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清廉故事10篇
党史清廉故事10篇
党史清廉故事篇1
《清风荡漾,赓续绵延》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校有校规,家有家风”,良好家风是人生开始幸福生活的“第一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熟悉的短句常常影响了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百善孝为先,勤俭不能丢
要说我们家的家风,我觉得首先第一条就是孝顺长辈,我的姐姐就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姐姐在嫁给我姐夫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做都市丽人,身边不乏追求,但姐姐看中了姐夫的踏实与勤奋,放弃了自己事业做了一名家庭主妇。姐姐的婆婆是一名盲人加之患有顽疾的结核病已卧床多年,姐夫工作繁忙,这么多年都是姐姐在床前照顾,端茶倒水、喂饭、擦身、洗澡。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还是隔了座山的儿媳妇,而我的姐姐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在亲戚邻里间传为佳话。
我的母亲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农村式母亲,一生温良恭俭。我和我姐七、八岁开始就要做洗碗、扫地、收叠衣服之类的家务活,记得小学五年级我就得自己挣零花钱了。怎么挣呢?一是挑水,挑一桶2角钱,一桶5角钱;还有就是农忙的时候背玉米、背红薯,一躺5角钱。以至于我长大后老拿这个事和母亲说笑:“我长不高,都是因为你老让我干农活”。母亲的勤俭总是体现在日常的细节里,家的水有“三次定律”,第一遍洗脸,第二遍洗脚,第三遍冲马桶。淘米的水洗菜,洗菜的水浇花,这些习惯我都至今保留着。
黄金条子出好人
我的父亲今年71岁了,他是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从小我就非常怕父亲,因为他对我的管教特别严厉,他的教育理念很朴素也很传统——“黄金条子出好人”。父亲在退休之前干过三份职业军人、村官、城管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兢兢业业,在乡里、同事们间口碑高,也受人尊重。
父亲小时候学业一直很好,他以全乡第二名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14岁那年家里生了变故,奶奶突然病逝,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填饱自己肚子他选择去参军。在部队分配到了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白云山团”,在条件艰苦的西藏林芝当了7年兵,历任班长、排长,后来部队改编他转业回了农村。
母亲常说:“嫁给你爸的时候,就两间茅草屋,房子内部用报纸涂装了一遍,一张桌子,两把凳,你爸当兵刚回来,干干净净特别有精神”。我的老家在重庆市云阳县,那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地方路不通,电不通的,落后的不只是经济还有文化。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父亲带领村民一起搞土改,一起种果树,一起建农渠。在父亲当村里支部书记的十几年里,村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有了第一条公路,家家户户都通了电,村有了电话搭上了与外界的联系,农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父亲总是说:“那时候还没改革开放,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闭塞的,农村出去打工也少,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多,大家干起事来特别团结。”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时常会翻阅些老家的往事,回忆那些“苦日子”,父亲总是说他身边的同事的好,不提自己有多牛。
记得毕业后我拿到了单位的录用合同,高兴的给父亲打去电话,电话那头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到:“有了工作了是该高兴,以后在单位里一定要认认真真做事,不要偷奸耍滑,不要混沌度日,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参加工作这么多年,逐渐发现工作中还是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在企业里吃着“大锅饭”,难免有些当甩手掌柜的人,但我时刻谨记父母的教诲,不管我生处何方、何等位置,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保持对工作的热爱,我都一直保持着并将永远保持着。
能帮一点算一点
