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8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2-12 13:45:03 | 浏览次数:

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8篇)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难忘的知青经历作文欣赏  知青岁月早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可是知青情谊却随着岁月的更替越来越浓。知青情,将是我们这代人最不舍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8篇)

篇一: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难忘的知青经历作文欣赏

  知青岁月早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可是知青情谊却随着岁月的更替越来越浓。知青情,将是我们这代人最不舍的情怀。

  去年11月末,我们回县里为到海南过冬的几位老知青饯行,一转眼,四个多月过去了。在这段日子里,老知青微信群成为我们相聚的好去处,每当晚饭后,我们就在群里聊天、唱歌,调侃,抢红包,乐不可支,聊微信成为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天南地北,多少年不见的老知青,通过电波的联络,我们又聚到了一起,开心不已。

  前几日,春云夫妇从海南回来了,我们听到消息赶紧回到县里与他们聚会。这一走,四个月,我们这些老知青竟然一次也没聚过。借给他们接风的时机,来一次大聚会。

  3月28日,我和老伴儿早早吃过早饭,开车回到县里,把车直接开到静波饭店,先定了包房,把我们最爱吃的江鱼、手把肉点好,才回家通知几位老知青。因为通知的时间太短了,只聚了八位,可是气氛却挺热烈,一是,他们尝到家乡的江鱼和手把肉,特别解馋。正巧那天饭店有“牛尾巴郎当”鱼,和鲫鱼炖在一起特别的鲜美。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春云夫妇向我们介绍在海南生活的趣事,也谈了好多的感受。她说,海南气候好,景致好,就是亲人朋友不在身边,特别的寂寞,时间长了,还是想念家乡,想念亲人和朋友,尤其想念这些老知青们。久别重逢,自然是格外的亲切。

  第二天晚上,我们又在东方肥牛吃火锅,是老迟安排的,一下子聚了10位。这天才巧呢,一位刚从大庆回来,一位刚从泰国旅游回来,接到,把旅行包往家里一放就赶来了,我们的聚会又增加

  了好多话题。我们谈养生,谈保健,谈旅游,谈如何快乐的生活。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拮据和插队时的艰辛,有了当年吃过的苦,才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是最懂得知足的一代人,也是最不计较得失的一代人,所以,我们也是最幸福的一代人。

  3月30日,几个人争着要安排聚会,其中有一位老知青叫李文福,去年刚刚做过手术,正在恢复阶段,根本不参加聚会,另外,他家里生活条件相比较稍微差了一点儿,我们都不准他破费。但是他听说我们夫妇回县里,非要安排吃饭。我们就想了一个两全之策,请他参加中午的聚会,不让他做东。中午,聚了12位,是亚贤做东,她已经张罗好久了,总是没得到时机。人多就热闹,欢声笑语不断,频频举杯祝酒,一个个像孩子似地快乐不已。男士们总喜欢爆个笑料,逗逗嘴,开个玩笑,然后大家开心一笑。这时候,轮到李文福提酒,只见他特别冲动地站了起来,举起杯子说:这次必须给我一个时机,我现在生活和以前比,好多了,我有存款了。大家一定给我一次做东的时机!说着,冲动的有些哽咽。我们几位互相交换一下颜色,便说:行,就今天晚上吧。此刻,我们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以往,他生活困难时,老知青们鼎力相助,他生病了,老知青们都去看望他,如今,他身体恢复尚好,生活有了转机,总想表达一份心情,这个时机一定给,这是对他的尊重,是对他的抚慰。于是,晚上接着聚餐。

  晚上5点,我们来到了八一路南侧新开业的农家饭庄,嗬!这里好火啊!包房早已订满,我们在一个过道拐角靠近临街窗口的地方,团团围坐,不管来回走动的人们,依然是欣然谈笑,开怀畅饮。菜肴很丰富,虽说是农家饭庄,鸡鸭鱼肉俱全,饭菜口味独

  特,大盘菜,精心做,吃起来很适合我们的胃口。李文福快乐的了不得,一面劝酒,一面劝吃菜,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中午已经酒足饭饱了,还是尽量多吃一点儿,不负我们老知青朋友的一番心意。

  大家围绕着如何过好老年生活,频频敬酒,都是祝福的话,勉励的词。我们最小的年纪已经66岁了,早已进入老年,可是我们内心深处依然是知青情怀,我们知足,珍惜,乐观,豁达。安康是我们的目标,知足是我们的品德,珍惜是我们的情愫,乐观是我们的心态,豁达是我们的风范。我们从不计较时代委屈了我们,我们从不抱怨社会改变了我们,我们从不攀比富有与奢华,我们从不计较得失与过往。我们感恩时代锻炼了我们,感恩社会打造了我们,感恩岁月磨砺了我们,感恩生活回馈了我们。所以知足,所以珍惜,所以快乐,所以豁达!什么最珍贵,生命最珍贵。快乐的生活就是完美的人生,我们必须快乐!这就是我们老知青这代人的宽阔胸怀!

  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驱车行驶在返回市区的高速公路上,看东方红日冉冉升起,橙红色的彩霞托起一轮浑圆的太阳,是那么冲动人心。脑海里浮动着老知青聚会的笑脸,耳边回响着爽朗的笑声,心中充盈着满满的情谊。知青情,将伴随我们到永远!

篇二: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他们的知青岁月

  他们的知青岁月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张英返乡:前年她是个学生徐建春高小毕业回到家乡山东省掖县(现莱州市)过西区后吕村时才15岁。因为土地改革,按照人头,吕村每户都分到土地,家里劳动力不够,每年缺柴缺粮,女儿想接着读书,但母亲想让她帮忙回家种地。徐建春家和村里另四户人家组成一个互助组,参加农业生产。从没有种过地的她,在老农的帮助下,掌握了耕、耧、锄等庄稼活。1952年10月,在徐建春回乡不到两年的时候,《山东青年》杂志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她回乡和担任互助组长的经过。徐建春成了名人。1953年,新中国出现首次经济危机:农业减产,粮食短缺,城市就业困难。政府决定压缩中小学,要求家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为了起到宣传效果,徐建春作为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范例,被推向了全国。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山东《大众日报》的文章《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这是党报为全国知识青年正式树立起的第一个先进典型,短短几个月里,徐建春接到了两千多封来信。很快,徐建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人

  民公社女社长,接着又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中央委员,成为知青在农村可以“大有作为”的代表。1957年5月,作为“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徐建春到北京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入会采访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洪克得知毛主席要接见徐建春等代表后,洪克找到徐建春和其他参会代表,希望她们在毛主席接见的时候,能够配合自己的工作。为拍出满意的照片,他们商量了许久。在休息室里,毛泽东主席掏出烟放在桌子上时,洪克使了个眼色,坐在他身旁的徐建春心领神会,立即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火柴,在周围代表们的笑声中,为毛主席点火,毛主席身体前倾,把头伸了过来。这张抓拍的照片,其实是一场预演。只不过照片里的毛主席没有参加排练而已。后来文革时期的“摆拍”摄影美学,基本上由此开端。照片画面上,毛主席位于照片中央,徐建春等青年围在四周,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毛主席身上,脸上充满了笑容和兴奋之情。徐建春获得继续上学的机会。1960年,经政府安排,徐建春去北京农业大学“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学习班”学习一年。1962年,政府再次安排她去山东农学院学习六年,才上完两年基础课,徐建春就当上了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返城:那五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上至各级领导,下至里弄里的老头、老太太,碰到我都问,‘那5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孽债》的编剧叶辛是1990年回上海的。《孽债》是一部影响力极深的知青题材电视剧,讲述五个知青子女从云南到上海寻找爸爸妈妈,如何融入新的家庭融入上海的艰难过程,在上海播出时创下了42.6%的收视纪录。从1969年3月31日,叶辛在贵州插队整整十年零七个月,经历了“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全过程。叶辛插队在贵州修文县农村,他插队的砂锅寨是方圆二三十里山区最富的寨子,可他每天仍要跋山涉水,挑粪、挑灰、犁田、挖煤,从早干到晚,每天挣8分钱。不久,叶辛认识了同为上海知青的王淑君,他们不在一个地方插队,不能见面就靠写情书。“每隔三五天,就要写一封信,这些书信成了我精神上的最大慰藉,也是我惟一的倾诉感情的方式。”叶辛回忆说。插队的10年里,叶辛也曾有回城的机会。1975年,叶辛看到师范院校的招生消息,特别优待上海知青里的民办教师。但为了坚持文学创作,他最后没有报名。后来复旦大学到贵

  州招生,“5门功课,成绩只要求190分”。招生的老师看中

  了出了3本书的叶辛,只要他写一篇作文,其他五门课只要考90分就录取他。正在写《蹉跎岁月》的叶辛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1976年10月6日,持续10年的“文革”结束。此后三年,多达700万的知青通过各种途径回到城市。

  1980年,复出的邓小平等新的国家领导人明确指示,停止让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此时,叶辛因为《蹉跎岁月》影响巨大,被调到贵阳省作家协会工作。1990年,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在上海领导帮助下,叶辛调回上海,在上海作家协会工作。回上海以后,不少贵州老乡的孩子们来找叶辛聊天。他们都是知青子女,有的在上海读书,有的在打工。上山下乡虽然停止了,但它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却至今没有消弭。大部分下乡青年返回城市后找不到工作,没有住房,只能当清洁工、营业员;与农民结婚的知青,极少部分因为结婚成家留在当地就业,大部分为了返城与配偶离了婚。“在融入都市的过程中,他们多多少少会有些困惑和痛苦,因此他们喜欢找我谈谈,《孽债》的灵感就是这样诞生的。”叶辛回忆说。《孽债》出版和同名电视剧播出后,社会影响强烈,“几乎所有碰到我的知青都对我说,《孽债》该有个续篇。”

