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4篇
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4篇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 【中心组研讨发言】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安全生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
心组研讨发言】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安全生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如何认识安全生产、如何抓好安全生产等重大问题,为加强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方针,深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安全发展。
主动履责,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是湖南着眼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而组建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涵盖交通、水利、港航、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一方面,抓住“关键少数”,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将集团领导班子成员、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企业法人代表纳入安委会,实行集团主要领导分任安委会主任的“双首长制”或“三首长”制,不断完善领导联点抓安全生产、“四不两直”检查安全生产等制度。另一方面,
着眼齐抓共管,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推动实现领导责任到位、教育培训到位、专职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危险源识别和专项方案到位、安全技术交底到位、检测流程到位、日常检查到位等“十一个到位”,确保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
主动出击,深入查排问题杜绝隐患。一是强化系统思维。从安全生产领域经验教训来看,碎片化的安全检查不能代替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的所有环节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行为;检查发现的隐患不是偶然的,而是管理环节存在漏洞的真实反映。为此,要善用系统的方法、组织的力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将相关安全问题和隐患归咎于员工的责任心不强。二是强化安全检查抓手。结合行业特点和项目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立作业现场方面和管理行为方面的“安全生产红线问题库”,配齐配强“管理、现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检查人员,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全面通报和追责问责,从而推动全集团、全过程防患于未然。三是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坚持所有项目开工前进行安全
风险评估的制度,建立重大风险源台账,在项目施工现场实行“红、橙、黄、蓝”安全分区,针对不同分区采取不同措施,从而实现对风险源全面、分级管控。
主动作为,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安全文化。一是大力培育安全第一的理念文化。通过“逢会必讲、检查必讲、有空就讲”,推动每一名干部职工深化对“保安全就是保饭碗、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认识,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予以解决。二是大力培育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杜绝生冷硬粗和以罚代管、以批代管、放手不管的做法,建立完善情、理、法有機结合的管理模式和系列制度。三是大力培育主动安全的行为文化。通过建立健全员工行为管理标准、加强日常培训和考核,抓好员工行为细节,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四是大力培育规范和谐的物态文化。充分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全面规范集团、二级企业、作业现场的工作生活环境,科学设置安全设施,全面建立视觉识别系统,让安全生产的提示和影响无处不在。五是大力培育勇于担当的应急文化。积极践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集团通过整合人才、技术、设备资源而组建的湖南省工程与灾害应急救援队、湖南省水
上应急救援队这两支专业队伍的作用,广泛投入到各种抢险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全省应急救援事业贡献力量。
篇二: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
dquo; 三道防线”筑牢安全基石—— 学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今年是集团公司“2035 一流战略”进入第二阶段开局之年,是重庆公司加快推进国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公司延伸发展、深化转型的关键之年。作为生产企业,之所以能够行稳致远,关键要筑牢安全生产基石,正如总书记所讲:“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学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深刻体会到 “零死亡”安全目标的价值和意义,更加认识到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失职监督。
防违章指挥,把牢安全指挥棒。防违章指挥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章指挥者居领导地位,违章指挥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没有一定的权力,违章指挥就无从谈起。大多职工认为,按管理人员的指挥办事往往有利可图,违背规程制度,从而造成违章作业。二是违章指挥具有暗示、默许和示范作用,管理人员上次违章指挥干一项工作,下次工人就敢毫无顾忌地干另一项工作。三是有的管理人员在现场对工人违章作业视而不见,或有意避开,这其实是对违章作业现象的一种默许。
为了防止违章指挥,一是要管理人员思想上实实在在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在安排生产计划和各项任务时,要依据定额和现场实际,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真正做到对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二是要提高生产管理干部的技术业务素质,加强安全技术业务学习,提高按章指挥的能力,提高广大管理干部的安全意识和抓安全的责任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管什么、懂什么、精通什么,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三是要对领导干部的违章指挥现象决不姑息纵容,坚决予以惩处。对因违章指挥而造成事故的要从严处理,坚决防止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尤其要克服那种出现事故自下而上分析原因,然后自下而上逐级递减处分的
做法。对干部处理宽,对工人处理严,使工人和干部之间产生心理隔阂,给某些干部造成“受保护”的特权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助长违章指挥之风,从而带来事故隐患。
