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最新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9篇)(完整文档)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01-26 13:54:01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9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新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9篇)(完整文档)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一

米尔斯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讨论主题,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二章到第六章,也就是他所说得: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偏向。

我们不敢妄下结论和判断,但是我们可以从宏大理论中发现一些让我们有点迷惑的问题:当社会均衡存在,以及与之匹配的社会化合控制手段齐全时,怎么还有人不守规矩呢?这是帕森斯没有回答的问题,原因在于他静止的看待问题,无法解释社会变迁,也就是说没有历史观的思维方式?迷惑二:是什么东西把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呢?答案不止一个,那是因为各种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程度和类型有深刻的差异。实际上,根据不同整合方式我们可以构想出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而在帕森斯的理论中,过分强调共享价值的单一效果,缺乏系统系的经验研究,当我们把这种宏观理论放在历史的真实上,会发现该理论的概念是多么无关痛痒。

不过,总而言之,不存在什么能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的宏大理论和普遍的体系,对于古老的颇为恼人的社会秩序问题,其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

抽象的经验研究。抽象的经验研究是对方法论的抑制。研究抽象经验主义的问题是固步自封在阐述、解答问题的武断认识中,仅仅局限于程序式的研究步骤中。就其研究结果而言,经常堆积成繁多而琐雪的细节上,却对这些细节形成一定规范形式缺乏足够关注;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忽略了任何值得研究和确信的东西,除了形式,什么都没有。简单说,抽象经验主义者们所做的,就是将他们目前所假定的那种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式的教条主义方法)奉为唯一的科学方法。而这种方法严格限定了人们所选择研究的问题和表述问题的方式,简言之,方法论似乎决定了问题。他们仅仅基于对方法的运用,而不考虑其问题、内容和领域。

或许我们可以说,由于此类研究花费昂贵,对于经验主义者而言,在研究时常常考虑提供经费利益集团所关心的问题,这些利益集团的问题是分散且大量的。对此类研究的简单相加的总和,绝不可能达成对于国家的阶级结构、地位和权力的完整认识。就学术而言,这些流派代表了古典社会科学的退却。他们退却的手段是对方法和理论进行过渡渲染:而其主要原因则是它们与实质性问题没有紧密联系。

假如真的只存在宏大理论和抽象经验主义,高高在上,并肩站立,那我们的情况真的是糟透了:就其实践而言,由于宏大理论表现的形式的、含糊的蒙昧主义,以及抽象经验主义所表现的形式的、空洞的精巧,使得人们确信,对于人类和社会,我们还知之甚少。

形形色色的适用主义。社会科学中的混乱既是道德上的,也是科学上的,既是政治性的,也是学术性的。要评判社会科学各种学派中的问题与方法,我们必须先确认各种政治价值和学术论题,因为只有知道它是谁的问题之后,我们才能把问题陈述清楚。

政治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形形色色的适用主义。一种是自由主义的适用性,由于美国社会中经常出现分散的研究,对于事实调查的癖好,以及与此相伴的对多元主义含混的因果关系的信仰。导致这些社会科学家经常与具有权威的部分或组织相处在一起,在这个时候研究者往往被利益集团掌握,讨论和研究的问题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掩盖事实的评判,更像是一种政治宣传,希望每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另一种是自由主义的新适用性。保守的适用性或是叫旧的适用性,更多是一种政治宣传口号;而新的适用性是指为在经济、政治、军事越来越占支配地位的组织的大制度目标而服务。自由主义更成为一种福利国家对社会服务的行政管理,人们在现代工业中的工作是在等级制度下完成,生活节奏和常态是用理性与非理性,高效与低效来形容,很多人更像是马克思所说的“被异化”的人或是韦伯所说的在“铁笼里”的人。然而,这些利益组织和团体却正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同样的是,美国的学术职业不能使人满足于学术生活,这一职业的声望一直未能与所付出的经济上牺牲相适配;学者们的生活往往一团糟,而许多学者的不满足由于发现远不如自己聪明的人却在别的领域获得声望和权力而加剧。所有这些意味着,美国学者的处境允许他们采用新的实用性,而不需要意识形态的转换,也不必有政治上的罪责感。

