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Amy,Winehouse专辑Back,to,Black乐评3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6-26 09:50:03 | 浏览次数:

AmyWinehouse专辑BacktoBlack乐评1以前和别人聊到一个观点其实艺人本身,在精神层面本就不必操持必需的准则规范。当然这只是观点,人心自有定数。或许一个在生活中怀有各种冲突与矛盾、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Amy,Winehouse专辑Back,to,Black乐评3篇,供大家参考。

2023Amy,Winehouse专辑Back,to,Black乐评3篇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1

以前和别人聊到一个观点其实艺人本身,在精神层面本就不必操持必需的准则规范。当然这只是观点,人心自有定数。或许一个在生活中怀有各种冲突与矛盾、非议与个人罪恶的艺人,其负载更多痛苦与挣扎的灵魂,能创作出更融通人心的伟大作品。我们并不想通过这些去解释音乐人之所以吸毒的原因,谁叫社会道德毕竟难以逾界。但是,我们自始至终都理解与宽容这一切,不仅因他们为我们带来的精神果实。那些属于他们个人层面的折磨与摧残,都被不断烙上黑色艺术的鬼魅燎烟。我们嗜爱他们的一切,恨不能在精神上与其共同痛苦。我们没有逾越个人道德的胆识,唯有期盼对号入座般自私的窥欲。

昨天刚刚看到了一条糟糕的新闻,关于某重大事故。心里有某件关乎信任的条目被动摇,食不知味坐立难安。紧接着就得知了Amy Winhouse的噩耗,简直就像新闻在对自己开不分轻重的玩笑。不敢说自己有多喜欢她,只因她是不能轻易爱的。虽然曾经一直循环《You Know I"m No Good》到崩溃的地步,可之于我,倒不如说只敢窥视其痛苦的百分之几。我只敢相信那情绪是试探性的,小心翼翼地抄袭她一点点酒精色彩的麻木。就像头痛时想要求助、又不敢太过依赖的药片,明知她自己还在解她自己的毒,而我又想希求她得到*行的解脱,这样想来,自己太过自私。她是毒药,又是解药。我们需要她,而她则只需要自己;我们崇拜她的自我,而她似已超越所谓自我的浅显。

反反复复听着《Back To Black》里那句歌词:

We only said good-bye with words

I died a hundred times/You go back to her

And I go back to...

想想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有Amy Winehouse了,无论如何都再也没有。这不是难过能解释的心绪,不是痛苦能处理的矛盾。想起最近很多关于*行世界的电影,是不是那种世界已经成为人们最时髦、最迫切的幻想?在那个复刻的世界里,节点之前的一切还在保持,节点之后的一切也在继续,那里依然有黑色沾满血渍的解药,依然有我们愤世却还为自己渺小、无能为力一次次吞噬自信心的诸多理由,找不到自我宽恕的借口,只好默默用音符假装麻痹自己缺乏行动力的软弱灵魂。或许,那还好。因为在*行世界的这一边,我们甚至连这些都不再有了就连最后一点痛苦都随着伊人的离去而粉碎瓦解,随着水流向不知出口何在的城市边缘。

我们为她的离去而沉默,一如曾在那音符中所获得。臣服在毒药的威严下自甘失却,又贪嗜在解药的抗性里辗转不眠。做安全感的囚徒,或强迫症的奴隶。我们到底要哪里去?看着电视里充满第三方情感、缺乏实体粗糙度的语言,只能懂得:我们哪里也不能去,哪里也不能去。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2

接触到Amy是从HIT开始的,上面写了篇文章名为《守望麦田的女孩》,介绍了她的`音乐背景。看照片,怎么也无法相信她是83年出生的人,尽管外国人看上去一贯老成,可是她的形象还是比较过于成熟的。更夸张的是,她所拥有的黑人嗓更无法与之年龄相匹配,那种老练和沧桑感让人不适应。当然这对于Amy来说,这算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而对于我这样歌迷来说,Amy的声音拥有着同样的地位。

有时候,我是一个爱从唱片封面来做为判断的人,设计的过于简单总是让人无人提起兴趣,太多的唱片封面不是歌手的大头照就是全身像,完全就是个写真集的感觉,所以开始听Amy的时候是听说Rehab这歌很火才去接触的。但说实话,那感觉不好。第一,老式Jazz很注重节奏,鼓点由为突出,所以旋律怎么来说都不是让人一下子就能够接受的;第二,Too black,我的意思不是说其内容,是它的音乐形式太黑人了,对于我们这样的非Jazz专业人事的听众,喜欢黑人音乐不是因为蓝调就是因为嘻哈,所以还是很难接受爵士的,这一点从去年那个超女比赛上就可以看出来,那个叫罗丹的选手一直都在唱Jazz,最精彩的一场她唱了Feel Good,明明满场喝彩,还是被涮了下来。所以听了一遍之后就把它从MP3里面删了。