防违规作业,守牢安全作业面。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违章者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违规操作了几次后,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于是,就认为所谓的“违章”只是“循规蹈矩”或是“小题大做”,要出事早就出事了,从而把安全制度当作“绊脚绳”,视作“自寻烦恼”。二是有违章者照搬照抄,把从这个实践上取来的经验用在那个实践上,以为自己的经验是经过多少次反复验证的“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这样“畸形”的思想意识指导下,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三是有违章者有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存在“投机取巧”“走捷径”的思想,安全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环节,一个部位,一时的松懈,都有可能影响到安全。
为了杜绝违规作业,一是建立完善的、可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区别对待各岗位的生产责任和风险程度,使奖励机制朝着高风险、责任重大的生产岗位倾斜,岗位职责明确,实现权利、责任与利益的统一,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完善作业风险数据库,建立生产现场安全风险分布图、安全风险公告栏、岗位安全风险公告栏、应急处置卡,梳理作业任务清单、风险清单、隐患清单、重大隐患台账等,有效整理生产现场各种危险点,要求全员掌握,做到安全生产知己知彼。三是经常性、有针对性对员工开展安全管理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应急管理、两票三制等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识别和纠正违章行为的能力,强化职工遵章守纪意识和业务水平,使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
防失职监督,筑牢安全监督体。失职监督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一是安全监管执法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局部检查多,全面监督少;表面检查多,深入分析少;查细小问题多,查大系统、大隐患少;查静态问题多,查动态问题少。二是安全监管目的不明确,监管方案不具体,不详细,甚至没有监管方案,三是安全监管时间短,有时难免走马观花,应付填报写报告。
为了防止失职监督,一是明确安全监督人员职责,提升监督意识。监管人员只有把思想压力、危机感、风险意识转化为从严、从细、从实做好执法工作的动力,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才能保障生产现场安全,更能保证自身的“本质安全”。另外,安全监督人员必须树立执法到位、尽职尽责、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即使发生事故,也能有效避免追究的工作理念。二是积极推广解剖式(精品式)安全监管。突出监管重点,明确监管目的,制定监管方案,细化监管内容,集中监管力量。三是树立广义安全监督的理念。安全监督不单是安全职能部门的职责,应形成领导全面抓,部门系统抓,安全监督人员具体抓,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督新格局。安全监督主体要多元化,上级下级之间要相互监督,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员工之间要互相监督。
安全生产是底线,也是红线更是高压线,秉承“安全事故可防可控”的思想,坚定“零容忍”的态度,切实增强安全忧患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传递安全压力,催生安全动力,筑牢安全生产根基,坚持物防是基础、技防是重点、人防是根本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研究、落实防 范事故的根本措施,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向本质安全迈进,保证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职工的幸福生活。
抓安全责任 强安全基础 ——学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2)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不同时间段多次提出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今年 6 月是第 20 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作为全民安全学习普及的内容。新《安全生产法》已于 2021 年 6 月 10 日发布,9 月 1 日生效。新安全法的发布标志着:“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时代来临,安全不再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新《安全生产法》将第四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将第十九条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修改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新《安全生产法》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增加“三个必须”原则: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严格落实全员岗位责任。一是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已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内容,明确了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清单,制定了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基本上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全员全岗位全覆盖。而重点就是要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过程的巩固和追溯,要求安全生产目标及控制措施必须与员工实际工作岗位相符合,要有可操作性,不能照搬照抄,每年必须开展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制考试,每季度扎实开展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评价。二是全面推进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安全环保生产的能力。按照集团公司全员培训要求,拟定年度矩阵式安全培训计划,重点搞好安全和环保法律法规、安全和文化宣贯、安全规程、制度的宣传培训,风险辨识和控制、现场事故演习等,有效提高员工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运用好公司已建立的安规考试系统,拓展安全生产培训“学习、考试、管理”的功能,丰富系统安全培训和学习材料,进一步建立和充实“安规”、“工作票三种人”、“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的考试题库,倒逼一线员工重视规程、规范的学习,提升安全学习培训和考试的效果。三是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环保生产问责制,规范作业过程安全环保管理。严查管理性违章、作业性违章和装置性违章。杜绝各种违章行为,确保安全环保生产。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习惯性违章行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加大违章者的违章成本,对造成事故后果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从重进行严肃处理,做到“违章必究”。实行年度综合业绩考评和月度绩效考核,将安全环保生产、指标完成、安全培训等纳入考核范畴,根据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进行绩效再分配,调动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严格落实安全防控责任。一是加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继续完善生产现场风险数据库,建立“一图两规三卡+清单”,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性要求。修编、完善公司相关制度要求,进一步明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风险清单与风险报告、隐患排查与治理、重大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督办等相关要求,确保“凡事有章可循”。同时,将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到现场的操作票、工作票、设备管理和项目施工三措两案中。二是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树立“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意识,视隐患为事故,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