父亲会帮忙处理邻里之间关系、在村里的红白喜事里也是“指客师”,在我们一起移民到上海的老乡里德高望重。母亲也是一个热心人,看到谁家困难,总是能帮一把是一把。我家2002年移民到上海后,一些在打工的老乡会常租下周边的房子,父母会帮他们烧水,照看孩子,让他们安心上班。这段时间上海有了疫情,进行了封闭管理,父母会把自己种的蔬菜免费提供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父亲说:“咱们是占了国家的政策好来了上海,在外头求生活不容易,能帮一点算一点,将心比心”。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只要不做亏心事,站着躺着都放心”……这是家给我留下的精神烙印。父母的温柔、慈悲、不抱怨,无形中浸透到我的生活中,在我最叛逆深陷泥潭的时候,总有一个精神力量在约束着我,不让我往下滑落。如今我的孩子快4岁了,我也常常把父母和家里的故事讲给她听,虽然她还不怎么懂,现在为了人父,才懂得父母的不易,希望让她一辈子都能阳光自信的活着吧。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我家的故事都是点点滴滴的小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样滋养了我的心灵。
党史清廉故事篇2
《父亲的话》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丫,拥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虽然不算高,但也算很努力的生活着。如今他俩早已“解甲归田”,过上了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有次与父亲谈起家风,父亲说:“家风并不是种具体的可以描述的东西,它就像是我们所在的城市一样,于无形中陶染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家族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到“家风”二字,我时常会想到父亲,他为人正直、善良、节俭,而他的廉洁自律最让我信服。
父亲作为知青下放黄梅,经过努力考进航校,后进入二航局工作,这一干就是40年。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上初一时,父亲由于工作调动关系,去了一个新成立的公司,作为人事部经理,自然很多“亲戚”联系了过来。印象中,父亲每次都是很客气的接待客人,认真而又严肃的将招录要求进行一一讲解,红着脸拒绝所有“开后门”请求。
记得有一次,家中一亲戚带了一份并不算贵重的礼盒,由于父母加班未归,我手痒拆开后发现是一盒进口点心,平时家庭节俭,自然是趁着父母不在拆开品尝,结果可想而知,父亲很少发脾气,而那次却狠狠的教训了我。随后带着我买了同样的礼盒送还回去。归途中,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父亲向我说了很多,有原则、有制度,十二岁的我自然是听不太明白,但父亲说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两句中华俗语,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的我也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拼搏着。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做人一定要自律,自律才能成就自己”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根植于我的内心。
每次我从家里出发到项目去,父亲都会找各种理由送我出小区,这一段路不算长,却饱含着“千叮咛、万嘱咐”。出院子后,我也会目送父亲回家,看到父亲穿着我“淘汰”的衣物和略有驼背的样子,脑海中想起的不是朱自清的《背影》,而是从小到大我父亲教导我的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似“春雨润物”般沁润进了我的生命,无需过多的言语,却也深深印刻在脑海里。它鞭策着我,激励着我,也改变着我,变得更加自律、更加坚定。
党史清廉故事篇3
《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
在今年的廉洁家风建设活动期间,四公司纪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寄送了廉洁家书,动员家属们常吹“廉洁风”、争当“廉内助”。近几日,我也陆续收到了部分家属向四公司纪委反馈的家书感言。当我阅读着一份份党员干部家属的廉洁亲情寄语时,不由得想到了母亲的那句“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
我出生在农村,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妹妹刚出生那会,家里又刚盖了房子,窗户玻璃是赊来的,唯一一张父母结婚时的双人床也因为还债被别人拉走了。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是个要强的人,硬是跟着父亲一起种地、打零工、做小生意,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供着我和妹妹上学读书。
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别人家,就喜欢翻抽屉,总觉得抽屉里藏着许多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串门,蠢蠢欲动的我又悄悄打开了邻居家的抽屉,发现一只按动的圆珠笔,一按就能写字,觉得特别高级,顺手就揣进了袖子里。