再之后,下了又删,删了又下,反反复复之间,突然发觉自己没事的时候哼的一直都是这首歌,我知道自己已经着了Amy的魔。所以整张下载Back to black。虽说张唱片打着黑暗的旗号,可是却没让人那么绝望。就拿Rehab来说吧,虽然内容讲的是戒疗的17天感受,可是整体乐感却让人身体不由摇摆,节奏抑扬顿挫,明明就是让人快乐嘛!U know I’m not good虽然是在道出对恋人的不忠,可是显然没有忏悔之意,做了就不后悔是显然是这一代人在感情方向上的特点,所以还是很酷。同名单曲Back to black算是相对黑暗的了吧,可以算是一首情歌,当然只是歌词内容的反映,编曲路线反倒是没有那种情歌范儿,可是曲调却伤到死,特别是最后一遍副歌的那句“U go back 2 her, and I go back 2…black”真是感伤极了。此歌MV一色全黑,亡夫内容恰倒好处,很有创意。Love is a losing game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歌了,节奏舒缓,爱与迷失之间有双方在搭桥。Tears dry dry their own取材自Marvin Gaye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一种全新的感觉,它告诉我们甩甩眼泪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是要继续迈着大步往前走。除了这些主打外,我比较喜欢Me & Mr Jones,这首歌走的是复古路线,旋律怀旧温暖,有那么点嘲弄的意味,反正我是当作Amy在炮轰老情人,里面的转音和拖音很多,可以算专辑中技巧难度比较高的一首歌了。

总的下来,整张唱片都很耐听。买这张唱片也应该算物有所值的。作为一个白人歌手来说,能唱出这么浓浓黑人味道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与Amy从小在父亲的唱机前的熏陶是分不开的。至少我们要感谢他父亲为我们培养出了这么一位伟大的歌手!

另外我推荐一首Amy与sugerbabes的成员Mutya Buena合作的一首新歌B Boy Baby,不仅好听,而且符合新年的气氛。

真的太爱Amy Winehouse了,不管她在私生活上面多么让人崩溃,但至少她的音乐是让人惊喜的。英国只有两个歌手最让我期待看Live Show,一位是Thom Yorke(Radiohead),另一位就是Amy Winehouse。

俗一点,像某些杂志那样,Back to black是我眼中07年的年度唱片。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阅读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1)

——Dido的Life For Rent乐评3篇

Dido的Life For Rent乐评1

《Life for Rent》,习惯的译法是《漂泊的心》,也有人直译成《租来的生命》,我更愿意称为《人生如寄》。其实都是一样的,人生如寄,所以轻盈,所以漂泊,所以恍惚迷离。我们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好在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目的地,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天涯浪迹。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什么东西,仅仅是念想而已。

小津安二郎的《浮草》也是漂泊,但他漂泊的底子是寂寞,他的漂泊悲凉、苦楚,甚至沉重。可Dido不是这样,听,她栖息在生活的枝头,浅唱低吟:”If my life is for rent and I don’t learn to buy / Well I deserve nothing more than I get / Cos nothing I have is truly mine”正如她的首张专辑的标题(《No Angle》),Dido并不是天使。在我看来,她倒更像是个精灵。卓越、天籁并睿智、清醒。生活有愉快,温馨,但更多的是无奈、琐屑。记得苏七七在《东京物语》的影评中也曾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得是个体的、桩桩件件的,失是总体的,良辰美景奈何天。”是啊,我们本来无从改变,无法确定。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所以,不如流浪,不如随梦想驰骋天地,”Cos there’s really nothing left here to stop me”.