科层制气质。米尔斯说,抽象经验主义的技术方法及其科层式的运用,目前一般是结为一体的。并且将会造成一种科层制社会科学的发展。科层制社会科学的宣传力度相当程度上声称在哲学上它是科学的方法;它能够吸引大批人的眼球在与它培训人比较容易,并提供给他们前程光明的工作。科层制的政治含义主要是服务于社会的非民主领域——军事基地、公司、广告中介机构和政府的行政部门。其实看上很简单,由于社会科学不是独立自主的,就不可能成为对公众负责的行业。由于研究手段更浩大,费用更高,它们将遭到剥夺。因此只有社会科学家以集体性方式对这些研究手段实行全面监控时,这种风格的社会科学才会真正实现自主。如果社会科学家的个人研究依赖于科层制组织,他会丧失其个人自主性。如果社会科学包含科层式的研究,它会丧失其社会和政治自主性。

如今抽象经验主义已经为科层组织所用,尽管它自然有其明确的意识形态意义,这些意义有时也被作为意识形态。如果抽象经验主义和宏大理论——共享一种学术上的双方垄断甚或成为支配性的研究风格,他们将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前景构成巨大的威胁,对理性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的角色的政治前景构成巨大威胁。

科学哲学。作者对于理论与方法宏观模式进行严厉的批判,一个研究者若是为方法和理论所控制,则无法进行研究,也就是说不能竭力洞察其事。米尔斯认为,每个人在研究时,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方法论,而不是通常从某种自然科学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式这种小把戏和其他类似的"规则,更容易导致科学不可知论而非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社会科学者不应该采用科学方法的教条模型,来富有成效地累积和发展他们的科学。因而,对问题的阐述应该包括对一系列公众论题和私人困扰的明确关注;并且这些阐述应该开启对环境与社会结构间因果联系的探求。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二

在米尔斯的书中,最有所感的是下面一句:

我们已经开始明白在某一社会中,一代代的人的个人生活;他生活在自己的生活历程之中,而这个里程又存在于某个历史序列之中。因为他正在生活这一事实,他就会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作出贡献,无论这贡献多么微不足道,甚至连他自己也是在社会和历史的推进作用下塑造出来的。

他们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够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我想要描述的正是这种品质,它可能会被记者和学者、艺术家和公众、科学家和编辑们所逐渐期待,可以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由于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不同类型个人的内在生命和外在生涯都是有意义的,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能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能看到在杂乱无章的日常经历中,个人常常是怎样错误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在这样的杂乱无章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社会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中,我们可以阐述男女众生的种种心理状态。通过这种方式,个人型的焦虑不安被集中体现为明确的困扰,公众也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公共论题中去。

这种想象力的第一个成果——因而也是体现它的社会科学的第一个教益——是这样一个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在许多时候,它是一个可怕的教益,而在许多方面,它又是美好的。

我们不知人类潜质的限度何在,既有高尚的追求也有自由堕落,既有剧痛也有欢欣,既有令人愉悦的残暴也有理性的芬芳。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开始明白“人性”的限制竟是如此广泛,以致让人感到恐惧。

我们已经开始明白在某一社会中,一代代的人的个人生活;他生活在自己的生活历程之中,而这个里程又存在于某个历史序列之中。因为他正在生活这一事实,他就会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作出贡献,无论这贡献多么微不足道,甚至连他自己也是在社会和历史的推进作用下塑造出来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在社会中二者间的联系。这是他的使命和前景。实现这个使命和前景是典型的社会分析家的标志。……那些充满想象力地预见到他们工作前景的经典的社会分析家总是不断地问三种类型的问题:

无论他们的兴趣点是强大的国家还是细微的文学格调、家庭、监狱、教义,经典的社会分析学家都要问这些问题。他们是对社会中人的经典研究的核心智力支撑,是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人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因为这种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从政治学转移到心理学、从对一个简单家庭的考察转到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预算进行综合评估,从神学院转换到军事结构,从思考石油工业转换到研究当代诗歌。它是这样一种能力,涵盖从最不个人化、最简洁的社会变迁到人类自我最个人化的方面,并观察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应用社会学想象力的背后,总是有这样的冲动:探究个人在社会中,在他存在并具有自身特质的一定时代,他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何在。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作者:查尔斯-德波。