回到家后,母亲看我在拿着笔写写画画,一把夺过,正以为要挨揍的时候,她却对我说“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然后让我自己去还了回去,到了邻居家,我红着脸放下笔撒腿就跑。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翻过别人家的抽屉。
2018年7月毕业后,我开始在京雄铁路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工作,只身在外工作难免想家,空闲时都会给母亲打个电话,聊聊工作、生活,母亲了解我的工作内容后,还是会多次提醒道“虽然咱只是个小职员,但是还是会经手一些钱和物,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在项目部的工作中,我也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多报每一分钱、不少算每一笔账。
2020年10月,我被调回到四公司监督部工作。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我发现母亲的那句话朴素,但依然是我坚持的准则。因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必须做到打铁自身硬,工作起来才能更有底气、更加硬气。
党史清廉故事篇4
《母亲的信仰》
母亲今年76岁了,阿拉伯数字也不识一个,但特别有她的“信仰”。我很小的时候,她牵我的手走在路边,指着地上一块牛粪说:“你看,人家在周围画了一个圈,你就不能捡了,这就是规矩。”
1986年夏天,我初中毕业,进入高中的大门已经打开,但能不能进去,学费说了算。由于父亲常年生病,家里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当时,邻居亲戚又来劝母亲说,孩子也大了,就别上学了。
母亲看出我的不甘心,并坚持让我继续学业。告诉我说:“人都得逼自己,没人能帮你,继续上学,学费就靠你自己了!”在母亲的张罗下,我还不到14岁,每天天还不亮,就骑车到20公里外的冰糕厂,批发冰糕去买。心里有目标,干活就特别卖力,一天下来,也能赚几块、甚至是十几块钱了。
有一次,由于冰糕厂停电,关门歇业,村里同去冰糕厂的几个人,都气不打一处来,好像要把冰糕厂搬走才解恨。同村的大哥,见后门口有一铁桶,一不做二不休,拿给我说:“你最需要钱,带回去吧!”于是,塞进我的自行车后座的箱子里,一溜烟的跑回家去。
母亲知道后,把同村的大哥狠狠骂了一顿,让他陪着我,一定要把这铁通还回去。她的话,至今在耳畔回响:“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老天爷的眼睛明亮着那,把你记在账本上,你一辈子都还不起!”
一个暑假,我赚的钱已经足够高中一年的学费了,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告诉我,成功是用辛劳换来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有歪心思,更不能走歪路。现在,面对困难,我还想起母亲的话——人都得逼自己!不能等、靠、要,更不能私自占有。
从这以后,母亲常常给我讲地主和高利贷的故事。她说,人这一辈子,是不能借贷的,不能为了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借的越来越多,搞得一辈子都爬不起来。
母亲因为自己不识字,却格外重视读书,重视荣誉和名声。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我大都要去田里割草,给家里的牛羊吃。但也有例外,就是哪天老师布置了作业,我就可以待在家里,或者到同学家去做作业,这比割草要优先多了。
有一次,别的孩子都放学回家了,我却迟迟没有到家,母亲忧心忡忡,她跑去问邻居的孩子,我怎么没回来,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了。当听说学校开表彰会,我在等着领奖状的消息,母亲的脸上,自豪就油然而生。多干点活,对母亲来说,是再小不过的事了,每看着家里墙上贴着的奖状,胜过万贯家财,这是她的希望,这些更能让她精神抖擞,干活从不感到累。
母亲大道理不会说,但心里懂,有信仰。她常说:“跟好人学好人”“多替别人想想”“别让人家生气”“要靠自己”等等。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三言两语,看似不“高大上”,却一样朴素感人,既聚正气,还接地气。直到现在,母亲在电话里,还常常唠叨这些话。
后来我上大学,有了工作,读书一直陪伴着我,特别是名人自传,家训家书之类。期间,我阅读了《诫子书》《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有关家风的书,字字箴言,这些优秀的家庭文化多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母亲的言行,岂不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写照吗。
前几年,母亲被推为村里寺庙的领头人,她每逢什么节日,都要去烧香拜佛,祈福平安,之前常常唠叨的话,也慢慢成了她“信仰”的一部分。有一次我和她聊天,她说:“你们共产党人有信仰,群众也应该有个信仰,我信我的,你也要信你的!”