很久没有听流行歌,陪同学逛唱片店时无意中看见了这张专辑,被封面和标题吸引。买下之后,久听不厌。最喜欢的正是这首《Life For Rent》,其余的曲目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第一首的《Whit Flag》,开篇左右声道的转换荡气回肠,在耳机中感受得真切。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经Dido的缀连,也变得如此振奋,浓烈。听,《Sand in my shoes》可夏日午后慵懒、闲适的氛围。《Do you have a little time》曲调很有特点,初听时觉得怪,反复聆听便陶醉其中,喜不自禁。《This Land is Mine》的歌词让我想起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此种真味,也只有听过才可体会。

Dido的风格不是主流的,她的流行其实也很偶然(阿姆取样了她”No Angel(无天使)”专辑的情歌”谢谢你”(Thank You),并且把它作为(Stan)这首歌的副歌后,Dido才逐渐红火)。她的纯净、淡雅如一湾清流,洗尽铅尘。她兼有不同的音乐元素,但她深谙简洁即美的道理,新鲜却无矫饰。真心希望她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祝愿所有执著于自己的信念,默默耕耘的人们早日被世界发现。

Dido的Life For Rent乐评2

大一上学期,寝室里还没有电脑,我那台三洋的组合音响就成了415唯一的娱乐工具。这个东西是我高1时买的,可以放CD,也可以放卡带,音质相当不错。但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我的蹂躏,它被我搬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彻底失去了放CD的功能,只能凑合着放放磁带了。于是我买了盒Dido的《Life For Rent》,在学校里听。没想到的是,它成了我耐以过冬的宝贝,被我听了整整一个冬天,直到我可怜的音响连卡带也放不出了。

比起让Dido名声大噪的《No Angel》,我更喜欢这张温暖的《Life For Rent》。这也是我整整一个冬天都在听它的原因。每天早上我都哆嗦着爬下床,打开音响放它来听,一天的生活也在这温暖的歌声中开始。那时我住在4楼,阳台外是些茂密的大树,阳光总是穿过树的缝隙射进房间,照在脸上,依旧是冷冰冰的。我一遍又一遍地听《See The Sun》,内心总会感到些温暖,之后便莫名其妙的高兴起来。也许至爱的歌总会伴随一段难忘的记忆,那么至爱的唱片会将这些记忆保持得更加完整。《Life For Rent》之于我就是这样,在我迷恋上它的同时,我也注定要记住那个痛苦的冬天。那段日子是灰色的,我像个丢掉了灵魂的人,终日里无所事事。Dido的歌让我得到了些许安慰,我甚至有些依赖她了。

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可怜的音响在我无休止的.翻带倒带和“我爱摇滚乐”那些劣质卡带的双重打击下彻底失去了放音乐的功能。它只能做为一个纯粹的音响继续为我的电脑发挥余热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听Dido的歌,直到一年后的冬天,我才又下了《Life For Rent》,听的时候心里面已是另一种感觉。在经历了空白与麻木之后,上一个冬天的事终于被冲淡了一些。那些阳光明媚的早晨还会偶尔出现在我的脑中,让我不得安宁。在写《Life For Rent》之前,我又把它好好听了两遍,它依旧能轻易地感动我,让我着迷。如果有一天我被送到一个荒岛上,它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在我感到冷的时候,它可以温暖我,这就是我选择它的原因。这样的音乐流行却不失品位,适合各种爱好的人听。无论是上班,做事,还是一个人走在街上,听Dido的歌总会让你感到舒服。她并不漂亮,却总能够吸引你,让你喜欢她。这就是Dido,我心目中的天使。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2)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 (菁选2篇)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1

以前和别人聊到一个观点其实艺人本身,在精神层面本就不必操持必需的准则规范。当然这只是观点,人心自有定数。或许一个在生活中怀有各种冲突与矛盾、非议与个人罪恶的艺人,其负载更多痛苦与挣扎的灵魂,能创作出更融通人心的伟大作品。我们并不想通过这些去解释音乐人之所以吸毒的原因,谁叫社会道德毕竟难以逾界。但是,我们自始至终都理解与宽容这一切,不仅因他们为我们带来的精神果实。那些属于他们个人层面的折磨与摧残,都被不断烙上黑色艺术的鬼魅燎烟。我们嗜爱他们的一切,恨不能在精神上与其共同痛苦。我们没有逾越个人道德的胆识,唯有期盼对号入座般自私的窥欲。

昨天刚刚看到了一条糟糕的新闻,关于某重大事故。心里有某件关乎信任的条目被动摇,食不知味坐立难安。紧接着就得知了Amy Winhouse的噩耗,简直就像新闻在对自己开不分轻重的玩笑。不敢说自己有多喜欢她,只因她是不能轻易爱的。虽然曾经一直循环《You Know I"m No Good》到崩溃的地步,可之于我,倒不如说只敢窥视其痛苦的百分之几。我只敢相信那情绪是试探性的,小心翼翼地抄袭她一点点酒精色彩的麻木。就像头痛时想要求助、又不敢太过依赖的药片,明知她自己还在解她自己的毒,而我又想希求她得到*行的解脱,这样想来,自己太过自私。她是毒药,又是解药。我们需要她,而她则只需要自己;我们崇拜她的自我,而她似已超越所谓自我的浅显。

反反复复听着《Back To Black》里那句歌词:

We only said good-bye with words

I died a hundred times/You go back to her

And I go back to...