篇三: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知青观后对现有生活想法

  知青,知识青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个名词对于我们年轻人或许很陌生,当从看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知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主席近乎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与农民一起,帮助他们,与他们交流学习,正式这7年知青锻炼,积蓄自己实现中国梦的能力与力量。

  知识青年,吃也吃不上,就是吃玉米、高粱,也不会吃,粮食的壳儿还留着,没有磨成面,就那么煮着吃。饭也不会做。后来知青们呼噜呼噜吃掉大烩菜,开始学习干农活。

  低层社会的艰苦和无序,多少还是让知青们失望。知青们顶着农村户口,思忖着“扎根一辈子”的誓言,但老乡们却意料他们待不长远。百姓们不配合也是知青们一筹莫展。后来不断努力,才取得百姓信任。苦虽苦,锻炼也达到了好处。

  我们现实工作中也会遇到不同困难.农商行面对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对新的事物往往惧怕,不愿尝试。正式通过我们通俗易懂解释,进一步了解。更通过走街串巷,一户户拜访,上门讲解,宣传。让农民更加了解我们农商行的产品。切身体现“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这不也是另一种“知青。”

  《XXX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切实体会到了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感悟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炼过程。为引导人

  们更好地学思践悟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故事,以奋发向上、团结一心的精神状态实现自己的梦,中国的梦。

篇四: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难忘知青岁月·生产建设兵团的回忆(上篇)

  告读者:我的美篇《难忘知青岁月·黄河农场的记忆》发到朋友圈后,得到了知青战友们的广泛关注,是啊,这是我们共同的青春岁月里沉淀在心底的共同记忆,是我们黄河儿女、兵团战士无法忘怀的记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思绪定会像潮涌一样奔腾而来。为了更全面的追忆生产建设兵团的岁月,特邀请了兵团战友程鸣鸾、靳之涟我们三人共同完成了美篇《难忘知青岁月·生产建设兵团的回忆》。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啊,时光荏苒,我们将永生把你怀念!走

  过了孤岛大地四季的风雨,经历了黄河农场一年的磨练,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鼓舞下,我们用信念和意志支撑着自己的天空。我们长个了、长胖了、长壮了,我们不再柔弱、不再恐慌、不再徘徊,我们身体的耐受力增加了,我们思想的承受力增强了,我们似乎嗅到了春天的的芬芳,我们居然有了坚韧的敢于赴汤蹈火的气概,我们竟然有了顽强的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勇气。1970年3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由济南军区组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济南军区从下辖各部队抽调现役军人组成连以上领导班子,率领部分复原军人接管了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下属的监狱和部分国营农场。黄河农场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原七分场划为二

  团),我们三分场改为三营,我所在的班改名三营一连七班,至此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共同的名字叫'兵团战士'。5月的一天,我们三分场全体职工,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的聚集在场部小广场,在知青王红岩嘹亮高亢的领唱'一声春雷震四海,特大的喜讯传下来',大家群情激昂的合唱'热血沸腾,心花怒放,热烈欢迎亲人解放军进场来'的歌声中,解放军正式进场,我们迎来了知青生涯的新时代。左起王秀珍、于莉勇、陈立杰、全玉凤、王香莲前排左起王力,朱英、陈璐、赵立冬后排左起崔恩秀、丁君、张承梅、刘福葵我们是兵团战士牛玉华解放军李岐珊连长、李敬光指导员带着行李来到了一连,他们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李连长对我们像父亲又像兄长,和蔼中带着威严,不像军管会那样总是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的。我们不再总是挨训,好像有了尊严也有了温暖如春的感觉,我们期待着生活将要发生的变化。两个知青副连长是吃苦耐劳,敢于负责的颜景祯和丁安宁,连部还配备了聪明能干,热情勤快的知青殷枫做文书,我们很快过上了似解放军又不是解放军的连队生活。要发军装了,大家喜出望外,经过耐心的等待,衣服终于发下来了,捧在手里左看右看不像军装,黄不黄、绿不绿的,不是我们期盼的国防绿军装,而是专门为我们特制的大家戏称为菠菜绿的兵团服,

  这让我们大失所望,心里好失落。紧接着要求统一着装,我们不是很情愿的穿上了兵团服,不管怎样连队统一了服装,集合、开会、出工、整齐划一,人也觉得精神了许多,很快失落感便烟消云散了。我们年龄小一点的知青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期待,年龄稍大一点知青也不由自主的增加了一丝惆怅,隐约感觉到前途的渺茫:兵团战士是不是意味着身份转换了,只能永远的扎根兵团了?我们配备了枪支,进行了射击培训,每人有三颗子弹的实弹射击。记得打靶结束后,一排长于乐平组织全连召开了总结大会,那天大家坐在抗大礼堂西侧的草地上,分别由射击成绩优秀的战士谈体会,发言的人纷纷介绍自己是怀着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我打了27环,也算比较好的成绩,当点名让我发言时一下子懵了,我便不假思索的顺着前面的发言说:'瞄准的时候我把靶心当成了阶级敌人的头'其实我当时什么都没有想,只是在学校参加过射击队,有过打靶的经历而已。那时的我思想单纯,一心追求革命理想,有人说我自命不凡,我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一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就得深挖自命不凡的根源。连队开始跑操了,早上天刚蒙蒙亮,营部高高的木杆上的喇叭就响起了起床号,大家从睡梦中惊醒,快速起床穿衣,以排为单位排好队,然后以连为单位集中在场院。连长吹着哨子,喊着'一二一',我们迈着整齐的步子,喊着震天的口号,跑的浑身冒着热气,女生经

  常会跑的披头散发。跑操结束后只有很短的时间洗漱,每天上厕所都要排很长的队,时常那边厕所里还在排队,这边早饭已经有值日生打回到宿舍,早饭后有人还未来得及刷碗,连里的出工哨就响了。我们举着红旗、扛着工具,排着队,迎着朝阳出工了。我们唱着毛主席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期望',歌声一起,我们就会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那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力量的源泉啊。收工的时候我们虽然已是精疲力竭,但也定会强打精神排着队,当看到晚霞中迎风飘展的红旗,看到霞光映照着战友们满是汗渍黝黑的脸庞,看到大家沐浴在夕阳中尽管身上粘着泥土但依然飒爽的身姿,我们会忘掉一天的疲劳,齐声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或'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歌曲,满怀喜悦返回营房。卢青告诉我,那时候每当他一个人又困又乏又寂寞的赶着马车回来,快到营部的时候,远远看到路上有飘扬的红旗,就知道遇上战友们收工了,便会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立马挥动马鞭来一个响鞭,让马车在叮当叮当的铃声中从队伍旁奔驰而过,当在余光里看到战友们齐刷刷羡慕的目光时,感觉好极了,所有的疲倦便烟消云散了。那时的我们天真烂漫,

  精神胜利,不向命运低头,有一股越战越勇的劲头。连队规定了定期的班、排、连点名会,每天晚上便以班为单位召开班会进行斗私批修,每人对一天的劳动进行总结,白天干在前面的提出表扬,落在后面的要做自我批评,我们为了不在班会上难堪,干活的时候总是拼尽全力。过几周排里也要召开点名会,记得我连续有两天没有听到起床号,影响了排里的集合,受到了排长的点名批评,当时感到很自责也很丢人,但是很奇怪,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听不到起床号的情况了。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敢于斗私,不为挫折气馁,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干劲。每当有了突击性的劳动,连队都要召开誓师大会,决心书,倡议书、挑战书响彻云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扒层皮、掉身肉'、'小车不倒只管推'等都是我们的豪言壮语,那时我们认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多打粮食去支援他们,我和我的兵团战友们狂热无私的,竭尽全力的为世界革命贡献着我们的力量。连队的政治活动很多,吃忆苦饭、大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大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大搞三观教育,我在狂热中似乎也惶惑过、疑虑过,但是看不清方向,理不出头绪,便继续的狂热着。当在抗大教室里我代表三排义愤填膺的读着批判稿,喊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时,可曾留意过那些家庭出身不好的战友惊恐的眼神,当我抑扬顿挫的表决心'扎根农村闹革命'时,可曾听到过那些渴求读书

  渴望返城的大哥哥大姐姐内心的呼唤。农场转为兵团后,我们政治上开始积极要求进步,连队经常上党课,开展'谈心'和'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一批批表现突出的战士相继入团。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了,在'抗大礼堂'里,誓师大会、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热烈而热闹。我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大米和连队战士自己饲养的猪肉。每人每月还有18元的生活津贴,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好多战友把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家接济家用。我们的组织纪律性加强了,我们按照毛主席对军队的要求'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工作作风规范自己,用毛主席对军队纪律的要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自己,尽管穿的不是军装,尽管没戴帽徽领章,尽管手里握的不是武器,却是要求解放军的作风和纪律。连长、指导员把部队的好作风带到连队,我们完全处于了半军事化的管理之中。朴实能干的复员军人于广成掺沙子分配到我们一连,济南铁中的知青来了,青岛、淄博的知青来了,一批职工子女也加入到兵团战士的行列,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72年前后兵团到了最鼎盛时期,我们在连队首长的带领下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前排左起郑兆华、吴宪荣、王红岩、王素贞、王立冬后排左起牛玉华、王大力、李阿林、王秀珍前排左起王谦华、颜景祯后排左起石维义、孙寿奎(解放军连长)于广成(复员军人)