党史清廉故事篇5
《爷爷的“钟言”》
我的爷爷有一口视为宝贝的老式摇摆钟,从我记事起,就在家里墙上挂着。
钟身是红木色,上半部表盘有两个小孔,下半部挂着一个扁圆的摇摆,正面是刻印着漂亮花纹的玻璃门。每当摆钟走时不准或者报时声音不响亮了,爷爷就会从钟肚里拿出钥匙给它上弦。我很好奇,为什么每次上完弦后古钟又能准时响亮了呢?后来参加工作回家,爷爷让我给摆钟上弦,我用钥匙一圈一圈地拧动发条,不觉感叹爷爷年纪大了,连弦都上不了。这时爷爷提醒我:“做人就像这钟一样,要时常上紧钟弦,校准指向。你工作也一样,要严于律己、脚踏实地。”这时我才醒觉,我不在家的时候,摆钟可从来没停过。
小时不识数,只能通过钟声来辨别时间,摆钟半点会发出一声响,整点几点就发出几声响。每次“铛、铛、铛”的钟声响起时,爷爷都会问我是几点。这时我会仔细倾听,掰着手指头数着,等钟声响完后,大声告诉爷爷几点。每每这时,爷爷就会摸摸我的头,“对啰,要记住时间宝贵,做什么都要抓紧时间。”后来,求学工作离开家后,再也听不到钟声。每当感到疲惫懈怠的时候,钟声总会在记忆中响起,像是催着我向前。爷爷的话时常在脑海中响起,光阴可贵,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爷爷经常给我讲一个钟表小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它去问老钟表。一只老钟表说:“一年要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小钟表非常吃惊,表示办不到。另一只老钟表说:“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小钟表将信将疑,尝试着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初听不知所然,后来恍然大悟。这就是勤奋积累的精神,工作要秉持勤勉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朴实的爷爷教育总是这样润物无声,却又发人深省。
摆钟“滴答滴答”不知疲倦地走着,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在成长这条路上,我始终谨记爷爷的“钟言”:绷紧严于律己的弦,坚持警钟长鸣,做到勤勉履职。
党史清廉故事篇6
《清风荡漾,赓续绵延》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校有校规,家有家风”,良好家风是人生开始幸福生活的“第一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熟悉的短句常常影响了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百善孝为先,勤俭不能丢
要说我们家的家风,我觉得首先第一条就是孝顺长辈,我的姐姐就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姐姐在嫁给我姐夫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做都市丽人,身边不乏追求,但姐姐看中了姐夫的踏实与勤奋,放弃了自己事业做了一名家庭主妇。姐姐的婆婆是一名盲人加之患有顽疾的结核病已卧床多年,姐夫工作繁忙,这么多年都是姐姐在床前照顾,端茶倒水、喂饭、擦身、洗澡。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还是隔了座山的儿媳妇,而我的姐姐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在亲戚邻里间传为佳话。
我的母亲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农村式母亲,一生温良恭俭。我和我姐七、八岁开始就要做洗碗、扫地、收叠衣服之类的家务活,记得小学五年级我就得自己挣零花钱了。怎么挣呢?一是挑水,挑一桶2角钱,一桶5角钱;还有就是农忙的时候背玉米、背红薯,一躺5角钱。以至于我长大后老拿这个事和母亲说笑:“我长不高,都是因为你老让我干农活”。母亲的勤俭总是体现在日常的细节里,家的水有“三次定律”,第一遍洗脸,第二遍洗脚,第三遍冲马桶。淘米的水洗菜,洗菜的水浇花,这些习惯我都至今保留着。
黄金条子出好人
我的父亲今年71岁了,他是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从小我就非常怕父亲,因为他对我的管教特别严厉,他的教育理念很朴素也很传统——“黄金条子出好人”。父亲在退休之前干过三份职业军人、村官、城管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兢兢业业,在乡里、同事们间口碑高,也受人尊重。
父亲小时候学业一直很好,他以全乡第二名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14岁那年家里生了变故,奶奶突然病逝,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填饱自己肚子他选择去参军。在部队分配到了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白云山团”,在条件艰苦的西藏林芝当了7年兵,历任班长、排长,后来部队改编他转业回了农村。
母亲常说:“嫁给你爸的时候,就两间茅草屋,房子内部用报纸涂装了一遍,一张桌子,两把凳,你爸当兵刚回来,干干净净特别有精神”。我的老家在重庆市云阳县,那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地方路不通,电不通的,落后的不只是经济还有文化。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父亲带领村民一起搞土改,一起种果树,一起建农渠。在父亲当村里支部书记的十几年里,村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有了第一条公路,家家户户都通了电,村有了电话搭上了与外界的联系,农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父亲总是说:“那时候还没改革开放,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闭塞的,农村出去打工也少,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多,大家干起事来特别团结。”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时常会翻阅些老家的往事,回忆那些“苦日子”,父亲总是说他身边的同事的好,不提自己有多牛。