德波:我觉得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全球化现在基本上是由美国的理论和规则完成的。

经济观察报:很多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德波:就是美国化。他们选择它,然后创造它。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将全球化看作一场游戏——人们称它为一场游戏并且这场游戏有一些规则——那么这场游戏主要是由美国建立的,不完全是,但是主要是。并且我相信美国体系的全球化处于严重的危机中。

全世界每个国家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中国也是这样,这是世界造成的。走在不繁华的街道上一些景象常会令人感到心疼。

美国式全球化问题的一个标志就是,贫富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在每个国家,基尼系数都越来越大。另一个主要问题是金融系统非常不稳定。想想亚洲在九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和2002年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就知道了。美国有巨大的贸易赤字和金融赤字,还有严重的银行问题,但是它仍然管理着整个体系。

我不想阻止繁荣,但我们需要不同的规则,它很可能就是创造更多的像美国、像拉美的阿根廷这样的区域中心。拉美国家在美国规则下曾有过非常糟糕的历史经历,比如曾经经历了金融崩溃的阿根廷,但这个国家还是创造出了一个拉美国家贸易区。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也一样,需要发展一个强有力的有创造性的地区协议,那样就能脱离美国,变得更加独立。我不是说要和美国停止贸易,我的意思是,这些不同的地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应该有它自己的方式,和它自己情况相适应的结构规则。

你们需要考虑的是,中国50年后会是什么样?有些人说,他们希望像美国一样。关于未来的模式似乎只有两种答案,一种是美国,一种是日本。但我觉得这都是中国人应该避免的。你们应该思考未来中国将往何处去。你们需要思考美国模式的问题。美国模式有很多积极的方面,但是也有很多大问题。因此,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去探究一些社会问题,经济不能解决一切。

我认为经济学家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他们拥有非常严格的理论,非常学术化的理论。这意味着这些理论几乎与真实世界的真实的人都没有联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经常在美国和经济学家们辩论,感觉就像是和另一个星球的人说话。因为我觉得经济学家们是基于市场经济应该怎样运作的理论来说话的,但是你知道,经济生活的真实情况完全不是那样的,和经济学家们从教科书上了解的完全不同。我谈的不是那些经商的人,而是那些在大学里修改经济理论的人。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成为新宠。比如,我在上海就和一位经济学家交谈过。他问我,我的哲学是什么,我对人类发展的基础怎样理解。我回答说,我们应该回到1948年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宣言,它申明了人权的一些基础,这些我认为也应该作为国际社会人权的基础。他不同意我的说法,认为所有的社会发展都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市场是什么?市场是一种社会机构。社会学家会说,市场除了是一种社会机构外什么也不是。如果你问经济学家,市场是从哪儿来的?他们会回答,这是天然产生的,因为人们会自然地产生交换东西的需要,所以它是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的。但是,市场又是一种政治结构,在任何一个国家,市场都是由统治者创造的,世袭的君主或者是选举出来的领袖。上帝并没有创造统治者,人们自己和政治系统创造了它们。事实上,市场一直是一种建构的产物,政治的社会的建构产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在市场怎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因此,我想这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示威针对全球化、wto等。只要有世界顶级财长参与会议的地方,就会有大量游行示威的群众。我想那是因为整个系统伤害了他们,他们要找到一种参与改变这个庞大经济规则的方式。同样,你恰好能在最近wto的会议中发现,贫困国家发起了大量的运动,针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权力,而它们恰恰是在会议中占统治地位的。