  青葱秩事牛玉华青葱岁月里那些苦涩的往事,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是那么幼稚可笑,但细想一下还会不由自主的心疼自己。大自然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和与之抗争的勇气。那些酸楚的泪水、那些战栗的恐惧、那些悲凉的无奈、那些懵懂的天真、那些傻傻的青涩…,那时我们正年少,我和我的战友们一起走过,好涩好涩!蚊子那个凶孤岛的蚊子又多又大,每到夏秋季节就会成群的围着我们打转,蚊子只要落在身上定会起一个大疙瘩,让我们备受折磨,那时候我们特傻,不知是没有还是不知道,如果身上抹点花露水也不至于受那个罪呀?我特别怕蚊子咬,整天胳膊腿上挠的烂糊糊的。7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们全连步行到8里地外的二营看电影《卖花姑娘》,大家席地坐在露天的广场上,在蚊子的包围中一个个哭的昏天黑地。电影结束时已是深夜,我们排着队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回赶,一路上蚊子不断的撞到脸上,走到小树林时遭到了蚊子的狂轰滥炸,成团的蚊子嗡嗡的叫着在头顶罩住了我们,一片片的往脸上身上扑,我们眯着眼、闭着嘴、奋力挥舞着手臂终于突破了蚊子的包围,在悲伤与烦恼中疲惫不堪的回到三营。现在那个电影的情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路上遭到蚊子袭击的情形却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和黄玉荣去厕所,茅坑里蚊子很多,上厕所一会的功夫,我身上就被叮了十几

  个大包,顿时就急出了眼泪,厕所都没法上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呀,我越想越委屈就放声大哭起来,开始黄玉荣还劝我,后来也跟着我一起哭,我俩相互搀扶着回到宿舍,她帮我铺好床,我钻进了蚊帐,还是忍不住的抽泣,我在想以后怎么去厕所呀,那一身的疙瘩什么时候才能下去啊?卢青说有一次天黑以后他和王洪柱几个战友相约去小树林北侧的瓜地偷甜瓜,快到瓜地时碰上了成球的蚊子堵在路上,就像一堵移动的墙,可怕极了,他们吓得转身往回走,回头一看跨过排碱沟就是瓜地,于是他们折断了路边的荆条,以劈荆斩棘之势用力抽打着蚊子,好不容易爬过了沟,刚刚进入瓜地就被看瓜人发现了,听到喊叫声,他们撒腿就往回跑,月光下他看到别人一手拿着一个大甜瓜,沮丧自己一个也没有摘到,到了安全地带大家停下来,一看他们手里的瓜没有了,原来他们为了跑得快把拖鞋脱下来拿在手里了,他还以为是拿着甜瓜呢,大家一阵哄堂大笑,真是一个啼笑皆非的偷瓜历险记。春水那个凉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我们便进入了春耕大忙季,尽管孤岛大地上春天的脚步总是姗姗来迟,我们还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平整稻田,挖沟筑垅。当北河的水慢慢融化了,扬水站便响起了欢快的马达声,当灌渠里清冷冷的水缓缓的流入一块块稻田,春的气息便在田野里荡漾开来。稻田里灌水的、堵口的、赶牛的、耙地的,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

  象。这时就要选出几亩好地,打上一条条一米五宽左右的席子准备育秧,灌水以后席子不平的地方需要我们用铁锨和刮板抹平,每年的那时,我们必须在刺骨的凉水中完成任务,以确保稻子按时育秧。那水是刚刚融化的冰水,那地是刚刚解冻的地,我们的腿捂了一冬也不再那么粗糙,看着那地里的水都心惊胆颤,每到这时连长颜景祯和丁安宁就会首当其冲,带头跳入刺骨的水中,我们便咬紧牙关,一闭眼跟着跳进去,那个凉叫人再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也会坚持不住,只好赶快跳上来缓一下,再跳下去,再跳上来,几个回合下来腿的神经麻木了,就适应了。那时候我们没有高筒水鞋,只能硬撑着,那真是对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考验。那个季节的风特别凌厉,我们的腿着水的部分冻的红红的,风一吹就裂开许多小口子,一天到晚火辣辣的疼。有一天在灌渠小路上,迎面过来一位男知青,他朝我脚下看了一眼,呲的一笑走掉了,我莫名其妙的低头一看,我挽着过膝的裤腿,又长又细又白的两条腿从腿肚子处有红白分明的分界线,活像一只红腿的大仙鹤,我立马感觉无地自容,从那以后凡是有男生过来,我便马上跳进水里,生怕他们看到我那又细又长又红的仙鹤腿。长虫那个多孤岛的长虫很多,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多的数不尽,孤岛的长虫品种也全,棕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有毒的、无毒的,分也分不清。长虫是稻田里的常客,

  常来常往来去匆匆,大家在劳动中只要看到长虫就会吓的大呼小叫,东奔西跑。起初我也害怕,看到长虫就会浑身起满鸡皮疙瘩。可是我是稻田实验小组的,天天在试验田里干活,躲过了今天躲不过明天,别的战友干几天活又到别处去了,我还要在这里坚守着,无奈之下我想到了自救,干脆打死它,死一只就会少一只不就越来越少了吗?听说打蛇打七寸,又听说蛇断了以后还能复活,于是只要看到长虫,我就会鼓足勇气用铁锨,棍子打它从头往后大约7寸的地方,打死后铲成几段再捣烂,才会放心。第一次是战战兢兢的,第二次就不怕了,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玩起了花样,打死蛇以后干脆抓着尾巴使劲甩几圈,听到蛇的骨头咯吱咯吱脱节的声音,便断定它没有了再复活的能力,就可以放心的扔掉,那蛇的尾巴可是即凉飕飕又硬邦邦的。有一次我把一个手腕粗的长虫划破肚子,跑出来了一只活着的青蛙,我才知道蛇吃东西竟然是囫囵吞枣的。后来大家来实验田劳动,只要听到尖叫声或看到他们惊慌的到处跑,我就会迅速跑过去说:'别怕,我来了',一会儿就把那长虫解决掉了,再后来只要听到喊'老牛',我就知道长虫又光顾了。有一天实验小组的王云喜他们几个男生,点着了干草,将一条铲死的大长虫烤熟了吃,也拿了一块给我,我看到肉白白的、嫩嫩的,吃到嘴里有鱼的味道还以为是鱼呢,后来他们告诉我是蛇肉,我竟没有害怕,也没有恶心,感觉还不错呢。几十年以后我去珠海,在

  饭店里还专门点了蛇肉那道菜,就是为了回味那烤长虫的鲜美。雷声那个响夏天的稻田是诗情画意的,蛙声此起彼伏,蜻蜓翩翩起舞,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鸟儿在林带飞来飞去,我们在稻田里忙碌着,心里非常惬意。但是一旦天气突变,尤其是瞬间而来狂风大雨、电闪雷鸣,就会被吓得心惊胆寒、魂飞魄散。71年的夏天我和汪桂云正在稻田拔草,突然一片乌云从北部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和一阵阵雷声,还没等我们缓过神来,便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我俩撒腿就往回跑,刚跑到大路上就下起了大雨,一道闪电腾空而下将天地连成一片,紧接着一声清脆的响雷好像在头顶炸开一样,我下意识的抱着头蹲下,雷声过后又继续往前跑,又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把我们照的浑身锃亮,接着又是震耳欲聋的响雷,毛骨悚然的感觉从脚底升到头顶。我听到雷声和闪电间隔时间很短,判定这闪离我们很近,感觉下一个闪电就会把我们劈开一样。路的两边是高高的杨树,我们不敢靠路边走,只好在路的中间将自己袒露在旷野里。我恐惧到了极点,眼前闪过我被劈死的样子,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会蹲下,一会跑着。我面色狰狞、声嘶力竭的催促着汪桂云快跑,可她就是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的走,我又只好停下来等着她,等她赶上来,我就再跑。好歹在我们快到营房时天放亮了,雷声也小了,等到了营房雨也停了,没想到我们

  躲过了一劫,真是大难不死的感觉。事过之后,我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那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恐惧的雷雨天。天是那么黑孤岛大地没有月亮的夜晚像泼了墨一般,伸手不见五指,如果在稻田值班就会叫人毛骨悚然。农场转换兵团时期传说周边有阶级敌人活动,海边有特务登陆,有时我们看到有信号弹划过天空,就会以为是特务在搞联络,感到非常恐惧。有一天在营部办公室看到一个用绳子捆着的人,有人将手指伸进他的嘴里摸了摸他的牙齿,发现很干净,说明他刷牙,由此判定他就是特务,吓的我们心里发颤。稻子育秧的时候,种子撒在泥里会招来许多野鸭子光顾,夜里便安排我们两人一组轮流值班赶野鸭子。夜晚的稻田里蛙叫、虫鸣、风声、流水声此起彼伏,像交响乐,如果有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再有星星眨着眼睛,上半夜时还真有一点浪漫的氛围。但是到了黎明前的黑暗或赶上阴天没有月亮,就会是一个生死的磨难。后半夜起了露水,野鸭子睡觉去了,地里便消停了,周围漆黑一团,死一样的静。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只有我们两个小女生手提着小马灯闪着微弱的光,这时候恐惧就会袭来。最担心的是怕突然有特务窜出来,我们警惕的瞭望着四周,竖着耳朵听着动静,不敢呆在灌渠的小路上,躲到稻田里的田埂上,又怕马灯的光暴露了我们,便把灯熄灭,两个人背靠着背相互保存点热气,用大衣挡着露水卷缩着坐在掀把上,坐一会就会睡着,睡着睡着我会在被特务包

  围的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睁眼一看是虚惊一场,就会感到很幸运。这时又开始遥望东方的地平线,当天边终于出现了鱼肚白,我们总算熬过了漆黑的夜晚,这时心才会慢慢的平静下来。洗澡那个难一想到那时候的洗澡,心里便隐隐作痛,那是生活的最无奈,孤岛大地风沙很大,每天劳动满身是汗,回到宿舍浑身脏的难以忍受,洗澡是最最迫切的需要,我们每天只有半盆温水在拥挤的宿舍里擦洗一下,到了吃水都困难的时候,半盆水都没有,如果驻扎野外洗澡想都不敢想,到了冬天在结着冰的宿舍里洗澡需要鼓起最大的勇气。水房里供的热水经常满足不了需要,不知谁发现了发电机房里有发动机的冷却水,可以多打点回来用,我们便经常去那里打热水洗澡,尽管水里有一股机油的气味,但大家谁都不会在乎。那年冬天的夜晚,天很黑,我和班长程鸣鸾去机房打水,路上深深的车辙里积着结了冰的雪水,我俩用掀把抬着一桶热水,打着手电小心翼翼的往回赶,我还是不小心踩到车辙上滑倒了,桶里的水溅了一身,裤子沾满了泥巴,我沮丧的大哭起来,回到宿舍,我坐在床上越想越委屈,继续的哭,鸣鸾大姐给我擦干净上衣的泥巴,又帮我把裤子脱掉洗干净,一切处理完后,我才缓过劲来,尽管那天澡也没有洗成,但战友的温暖却记在了心里头。桃酥那个香兵团一师师部设在友林镇,友林长途汽车站附