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机制,修订完善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隐患排查管理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全过程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加大奖惩力度,提高所有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对在“合电文明生产管理群”“机组启停及检修信息群”等发布的隐患要指名道姓,责任到人,实行闭环管理。三是加强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安全管理。针对重大危险源建立运行、巡检、维修、保养的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事故应急处置卡,配备相应应急器材和设施,定期组织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体检式安全评估,确保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状态。加强对吊装、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登高,设备大修、油罐清洗、临时用电、危险品装卸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及时采取措施排除事故隐患、纠正违规行为。
严格落实基础管理责任。一是加强职工安全防护管理。严格按规定开展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提供和更新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督促、教育职工正确佩戴、使用,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检查。二是强化外包工程和劳务用工的管理。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资质审查、合格承包商的引入、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施工技术方案审核、施工作业许可、施工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安全监管等方面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承包商准入及退出机制,从源头强化对承包商的管理,实施“黑名单”制度。做好外包工程单位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的管理,严格外包工程单位人员劳动合同签订、保险购买、职业健康体检、年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规程考试、安全技术交底等条件的审核,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坚决挡在生产现场外。加强对外包单位安全投入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外包单位员工的安全着装、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的配置,监督其安全投入满足集团公司的要求。坚持每周对外包单位人员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外包单位人员情况。逐步建立外包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现场安全巡视检查到位签到制度,做到安全检查和监督到位、有迹可查。坚持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六步法”的监管工作,加大对外包工程单位的安全教育和考核管理,将外包工程单位安全培训教育纳入公司日常管理范围,继续执行外包工程违章治理“四个 1”罚则,强化外包工程一线人员对公司管理制度的熟悉和掌握,清楚公司安全管理的决心,形成对规章制度的敬畏感。三是提升安全智能化可视化水平。充分利用好公司智能化门禁系统、可视化操
作系统、接地线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安全系统,积极探索智能化巡检等管理新手段,加快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从源头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目视化实施指南》制作风险公告栏、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在生产现场主要区域和重点区域醒目位置布置,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发放到每个人员,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严格落实应急处置责任。一是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组织和督促各部门、车间完成公司应急预案卡片化的实施工作。确保重点场所、装置都有现场处置方案,重点岗位有现场处置程序,实现关键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案简明化、卡片化和图表化。公司、车间、班组三个层级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使各级各类人员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熟记岗位职责和应急处置要点,熟练操作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装备,提高现场应急救援能力。二是严格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遵守事故报告有关规定,按照报告时限、内容、方式、对象等要求,及时、完整、客观地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不得瞒报、漏报、谎报、迟报。三是强化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及时整改消除安全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春、秋季安全大检查以及重大节日前各项专项工作的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重点检查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生产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的规范情况,建立检查通报机制。充分发挥三级安全网络的作用,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现场的运行和检修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两票三制”,深入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防止误操作活动,进一步规范工作票,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防止各类事故尤其是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学...