记得毕业后我拿到了单位的录用合同,高兴的给父亲打去电话,电话那头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到:“有了工作了是该高兴,以后在单位里一定要认认真真做事,不要偷奸耍滑,不要混沌度日,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参加工作这么多年,逐渐发现工作中还是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在企业里吃着“大锅饭”,难免有些当甩手掌柜的人,但我时刻谨记父母的教诲,不管我生处何方、何等位置,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保持对工作的热爱,我都一直保持着并将永远保持着。
能帮一点算一点
父亲会帮忙处理邻里之间关系、在村里的红白喜事里也是“指客师”,在我们一起移民到上海的老乡里德高望重。母亲也是一个热心人,看到谁家困难,总是能帮一把是一把。我家2002年移民到上海后,一些在打工的老乡会常租下周边的房子,父母会帮他们烧水,照看孩子,让他们安心上班。这段时间上海有了疫情,进行了封闭管理,父母会把自己种的蔬菜免费提供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父亲说:“咱们是占了国家的政策好来了上海,在外头求生活不容易,能帮一点算一点,将心比心”。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只要不做亏心事,站着躺着都放心”……这是家给我留下的精神烙印。父母的温柔、慈悲、不抱怨,无形中浸透到我的生活中,在我最叛逆深陷泥潭的时候,总有一个精神力量在约束着我,不让我往下滑落。如今我的孩子快4岁了,我也常常把父母和家里的故事讲给她听,虽然她还不怎么懂,现在为了人父,才懂得父母的不易,希望让她一辈子都能阳光自信的活着吧。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我家的故事都是点点滴滴的小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样滋养了我的心灵。
党史清廉故事篇7
《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
在今年的廉洁家风建设活动期间,四公司纪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寄送了廉洁家书,动员家属们常吹“廉洁风”、争当“廉内助”。近几日,我也陆续收到了部分家属向四公司纪委反馈的家书感言。当我阅读着一份份党员干部家属的廉洁亲情寄语时,不由得想到了母亲的那句“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
我出生在农村,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妹妹刚出生那会,家里又刚盖了房子,窗户玻璃是赊来的,唯一一张父母结婚时的双人床也因为还债被别人拉走了。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是个要强的人,硬是跟着父亲一起种地、打零工、做小生意,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供着我和妹妹上学读书。
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别人家,就喜欢翻抽屉,总觉得抽屉里藏着许多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串门,蠢蠢欲动的我又悄悄打开了邻居家的抽屉,发现一只按动的圆珠笔,一按就能写字,觉得特别高级,顺手就揣进了袖子里。
回到家后,母亲看我在拿着笔写写画画,一把夺过,正以为要挨揍的时候,她却对我说“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然后让我自己去还了回去,到了邻居家,我红着脸放下笔撒腿就跑。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翻过别人家的抽屉。
2018年7月毕业后,我开始在京雄铁路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工作,只身在外工作难免想家,空闲时都会给母亲打个电话,聊聊工作、生活,母亲了解我的工作内容后,还是会多次提醒道“虽然咱只是个小职员,但是还是会经手一些钱和物,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在项目部的工作中,我也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多报每一分钱、不少算每一笔账。
2020年10月,我被调回到四公司监督部工作。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我发现母亲的那句话朴素,但依然是我坚持的准则。因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必须做到打铁自身硬,工作起来才能更有底气、更加硬气。
党史清廉故事篇8
《爷爷的“钟言”》
我的爷爷有一口视为宝贝的老式摇摆钟,从我记事起,就在家里墙上挂着。
钟身是红木色,上半部表盘有两个小孔,下半部挂着一个扁圆的摇摆,正面是刻印着漂亮花纹的玻璃门。每当摆钟走时不准或者报时声音不响亮了,爷爷就会从钟肚里拿出钥匙给它上弦。我很好奇,为什么每次上完弦后古钟又能准时响亮了呢?后来参加工作回家,爷爷让我给摆钟上弦,我用钥匙一圈一圈地拧动发条,不觉感叹爷爷年纪大了,连弦都上不了。这时爷爷提醒我:“做人就像这钟一样,要时常上紧钟弦,校准指向。你工作也一样,要严于律己、脚踏实地。”这时我才醒觉,我不在家的时候,摆钟可从来没停过。