想想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有Amy Winehouse了,无论如何都再也没有。这不是难过能解释的心绪,不是痛苦能处理的矛盾。想起最近很多关于*行世界的电影,是不是那种世界已经成为人们最时髦、最迫切的幻想?在那个复刻的世界里,节点之前的一切还在保持,节点之后的一切也在继续,那里依然有黑色沾满血渍的解药,依然有我们愤世却还为自己渺小、无能为力一次次吞噬自信心的诸多理由,找不到自我宽恕的借口,只好默默用音符假装麻痹自己缺乏行动力的软弱灵魂。或许,那还好。因为在*行世界的这一边,我们甚至连这些都不再有了就连最后一点痛苦都随着伊人的离去而粉碎瓦解,随着水流向不知出口何在的城市边缘。

我们为她的离去而沉默,一如曾在那音符中所获得。臣服在毒药的威严下自甘失却,又贪嗜在解药的抗性里辗转不眠。做安全感的囚徒,或强迫症的奴隶。我们到底要哪里去?看着电视里充满第三方情感、缺乏实体粗糙度的语言,只能懂得:我们哪里也不能去,哪里也不能去。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2

接触到Amy是从HIT开始的,上面写了篇文章名为《守望麦田的女孩》,介绍了她的`音乐背景。看照片,怎么也无法相信她是83年出生的人,尽管外国人看上去一贯老成,可是她的形象还是比较过于成熟的。更夸张的是,她所拥有的黑人嗓更无法与之年龄相匹配,那种老练和沧桑感让人不适应。当然这对于Amy来说,这算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而对于我这样歌迷来说,Amy的声音拥有着同样的地位。

有时候,我是一个爱从唱片封面来做为判断的人,设计的过于简单总是让人无人提起兴趣,太多的唱片封面不是歌手的大头照就是全身像,完全就是个写真集的感觉,所以开始听Amy的时候是听说Rehab这歌很火才去接触的。但说实话,那感觉不好。第一,老式Jazz很注重节奏,鼓点由为突出,所以旋律怎么来说都不是让人一下子就能够接受的;第二,Too black,我的意思不是说其内容,是它的音乐形式太黑人了,对于我们这样的非Jazz专业人事的听众,喜欢黑人音乐不是因为蓝调就是因为嘻哈,所以还是很难接受爵士的,这一点从去年那个超女比赛上就可以看出来,那个叫罗丹的选手一直都在唱Jazz,最精彩的一场她唱了Feel Good,明明满场喝彩,还是被涮了下来。所以听了一遍之后就把它从MP3里面删了。

再之后,下了又删,删了又下,反反复复之间,突然发觉自己没事的时候哼的一直都是这首歌,我知道自己已经着了Amy的魔。所以整张下载Back to black。虽说张唱片打着黑暗的旗号,可是却没让人那么绝望。就拿Rehab来说吧,虽然内容讲的是戒疗的17天感受,可是整体乐感却让人身体不由摇摆,节奏抑扬顿挫,明明就是让人快乐嘛!U know I’m not good虽然是在道出对恋人的不忠,可是显然没有忏悔之意,做了就不后悔是显然是这一代人在感情方向上的特点,所以还是很酷。同名单曲Back to black算是相对黑暗的了吧,可以算是一首情歌,当然只是歌词内容的反映,编曲路线反倒是没有那种情歌范儿,可是曲调却伤到死,特别是最后一遍副歌的那句“U go back 2 her, and I go back 2…black”真是感伤极了。此歌MV一色全黑,亡夫内容恰倒好处,很有创意。Love is a losing game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歌了,节奏舒缓,爱与迷失之间有双方在搭桥。Tears dry dry their own取材自Marvin Gaye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一种全新的感觉,它告诉我们甩甩眼泪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是要继续迈着大步往前走。除了这些主打外,我比较喜欢Me & Mr Jones,这首歌走的是复古路线,旋律怀旧温暖,有那么点嘲弄的意味,反正我是当作Amy在炮轰老情人,里面的转音和拖音很多,可以算专辑中技巧难度比较高的一首歌了。

总的下来,整张唱片都很耐听。买这张唱片也应该算物有所值的。作为一个白人歌手来说,能唱出这么浓浓黑人味道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与Amy从小在父亲的唱机前的熏陶是分不开的。至少我们要感谢他父亲为我们培养出了这么一位伟大的歌手!

