逐步过渡到有住房、有收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有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等。比如,我们农村外出务工的群众,上一代和这一代的需求层次就有很大变化:上一代农民工都经历过困难和饥饿时期,他们进城务工就是为了赚钱,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都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就有很大不同,他们大多数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对城市生活有比较美好的期望,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于城市人,希望能够像城市人一样生活。许多大城市也顺应他们这些思想需求变化,原来称呼他们叫“农民工”,现在称呼他们为“新市民”。再比如,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流动,就出现了无地农民、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等不同群体,每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我们联系服务群众也要满足不同层面群众的生活需求、利益诉求,这给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是联系服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众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权益观念都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换届选举、村务管理等问题上,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加强民主监督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组织管理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比如,以前群众什么都听村干部的,现在村民自治,村民也有了“话语权”;
以前村里大喇叭一响,上级精神直接传达到各家各户,现在农民各种各的地、各耕各的田,人员难组织,会议难召集,信息难沟通,管理起来很不容易。有个别群众还存在重利益轻道义、重自己轻集体、重维权轻法制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信息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各项政策法规非常透明,宣传报道也很及时,群众的政策水平、理论素质也得到普遍提高。像有些上访反映问题的群众,经常读书剪报、上网看电视,对时事政策了解的比较全面系统,不注意学习、水平一般的党员干部根本讲不过他们;
极少数群众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存在“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思想,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等等。群众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思想的存在,都给做群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三是联系服务的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当前,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时期,按照先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这是一个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诉求相互叠加、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相互纠集的时期,各项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特别是现在处于网络时代,电话、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信息沟通非常方便,相应地各项工作透明度也更高了。如果我们在处理群众反映问题时,总想捂着盖着、封锁消息,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已经变得不可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积极应对,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全面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第三,当前党员干部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必须着力提升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其中,脱离群众的危险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最大危险。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特别是深刻总结当代世界政党更迭的经验教训之后,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科学判断。

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苏联共产党是革命导师列宁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于1898年,解散于1991年,执政时间长达74年。苏联共产党亡党前,曾有党员2000万人,约占前苏联人口的10%。就是这样一个成立时间最早、执政时间最长、党员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政党,被曾经担任过莫斯科市委书记、后来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签署了一个“非党化”总统令,毫无抵抗地宣告解散,前苏联也因此彻底解体。在苏联共产党的历史上,列宁曾经尖锐地指出:对于布尔什维克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苏联共产党后来的垮台,恰恰验证了列宁当年的这个判断。1990年,前苏联有一个“苏共究竟代表谁”的调查,被调查者认为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有人讽刺说,苏共有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夺取了全国政权;
有20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而有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失去了政权。一个政党执政的根基,不在于历史有多长,也不在于过去贡献有多大,更不在于党员数量有多少,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作为基础,都难以维系。

看看我们的党员数量,1921年党成立的时候,57名党员;
到建国的时候已发展到449万,这段时间增长比较快,与我们当时解放战争形势迅速推进有关,但是那个时候党员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也不到1%;
到1978年的时候,全国有党员3698万,占全国人口的3.86%;
目前,全国党员95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接近7%。这些年党员数量增长得很快,数量问题已经不是执政党的最大问题。但是数量多了,如何提高质量,如何优化结构,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它的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苏联2000万党员,出现了那种情况,我们现在9500多万,管理好了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和资源,管理不好也会出现漏子和问题。

当前,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倾向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和某些党员身上还相当严重。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成为摆在各级党员干部面前的最大考验。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政治合格、工作称职、能力过硬的表现。在战争年代,党员干部重视群众工作、善于开展群众工作。谁的群众工作做得好,谁就有安身立命之处,谁就能打胜仗,谁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吃饭穿衣的压力没有了,生活待遇改善了,一些党员干部眼里没有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了。这两年,网络上流行一类帖子,叫做“官场雷语”,专门收集官员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失态的语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说出这样的话,除了反映出这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缺失以外,也折射出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也存在一些缺失和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愿做群众工作。心里没有群众,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合理意见不予采纳,与群众的关系也在慢慢发生变化,由原来密切相联、生死相依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变成“蛙水关系”,需要群众支持的时候,像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就走进群众,这个时候官腔没有了,架子也放下了;
一旦“选票”到手,不需要群众支持了,就像青蛙一样,马上从“水”中跳到“岸”上,对群众不闻不问,有的甚至变成“油水关系”、“水火关系”,与群众不能相融,有时甚至是对立关系。二是不敢做群众工作。与群众打交道,嫌麻烦、怕负责,怕做群众工作激化矛盾,引火烧身,怕群众让自己下不了台,使自己没面子,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群众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明哲保身,应付了事。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所需所盼所为不了解,不知道事怎么办,话怎么说,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形容的,有些党员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
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
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
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可以说,当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考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面对这些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有些干部经常发感慨:“现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群众工作难做了?是群众不通情达理了?还是群众更挑剔了?毛主席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他说,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了解到群众个性化的、高层次的需要,真正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二、如何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调研时,曾经给参加座谈的领导干部念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清朝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叫高以永的知县撰写的一副对联。习总书记说,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习总书记用这副对联告诫党员干部不要忘记公仆身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始终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就是要察民情、化民怨、集民智、惠民生、聚民心。

