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发言稿 >

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交流发言(全文完整)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04 16:20:05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交流发言(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交流发言(全文完整)

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围绕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的明确任务,依托辖区17所职业院校、14.4万在校学生资源优势,主动适应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聚力建设“城校互动、产教融合、双创汇智、人才为先”的西部职教基地,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人才供给区。

一、坚持城校互动,以城市建设拓容推动职教发展提速。突出“城市建设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发展为依托”的工作理念,形成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互动互补互促的“第四种模式”,奠定技能人才蓬勃发展的厚实基础。一是城市拓展与职教扩容建设互动。近5年来,累计投入70余亿元,在**城区东部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西部职教基地核心区,已新建、迁建职业院校7所,入住学生7.6万人。在职业院校带动下,城市新区拓展战略加快实施,3年新增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3%。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入驻职教院校20所、在校学生20万人。二是城市配套与职教基地功能互补。与各职教院校合作共建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公共实训基地等城市共享设施12个,实现了城市居民与职教院校学生共用共享城市功能硬件,提升了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和居民文化素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带动人口增长作用,职教师生占**城区人口比例达20%,助力**成为重庆中心城区以外首个实现人口净流入的区县;
2019年,职教产业社零贡献率达到8.1%,拉动全区社零总额增长13.9%,连续10年增速保持渝西地区前列。三是城市名片与职教文化融合互促。将职业教育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为主题,在城区范围布局职教文化景观50余处。依托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等院校,谋划打造职教文旅小镇。推进职教进社区,成立社区教育服务中心,13所职业院校与26个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城区共建活动,扮靓**城市名片。

二、坚持产教融合,以人才培养供给匹配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产业、职教、人才同向发力,构建“产业引领职教方向、职教培育优秀人才、人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制定《**英才培育引进激励办法》《加快建设现代职教高地激励政策24条》等人才政策,对院校引育英才、提质扩容、专业共建、就业实训等给予政策奖补。在政策支持下,全区每年输送技能人才近4万人,毕业生留渝就业率达75%,成渝地区最大的技能人才输送基地强势崛起。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吸引了一批批龙头企业落户**。入驻**的长城汽车,每年招聘**技能人才近千人,两年积累产值1589亿元、实际纳税27.6亿元,是**职教、人才、产业互促互补的典型。二是优化培育模式。主动对接大数据智能化、汽车及零部件等全区重点产业集群,大力推行“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班”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闭环链条。鼓励引导职业院校契合产业设立专业,先后增设发展需要的智能装备、大数据等专业45个,建成国家示范特色专业11个,入选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6个,对接重庆全市重点产业的学生占比达85%。同时,实行校企“双师”互派,每年从职教院校选派200余名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聘任600余名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进一步丰富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主体。三是搭建融合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华为、长城汽车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成华为智能工程学院、长城汽车学院等校企合作“二级院校”12个,开设“现代学徒班”“订单班”200余个。组建全国首个大数据人才培养联盟、智慧新零售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等人才协同平台12个,联合成员院校和企业共建汽车制造、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公共实训基地3个,生产实训基地35个,实习实践基地45个,重庆市级“双基地”13个,全区各类技能人才发展平台达300余个。四是打造工匠品牌。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工匠”品牌影响力、美誉度、号召力。近5年先后承办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职业技能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赛事60余次。健全技能大赛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赛事,每年获奖400余项。2020年9月,**区首个智慧医疗服务中心在重庆智能工程学院建成,双方成功举办了全国双创活动周重庆云上分会场“5G+AI”创新创业论坛,在全国范围取得较大反响。

三、坚持双创汇智,以创新人才集群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依托职教发展优势,汇创新创业资源,聚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形成以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集聚双创人才的良性循环。一是持续加大本地资源开发。创新研发机构奖励政策,对建成国家级、重庆市级重点人才发展平台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连续3年对其发放研发补助。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科技研发及服务平台5个,市级以上人才发展平台达87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20年5月,**区创新创业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和督查激励。二是统筹推动区域协同创新。鼓励区内高校联合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从事关键技术研发。2018年5月,发起成立“成渝经济区创新创业联盟”,汇聚川渝地方人民政府22个、高校28所、高新区(园区)11个、企业7家;
2020年6月,联合8所川渝高校,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协同发展中心,推动成员之间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共建共享。三是积极促进成果落地转化。支持院校实施科研成果转化,承接企业科研课题合同金额超1.1亿元,解决技术难题近1300项,加快创建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其中,重庆文理学院“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广”成功应用于生产线,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
PDE5抑制剂一类新药成果转让3000万元并实现产业化。近五年,在永高校转化落地科研成果40余项,累计收益4000余万元。

四、坚持人才为先,以优质便捷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一是聚合人才工作力量。出台《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全区各单位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职能职责,建立了议事协调、重要信息通报、述职报告等制度,完善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有力格局。同时,建立校地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协调解决全区职教院校、技能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深耕人才服务品质。开设人才服务窗口,推动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大力启动机关干部进驻企业“四帮一体验”活动,组建1000余人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深入企业、院校。截至目前,已连续选派服务队13期1028人次,帮助500余家企业和人才解决实际问题980余个,对接项目940个,落实惠才惠企政策9653万元,在全区企业、人才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形成了响亮的品牌。三是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实施金融服务工程,建成4家科技金融示范银行,推出“科创贷”“数据网贷”等多款特色金融产品,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65亿元,降低职教院校学生等人才创新创业门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在职教院校周围及城区便捷区域筹集并安置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3000余套,让人才“居而无忧”。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引进猎聘网、前程无忧等知名人力资源企业30余家,率先启动渝西片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建成服务川渝的职教院校人才服务在线平台,不断延伸人才服务产业链。

推荐访问:技能 发言 模式 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交流发言

本文标题: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交流发言(全文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fayangao/26549.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模式交流发言(全文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