篇三: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
22 年粮食安全生产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4 篇第 一 篇
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通过划定 18 亿亩耕地红线和 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进而保证有充足的耕地数量和谷物种植面积,千方百计固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相继出现良田“种树风”,严重触及了耕地红线,削弱了农田粮食产能,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一、占用耕地种树的主要形式 由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降低,个别地区农田种树行为频发多发,且形式多样,大肆挤占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笔者结合平时工作调研及有关资料,大致列举出占用耕地种树的以下几种形式。
(一)超宽建设道路绿化带。通过对一些区域明察暗访, 发现各地高速铁路、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县乡道路两侧多数都超宽建设绿化带。经现场测量,单侧绿化带宽 50~500 米,平均 200 米左右,远远超出国发明电〔2004〕1 号文件中“道路沿线是耕地的,道路用地范围以外每侧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 5 米”的规定。
(二)分批种树侵占农田。由于地方政府每年都制订国土绿
化方案,下发植树造林任务,很多会在原绿化带外继续种树,导致道路两旁绿化带不断拓宽,呈现出“老年树”“中青年树”“青少年树”分层现象。除“青少年树”现为林粮间作外,其余树下均已不能种植其他作物。
(三)流转耕地种植苗木。有些苗圃商、园林绿化公司大面积流转农户土地,受较大利益驱动并不种植粮食作物,而是种植栾树、白蜡、松柏等名贵绿化苗木。如,河北省某县流转 2.2 万亩耕地,在廊沧高速、世纪大道两侧种植泡桐、杨树、美国红枫等园林绿化苗木。
(四)农户自发种树。因劳动力老龄化或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缺少劳动力,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不少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为避免撂荒而在自家农田改种树木,一般为杨树、垂柳等树种。
二、占用耕地种树的不利影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耕地数量少、质量普遍不高,中低等耕地的面积超七成,粮食生产压力大。占用耕地大面积种树,必然挤占种粮资源,制约粮食产能,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一)触碰耕地红线,破坏耕地质量。树木根系普遍发达,掠夺式消耗土壤养分,严重降低土壤肥力。有研究表明,桉树种植 3 年后,土壤有机质较未种树地块下降 12.6%。种植草坪草皮,每次销售会剥离表层土壤 3-5 厘米,对土壤结构、肥力破坏巨大。此外,耕地种树造林后,一般地类并未调整,即账面上耕地数量
未减少,但实际种粮的耕地数量却在萎缩。以河北省为例,2018年底该省高速公路总里程 7279 公里,假设道路沿线每侧绿化带宽 100 米,仅此一项就占地 218 万亩,约为两个农业大县的耕地面积。
(二)影响粮食总产,威胁粮食安全。部分平原地区“不得已”占用粮田种树,从而减少了种粮面积;有的占用优质耕地后,虽然数量上实现“占补平衡”,但实际是“以次补好、以远补近”,耕地粮食产能大打折扣。粮食单产提升的基础在于耕地质量,种树对耕地质量破坏严重,即便后期复垦,也难以恢复到初期生产水平。因树木争抢光温、水肥等资源,前期可降低同(或临近)地块粮食单产 20%~50%,后期种树地块则完全不能种粮。
(三)加剧用水紧张,引发其他矛盾。部分绿化树种蒸发量和耗水量远大于粮食作物,加剧了农业用水矛盾。据专家测算,种植杨树每亩耗水量超小麦 150 立方以上,被农民称作“田间抽水机”。此外,部分基层政府有时不跟农民打招呼就强行在农田挖坑种树,然后再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易导致农民产生怨言。树木还会与周边农田作物生长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矛盾。
三、占用耕地种树的原因分析 2004 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 号),但近年来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现象却愈演愈烈,这其中既有行政推动,又有利
益驱动等多方面原因。
(一)红线意识不强,地方政府行政推动。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面前,地方政府严守耕地红线的底线思维不够。省级政府会制定国土绿化行动意见和实施方案,下发计划指标,并进行业绩考核。地方县市为完成考核,争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把打造林业大县、生态大市确定为发展战略,年造林计划动辄数万亩。丘陵坡地尚可“宜林则林”,但平原地区则不可避免会占用耕地资源,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
(二)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户受利益驱动。地方政府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种树造林绿化工作。如,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两旁建设绿化带,政府一般每年每亩补贴农户占地费1000~1500 元,一次性补偿青苗费每亩 300~1200 元,这些高额补贴是农户同意种树的主要原因。有的地方政府还免费提供树苗,农户种植后树权归个人所有,与种粮相比,显然增加了农户净收入。
(三)市场需求旺盛,社会资本强势流入。各地庞大的造林绿化催生了巨大的苗木需求,带动了苗圃种植和销售。一些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抓住商机,纷纷流转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有的经营主体甚至是具有政府背景的第三方公司,整体流转村内土地建苗圃,参与政府绿化造林项目以获得高收益,更加剧了耕地“非农化”情况。
四、坚持制止占用耕地种树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坚决
遏制占用耕地非法种树行为,坚持农地姓农原则,固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站位,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保障粮食安全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细化粮食生产方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