我最近在探讨一些关于全球民主化的观点,我想说的是,影响全球体系的不应该是某一个国家(例如美国)的主张,在这个体系里,应该允许别的国家参与改变规则。美国制定的标准是双重标准,比如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限。美国也同样签署文件保护国内农业,同时就阻止了墨西哥政府保护自己的农民,结果是成千上万的墨西哥农民让土地抛荒,因为他们无法与保护下的农业生产竞争。美国的农业产业是受到高度保护的,美国的农民,种产糖作物的农民,种棉花的农民……他们每年从政府那里得到数百万的资助,因此他们的产品很便宜。他们迫使政府在全世界为他们寻找产品出口的市场,但不允许别国政府保护他们的农民。这并不公平。

我想经济学家们想要的是在全球推行自由市场经济,但这不是真实世界里的市场。在真实的世界里,糖料市场、棉花市场并不是自由市场,它们是由美国政府和它的规则建构起来的市场。美国经济最初的发展是在保护之下进行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法与英国竞争。我想我的这些话在中国也许很难听到,因为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简单地相信他们看到的因开放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增长。同样,大公司控制经济也是一个问题。

倾听社会学家的批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美国社会学家,对中国人来说很困难。他们会认为:他说起来很容易,但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国家的巨大变化,我们有巨大的经济增长。但我认为,中国之所以有一些成功,是因为政府能够对变化的形势施以控制。中国政府非常强大有力。你知道几乎每家美国公司都想进入中国,因为市场太庞大了。但是中国政府对市场准入有一系列的标准。

经济观察报:但是中国很多人认为强势政府会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

德波:对,我认为中国政府在内部需要改革,但是,中国在与美国关系中的强势是值得赞赏的。我的观点是,中国在内部需要提高行动能力,尽可能快地行动;而在外部,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强势的参与者。这并不矛盾。

经济观察报:对于社会学家来说,这个社会最大的敌人是经济学家,当然这是开玩笑。

德波:在我看来,经济学家已经在西方政治世界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了,甚至有些类似于宗教。社会学家的最大敌人不是经济学家,而是强大的金融系统所创造出的不可替代的体系。

经济观察报:那如果社会学家成为主流呢?

德波:最重要的是在决策过程中、在权力和政治方面提高普通人的参与程度。我认为社会学家们是为社会公正服务的,他应该代表社会沉默的大多数说话。我并不认为社会学家需要多么特别的政策,他们只是想保证在决策过程中所有的声音都能得到倾听。

在中国,这一点意味着,中国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中的各种力量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自己,并且有表达自己的途径。我到过中国很多城市,我刚从上海和香港回来,我对那里有那么多的有钱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对生活要求更高,但更多是物质崇拜。他们看起来很快乐,但是在更大的领域里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为什么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呢?经济学家说因为人们在市场中表达自我,人们发现了自己在其中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但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自我形象是由时尚塑造的,是由媒体公司塑造的,不是吗?人们就是要穿某个牌子的衣服。这一切都非常像美国,人们已经不会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他们只会用消费者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消费者已经代替了公民的概念。

退一步来说,我并不认为自己在反对消费者。人们享受自己的生活,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想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的话,人们应当不仅仅沉浸在吃和穿之中。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消费社会在长期内都会成为主流吗?

德波:我认为消费主义是被极力宣扬的。年轻人是看着美丽女人的图片长大的,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然而,人们生活的真实情况比梦想要糟糕,满足他们幸福所需之物和他们能实际负担得起的东西之间存在鸿沟。首先,他们不能在这样的水平上负担得起那样的消费;第二,个人消费是愉快的事情,但并不是个人幸福的基础。你知道,我并不反对消费,我在上海的时候看见很多年轻人穿得很时髦,非常高兴。但危险的是,人们很可能在这个阶段停滞不前,因为这里已经有了他们想要的一切。有时我在上海和香港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那里有很多漂亮的年轻人,也非常有才华,但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商场里购物上。这样说也许不公平,因为我并不是中国人,但是我确实有这样的感觉,那些年轻人并不考虑一些大的问题,他们(她们)想的只是他们(她们)的恋人,接下来要去买什么等等。你觉得我这样说对他们公平吗?我想这很可怕,这是很严重的毛病。这就是经济社会的结构,这也是我说为什么需要经济以外的声音的原因。经济能给幸福的只有这样一个选择,但是生活应该还有除了经济和物质以外的东西。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在中美两个差异很大的国家都会出现同样的消费至上的心理呢?