小时不识数,只能通过钟声来辨别时间,摆钟半点会发出一声响,整点几点就发出几声响。每次“铛、铛、铛”的钟声响起时,爷爷都会问我是几点。这时我会仔细倾听,掰着手指头数着,等钟声响完后,大声告诉爷爷几点。每每这时,爷爷就会摸摸我的头,“对啰,要记住时间宝贵,做什么都要抓紧时间。”后来,求学工作离开家后,再也听不到钟声。每当感到疲惫懈怠的时候,钟声总会在记忆中响起,像是催着我向前。爷爷的话时常在脑海中响起,光阴可贵,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爷爷经常给我讲一个钟表小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它去问老钟表。一只老钟表说:“一年要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小钟表非常吃惊,表示办不到。另一只老钟表说:“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小钟表将信将疑,尝试着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初听不知所然,后来恍然大悟。这就是勤奋积累的精神,工作要秉持勤勉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朴实的爷爷教育总是这样润物无声,却又发人深省。
摆钟“滴答滴答”不知疲倦地走着,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在成长这条路上,我始终谨记爷爷的“钟言”:绷紧严于律己的弦,坚持警钟长鸣,做到勤勉履职。
党史清廉故事篇9
党史清廉故事篇10
《父亲的话》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丫,拥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虽然不算高,但也算很努力的生活着。如今他俩早已“解甲归田”,过上了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有次与父亲谈起家风,父亲说:“家风并不是种具体的可以描述的东西,它就像是我们所在的城市一样,于无形中陶染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家族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到“家风”二字,我时常会想到父亲,他为人正直、善良、节俭,而他的廉洁自律最让我信服。
父亲作为知青下放黄梅,经过努力考进航校,后进入二航局工作,这一干就是40年。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上初一时,父亲由于工作调动关系,去了一个新成立的公司,作为人事部经理,自然很多“亲戚”联系了过来。印象中,父亲每次都是很客气的接待客人,认真而又严肃的将招录要求进行一一讲解,红着脸拒绝所有“开后门”请求。
记得有一次,家中一亲戚带了一份并不算贵重的礼盒,由于父母加班未归,我手痒拆开后发现是一盒进口点心,平时家庭节俭,自然是趁着父母不在拆开品尝,结果可想而知,父亲很少发脾气,而那次却狠狠的教训了我。随后带着我买了同样的礼盒送还回去。归途中,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父亲向我说了很多,有原则、有制度,十二岁的我自然是听不太明白,但父亲说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两句中华俗语,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的我也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拼搏着。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做人一定要自律,自律才能成就自己”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根植于我的内心。
每次我从家里出发到项目去,父亲都会找各种理由送我出小区,这一段路不算长,却饱含着“千叮咛、万嘱咐”。出院子后,我也会目送父亲回家,看到父亲穿着我“淘汰”的衣物和略有驼背的样子,脑海中想起的不是朱自清的《背影》,而是从小到大我父亲教导我的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似“春雨润物”般沁润进了我的生命,无需过多的言语,却也深深印刻在脑海里。它鞭策着我,激励着我,也改变着我,变得更加自律、更加坚定。
推荐访问:清廉 党史 故事 党史中清廉故事 党史小故事 关于廉洁的党史小故事 百年党史中的清廉故事 党史上廉洁故事 党史中的清廉故事体会
本栏目阅读排行
- 12024百年党史党的纪律(10篇)
- 2党史学习教育重温入党誓词8篇
- 32022年公司党委书记党课《汲取党史智慧力量,牢记使命忠诚担当》【优秀范文】
- 4党支部班子对照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专项整治、巡视巡察以及上年度组织生活会等问题整改情况检视剖析党性分析材料(全文)
- 5百年党史的四个历史时期9篇
- 62022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完整)
- 72022年精品党史党课,:全方位认识伟大领袖毛泽东,含精美PPT(全文完整)
- 82024年关于教师党史学习心得
- 9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评估座谈会上的主持讲话4篇
- 10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上讲话(完整)
- 11小学党史课程内容3篇
- 12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强化为民办实事的调研报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