(二)多措并举,鼓足粮食生产干劲。对产粮大县提高财政奖补力度和倾斜惠农政策,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地力较差、交通不便、灌排不畅等区域的升级改造,创造良好耕种条件,使农民乐于种粮。同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对多种粮者优先支持,使种粮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三)从严从实,扎紧耕地保护“篱笆”。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规标准的修订完善,明确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处罚措施,加大震慑力度。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健全耕地利用监测调度报送制度,建立耕地利用台账,及时掌握耕地利用状况,特别是规模化流转耕地的使用动态。严禁建厂房、种草坪草皮等破坏耕作层行为。
第 二 篇
2020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引发公众对粮食安全的担忧。粮食安全成了国人关注的话题,虽然多方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供应安全,但是在全球灾害频发的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背后也凸显一些结构性、制度性的隐患。
1.粮食生产现状 由于粮贱伤农,近年来一些种粮大户退租弃耕或转向非粮化产业,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农田撂荒现象。一些地方通过政策扶持大规模实施非粮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甚至一些耕地被“以租代征”或“廊道绿化”等方式侵占。为保护耕地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国家先后实施了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划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上山下沟”现象。针对实有耕地面积缩水、种粮面积被挤占的现象,一些地方的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数据受人为因素干扰,基础数据难以反映粮食生产的真实状况,无法为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2.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我国粮食安全工作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巨大的人口体量决定了我国粮食安全不允许出差错,疫
情过后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粮食安全,消除粮食安全隐患,突破困扰我国粮食安全的瓶颈,降低粮食进口依赖度,确保口粮绝对自给。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强调不误农时、不废农事做好春耕生产。
2020 年 3 月 2 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就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推动各地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印发了《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2020 年7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林省考察时指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随着政策传达到地方,其重视程度逐级衰减,到一些地方甚至成了形式化,贯彻中央精神仅停留在口号或文件上。其根源无外乎,虽然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对地方政府缺少实质性考核机制,有些地方将粮食生产让位于GDP、政绩,牺牲粮食安全或挤占粮食生产发展空间,使粮食安全到地方成了“数字粮食安全、报表粮食安全”。
补贴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一些政策性补贴虽然实施多年,但由于绩效评价工作缺失或不到位,导致钱花出去了而效果没有出来。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于人多地少的区域没有采取创新性措施,依旧采取按土地单位面积发放。由于人均耕地较少、户均到账补贴金额较少、政策引导力较差,导致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再如农机购置补贴,国补标
准是一样的,地方补贴标准则根据各地财力而异。不同的补贴标准使一些人钻空子、跨区域倒卖,使政府资金政策引导功效大打折扣,造成政府资金浪费。
以往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粮食安全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农化占用耕地以及耕地的非粮化方面。为遏制耕地非农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 号)“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8〕1 号)“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在防止非粮化方面,有《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发改农经〔2017〕331 号)“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优先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种植,防止高标准农田非农化”。但是,上述政策措施没有硬性规定和具体执行的标准,更没有明确违规的惩罚措施,有些仅是指导意见,政策措施缺少约束力和操作性,导致虽然上面早有政策禁止,但一些地方依旧长期存在耕地被“以租代征”等侵占的现象,照样享受农业补贴,依旧计算上报粮食产量。
3.建议 “十三五”以来,国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面对突发的疫情、频发
的自然灾害、动荡的国际局势,如何稳定粮食安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课题,其责任重大,也刻不容缓。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制度 破除地方本位主义的影响,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目前,在国家层面不缺好的制度,缺的是强有力的执行,地方本位主义正在慢慢透支国家粮食安全。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政绩观决定了地方各届领导更关注的是自己任期内的政绩,很难把国家赋予的粮食安全重任放在首位。建立有针对性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经过几年的运行,一些地方的考核已经流于形式,起不到制度导向的作用),打破地方利益的掣肘,使地方政府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粮食安全政策,依托各地不同自然禀赋,科学合理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主动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建立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制定长效的利益引导机制,健全完善的产业服务链条,使种粮家庭规模年收益不低于家庭从事非粮或非农收益,提高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制度性约束与政策性引导。耕地质量不达标,是很难做到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非农化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对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需要采取严厉的、强制性法制手段。