察民情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环节,只有把群众情况摸清楚了,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到家、做到位。我们党员干部要经常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听群众的声,切实把群众的情况掌握起来,在解难题时对症下药、办实事时有的放矢,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化民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化解民怨,首先要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解决好“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转变作风的实效化解群众怨气;
其次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真正重视群众意见,畅通诉求渠道,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有意见能够得到表达、有怨气能够得到化解、有问题能够得到处理,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给群众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集民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把联系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群众素质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想发展、盼富裕、求公平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发挥好,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对群众想干的事情,只要有利于发展,就要去努力推动;
群众不愿干的事情,不要去强迫,重在积极引导。同时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增长智慧、增强本领、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技巧。

惠民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牵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办雪中送炭、顺民心的事,多干实实在在、得民心的事,多解群众忧虑、暖民心的事,真正解决好民生问题,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为人民谋利造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聚民心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本质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做赢得人心的工作,做什么都是见物不见人,最后是不会成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地方要发展,凝聚民心是前提。民心聚,就会形成发展合力,开创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民心散,就会民怨沸腾,大事小事不断,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无从谈起。这要求我们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要擅讲群众话、擅走群众路、擅用群众脑,真正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面对面、肩并肩、心贴心,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做到与群众“感情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障碍”,最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联系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也是一门大学问,能不能履行好职责,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到位,关键是要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根据市委对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党员干部实际,我认为,镇村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做好四个方面:一是敢于面对群众;
二是勤于联系群众;
三是乐于服务群众;
四是善于引导群众。

第一点,要敢于面对群众。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党员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有些党员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这些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思想上脱离群众;
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
或是能力不足,做工作缺乏底气;
或是自身不廉,形象不好,缺乏正气。平时不敢联系群众,缺少与群众的直接接触,在联系服务群众时,就会抓不住人心,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敢于面对群众的勇气。一方面,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满感情地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
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尽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证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
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
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我们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行得正、走得端。现在有些群众不相信党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些党员自身行得不正、走得不端,让这些群众对整个党员队伍产生了不良印象。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无论自己是机关党员、还是村里的党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员队伍的形象,必须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首先,做人要正。公道正派才能赢得人心。“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老百姓心中都有杆秤,群众最有意见的就是处事不公、优亲厚友、以权谋私。古语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党员干部无论干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想事要公心,办事要公道,要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其次,做事要公。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每名党员干部,不管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牢记宗旨,立足自己的岗位,尽到自己的能力,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公开,就是不能藏着掖着,该让群众知道而不公开,群众就会犯嘀咕,无私也有弊,就会逐渐丧失群众信任,甚至产生矛盾;
公平,就是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不管穷也好、富也好,亲戚也好,其他群众也好,都要公平对待,偏袒一个人,就会得罪一大批人;
公正,就是讲原则、有是非观念,敢说真话,主持公道,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做事有底线。做到了公开,群众就信任;
做到了公平,群众就敬重;
做到了公正,群众就敬佩。第三,作风要硬。作风优良才能取信于民。党的作风问题,就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硬,形象就好不了,就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地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摆架子,以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二点,要勤于联系群众。“朋友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我们现在多数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太少,导致与群众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疏远。经常听群众说,现在不交公粮、不纳税了,只要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也很少主动找群众。有的镇机关干部下村,往往跑顺腿,抬脚就到有数的几个村,进村也不进老百姓家门。回顾近些年来,我们确实存在联系群众不够勤的问题,认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

为改变这一现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联系群众当作基本功、必修课,坚持做到常走访、实交心、诚帮助、勤服务,以自己的真心换回群众的实意。在联系走访中,重点要当好“四种人”:一要当好群众的热心人。真心真意为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到出以公心,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办就办好。坚决反对愚弄群众、轻视群众等伤害群众感情、挫伤群众热情的行为。二要当好群众的知心人。沉到第一线、深入最基层,用群众看得见的事例、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与老百姓拉家常,同人民群众交朋友,用“真诚”换取群众的“真心”,拉近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在干部群众中形成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的融洽氛围。三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着群众,不摆架子、不耍权威,不损害群众利益,不加重群众负担,时时处处给百姓撑腰、为群众壮胆,重点抓好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事情。四要当好群众的实心人。对群众讲认真、讲信用,说一句算一句,干一件成一件,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让群众长期得实惠。