另外我推荐一首Amy与sugerbabes的成员Mutya Buena合作的一首新歌B Boy Baby,不仅好听,而且符合新年的气氛。

真的太爱Amy Winehouse了,不管她在私生活上面多么让人崩溃,但至少她的音乐是让人惊喜的。英国只有两个歌手最让我期待看Live Show,一位是Thom Yorke(Radiohead),另一位就是Amy Winehouse。

俗一点,像某些杂志那样,Back to black是我眼中07年的年度唱片。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3)

——披头士白色专辑乐评 (菁选2篇)

披头士白色专辑乐评1

这张双 CD 专辑我个人听得比较多,主要是 A 碟前十七首,B 碟就相对少一些。佳作非常多,但是差品也很多,所以是属于让人又爱又恨的一张专辑。

因为基本上是四个人分别独立的制作,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歌曲能够收录得多一些,George 为此特意拉自己的好友吉他大师 Eric Clapton 为己助阵,但他的歌曲仍然是相对少的可怜(尽管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几乎可以算得上这张专辑的抗鼎之作)。更有甚者 George 因此而失去了他的娇妻,这是后话,Eric 后来迷恋上了 George 的妻子并最终获得美人芳心,不过此后 George 和 Eric 的关系依然不错,经常同台演出,似乎有点难以想象。Paul 和 John 各自用一个房间,各自用自己的录音师,除非迫不得已,基本上都是谁的歌曲谁自己包办主唱和声配器负责到底的原则。小野洋子在录音室的频繁出现也给整张专辑的制作过程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据 Paul 回忆,他经常看见洋子在录音室织毛衣,这让他感到很不安。录音的过程断断续续,充满矛盾,由于意见无法统一,甚至连专辑的封面也无法确定,最后只能选定白色作为中立,在内封套中,四人的照片也各自独立出现,无复往日四人一起的风采。相对于 George 的失落,Ringo 可以说是更惨,他发现自己几乎成了一个多余的人。Paul 在录音过程中多次指责嘲笑Ringo,显而易见在两位主要成员的心目中,Ringo 这个当初在最后关头才加入的小个子已经很难与这个团体的水准合拍了。Ringo 在录音期间愤而出走,可没想到专辑的录音照常进行,Paul在前两首歌曲中客串了鼓手的角色,显示了自己多面手的水准(尽管水*风格还是有差异,不难听出来)。最后以Ringo 自己的悻悻回归而收场,为此其他三位成员搞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仪式,将 Ringo 的鼓漆上彩色铺满鲜花,以欢迎这位成员的归来。从 Glass Onion,Ringo 才加入正式的录音,此专辑中收录唯一创作歌曲 Don"t Pass Me By。

整张专辑 Paul 的作品起了主导作用,名曲多出自 Paul 之手。John 的敷衍作品较多,很多都是将自己创作的几首废曲串接而成,但其中仍不乏高质量作品,首推 Happiness Is a Warm Gun,Revolution 1,和 Julia。HIWG 涉及了一些*与毒品的暗示,歌曲以三段构成,以暧昧、徘徊、最后至狂野宣泄的风格达成完美的效果。Reolution 1 为国人所知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其中一句歌词涉及了* Chairman Mao。Julia 是写给 John 的母亲同时也是写给小野洋子的作品,歌词取材于 Kahlil Gibran的诗作 Sand and Foam,深情款款,对爱人名字呼唤的长音具有令人难以抵抗的魅力,歌词隽永优美,令人动容。

Half of what I say is meaningless, But I say it just to reach you. Ju---lia

When I cannot sing my heart, I can only speak my mind, Ju---lia

可以称之为模范情书毫不过分,依稀也可见日后写给洋子的 Woman 和 Jealous Guy 的影子(这两首表现男人对心爱的女子的细腻感情的歌词,我也很喜欢)

整张专辑未能出现任何一首冠军歌曲,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这张专辑仍然颇受专业乐评的青睐,销量可观,排名 Beatles 全球销量的第四位,滚石杂志历史最佳唱片的第十位。