  近有一个小作坊,专门制作点心—桃酥。记得第一次探亲回来,离开车站往东没走多远就闻到了点心的香味,寻着味找过去,发现是从一个临街的小窗户里飘出来的,隔着玻璃望进去,里面大铁盘里摆着十几块油光光、黄澄澄的桃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按捺不住馋劲敲了敲玻璃问了一下价格,里面的人说:'一斤桃酥要六两粮票六毛六',我的口袋里没有一两粮票,连一块桃酥都买不起,只好失望的咽下口水依依不舍的回到三营。从那以后,每次乘长途汽车或去赶集,便一定要到那个小窗户往里瞅一瞅,闻一闻,满足了精神需求,就会心满意足的离去。记的我还带着亦鲁去趴过那个小窗户,现在回想起来,那桃酥的香味好像还在弥漫着。那时候物质匮乏,吃啥都香,吃点好东西都会是终生的回味。70年春我分享了丁梦兰战友探家带回的炸香椿芽,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个味,直到现在每到下香椿芽的季节,我一定会自己炸点吃,回味那久远的侵入到脑髓里的芳香,71年冬我分享了程鸣鸾家里捎来的香肠,那个香肠掰开以后红色的猪肉夹着白肉和香料的样子,到现在只要看到黑香肠定会浮现在我的眼前。鸣鸾大姐告诉我那是她们家乡博山的特产,家乡还有一个特产是酥锅,每到过年,家家都做,锅里放上海带、藕、鱼、肉、白菜倒进醋和酱油,在炉子上用小火炖一夜,可好吃了。后来回济后我真的按大姐的说法自己制做了酥锅,体会那个期待已久的味道。

  前排左起刘超男、张金美、闫春华、乔昌云后排左起靳之涟、吴洁、张承梅、刘桂芳掉一层皮的窃喜兵团时期,一年四季我们都是清一色黝黑的脸庞,无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你原来的肤色偏黑还是偏白,到了烈日当空的夏季就会变成黑里透红的古铜色,麦收之后每个人又会在更黑了的脸上、脖子上爆一层皮,年复一年年,大家都是这样,如果你不是这样,就会觉得是个例外很扎眼。那年夏天我回家探亲,住了十几天回来,大家看见我后大惊小怪的说我白的吓人,整的我不好意思,天天躲着人走,见了人也不好意思抬头,在营区里带着帽子遮着,在地里干活时摘了帽子使劲晒,过了一阵晒的和大家一样了,心里才轻松了。卢青说,每年麦收时,他们马车班拉完货以后也和大家一起劳动,割麦、晒场、扛包入库都干,尽管他皮肤很黑,脸上、脖子上也会掉皮。那时候太幼稚了,有一天他感觉额头发紧脖子发痒,用手一搓脸,一手白花花的皮,再一搓脖子,也一手白花花的皮,顿时一阵窃喜,以为搓掉了这层皮以后就会变白了呢,高兴了好几天,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一看,还是原来那样的黑。呵呵17岁的我们,苦涩中的浪漫,多么的青葱可笑。手表历险记管理稻田的日子里,每天收工的时候,看着夕阳中变换着颜色的稻田和灌渠里清澈见底的渠水里游动的小鱼,真叫人流连忘返。有一天浇完水,我将涵洞的闸关好,和汪桂云洗完脚穿上鞋准备收工了,突然看见灌渠里有

  几条大点的小鱼游过去了,我们禁不住诱惑便脱掉鞋跳进了沟里,我将手表放进了上衣口袋,弯着腰捉起鱼来,小鱼在手缝里穿来穿去,我们捉了一条又一条,兴奋的忘记了一切。天暗下来了,汪桂云问:'几点了',我直起身一摸口袋,表没了,我们赶快在沟里来回摸到天黑也没有找到,捉到的小鱼也不要了,沮丧的回到营房。夜里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这表是爸爸妈妈省吃俭用的钱买的,又是战友们费了那么大劲从厕所里捞出来,不能就这样没了啊,反正是掉在摸鱼的那一段沟里了,我决定明天一早趁扬水站还没抽水之前再去找,不然闸门一开,渠水进来就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一个人跑到稻田,水渠里的水更少了,我跳进去两只手并拢手掌伸开向前摸去,走过了大约二十米左右,突然一条鱼从指头缝里穿过,我赶快掉转头回来捉,没走几步手表穿到了手指头上,我喜出望外,感谢那条鱼指引着我找回了手表。那时的青涩、懵懂、幼稚,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历经磨难,我们成熟了、坚强了、勇敢了,困难挫折都不怕了。左起陈平、杨玉华难忘那年麦收程鸣鸾炎热的夏天到了,麦田终于由绿变黄,一望无际的麦田被风一吹,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它们拥挤着、拍打着奔向无垠的天边。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第一次收获!俗话说:'三夏

  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麦收那可是'龙口夺粮'!'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我们必须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把上千亩的麦子装入粮仓!收麦子虽然有联合收割机,但割机道的任务却相当艰巨,连长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天内把割机道的任务完成。全连开过誓师大会以后,我们把镰刀磨得飞快,养精蓄锐,等待麦收开始!凌晨三点多,起床号把战士们从梦中惊醒,我们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睡眼惺忪地列队走进黎明前的黑暗中。麦田里漆黑一片我们借着微弱的星光挥镰开割。东边的天际渐渐露出鱼肚白,等太阳露出笑脸时,炊事班送来了早饭。早饭后稍作休整,真正的战斗才正式开始。我们五六个人一组,每人四拢,并排往前割,每组相隔几十米,每个小组一鼓作气割完这一段,再继续往前接力,往前走的过程可顺便直直腰,为其他小组加加油。小组的人也配合的好,割得快的顺手帮落在后面的割几把,割麦子的和捆麦子的交换一下,节省一下体力,可是炎热的天气真让人受不了!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阳光亮的让人睁不开眼,稍一活动,汗水便顺着脸颊流下来,衣服也被汗水打湿了,贴在被麦芒扎红的皮肤上,特别难受,有的战友对麦芒过敏,红肿的皮肤被汗水一浸又痒又疼。汗流的多,口又特别的渴,只好不停地喝水,喝进去的水又变成汗水流出来,每个人都像刚洗过澡一样。尽管这样,大家还是你追我赶都不甘心落后。到吃午饭时,有的战友手上已经磨起了血泡,

  腰也痛得直不起来,大家趴在地上互相按摩按摩腰,然后咬咬牙继续战斗,晚饭也是在麦田里吃的,吃过晚饭继续干,回到连队时已是月上中天,我们一天干了两天的活。我们像一群残兵败将,两腿拖不动,浑身酸痛,骨头也像散了架,连上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吃过炊事班为我们准备的夜宵,脸也懒得洗,倒头就睡。第二天,履带式拖拉机牵动着康拜因开进割过机道的麦田,远远望去,康拜因像行驶在金色海洋上的军舰,康拜因行驶过的麦田,是积草车留下的方方正正的麦秸垛,就像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很是壮观!康拜因割麦脱粒一次完成,汽车把金黄的麦子运到宽阔的大场院晾晒。我们忙着把麦子摊开,整个场院像是铺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让人忍不住在上面躺下或打几个滚。天响晴响晴的,正是晒麦子的好天气,我们顶着烈日,翻晒着麦子,用木锨划开一道道沟,过一会再把高处划开,这样反复多次麦子就晒得差不多了,几个人合力用木推板把麦子堆起来,然后还要扬场,就是把掺杂在麦子中的麦穰麦糠分离出来。扬场除了靠力气,还要靠技术,铲起一木锨麦子,迎风抛向天空,麦子在空中画一个弧落下,麦穰麦糠随风飘走,落下来的麦子干干净净,然后装好麻袋准备入仓。晚上还要挑灯夜战,把人工割下来的麦子脱粒,我们把一捆捆麦子散开,送到轰鸣的脱粒机中,随着机器的转动,尘土、麦糠和草屑一起飞扬,不一会儿功夫我们都成了稻草人,从头到脚都沾满了灰尘、麦糠和草屑,

  和汗水粘在一起擦也擦不掉,有的把脱粒后的麦秸堆成垛,几只木杈飞舞着把麦秸挑到垛上,站在麦秸垛上的人一边平整一边躲闪着四面飞来的麦秸,躲闪不及麦秸就会撒满全身。这样连续几天夜以继日的干,虽然累,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可是困的滋味是最让人忍受不了的,不管地头堰边,不管场院还是草垛,只要一闲下来,瞌睡虫马上就来,眼睛就再也睁不开了,尤其是天不亮你睡得正香时,突然把你叫醒出工干活,你还在昏睡中,脑袋不清,眼皮就是抬不起来,那种困的感觉我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酷的刑罚!所以麦收期间最幸福的事就是美美地睡一觉,可是小麦不入仓,还得连续作战,一点也不敢松懈。麦子晒得差不多了,除了在场院值班的,其他人晚上可以睡个好觉了。可是,老天像是故意考验我们似的,我们刚躺下,它却突然变了脸,狂风四起,电闪雷鸣,想到场院晾晒的麦子,大家都紧张起来,全连战士不等下命令,相互招呼着冲向场院抢收小麦,装包、打垛、盖篷布,虽然手忙脚乱,但是在连长和各排长的指挥下,还是干的有条不紊,抢收接近尾声时大雨倾盆而下,为了保护场院。我们都脱掉了鞋子,场院被雨水一泡,变得湿滑起来,我用脚趾使劲扒住湿滑的地,还是摔了个四肢朝天,我赶紧爬起来,有时不等站稳又摔倒,向四周看看,摔倒的人此起彼伏,大家爬起来再摔倒,摔倒再爬起来,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麦子全部盖好后,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战友们