德波:这和历史有关。一些最有势力的经济组织,像一些跨国公司和金融市场有一种全球性的“性格特点”。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意识形态被四处宣传。在中国我看见同样的企业,从沃尔玛、麦当劳到微软。我在北京、上海的街道上走,就好像走在波士顿一样。消费主义之所以在这么多不同的国家表现都一样,是因为相同的经济组织带着相同的议程在全球通行。在这些国家里,公司、金融组织和政府之间的联合日益增多。

在美国,进展到这一步要容易很多,因为大部分人都已经在物质生活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他们知道消费主义可能带来的问题,知道它会腐蚀社会,也并不能真正让他们幸福。但中国在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很多人仅仅只想获得更多的市场,更多的利润,这是很好理解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三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么明显的社会科学问题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就不同了:“价值既不是普遍公认的价值,又不是普遍被感到受威胁的。许多个人的不安状态无以明确表达,许多公众的不适状态不再成为社会问题?不安状态和冷漠状态正是我们时代的根本特征。”

当今“人的首要危险”就在于当代社会本身难以驾驭的力量,同时伴随的是造成异化的生产方式,政治统治的控制技巧,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一句话,人的“本性”以及人的生活条件和目的所发生的普遍性的转变。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没有沿着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而是一反常规,独辟蹊径地提出社会学研究者应该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当时,这一全新的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突破社会学理论平面化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米尔斯指出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历史理论,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二是倾向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第三个倾向是对当代社会问题和问题的经验研究。

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如:

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研究,其过程必须是从事件和历史以及这两者在社会中相互交错等问题出发,而最后又回到这些问题中去。

其中的思考层次性多么清晰,逻辑明确,值得借鉴。

“人只有把自己放进他所处的历史时期里看待,才能理解他本人的经历,才能评价他自己的命运;人只有了解所有和他有关的人的机会,才能认识他自己的机会——这种观点是社会学想象力的首要成果。”

以我的理解,米尔斯认为个人必须了解历史,从而理解社会和处于社会之中的自我,并通过这种了解来决定什么才是个人的价值观。有了这种理解,个人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中,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生活。通过这种参与,他就可以解决“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从而解决“坏境中的个人困惑”。按照米尔斯的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是都必然要去参与,社会也需要这种参与,如果孤立于社会,某种程度上说就远离了真我。

“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再社会中二者间的联系”,没有这种理解,人们就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认清他们的社会角色。而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提供一种洞察力,使人们得以看清影响的社会的种种无形的力量,以及它们使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每一个个体。

“社会学的想象力”从“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入手,来处理这个问题。它使人们认识到“坏境中的个人困惑”可能来源于社会的不正常工作,也让人们看到了与自己有着同样“困扰”的人时,这时候就会形成“困惑”还是“论题”的博弈。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社会给予了个人去解决困惑的机会。即使没有改变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来,无法消除困惑,人们由此了解的社会“价值”,从而改变个人“价值”。或者,个人与社会“价值”都因之变化。在米尔斯看来,这种“参与”必要而又积极。

“相比较于个人,社会是一独立存在的实体。社会优先于个人,个人的一切都是源于社会,并且在这个实体性的社会中才能表达,才是有意义,有效的。”、“真正影响社会的团结和变迁的是结构层次或社会集体层次的现象”。

米尔斯从社会研究同时具有“学术性”与“政治性”双重性出发,分别对“形形色色的实用性”进行了全面地批判:他认为“研究价值的实用性”无法保证研究者保持价值中立,可能会因偏颇将社会引向未知;“自由主义的实用性”由于其分散的关注点、过分强调“事实调查”、推崇混乱的多元主义使其无法全面地观察社会;“保守主义的实用性”直接为“科层组织”所利用。逐渐的,随着“科层制”现象的进一步发展,“组织化”、“程序化”进一步压制了思想的自由本质。拥有第五章中“科层制气质“的组织沦为了意识形态的工具。而第六章“科学哲学”中,作者认为社会研究不因改被“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模式”所限定,提倡:“一流的社会分析家会避免僵化的程序;在著作中他尽力发展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