在此同期录音的一些歌曲未收入本专辑,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 Hey Jude,(后作为单曲唱片与 Revolution 一起发行),整张专辑的最后曲目排列次序考虑到了对称和引用,两首 Honey Pie 为名的作品分列正数和倒数第五,三首以动物为名的歌曲 11,12,13 被放在一起,Savoy Truffle 是 Ob-La-Di, Ob-La-Da 的一个对应参照,等等。

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 John 实在是心不在焉,他是一心在想着和洋子的 Two Virgins 实验音乐去了,Whilte Album 刚发行一个星期,他和洋子的著名(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好名还是……)的 Two Virgins 就面世了。

对于洋子……我恨的成分居多,但听 John 后来的作品,对洋子表白的那些歌曲,又给感动得一塌糊涂。或许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没法说,有缘谁都说不定,天才加怪才的感情也一定无法是常人能理解的,也许是真的只适合 John 这样的人吧,

当我无法将心唱出来的时候,我只能把我的思绪说给你听,Julia,

Julia,她有着海蓝色的眼睛……如风般的微笑……长发盈空晶莹飘舞。

以下是 VeryCD 上关于 White Album 此碟的介绍

1968年是Beatles重要的一年。

由于日益增加的商业事务,Beatles成立了自己的Apple公司。在Baker街的专卖流行衣服的小商店由于管理不当开张不久就关闭了。在唱片业,"Lady Madonna"成为在美国的第十一个排名第一的歌曲。之后一年,第一张Apple公司的单曲"Hey Jude"推出了,这是一首感人的民谣,并演化成了自由发挥的团体歌唱方式,时长超过11分钟,在当时的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上呆了很长时间。之后又发行了第三部动画,"Yellow Submarine"以卡通画的形式出现,它在动画技术方面的杰出获得了一致的赞同。

由于这段时间的作品很多,所以出了张双专辑,"THE BEATLES",完全是白色的封面,所以又被称为“White Album”。George Martin感觉做出了一张很优秀的唱片。它把Beatles的才能表露无疑,从"Back In The USSR",对Chuck Berry和The Beach Boys的深情的赞颂,到Lennon献给他母亲的"Julia",以及McCartney的作品"Blackbird",温馨忧郁的Ballad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其中,洋溢热带风情的"Ob-La-Di, Ob-La-Da"以其优美的旋律成为英国排行榜第一,还有令人喘不过气来的"Helter Skelter",象征的是处于混乱状态的精神病人Charles Manson。

这是一张毁誉参半的专辑,好评者推崇备至,恶语者嗤之以鼻,但无论谁都承认这一点,这张专辑标志着“甲克虫”这支伟大乐队分崩离析的开始。这张专辑中令人激动感叹的作品实在不少,可是放在一处,显得过于不协调,如同一座建筑精美却结构庞杂的宫殿,每一间屋子都是一个杰作,结合在一起却让人感觉不知所云。“甲克虫”的四位成员在创作、录制这张专辑时常争执不休的情形,资深乐迷一听便知。或许,这也是60年代末期欧美一代人思想混乱、矛盾重重的真实写照。

披头士白色专辑乐评2

【白色专辑】是披头四在1968年发行的第九张专辑(我出生前一年),这是张「两张一套」的专辑。关於【白色专辑】的专辑名称来源,有一个非正式的说法指出是因为专辑的白色封套上除了团名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文字。我觉得这是他们最好的专辑,因为它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是相当前卫,却同时兼顾了音乐性与可听性。它将实验、旋律、温润、动人等特质融治一炉。整体制作水准顶尖卓绝,Lennon,McCartney的词曲创作表现并臻高峰。这是披头四第一次采用八轨盘带录音技术,这让他们在器乐搭配与编曲层次上有更多的挥洒空间。若以现今的科技水*看来,我们只需要一台家用电脑就可以录制无数轨的音乐,但是想像当时在只有一台八轨盘带的录音前提下,他们是要面临何其巨大的挑战!这点证明了握有甚工具并不是重点,作出甚内容才是王道。

这张专辑的开场曲 “Back in the USSR”巧妙地使用了飞机起降的音效。直率的摇滚节奏,明显受到海滩男孩影响的美妙合声。整首歌呈现出明显的美式音质,但很讽刺的,这首歌的歌名却是以苏联旧*为题。