  这才看到彼此的狼狈相,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和泥猴。大家相视开怀大笑!第二天天晴了,我们赶紧揭开篷布,伸手一摸,麦子已经生热,如果不赶紧晾晒,就会发霉变质,一年的收成就成泡影了,等太阳把场院晒干后,赶紧把成垛的麦子摊开晾晒,一点也疏忽不得。老天没再跟我们作对,天气一直晴好,最后入仓的一批小麦也装好包,一字儿排开,等男战友们来扛。小麦入仓是麦收的重头戏,男生可是这出戏的主角。通往粮囤顶部撘一块宽宽的木板,出于好奇,我踏上木板踩了踩,木板颤微微的,站在上面往下看,有点眼晕,我空手走在上面还得小心谨慎,可是男生还要扛着沉重的麦包装仓!一包麦子将近二百斤,我们女生两个人都抬不动,所以我们装包时尽量少装点,唯恐扛包的承受不住,可是他们总是吆喝我们多装点。扛包的男生有的赤膊披一块布,连头到肩盖住,半蹲着,在两个发包人的帮助下,把大包稳稳地放在肩上,扛包人一手叉腰,一手抓紧袋口,像举重运动员一样慢慢起身,站稳,然后沿着木板一步一颤的走到粮囤顶,胆大的会一路小跑,肩一抬,手一松,小麦倾泻入仓,一气呵成,立刻赢来了掌声和欢呼声。在大家的摇旗呐喊中,扛包的男生们轮番上阵,像是在比赛又像是在表演,谁也不甘落后,我真是由衷地佩服这些老战友们,原本一群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十六七岁的学生,经过几年农场的磨练,竟然如此钢筋铁骨!但同时我还在为他们担心,怕他们闪着腰,

  甚至怕他们不小心从木板上掉下来,所以始终悬着一颗心!很心疼很揪心!想想这些从小在省城长大的我的同龄人,在家哪个不是父母的娇儿?哪个吃过这样的苦受过这样的罪?慨叹兵团生活不但'苦其心志'而且'劳其筋骨'!小麦全部入仓,繁忙的麦收终于结束了!经过几天的暴晒,我们个个都成了非洲人了,摘下军帽来,只有眉毛上发髻处还留着一道相对白皙的皮肤,看着有点可笑。当我们离开兵团,回到我们原来生活的城市时,总觉得与其格格不入,我们兵团战士乌黑粗糙的皮肤,经过漫长的时间,才恢复到二十几岁应该有的肤色。宣传鼓动右起吴宪荣、王红岩宣传鼓动左起李莉、王红岩难忘的引黄大渠工程靳之涟冬天的农

  场庄稼地里一片荒凉,这是一年里最为清闲的季节,我们如果能放松放松,舒展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身体该多好啊。大家都私下打听今冬还有没有水利工程,确切的消息很快就有了,全连人马都得去河口,引黄大渠工程正在等着我们去完成。动员大会又开始了,除了任务不一样,领导同样的话我都听腻了。出发那天每人的铺盖、大量的劳动工具、一摞摞的大筐装到车上,食堂里的人员也得跟上,连里一百多号人得吃饭呀,那种迁移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有句俗语说: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这时候就得迎难而上,大家都明白在荒凉的河口开渠挖沟肯定很艰苦。我们到了目的地,是一个离着工地最近的村庄,那些矮矮的土屋都建在高出地面的平台上,

  村民一个个脏兮兮的,穿着绵腰的黑棉裤,黑棉袄。我们要以班为单位分散开住到他们家里。早上出发到这里已经是中午了,刚到食堂不可能有饭吃,让我们去领馒头暂时凑合一下。我们被安排在一家农户的小土屋里,一张炕占了一多半的空间,门框上方,不高的房梁上挂了好多骨头,还有些农具堆放在简陋的屋门后面,这些都无所谓,对我们来说有睡觉的地方就行了。紧张的挖渠引黄工程开始了,天气越来越冷,地面上结了一层冻土。我们第一次挖这么大的水渠,沟底要求三米还是两米记不清了,因为沟深坡面往下延伸较长,抬着筐从下面往上走就更加艰难了。连里打破了班排原有的编制,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段包干,像蚂蚁啃骨头似去完成一段一段的任务。那种艰难、劳动强度是从未经历过的。下雪天气也不能停工,早一天完成早一天返回连队,不管你的体力能否承受都得坚持下来。我们冒着雪花脚下踩着泥泞的路,抬着死沉死沉的淤沙,就这么一天天坚持着干,那淤沙有时候得使劲抬第二次才能离开地皮,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抬起筐来脚下就不会走路了,谁都不愿意和我搭伴,说和我抬筐肩膀被揉搓的更疼了,后来一个淄博男生我俩抬一个筐,那位男生抬着筐走的很稳,筐绳总是靠他那边一些,在重压下他走路时总是竖着大拇指,像微信里点赞的样子,和他抬了一段时间我脚下走的稳了。以后又和王秀玲抬一副筐,我俩搭伴一直到完成这次水利工程。那时我们每天早上

  和晚饭都是饭汤和馒头咸菜,中午饭是白菜肉大蒸包,或者萝卜馅的,有时换成肉卷,大家披着棉衣找个避风的地方边吃边休息,幸亏吃饭不限量女生也能吃三四个大蒸包。随着引黄大渠工程的进展,我们到了离工地更近的地方驻扎,连里的两个女生排都安排在一个牛棚里,牛棚是用秫秸杆抹上一层泥当墙壁,好多泥土脱落四处透风,在那个荒凉的地方只要不睡在野地里就行了。牛棚的地面铺满了稻草,用两层砖挡住稻草形成了两行大地铺,中间是一条半米多宽的通道,下雪的那些天这走道被踩的软塌塌的快渗出水来了。由于人多地方小大家睡觉的空间有限,人挨着人都不能随意翻身,有个女生夜里方便了一下她那点地方就没有了,她又急又委屈哭着坐到天亮。这次清淤我也哭过一次,记得在收工的路上天一会儿就黑下来了,走在前面的人在荒野上点了一堆堆柴火为我们引路。我们的脚已经在湿透的鞋里面泡了一天了,明天没有鞋穿可怎么办呀,这苦力活也不知啥时候才到头,抬头看看黑漆漆的天和荒野,像一张大网笼罩着我们,家的方向在哪里啊!那会儿想家与压抑的情感瞬间爆发,于是我忍不住哭了起来。时隔几十年,我们老一连有了微信群,王力在群里和我聊起了此事,没想到这事至今她还记得这么清楚。回想起在农场的艰苦岁月,那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为历史,但说起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我们特别有感触,更是津津乐道。前排左起

  赵立冬、李霞、孔凡爱、朱英、刘芬、后排左起张玉琴、刘福葵、王秀灵、张娟、李秋菊、崔恩秀机务队张玉鑫第一次种水稻靳之涟我们连要种水稻了,记得那年冬天我们

  连的女生排每天都在挖沟,大大小小沟挖个不停,从扬水站一直挖到条田里。在三分场南边大坝出口的地方,对面是一条防护林,防护林以东几块条田,都改成了水稻地。我们先挖条田里总的引水渠,将扬水站的水引进来,再以15亩地为一个单位修一条隆起的灌水沟。整平地面和修整苗床干了很长时间。技术员陈炳华是老职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个子不高晒得黑黑的,每天从早到晚在大田里跑来跑去指导种稻田的先期工作,后来听说他是个右派,我们顿时警觉起来,那年月和阶级敌人划清界限是自己的政治态度,如果以现在的价值观看当年的陈技术员那就是一个劳动模范。春暖乍寒时节我们就开始下水了,每天刺骨的泥水泡着我们的双腿,只有休息十几分钟的时候才能到田埂上坐一会,我们在苗床四周的水槽里行走,用锨将苗床抹得非常平滑,把已经发芽的稻种均匀的洒在上面,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等着它们生根长大。小苗长的很快十几天就长成了秧苗,该轮到我们弯腰低头插秧了,插秧大会战开始了,中午饭都得在稻田吃,每天累的精疲力尽。在秧田里拔秧的人好像可以坐个小凳子在苗床上拔,运苗的也负责分苗,把一捆捆的秧苗投放到插秧人身体后面伸手可得的地方,投苗时溅起的泥水常常弄脏

  衣服。那些天稻田里挺热闹的,遍地都是年轻人啊。有一天,一个战友在她伸手拔苗的时候一条蛇卧在里面,她失声大叫:蛇!顿时她周边的几个人一块往田埂上跑,那蛇也受到惊扰,只见那稻苗随着蛇的弯曲离去现出一道波纹。我们都害怕在水里遇到蛇,惊魂过去一切恢复了平静。大家还是得抓紧干活。春寒下稻田腿泡在冷水里对关节肯定是有害的,我得腿关节炎多年不知与那时是否有关,有关又能如何呢。插秧会战结束后进入了管理阶段,那时好像是两人一组看稻田,拔草、换水,洒化肥,排里的人分散的谁也见不到谁,都在自己的片区里忙活。稻田需要排水的时候把法兰片堵住入水的管口,需要换水时把法兰打开进水,经常用黄泥抹法兰与管口结合部防止漏水。稻子开花抽穗了,这可是我们亲手种出来的啊,第一年种水稻就成功了,结出的稻穗黄橙橙的,一眼望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我们能够吃上自己种的大米了。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还能在山东的北大荒种出大米来啊。那时候也没感到自豪,整天干活疲惫不堪的哪还顾得上自豪。收割的时候到了,没有收割机全部人工,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啊,中午饭照旧在地里吃,稻子的根部明显比麦子粗壮,比割麦子用力所以我们很重视磨镰刀,镰刀的锋利直接影响割稻子的速度,后面有个打捆的,捆好后把稻子都靠在一块围成垛。大约十月份的时候稻子已经堆满了场院,好几个大垛等待着脱粒,