2020 年 9 月 10 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 号),针对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
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以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进行严格的规定。
从国家层面,14 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是无法用经济账来衡量的,但对于从事粮食种植的个人或组织,没有一定的利益来保障是无法持续的。对于耕地非粮化适合采用政策性措施来加以引导,2020 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在对补贴政策的使用上建议聚焦在供给侧(即粮食生产为社会提供价值的环节)集中使用,针对粮食种植优势区域采取措施找准敏感点,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确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引导粮食种植向优势种植区域回流。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由于粮食生产的收益较低无法吸引中青年从事粮食生产,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多为无法外出务工或居家留守的老人。从业人员年龄老化,使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装备无法发挥效用。这样的人员结构现状无法支撑中国农业的振兴、无法扛起我国粮食安全重任。拓宽粮食种植收益,激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或种植户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前提。应拓宽粮食种植利润空间,让粮食生产成为收益可观、有奔头的产业,从而吸引中青人回流农业。这也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源动力。激活体制内现有人力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的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情况,应制定有效
的制度使中高层技术专家更接地气,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去行政化并专注于技术服务;出台好的政策让农业成为令人羡慕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吸引体制外的人才进入农业产业,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提供新的机遇。
加...
篇四: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
疫情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严守耕地红线固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 7 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 13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 15 坚守耕地保护底线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 19 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固稳粮食安全压舱石” ................................................................................ 24
疫情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 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引发公众对粮食安全的担忧。粮食安全成了国人关注的话题,虽然多方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供应安全,但是在全球灾害频发的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背后也凸显一些结构性、制度性的隐患。
1.粮食生产现状 由于粮贱伤农,近年来一些种粮大户退租弃耕或转向非粮化产业,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农田撂荒现象。一些地方通过政策扶持大规模实施非粮化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甚至一些耕地被“以租代征”或“廊道绿化”等方式侵占。为保护耕地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国家先后实施了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划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上山下沟”现象。
针对实有耕地面积缩水、种粮面积被挤占的现象,一些地方的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数据受人为因素干扰,基础数据难以反映粮食生产的真实状况,无法为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2.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我国粮食安全工作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巨大的人口体量决定了我国粮食安全不允许出差错,疫情过后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粮食安全,消除粮食安全隐患,突破困扰我国粮食安全的瓶颈,降低粮食进口依赖度,确保口粮绝对自给。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强调不误农时、不废农事做好春耕生产。
2020 年 3 月 2 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就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推动各地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印发了《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2020 年 7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xx 林省考察时指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随着政策传达到地方,其重视程度逐级衰减,到一些地方甚至成了形式化,贯彻中央精神仅停留在口号或文件上。其根源无外乎,虽然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对地