第三点,要乐于服务群众。邓小平同志说过,“事业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老百姓最喜欢实干型的干部,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镇村党员干部要多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肯做还旧账、解难题、化矛盾的事,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帮民富作为经常性工作,把工作精力、财力物力向民生问题、热点难点、弱势群体倾斜,尽心尽力地办好关乎群众利益的好事实事,形成用群众工作的结果说话、让群众作出最终评价的工作导向和政绩导向,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要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真心服务群众,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更是一种执政能力。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做群众工作直来直去,不需要懂得过多的知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社会在变化,时代在进步,群众对党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知识丰富、能力出众、能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党员,才是人民真正需要和真心拥护的党员。我们党员干部要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自觉主动加强学习,努力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功夫、硬本事,做到真抓实干、能抓会干。三要勇当真抓实干的表率。俗话说“党员带头,万事不愁”、“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重要性。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抓工作、干实事一定要当好“龙头”、做好示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定好的就要落实,工作实打实地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带动群众形成加快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四点,要善于引导群众。当前,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很大程度上与群众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政策主张有关。这其中也反映出我们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引导能力问题。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和老百姓打交道,不会说老百姓的话,不能解答老百姓的问题,不能化解老百姓的疑虑,光凭着一腔热情和干劲肯定不行,还必须掌握新方法、新招数,善于宣传发动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掌握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掌握沟通技巧。

掌握政策法规,这是联系沟通群众的基础。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实践来获得。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
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
到了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薄,在群众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权大于法的思想,决策不民主、不依法,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公开,严重偏离法治化的轨道。从表面上看,工作做了,事情办了,却留下了许多后患,有的甚至还会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工作上的损失。今后,我们做群众工作,为群众解疑释惑,一定要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联系单位的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可能多地学习市场经济、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我们把政策要求和具体内容弄懂了、搞清了,才能给群众讲清楚、让群众搞明白,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赢得群众更加广泛的信任。

掌握沟通技巧,这是联系沟通群众的关键。做群众工作,要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首先,要增强沟通的意识。一方面,我们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时刻把村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主动告诉群众,镇里、村里正在做什么,最近有什么打算,对他们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总之,群众希望村干部听到自己的心声,也希望了解村干部个人的想法,村干部既要做被动的倾听者,也要做主动的宣传员,这既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更能有效避免产生隔阂和误解。比如,有的村干部埋头苦干,为村里上了很多项目、做了许多实事,但有些群众却认为村干部“无利不起早”,怀疑他们有财务问题。这说明,今天的村干部光会做事、一声不响也不行,还要学会“推销”自己。其次,要创新沟通的形式。现在向群众宣传政策、决定,靠开大会、发公告栏已经远远不够了,有些村还存在靠发补助召集群众开会的问题,支出不少,效果不一定好。要把分散的群众吸引过来、组织起来,就必须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和生产生活习惯,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沟通形式。比如,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载体,或适当印制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明白纸,发到各家各户,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
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抓好教育引导工作;
积极发挥农民义工队、老人协会、人民调解等民间组织的作用,为群众提供贴近的、亲切的服务。第三,要学会沟通的方法。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方法和本领。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则新闻,某省一副厅长,来到农民家中,问了群众姓什么、几口人,就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了。我们虽然身处基层,但也有些党员干部会讲“官话”,不会讲群众的话;
谈民事不知“一二三”,说“网事”却口若悬河;
讲政策不知子丑寅卯,说小道八卦却眉飞色舞。这样的干部,与群众座谈交流,也只能是打官腔、讲套话,没人愿意听。做好沟通工作,既要学会听、学会说,也要学会问。“听”就是要耐心地听老百姓的诉说,从中学习老百姓的语言,理解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说”就是善于用老百姓的语言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制度,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从中疏导老百姓的情绪。“问”就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问问题,不要只问自己关心的问题,不问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群众在关心什么,希望我们解决什么就要问什么,全面把握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才能做好宣传发动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工作。

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出台了很多制度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去年,XXX市组织了两次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我市都位居各县市区第一位,已连续6年位居县市区首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干部对新政策、新知识理解掌握不够,无法很好地为群众解疑释惑;
有的干部在尽快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答复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有的单位和干部在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方面,还不能发自内心、积极主动;
督导检查工作还存在盲点,等等。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大家要以此为契机,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需要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把“认真”精神贯穿始终,做到学习教育要认真,不仅要保证学时,还要确保实效,真正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听取意见要认真,不仅广泛听取意见,还要采取管用有效的方式方法,确保听到各层面代表真实的意见和想法;
查摆问题要认真,不仅要查摆“四风”问题,还要列出具体表现,深刻查摆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认真,不仅指出自己和同志的不足,而且要做到真刀真枪、敢于交锋,确保实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整改落实要认真,不仅要拿出措施、定出标准,而且要有效率、有效果,确保件件落到实处;
建章立制要认真,不仅要完善制度,而且要认真落实、长期坚持,真正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同志们,今天给大家上这次党课,主要是与大家共同交流对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市委对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求,掌握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快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群众 党课 满意度 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本文标题: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全文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dangkexiazai/7650.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专题党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全文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