第二首歌 “Dear Prudence” 是蓝侬写的,这首歌后来被很多艺人与乐团翻唱过,而成为众人膜拜的经典名曲。这首歌简单得很诡异,只有三个不断重复的和弦,藉此营造出催眠般的低吟音场。我很喜欢电吉他的部份,他们用电吉他弹奏出很有趣的印度音色与音阶,并以此作为立基主轴,逐渐将整首歌推向高潮。我觉得这首歌设计出一种暗黑阴郁的调性,这点影响了许多现代的摇滚乐团。

【白色专辑】并没有任何为披头四创造高度商业成就的金榜金曲,但它仍然有许多极具开创性的单曲。专辑里的第四首歌 “Ob-la-di, Ob-la-da”是由保罗麦卡尼谱写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从以前到现在,我ㄧ直很喜欢这首歌散发出的热带海岛欢愉气氛,创意十足的合声吟唱以及美国南方乡村音乐特有的钢琴音调。当麦卡尼在最后几遍副歌,以狂野的方式大声唱出甜美的词句时,两者之间的对比迸发出许多力量。

“The Continuing Story of Bungalow Bill”是一首影响我很多的作品,因为蓝侬在这首歌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述故事,逐步将听众引入各段落铺陈的情节之中。这首歌听起来像是一首儿歌,但深究其中,你会发现这首歌是很可怕的。蓝侬在这首歌及其他作品表现出来的幽默与讥讽特质,让他得以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创作者。

George Harrison在披头四历年的作品系谱中,并未占据太大的分量,而“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歌的和弦与旋律结构是相当标准的哈里逊风格 擅长操弄复杂的乐曲进行方式及曲扭旋律。很有趣的一点是,这首歌的吉他独奏是由Eric Clapton弹奏的,他跟披头四属於同一时期,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艺人。我个人觉得哈里逊的作品长期欠缺一份情感,而且不像约翰或保罗般直接。他似乎很努力地要搞些新玩意,但常常为了满足形式需求而牺牲该有的功能要素。

“Happiness is a Warm Gun”是我在这专辑里面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这首歌的词曲展现出惊人的创意。这首歌由六个不同的段落组成,各自拥有鲜明的旋律走法,但是彼此又环环相扣,融合一体。它传递出一股强力集中却又层次分明的情绪。约翰在结尾以原始的野性嗓音演唱,真实展现了他无所在乎、无所憾恨的个性。

“Martha My Dear”精雕细琢的交响乐编曲是麦卡尼的经典作品之ㄧ。我曾经偏好麦卡尼的创作,但随著年龄的增长,我反而比较喜欢蓝侬尖锐、深沉与具备社会意识的作品风格。典型的麦卡尼作品(或许也包括他的个性)总是甜甜蜜蜜、和和气气、快快乐乐。他的音乐很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就欠缺蓝侬作品中的力道与爆炸性。“I’m So Tired”是这张专辑里面另外一首我很喜欢的蓝侬作品。这是一首非常直接的歌曲,而且歌词及蓝侬的嗓音(尤其是他在歌曲结尾的.喃喃呓语)完美表达出他的疲惫与挫折。

我第一首学习弹奏的吉他曲目就是麦卡尼的“Blackbird”。这是一首质朴、简单而动人的迷人小品。我觉得这是麦卡尼最好的作品。你可以挑战学习这首歌-我是在15岁的时候学会的。“Piggies”是另外一首由哈里逊谱写的歌曲,再次巧妙混入猪鼾音效,这在披头四的作品中是十分常见的手法。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这可以让歌曲更具真实性与临场感。我喜欢这首歌的编曲,尤其是使用了大键琴与弦乐重奏,并将互不相干的些许蓝调混入巴哈式的和弦走法中。“I Will”则是我最喜欢的另一首麦卡尼作品,因为我觉得它写得很好。这首歌以一种轻松写意的态度表现出甜美诚挚的情感。这让我想起Gilbert O’Sullivan的一首作品“Alone Again”,但这并不是说两首歌听起来很相似,而是两者都具备了好作品该有的特性。

“Julia”是蓝侬用来歌颂他幼年时便离世的母亲。歌词令我很感动,尤其是这几句:「贝壳般的双眸 / 清风般的微笑 / 呼唤著我 / 让我吟唱爱的乐章 / 茱莉亚… 」呼唤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景象。我总觉得间奏的旋律带有东洋味,或许是受到他老婆洋子的影响吧? 这首歌在静的氛围里渲染出淡淡的愁思,几许诡异和弦的拨弄,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想像意境。