  我们连的女生分成两班,不分白天黑夜的站在脱粒机跟前双手不停的忙活,那场景能记一辈子。尽管每个人都唔得严严实实,但干下一个班来每人都灰头土脸的,眼睛经常进入粉末,耳边是机器马达的轰鸣声,给对方说话得贴着耳朵才行。稻子脱粒分工挺明确的,站脱粒机的人最为忙碌,将一大把稻子贴在飞快转动的磙子上,像烤羊肉串似的来回翻,稻粒都飞溅到磙子前面,有时打在我们的眼角额头上像针尖扎你一下。稻粒越积越多的时候,磙子前面就有人负责收敛了,用木锨和大扫竹把稻粒收集起来装到框里运走。还有分把的工种,将大捆的稻子分成一把一把双手能握紧的量,摆在最方便拿到的位置,提供给站脱粒机的人。这是我在农场使用过的唯一农业机械。打稻子(脱粒)不知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夜里12点收工后,大家灰头土脸的先到食堂打热水洗干净,然后每人再领一碗面条吃完睡觉。场院的稻谷垛得像一座座小山,地里的稻子继续运进来,每天场院上都是忙忙碌碌的人,晚上挑灯夜战更是另一番景象。给脱粒机运稻子的,把脱完粒的稻草运走的,人来人往一片繁忙。脱粒机就是一个中心,所有的活都围绕着它展开。好几百亩的稻子靠只能站四个人脱粒机完成脱粒,任务非常艰巨。渐渐的稻子垛越来越少,稻草垛越来越高,总算有盼头了。我们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冬季到来之前将稻子颗粒归仓,结束了种水稻一年来的最后一关。这么多的水稻,经过我们的双手捋

  了一遍。虽然过去快五十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感到很了不起。场院打稻左起丁君、朱英、颜华、靳芝涟未完待续《难忘知青岁月·生产建设兵团的回忆》下

篇五: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插队,这个通常用来形容少数人排队不守秩序的词汇,却曾经是上世纪很多40后、50后乃至60后人生中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它的准确表述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光转瞬即逝,近半个世纪前插队的那些日子却仿佛就在眼前……

  一天吃了三斤米饭

  我插队的地方位于涔水河边的彭家厂公社新堰大队。第一天出工便碰上了硬工夫——挑堤。说具体点就是从河洲上把一担担土挑过堤顶,填到垸内的堤脚,生产队的人告诉我,这叫“翻岗吊筋”。翻岗也罢,吊筋也罢,凭着十七岁的年轻劲,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念头,我硬是咬紧牙关,同那些壮劳力一起比拼了三天。虽然肩膀又红又肿,晚上睡觉觉得浑身酸痛,但我白天依然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照常出工。

  不久后,我又被生产队派了一趟比挑提更加硬匝的工夫——上窑。上工那天,砖窑已经垒起了一人多高,需要搭桥板上窑了。若是以前,让我空手走在悬空的桥板上面,也会觉得晃晃悠悠的,甚至还担心一个跟头栽下来。可眼下,担担都是百多斤的砖坯,别人挑得上去,你就得挑上去。说实话,挑起第一担砖坯走上桥板的时候,我确实有些紧张,腿肚子不停地打战,走了几步,心想,不就是一担砖坯么,不信别人能挑上去我挑上不去!一咬牙,几大步就上了窑。嘿,这不就

  上来了吗?此后,虽然窑越码越高,桥板越来越陡,我还是咬着牙坚持到收工。只是这一天,我创造了自己人生一个新的纪录:早、中、晚三餐每餐吃了一斤米饭!

  从九分五到十分

  挑堤的表现赢得了生产队“当权派”的认可,我和年龄相近的男劳力一样,每天有了九分五的底分,意味着我每出一天工,仅仅比那些最强壮的男劳力少零点五分。在当时,我觉得已经很知足了。底分的再次改变是几个月后春插即将结束时的事情。插秧不比挑堤,全靠手头上的功夫。还是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心气劲,我暗暗认真观察着那些插秧高手的动作,模仿着、追赶着,期望自己在这番手头功夫上不打下风。但事实上得承认,插秧的确是个细活儿,不光要讲速度,还要讲质量。那些平时不起眼的男男女女,尤其是有几个黄毛丫头的插秧工夫真是了得,不仅速度飞快,而且一行行栽得整整齐齐,不像我,一蔸蔸秧苗之间有的两三寸,有的七八寸,站在田埂上一看,就像别人讥笑的一样像“蚯蚓晒凉”。不过插过几天秧后,虽然腰有些酸痛,但手上功夫倒是麻利了许多。这天傍晚将近收工的时候,我和几个人来到了队屋旁的一块田边,我刚下田栽了一行,紧挨着就有一个十四五岁的黄毛丫头也下了田,一看,正是生产队公认的栽秧高手。她紧跟着我下田,目的很清楚——就是想“关”我,让大家看我的笑话。此刻我已顾不了许多,心里就一个念头:就算你是高手,我也得同你

  拼一拼,绝不能让你轻易“关”住。这时刻,我只顾左手指不停地分秧,右手不停地插秧,腰再酸痛也不敢直起身来抻抻。当我栽完这一垅秧站上田埂的时候,那黄毛丫头也刚好栽完——我终于没被这个高手“关”住。这一场暗地里的比赛,正好被队上几个有发言权的人看到了。春插后,我的底分便由九分五上升为十分,我成了真正的正劳力了!

  “灰萝卜还要吃多久”

  当年的上山下乡,我们兄妹四人是一同下放的,而真正作为知青下放的只有我和大妹两人,三弟和四妹则随我们一起下乡念书。父母在外,作为老大,我自然就成了这一家之长。

  “家长”实在是不好当。下乡之后,碰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没菜吃。于是,便去买了200斤灰萝卜,打算晒干了吃腌萝卜,没想到老是不晴天,灰萝卜没晒几天还像棉条似的就被我们塞进缸里腌起了。别人家腌的灰萝卜脆崩崩的,略带点土腥味,很是好吃,可我们腌出来的灰萝卜软绵绵的,连灰萝卜特有的土腥味都没有了。弟妹们吃了几餐,觉得没滋没味,咕噜道:这灰萝卜还要吃多久?可是,灰萝卜也是钱买来的,不能浪费,再说那年头不光买不起别的菜,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几样新鲜蔬菜。没奈何,这200斤灰萝卜便陪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冬春。

  既然吃菜是个难题,开春后我们兄妹几个便学着别人家的样子种起了蔬菜,黄瓜、茄子、辣椒什么的,很搞了几个品种。只是别人的黄瓜上了饭桌,我们的黄瓜才起蒂蒂儿;别人的辣椒一株结十来个,我们的辣椒一株三五个还无精打彩似的。也难怪,这些农事我们过去从来没做过,能品尝到自己种的蔬菜的味道,我们也就很开心了。

  一支笛子充“乐队”

  与我们同在一个生产队的还有来自常德的几个知青。一来二往,我们便混得很熟了。第二年的秋天,公社组织文艺汇演,大队到处搜罗有文艺特长的知青参加文艺宣传队,我和一个常德女知青加入了宣传队。那个女知青是弹琵琶的,水平不错,与宣传队另外一个拉二胡的旗鼓相当。我是吹笛子的,笛子质量不咋样,演奏水平更比人家差一截。只是宣传队需要吹奏乐,我便在其中“滥笛充数”了。

  一年之后,公社又搞了一次文艺汇演。与上次情况不同的是,弹琵琶、拉二胡的乐手都招工走了,乐队仅仅就剩下我一个吹笛子的。既然要演节目,就还得有个乐器伴奏,大队领导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我的一支笛子便充当了整个乐队的伴奏任务。那时候文艺生活匮乏,演出的那天晚上,彭家中学的操场上挤满了看演出的观众。我们上的第一个节目刚演到一半,笛膜突然破了,“乐队”顿时成了哑巴。

  看演出的几百上千号人嘘声四起,一片混乱。我虽然紧张得不得了,但还是在短时间内换好笛膜,顺利完成了后面几个节目的伴奏。散场之后,宣传队的队员们说:今天好悬,幸亏你这笛子还争气,不然的话就演砸了!

  几年前某日路过兰江公园,树荫中隐约传来笛子的声音,瞬时间让我想起了那天晚上的演出。我一时心血来潮,花几百元网购了一支苦竹精制而成的笛子。没想到快五十年没有碰过笛子,居然还能勉强吹出几支曲调,只是气息大不如从前了。

  两年多的知青生活,虽然只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片断,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甚或已经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了解了农村,学会了农事,更让我知晓了农民的艰辛,为我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助益。

  远处,时有笛声传来,与我的遐想一道,飘向了深邃的空中。当初曾经在一起谈天说地、吹拉弹唱的知青们,如今又在何方?