方政府缺少实质性考核机制,有些地方将粮食生产让位于GDP、政绩,牺牲粮食安全或挤占粮食生产发展空间,使粮食安全到地方成了“数字粮食安全、报表粮食安全”。
补贴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一些政策性补贴虽然实施多年,但由于绩效评价工作缺失或不到位,导致钱花出去了而效果没有出来。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于人多地少的区域没有采取创新性措施,依旧采取按土地单位面积发放。由于人均耕地较少、户均到账补贴金额较少、政策引导力较差,导致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再如农机购置补贴,国补标准是一样的,地方补贴标准则根据各地财力而异。不同的补贴标准使一些人钻空子、跨区域倒卖,使政府资金政策引导功效大打折扣,造成政府资金浪费。
以往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粮食安全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农化占用耕地以及耕地的非粮化方面。为遏制耕地非农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 号)“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国土资源部关于
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8〕1 号)“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在防止非粮化方面,有《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发改农经〔2017〕331 号)“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优先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种植,防止高标准农田非农化”。但是,上述政策措施没有硬性规定和具体执行的标准,更没有明确违规的惩罚措施,有些仅是指导意见,政策措施缺少约束力和操作性,导致虽然上面早有政策禁止,但一些地方依旧长期存在耕地被“以租代征”等侵占的现象,照样享受农业补贴,依旧计算上报粮食产量。
3.建议 “十三五”以来,国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面对突发的疫情、频发的自然灾害、动荡的国际局势,如何稳定粮食安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课题,其责任重大,也刻不容缓。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制度 破除地方本位主义的影响,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在国家层面不缺好的制度,缺的是强有力的执行,地方本位主义正在慢慢透支国家粮食安全。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政绩观决定了地方各届领导更关注的是自己任期内
的政绩,很难把国家赋予的粮食安全重任放在首位。建立有针对性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经过几年的运行,一些地方的考核已经流于形式,起不到制度导向的作用),打破地方利益的掣肘,使地方政府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粮食安全政策,依托各地不同自然禀赋,科学合理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主动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建立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制定长效的利益引导机制,健全完善的产业服务链条,使种粮家庭规模年收益不低于家庭从事非粮或非农收益,提高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制度性约束与政策性引导。耕地质量不达标,是很难做到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非农化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对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需要采取严厉的、强制性法制手段。2020 年 9 月 10 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 号),针对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以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进行严格的规定。
从国家层面,14 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是无法用经济账来衡量的,但对于从事粮食种植的个人或组织,没有一定的利益来保障是无法持续的。对于耕地非粮化适合采用政策性措施来加以引导,2020 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在对补贴政策的使用上建议聚焦在供给侧(即粮食生产为
社会提供价值的环节)集中使用,针对粮食种植优势区域采取措施找准敏感点,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确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引导粮食种植向优势种植区域回流。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从业者普遍存在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由于粮食生产的收益较低无法吸引中青年从事粮食生产,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多为无法外出务工或居家留守的老人。从业人员年龄老化,使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装备无法发挥效用。这样的人员结构现状无法支撑中国农业的振兴、无法扛起我国粮食安全重任。
拓宽粮食种植收益,激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或种植户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前提。应拓宽粮食种植利润空间,让粮食生产成为收益可观、有奔头的产业,从而吸引中青人回流农业。这也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源动力。
激活体制内现有人力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目前的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情况,应制定有效的制度使中高层技术专家更接地气,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去行政化并专注于技术服务;出台好的政策让农业成为令人羡慕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吸
引体制外的人才进入农业产业,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提供新的机遇。