我个人感觉作者在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搭建一条从“批判”到“构建”的桥梁,米尔斯给出了“人类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论理性和自由”、“论政治”四个尺度来使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保持人类的多样性,维护个人、民族、文化的自然多样化;关注历史,具有时代变迁的宽阔视野的同时要能纵深地看问题;不沉迷于小的情境研究,关注将各种情境组织起来的社会结构;力求理性得以以民主方式在自由社会中与人类事务相关。其中最核心的我认为是第九章的内容,米尔斯倾向于坚持西方自由主义的核心,将理性和自由一同来处理,把理性的运用视作得到自由的方式,也是其前提。当然,米尔斯即使意识到自己会被限制在理性与自由的追求的框框之中,但是要知道一个学者“一旦接受了理性和自由的价值,确定自由的局限以及理性在历史中扮演角色的局限性就成为任何社会科学家首要的职责。”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四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社会学的想象力主张通过个人置身于所处时代及社会中,才能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理解自己所置身的时代对自身生活意味着什么,通过控制其身后发生的结构性变迁的方式处理好个人的困扰。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明了自己的生活机遇。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五

“他是激进传统的激进纠偏者,是对社会学课程满腹牢骚的社会学家,是屡屡质疑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是既倡导个体手艺也呼吁民众行动的辩护士,是深怀绝望的乐观主义者,是充满干劲的悲观主义者。”吉特林的这段话或许是对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很好刻画。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学者,米尔斯短暂的一生,留下的作品中,或许《社会学的想象力》最为人了解。

半个多世纪以来,米尔斯的这本《社会学的想象力》名声在外,甚至成为一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入门必读书目,但或许正如本书中文新版译者李康老师所说,“它不是面向大一新生,而是面向所有打算回顾一下自己或长或短、有深有浅、间喜间悲的社会学生涯的学人。”因此,“它不是人云亦云者所荐由零开始的入门教程,也不是半通不通者所见一切归零的解构檄文,而是将悟未悟者所鉴重整积累的反思读物。与其说它能教给你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不如说它更能提醒你什么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如果只是将其理解为米尔斯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主流的批判和反叛,或者认为他通过此书“确立”了一种独特社会学方法论,或许都是对本书的误读。这本书讲的更多的是我们怎样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与我们自身,这也是社会学的经典理论预设——无论它被称为结构与行动还是个人与社会。

米尔斯敏锐的观察到学术与政治间的复杂关系。哈贝马斯曾整理出来三套关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模型,即决断论、科技行政及实践论。决断论模式以政治领袖和官僚之间的截然分工为基础。具有强烈意志、有能力自行采取立场的领袖,善用具备了事实信息且受过专业训练的官僚之服务,至于公民,只能对在技术上正确地执行了的领袖之主观决定表示赞同。而在科技行政的模型里,非理性的决定乃是多余的。决策的前提在决策过程中会自行成形,并受技术可行性的支配,却对技术可行性本身没有置喙余地,政治领导于是变成了行政管理,政治参与甚至说不上是由民意来直接表达赞同,而是完全沦为接受技术上的必要。

至于实践论的模型,既不怀疑就技术与实践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性探讨的可能性,同时,进行讨论的公共领域也未消失,学术与公众意见之间进行持续的沟通,成为了一种公认的必要,进而促成政治的公共领域的组成,在这样的公共领域中,技术性的知识与方法可以和依附于传统的自我意识产生开通的互动。实践的问题可以转变成学术的问题,而这些学术的问题一旦获得厘清,又可以用学术信息的形式,回馈给具备了解能力的公共领域。在这种意义上,米尔斯的看法或可归入第三种模型。

作为韦伯著作的英文翻译者,米尔斯的这本书中时现韦伯思想的痕迹。韦伯指出“理性化与合理化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他的生存状况有更多一般性的了解”,米尔斯同样认为现在“创造历史的进程超出了人们根据所珍视的价值调试自身的能力”,人们无法看清自己面临的处境,深处一个“焦虑与漠然”的时代,或者说是所谓的“大众社会”,因此他们需要一种心智的品质,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分析个人所处时代的生活历程,历史以及二者的交织,理解并把握自己的境况。