篇六: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知青回忆录:我在重庆农村的插队生活

  一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桂林铁中三百多名学生聚集在桂林铁路北站工人体育场,接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军委会、工宣队作了鼓动人心的演讲,会后每个下乡的同学都领到一床棉被或者是一床蚊帐,带上自己简单行李,登上了事先安排好的解放牌汽车,驶向那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没有父母的送别,同学们没有悲伤,脸上都显得很兴奋,振奋人心的动员报告起了作用。毛主席的语录: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向往农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金色的稻田。憧景着能和农民上山打猎,下河摸鱼,每天都是欢歌笑语的劳动场景,我充满着遐想,希望有个美好的未来……汽车把我们12同学拉到了-全州县凤凰公社七里大队,到大队部已是晚上八点,四周一片漆黑,什么也都看不见,只见大队部有一些微弱的灯光。我们提着行李跌跌撞撞的走进大队部,几位贫下中农伯伯围坐在火堆旁,抽喇叭旱烟,他们都是等候着来接我们的,那么冷的天,他们中间有的人还赤着脚。

  大队部很简陋,桌上摆放了一部手摇黑色有线电话机,一把算盘,墙上倒挂着几本记事本,还贴满了毛主席的语录,语录被烟熏得字已经模糊不清了。支部书记先发言:毛主席给我们大队派来了12位知识青年,每个小队分配两名,你们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学习劳动技术。接着大队长宣布分配名单,我和另一位同学分到了白竹山第十三生产队。

  晚上10点钟,小队长点燃松树枝火把,带着我们回生产队,他在前边带路,我们两人在后边紧跟着,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借着月色,隐隐约约看着远处村落有灯光,听到有狗的叫声。山村小路高低不平,队长大步向前,走得轻快,我们高一脚低一脚的用小跑才能跟上,感觉像电影战争年代通过敌战区封锁线的情景,我脑海里美好憧景消失了。从没有走过这漆黑的夜晚,我感觉身后沙沙的响,顿时毛骨悚然,害怕、恐惧,心里想哭而不敢哭,走了一阵子才进村里。

  一进村就闻到了浓烈的牲口、家畜粪便气味。我们两暂时被安排在一间生产队的仓库里,在仓库墙角落,临时用一个2米长宽的打谷桶翻过来,铺上稻草,这就是我们临时的床。小队长嘱咐了几句就走了,一盏小煤油灯,老鼠在房梁上窜来窜去,发出吱吱的叫声。我们再也忍不住抽泣起来,凄凉的情景,在插队的第一晚上,我们就开始想家,想爸爸妈妈,想兄弟姐妹,想同学……

  二

  第二天,一大早,农民出早工回来,早饭后,在仓库门前的晒谷坪,等候生产队长的再次派工。大家都知道队里来了知识青年,都很新鲜、好奇,想看看知识青年长得是啥样子。我们也站在那里傻傻的望着大家,一个陌生的环境让我们不知所措。有一位老奶奶,手里拿着两个红薯递过来说:你们没有吃早饭吧,先吃两个红薯吧。即刻我的心热呼呼的,正是这两个红著,让我和老奶奶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奶奶一家人都非常好,我们生活上的油、盐、柴、米缺了什么,老奶奶都很热心的给予帮助。老奶奶有一个孙女与我同岁,长得水灵灵的,开始接触,都很害羞,日子长了,我们在一起劳动常聊天。老奶奶一家人想让女孩嫁个城市人,可我不敢,就是有那个非份之想,也得万分克制,不能冲动,我不愿意在那个贫困的山沟沟里过一辈子。

  我们生产队坐落在大山脚下,山很高,起伏延绵几十里。每天出工劳动,还要自己做饭,上山砍柴。为了保持水土不流失,半山腰以下的柴草不许砍伐,必须爬到三四百米高的山上去砍柴。

  第一次砍柴我就累得不行了,双脚发抖、发软,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一口气,歇上好几回。第二天腿也抬不起来,肩也红肿疼得难受。俗语:上山容易,下山难。记得有一次,我挑着几十斤柴火下山,下山的冲力和惯性,使我止不住脚步,一口气被推到了山下,连人带柴火摔在草地里。我躺在地上,闭上双眼,直喘气,柴火烧完了还要砍,这繁重的体力劳动,天天年年月月何时了,我感到了

  知青日子的艰难和痛苦!

  三

  知青的生话是个啥样子,是艰苦的岁月。我插队的村子田少,每年口粮分配不足,得以红薯玉米等杂粮作补充,口粮不够吃得省着点过日子,一日三餐都得收完工回来自己做。早餐一般以红薯为主,没有什么菜,坛子里淹的辣椒加点豆豉算是一年的长命菜谱啦。其次就南瓜、冬瓜、萝卜是能存放时间长点的菜。想吃肉只能是种奢望,有时想得直咽清口水,偶而捉到几只青蛙,刨上几条坭鳅,捕到几只鸟儿那算是解了谗了!

  每位知青都经历了繁重体力劳动的艰辛岁月,劳累对于每个知青都有着深刻的体会。那个年代农村没有什么机械,一根篇担二只筐,锄头、镰刀、牛犁耙。头一次参加劳动是和大伙一起到八里地外的集市购买化肥,任务是五十斤一包的肥料每人担二包回村。

  八里地对于我这么个瘦小子来说,空手走来回都有点吃力,挑着一百斤开始还能走个几百米一歇息,往后就几十米甚至十多米一歇息,大伙都走得没影了,我也实在是挑不动了,孤单的守着肥料担子,又急又恨!急的是没法子,恨的是自己太无能。还是队长有心,发现我失踪这么长时间没回村子,回头在离村子四里地的路段把我接回村子,当时见着队长就象见了救星一样,鼻子一酸眼泪就滚了出来,真感激他!!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几年下来跟着农民伯伯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学到了各种劳作枝能,风吹雨淋太阳晒,砺练了意志,那个年代让我永远难忘怀!

  我们班的知青:张莲凤,金城江车站;姚姗,徐秋华,何智群,唐蓮慧,郑洪海,程桂林,王文揩,在桂林市;王玲,刘新文,田建萍,南宁市;王保友,重庆车站;蒋菊生桂北农场;黄明生柳局段党委;李少华柳局工程处;刘均树来宾站。

  四、

  在农村插队一年了,生产队年终结算,每个劳动力记12工分,折合人民币O.68元,也就是说每个农民干一天的活只挣了0.68元的工资。那个年代物价便宜,猪肉0.75元一市斤,大米0.14元一市斤,鸡蛋0.08元一个,但物资紧缺很多商品凭票供应。我是知青新农民,挣的是学徒工半劳动力的工分,每天记8个工分,半年后提高到记10个工分,我一年挣的总工分除去生产队分配的粮食产品总折价外,还能领到40多元的现金,第一次领到自己挣的分红款心里高兴极了,过年回城探家的钱就有了。

篇七: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难忘的知青岁月]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篇一: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一:童年是每个人开心的季节,童年的快乐是人生中不可少的快乐。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一个愿望,一个教训,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童年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童年里有着我们记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生活。在我7岁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起去姨夫那玩,那次我拿小锤子到外面玩。我看见了一只小蜜蜂在那转来转去,我感到非常好奇,为什么蜜蜂在那转?我用小锤子使劲砸了一下地面,发现蜜蜂还是在那转。我用锤砸了一下蜜蜂,蜜蜂不再转了。发现蜜蜂不转了,我也很好奇。之后我用手砸了它一下,原来它很好,它也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一直在我面前飞来飞去。我又用手去砸它,可是这次它却对我发起了攻击。我刚把手伸到蜜蜂跟前,它就把尾部的毒刺向我的手部发起攻击,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蜜蜂给蜇了一下,我的手非常麻。我马上回到爸爸那说被蜜蜂给蜇了一下。爸爸找到牙膏给我涂上一点,过了一个小时之后,被蜜蜂蜇的地方已经好了,害的我一个小时没敢动右手。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蜜蜂如果蜇人了,他身体的器官都出来了,

  过一天就死了。这让我知道了,有些动物不好惹,有时候动物还能死亡,所以,我们要珍惜动物,不要惹动物。

  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二:小时候,我住在镇海,镇海有座山叫招宝山,招宝山下就是甬江,甬江流进招宝山后入海。每到夏天的夜晚,父母经常带我去山下的江边散步。因此,在我记忆中,山,那就是招宝山;水,必是甬江或大海。难忘的童年我四岁那年,我难得回丽水的爷爷奶奶家。出了宁波不久,就见到四明山,当时在妈妈怀中的我,兴奋得指着那群山大叫:“大家快看,招宝山!!”爸爸妈妈愣了一愣,然后对视着笑起来,车上的其它乘客也会意地笑了起来。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是四明山。”妈妈还没讲完,我就指着山边的湖泊大喊:“大海,哈!”爷爷奶奶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溪。每次来这,我都是兴奋得大叫:“甬江,快看甬江!”这一喊,周围没见过大海的邻居可起问号了。“这就大海?跟我们这儿的小溪不是一样嘛!”等他们搞清了原因,无不开怀大笑。就这次,我暴露了我的“山海观”后,妈妈就教我山水的概念:“海很大很大,不能把小小的溪流叫大海;山有很多,招宝山只是其中一座,就如四明山,黄山。”这次以后,一来到爷爷奶奶家,就指着小溪小声地对姐姐说:“看,小海。”指着一旁的青山叫:

  “我要爬四明山。”当然,这些有关我童年的“山海观”都是从平时爸爸妈妈的谈

  笑中得知的。我觉的童年的我太幼稚了,视野总挺在狭小的空间里,但每回提起这事,我总会乐得哈哈大笑。

  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三:想来想去,起了这样一个很女生,或者很俗气的名字。可是看到题目,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装满了糖果的礼盒上的蝴蝶结。我还年轻时,准确地说更年轻些时,是个急躁的孩子。不爱说话,脾气却大的很。讨厌无聊的事,讨厌自大的人。只是随着年龄渐大,这些变得无关紧要。我开始追求一些我向往的东西。比如更充实的生活,比如更漂亮的自己,比如更多朋友或者更多爱自己的人。慢慢的,我发现,很多时候,梦想在打折,因为人都在变。我经历过迷茫,我徘徊在成长与留恋过去之间。于是我试着把自己的一切减半,我学着爱自己,我体会到岁月带来的锋利和柔软。说来说去,似乎和礼盒上的蝴蝶结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我想就是这美丽的事物吸引着我。这岁月带来的进取的日子,这生活给我的卑微的渴望,都是它的引领,让我一步步走向前去。也许别人眼中是一个装饰的它,却在敲打着我的心情。在这样的引领下,我陪着自己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喂,我们挺过来了。那美丽的蝴蝶结就像是欲望的缩影。人都有欲望,而有时这