加强科技支撑 世界农业强国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美国农业的优势在于机械化、规模化,日本农业的优势在于精细化,以色列农业的优势在于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未来中国农业的崛起必然要抓住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这个契机。
疫情冲击对我国互联网业的发展是一种推动,人们积极尝试用线上方法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这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是个好的启示、好的契机,在农业及粮食生产中引入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化以及遥感卫星等先进信息技术[5],用科技解放生产力,减少人力成本支出;用科技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探索一条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特色之路。“线上+线下”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改进我国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传统的面对面、田间地头式的技术指导转变为“专家远程会诊+技术人员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延伸了专家服务触角,提升了专家服务能力,提高了技术服务效率,使农业技术服务实现全天候、多维度、无死角、扁平化。
严守耕地红线固牢粮食安全的“ 压舱石”
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并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通过划定 18 亿亩耕地红线和 15.46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进而保证有充足的耕地数量和谷物种植面积,千方百计固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相继出现良田“种树风”,严重触及了耕地红线,削弱了农田粮食产能,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一、占用耕地种树的主要形式 由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降低,个别地区农田种树行为频发多发,且形式多样,大肆挤占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笔者结合平时工作调研及有关资料,大致列举出占用耕地种树的以下几种形式。
(一)超宽建设道路绿化带。通过对一些区域明察暗访,发现各地高速铁路、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县乡道路两侧多数都超宽建设绿化带。经现场测量,单侧绿化带宽 50~500 米,平均 200 米左右,远远超出国发明电〔2004〕1 号文件中“道路沿线是耕地的,道路用地范围以外每侧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 5 米”的规定。
(二)分批种树侵占农田。由于地方政府每年都制订国土绿化方案,下发植树造林任务,很多会在原绿化带外继续种树,导致道路两旁绿化带不断拓宽,呈现出“老年树”“中青年树”“青少年树”分层现象。除“青少年
树”现为林粮间作外,其余树下均已不能种植其他作物。
(三)流转耕地种植苗木。有些苗圃商、园林绿化公司大面积流转农户土地,受较大利益驱动并不种植粮食作物,而是种植栾树、白蜡、松柏等名贵绿化苗木。如,河北省某县流转 2.2 万亩耕地,在廊沧高速、世纪大道两侧种植泡桐、杨树、美国红枫等园林绿化苗木。
(四)农户自发种树。因劳动力老龄化或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缺少劳动力,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不少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为避免撂荒而在自家农田改种树木,一般为杨树、垂柳等树种。
二、占用耕地种树的不利影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耕地数量少、质量普遍不高,中低等耕地的面积超七成,粮食生产压力大。占用耕地大面积种树,必然挤占种粮资源,制约粮食产能,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一)触碰耕地红线,破坏耕地质量。树木根系普遍发达,掠夺式消耗土壤养分,严重降低土壤肥力。有研究表明,桉树种植 3 年后,土壤有机质较未种树地块下降12.6%。种植草坪草皮,每次销售会剥离表层土壤 3-5 厘米,对土壤结构、肥力破坏巨大。此外,耕地种树造林后,一般地类并未调整,即账面上耕地数量未减少,但实
际种粮的耕地数量却在萎缩。以河北省为例,2018 年底该省高速公路总里程 7279 公里,假设道路沿线每侧绿化带宽100 米,仅此一项就占地 218 万亩,约为两个农业大县的耕地面积。
(二)影响粮食总产,威胁粮食安全。部分平原地区“不得已”占用粮田种树,从而减少了种粮面积;有的占用优质耕地后,虽然数量上实现“占补平衡”,但实际是“以次补好、以远补近”,耕地粮食产能大打折扣。粮食单产提升的基础在于耕地质量,种树对耕地质量破坏严重,即便后期复垦,也难以恢复到初期生产水平。因树木争抢光温、水肥等资源,前期可降低同(或临近)地块粮食单产 20%~50%,后期种树地块则完全不能种粮。
(三)加剧用水紧张,引发其他矛盾。部分绿化树种蒸发量和耗水量远大于粮食作物,加剧了农业用水矛盾。据专家测算,种植杨树每亩耗水量超小麦 150 立方以上,被农民称作“田间抽水机”。此外,部分基层政府有时不跟农民打招呼就强行在农田挖坑种树,然后再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易导致农民产生怨言。树木还会与周边农田作物生长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矛盾。
三、占用耕地种树的原因分析 2004 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
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 号),但近年来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现象却愈演愈烈,这其中既有行政推动,又有利益驱动等多方面原因。
(一)红线意识不强,地方政府行政推动。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面前,地方政府严守耕地红线的底线思维不够。省级政府会制定国土绿化行动意见和实施方案,下发计划指标,并进行业绩考核。地方县市为完成考核,争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把打造林业大县、生态大市确定为发展战略,年造林计划动辄数万亩。丘陵坡地尚可“宜林则林”,但平原地区则不可避免会占用耕地资源,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
(二)种粮比...
推荐访问: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 安全生产工作 研讨 发言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主题研讨发言4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