而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由过去的历史塑造,那么在理解我们面临的“公共议题”时就不能忽视历史分析,借由“社会学的想象力”,即“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结合起来,在结构和个人、历史与传记、宏观与微观之间穿梭”,透过对历史结构中权力的分析,跳出工具理性造就的“铁笼”,重拾人类理性和自由的价值。而作为一名社会研究者,在个人生命体验与学术生活的激荡之中,反思作为一名学者的定位与志业,向人们指出那些想当然的思维危险。换言之,用米尔斯在《治学之道》文末的话来说,就是“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六

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

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

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

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

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

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七

最近在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时我注意到这个观点:一些看起来是个体的事情,当把它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就会成为社会学的现象。书中他举了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喝咖啡的问题,人们喝咖啡,什么时候喝,喝多少,跟谁喝,喝咖啡的目的,咖啡的生产和销售等等,种种社会存在都会因为时间、地点、人物、身份、阶级的变化而不同。

米尔斯又说,社会学是社会生活复杂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尖锐化的产物。他指出,在古代社会生活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也不需要社会学。我个人的观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活动都会因为知识的积累而发展,或者说是复杂化,因为我个人认为,人类本质上的追求还是没有变化。

人们在生活变得复杂的同时,自然也会觉察到不同的复杂体之间,或是一个复杂体自身所产生的矛盾。并且又由于人们的智慧在日益的增进,所以就会有人探索和解读这些社会问题,试图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而社会学研究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科学。就如书中所说孔德创立社会学说根本目的不是填补学科空白,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探寻认识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才是其根本目的。因为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到需要一门科学解释并解决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阶段。

同时,因为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学科也会继续发展。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它当然是会不断的复杂化,矛盾会不断地增加。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一百多年来,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国的努力下,社会学的“本土化”工作发展迅速,社会学这一学科已在世界各国扎根、成长。

也许马克思曾经提出人类社会发展到最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但这毕竟离我们的社会太遥远。就我目前所能看到的是,人们的思想逐渐多样化,人们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就像先前所说的,不同的复杂个体之间可能会产生碰撞,需要调节,复杂的个体内部同样也会产生矛盾,需要寻求调节。单从这个方面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就需要继续进行下去,还要求发展。

当然,在人们的理性思维控制下,社会的发展应该不会最终是不至于因为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多样化而走向灭亡。而这应该就是社会学研究发展有其重要地位的原因。社会学的产生即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而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多样化和复杂化地同时,社会学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有可能会向不同的形式扩展,比如运用到学校教育中。

我想象这样的发展,最终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是社会多样化发展,人们可以及时的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并始终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又会进一步深入。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八

本书结构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经典套路解读。本书共有十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是第一部分,也就是“是什么”部分,那么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论述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除此之外,作者还对写作背景进行了说明。第二章至第六章是第二部分,也就是“为什么”部分,这一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也是我将要重点论述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当时比较流行的几大趋势进行批判进而强调社会学的想象力的重要性。第七章至第十章是第三部分,也就是“怎么做”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怎样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怎样研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其实按照我的构想,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完全就是多余的。从本书书名来看,我想大多数人的写作思路应该是,对社会学的想象力解释一番即可,再不济举例说明就是了。但是我们完全没想到,作者其实是在借助解释社会学的想象力对当时美国社会学界流行的几大趋势进行批判进而对社会学未来的发展做蓝图规划。不得不说,作者的格局很大,非一般人可比。

米尔斯以批判当时美国社会学界的主要成果为全书讨论的主题,也就是第二部分,作者对当时美国流行的五种趋势的批判,即作者所说的“久而成习的偏向”。这五种偏向分别是: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各种实用取向、科层制气质和各种科学哲学。下面简要说明作者对以上五种趋势的批判观点:

第一,宏大理论。“所谓‘宏大理论’,也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组合与拆解”,它“究竟只是一堆胡乱堆砌的繁文冗词,还是究竟有些深意蕴藏其间?我的答案是:确实有些干货,虽然埋藏很深,但毕竟不乏洞见。”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宏大理论的批判:对问题的分析停留在概念层面,既有以概念解释概念,理论晦涩难懂之嫌,又有以静止的观点看待社会的问题,缺乏历史观的思维,看不到社会变迁。

第二,抽象经验主义。“他们研究了抽象经验主义的问题,但对于那些问题和回答的陈述都只是囿于任意武断的认识论中那些奇怪的自行强加的限制。”“作为一门学派,它是新的;作为一种方法,它的确有待时日检验;而作为一种研究风格,它现在还在逐步扩散到更全面的‘问题领域’。”作者批判这种趋势脱离实际,忽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而对以往的研究结果做机械堆积、增加,缺乏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各种实用取向。说实话,这一章看的是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只是作者感觉在批判:当时部分学者急于求成、贪图利益而不追求科学真谛的浮躁风气。

第四,科层制气质。“从事应用型社会研究的社会学家通常不会以‘公众’作为自己的受众。”“要界定什么是‘好的研究’,就是看它如何契合于特定的流派,因此学术上的成功往往有赖于主动接受占据支配地位的流派的信条。”这种趋势具有迎合逢迎的官僚作风,其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往往对政治迎合,丧失了自主性。

第五,各种科学哲学。“任何对于某个问题的充分解答,都将包含寻找战略干预点,即寻找据此维持或改变结构的杠杆,并对那些有能力干预却没有这么做的人做出评估。”作者批判这种趋势采用科学办法的教条模型而失去了研究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阻碍了社会学的发展。

这五种趋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脱离了社会学研究的本真——观察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服务社会。它们或脱离实际,或缺乏方法论,或被其他事物束缚,总之它们已经无法真正完整地完成社会学研究的任务。作者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出手批判以指明社会学的发展道路。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问世于1959年,作者米尔斯在当时的体制是失败的,终其一生都没有转为“正教授”,但是这本书却成为了社会学科长期以来的入门经典读物。在书中,米尔斯批驳了已有观念,给出了思考,抛出了问题,但却并未提供答案。他像阿基米德要找到一个支点翘起地球一样,颠覆了我们的旧有理论,将我们的思想逻辑库重新洗牌。

这本书让我们去思考社会所认可价值背后的观念。虽然某种价值观为我们一直所信奉或批判,但是经过思考,支撑这些价值的观念就真的站得住脚吗?我们一直赞同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吗?为我们一直摒弃的就断然是错的吗?当这种想象力扩散为民众的批判与理性精神的时候,我相信社会的车轮一定会是向前捻转的。

“社会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和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社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可见米尔斯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包括了社会结构和以历史视角看待个人的经历和命运。在这本书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一些看起来是个体的事情,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时,却变成了社会学的现象。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咖啡理念:人们喝咖啡,什么时候喝,喝多少,和谁喝,目的是什么和咖啡的销售等等,种种社会存在都会因为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的变化而不同。当今社会学的基本框架是由宏大的理论和抽象的经验主义方法和实用性构成,但是由于历史运用古板等原因这一体系在今天看来死气沉沉。米尔斯承认“共同价值”的客观存在却质疑“共同价值”形成的理由,他还批评宏大理论对于概念的盲目而偏执的崇拜是理论脱离了普及,成为了臃肿艰涩的概念。社会学想象力有助于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外界其他的价值观念存在的关系,能够区分外来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自己本身的价值观念,从而不轻易受人支配。目前看来,人们的思想逐渐多样化,人们之间的沟通也复杂化和多样化。这样导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碰撞更加激烈,而个体内部也同样会产生矛盾,需要寻求调节。

最终一个理性的状态是社会多样化的发展,人们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矛盾,而且有关人员能够始终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人们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认识又会更进一步。

推荐访问:读后感 社会学 想象力 最新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9篇) 最新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精选9篇)

本文标题:最新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9篇)(完整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duhougan/125997.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最新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9篇)(完整文档)》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