  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地方,有了欲望,人才有梦想,在面对未来时,才能够不抬头的向前行进。当然,最终的目的,我们拉动了蝴蝶结,打开了礼盒。

  蝴蝶结,请你不要飞走,请你就在这份美好里坚守我的梦想的阵地,蝴蝶结,谢谢你,岁月的馈赠,是你给我的,让我努力的方向,让我不停止的追求。

  难忘的岁月篇二:难忘的岁月初三作文【篇一:难忘的岁月】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学校,她终于迎来了百年校庆。那一天,晴空万里。我来到了王智勇叔叔家。只见他的房间里整洁,朴素。他给我倒了一杯茶后,我们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了文理学院附中走过的风雨。以前,叔叔在班级上的成绩非常好,还担任过班长。当时,在他读初中的时候,本校被称为“师专附属中学”。学校里的设备也不是很好,教学楼非常古老,学习生活很艰苦。叔叔说:“我们八十年代学校以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八字校训是‘团结、勤奋、救实、进取’。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是从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理想,认真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在86年的时候,也就是我刚刚上初中的时候,开展‘初中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题研究。与你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大不

  相同。”听了叔叔对以前学校历史、传统、教育制度的谈论,我感受

  到了百年办学的遥遥路途,虽然艰辛,但还是不断地进取,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种奋发图强的激情。

  告别了叔叔,在回去的路上,我思绪万千,祝我们的附中越办越好,在为附中的历史上增添一笔新的篇章!

  【篇二:难忘的岁月】星星,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离别,一步一步,走向前。——题记回想起往昔的一幕幕,那些往事就像一部部精彩好看的电影,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放映着,久久没有停下。你看,又是他,他总喜欢跟老师犟嘴,不过,如此无聊的课堂确实应该有点儿火药味儿了,才能提起我们的醒觉。“姐妹们,走啦,待会儿就没场地啦!”又是她,那个我们班的假小子,她总是把我们班的女孩子带着一起疯,就连我们班的男孩子都对她甘拜下风。如果没有她,我想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男孩能做的事,女孩同样能做”。再顺着花瓣的淡淡清香,让蜜蜂带着你,向前走。一步,两步,三步。花园的角落里,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坐在石阶上全神贯注地看书,呆如木屐,可能是因为我们这边的风大吧,她的脸像一个硕大的红苹果,冻僵的手指无力的蜷缩在一起,可她却一直在笑,让人想认识她却又不敢接近她。“我们去

  玩会儿,好不好?”“不行,我还要去做作业呢!”又是一个不服输的女孩,每天,匆匆吃完饭后,她总是到教室温习功课,每个静止的瞬间仿佛都是她酿造的,因为每个寂静的日子,都有她的琅琅书声。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属于他们的故事。都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让我们从相逢,相识,相知再到后来的相离。每一个环节,我都努力做到最好,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段属于我们的童话故事,梦里的美与不美,只有我自己清楚。

  潮涨潮落,风起风停。三年的美好时光即将过去,浓浓的情谊夹杂着丝丝不舍,最终会被时间的漫长而渐渐冲淡,而往昔的一切啊,有些像当我生病时,爸爸给我端来的一杯热牛奶,香味扑鼻,暖意融融。只是不知道其中的甘甜啊,是否还有爸爸那苦涩的汗水?我又该如何独自面对那个充满疑问的未来,如何把那一群群要好的朋友放下,一段段清晰的记忆抹去。朋友,留下它们吧,让时间来为我们作证,相信我们一定会越走越好的,终有一天,我自己会来掌握自己的未来。

  星星的寂寥,月知道;晚霞的羞涩,云知道;花儿的芬芳,蝶知道;青草的温柔,风知道;梦里的缠绵,心知道;心里的酸楚,泪知道;明天的离别,我们知道。我的祝福,请记牢!难忘的岁月,难忘的你们,难舍难分,哪里去追寻梦的羽翼?倘若你抓到了,一定不要放手,因为当你想要放飞的时候,那里就是属于你的天堂。

  【篇三:难忘的岁月】四季的风还是在吹、雨还是在飘、花开花谢、依旧在轮回。

  只有那段难忘的日子化作了轻轻的风、轻轻的雨、轻轻的那年那月;变成了淡淡的泪、淡淡的笑、淡淡的朝朝夕夕。

  失年少的我们总忍不住问自己:在以往的岁月里究竟失去了什么?“你的自私,使你失去了一个值得珍惜的朋友;你的自卑,使你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你的桀骜不逊,使你失去了你已走过的青春。”我的心终于张开了紧闭了17年的金口,惧怕我因自己的年少无知,为自己的青春欠下巨额账单。“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别计较你失去的,但你必须牢记你是怎样失去的。”得年少的我们总忍不住问自己:在以往的岁月里究竟得到了什么?“你的真心,使你得到了一个值得珍惜的朋友;你的自信,使你得到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你的善解人意,使你得到了你想拥有的回忆。”原来自己所拥有的也不少。可是,为什么?心,却不安起来。我害怕失去、尤其害怕得到后又失去,那犹如一场无情的倾盆大雨,凉了我的全身。“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别计较你得到的,但你必须牢记你是怎样得到的。”我的心继续耐心地对我说。患得患失年少的我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极力想要得到;得到的时候,

  却又害怕失去;我们总是在这得失之中纠结、徘徊。年轻的我们不知要到何时才能正确对待得失,管理自己的情绪。“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别太计较得失,但你必须记住有得才有失,所以别再患得患失。”我的心对我谆谆教导。

  过去终究是过去,无论是喜是悲,是得是失,都是拿来回忆的东西,不必太在意。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去怀念,怀念那难忘的岁月。应该做的就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去怀念,怀念那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篇三:难忘的时光作文600字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三年的初中,也如流水一般,即将离我们而去。但是生活就是这样。盼望它飞跃时,它总是慢悠悠;等体会到个中滋味,想多留它须时,它却如落花流水匆匆逝去。时慢时快时疾时缓,时悲时喜时乐时苦。愁与苦为伴,欢与乐同行。即将分别的我们,依依不舍的怀恋着那段美好的回忆!在我们的寝室和隔壁的寝室经常鸡犬不灵,因为我们的寝室和隔壁的寝室好像天生就有仇,每天或者说每天回寝室的时候,我们之间的战火就会被再次点燃,我们寝室的曾晨、苏龙飞和我就会拿上“武器”和魏庆、张豪他们进行PK,所谓的武器,其实也就是“枕头和枕巾”,有时战斗凶猛之时,还会出现手榴弹“瓶子”,我每次都是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面,在这块小小的战场上,打得不分输赢,但我打魏庆那可是打得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我们的寝室里的同学都很调皮,上铺组成了“上铺国”,下铺组成了“下铺国”,经常寝室就会出现“两国之战”,虽然我们的寝室只有4个人,唉,但是,上铺就只有我一个人,真是老天有眼啊,一挑三!虽然我不会认为“下铺国”有三个人,我就会认输,所以他们开始攻击我了,有的上来攻击我、有的扔武器,我拼命顽强地抵抗,但他们的攻击越来越猛烈了,我渐渐抵挡不住了,最后还是因为敌众我寡,体力不支等因素战败了,看着他们那高兴的样子,我就不服输,还不是仗着人多,唉,真倒霉!

  但是,如今的我回忆起来,竟然感觉幸福,内心充满了阳光。每当太阳从窗边投入一丝丝温和的光,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中学教室那熟悉的样子,还有一张张熟系的面孔,熟悉的声音。我初中的岁月总是喜欢就这样在窗边看着太阳升起,犹如看着我们风华正茂的年华。

篇八: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读《知青岁月》有感

  读《知青岁月》有感1969年1月一个不满16周岁的少年,从繁华的大都市--北

  京,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贫苦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开始前途的知青生活。这对任何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是一个宏大地考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途茫茫未可知。他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而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谈谈第一次认识。

  一是读书有方法。他读书有种求知假设渴的精神,坚持不懈的读书:别人在休息,他读书;别人在娱乐,他读书;别人无所事事,他读书。他读书有读无类,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军事、文学。他读书注意比照思考,“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同一类书同时读,比照分析,提取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是做要成功,一定要投入进去,深入研究。有的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苦,一心想离开。他却清楚知道此行的目的,把眼前的一切当做成长的台阶,一心用为老百姓办实事来提高自己。比方说,挖水井、办沼气、育菜种,并不是拍脑袋做决策,“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都做了周密思考,想方设法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甚至不惜到四川考察一个多月,然后竭尽全力去实践。带头跳下冰水中挖井、带头研究沼气的建造、带头改造臭气熏天的厕所,这种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作风,从小事积累,逐渐养成性格,成为成就大事的'坚实根底。

  三是与人交朋友,要会共情,才能真正融入。知青与农民是城市与农村各自成长环境的代表,差异性较大,做到融入确有其难。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农民,村支部书记的家人离世,他按照农村的

  礼仪,到灵前鞠躬行礼;在劳动中,村民认为他吃的食物质量好,他就与对方交换着吃;甚至与智力有欠缺的“灵娃”都能和平共处。你我不分,平等相处,这样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就消失了。

  四是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才有针对性。正如胡乔木的那句“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而不是“盲人摸象”,“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无休止的争吵。正如“照相”,一张照片永远只能反映一个角度的事实,只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全照下来,才能全面公正地呈现事情的全貌,否那么只会误导。

推荐访问: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 知青 对照 岁月

本文标题: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duizhaocailiao/58431.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七年知青岁月个人对照材料(8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