我不太清楚保罗谱写 “Birthday”这首歌的缘由,但是这是一首标准的摇滚乐曲,展现了披头四简洁有力的音乐制作能力。专辑后段多数的作品都是在印度完成的,披头四的成员在1968年时到印度作了一趟冥想之旅。在这段隐士生活期间,蓝侬跟麦卡尼明显经历了一段自由*、文思泉涌的美妙体验,因而在那创作了一些经典佳作。虽然这些歌不尽然反应出印度音乐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但是整张专辑所展现的创意与实验精神,延续发展到披头四日后的专辑如【黄色潜水艇】之中。“Sexy Sadie” 运用了两个七大调的和弦,当我开始写歌的时候,这个作法著实让我印象深刻。这其实没有什艰涩难行之处,但是这样的和弦处理搭配歌词的主题传递出一种玩世不恭的坏痞子迷人魅力。这里再次见识到蓝侬独特的作词魔力,另外在合声与吉他的部分同样有十分精彩的表现。

我一直不喜欢 “Helter Skelter”这首歌,但是它绝对是重金属音乐的发展前身,只是它没有像重金属音乐在吉他部分加上这重的失真效果(distortion effect)。我觉得这是麦卡尼企图变身为重摇滚乐手的宣示之作,但是我觉得结果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Revolution 1”是我很喜欢的蓝侬经典代表作之一,但是我其实比较喜欢另一个更重的版本,这个版本收录在其他的专辑里面,歌名也简化“Revolution”。这首歌的歌词充满争议性,传达出蓝侬的政治社会觉醒意识,而这也正是他的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徵。如果你有机会可以阅读其中的歌词,你就会了解我的意思。

“Honey Pie” 运用了1920年代的小酒馆音效,这是麦卡尼的另一首拟时代作品。当麦卡尼顺利完成这首歌,其结果堪称卓越。这首歌展现了动人的魅力与多彩多姿的性格,充满聆听的乐趣。尤其那令人惊艳的铜管与竖笛/黑管编曲,我们可以从这里见识到蓝侬与麦卡尼千变万化、高深莫测的音乐造诣。收录在我的第二张专辑的 “马戏团”就是在这首歌的启蒙根源上,拓展出更为开阔的创意版图。

【白色专辑】惊人之处乃是整张专辑在主题概念的定义范畴内,衍生出多样多元的音乐风格。但是我并不会觉得这张专辑过於混乱或冗长,反而是所有的东西以一种美丽的姿态聚合为一。“Revolution 9”是拼贴剪辑盘带录音与音效后期处理的实验之作。这首歌并不悦耳,但是它彰显了这个乐团所具备的前卫精神,尤其是蓝侬追求极致、超越颠峰的过人意志。有人说“Revolution 9”是蓝侬受到妻子洋子的影响而创作的,因为洋子本身是一位前卫艺术表演者。这首歌的毁誉参半,批评者认为在整张专辑中,它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 也许应该放在史塔克豪森(译注: Karlheinz Stockhasen,1928~2007。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国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被誉为电子音乐之父)的专辑里面,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挑战精神是值得被称许的。“Goodnight”是专辑里面的最后一首歌,为这段闪耀启蒙光辉的音乐之旅谱下温馨感人的尾声。这首歌是由鼓手林哥史达(Ringo Starr)演唱的,大家不太了解他的演唱实力。我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我觉得林哥不假修饰的真诚嗓音深富穿透力。它让我想起一些迪士尼老歌,华丽壮阔的交响乐编曲配上柔情似水的

【白色专辑】是一张内容丰富、洋溢巧思的专辑,从我的青春年代直到如今,它让我感动许多,也受益良多。这是一张我乐於跟大家分享的专辑,尤其如果你对现今的音乐感到厌烦的话。不管是对一般的听众或专业的音乐人来说,这张专辑绝对拥有丰沛的情感与顶尖的音乐创作技法。也许未来我还会发表其他的披头四「乐评」,但是我现在想先跟大家分享这张专辑,它是我的挚爱经典之一。我在二十五年前第一次听到这张专辑,即使至今,它依旧清新俊逸,甚至历久弥新。

好好享受吧 !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4)

——乐高作文3篇

乐高作文1

  有人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人喜欢美味可口的食物;有人喜欢绿树成荫的植物;但是我喜欢的是妈妈送给我的“乐高玩具”。

  我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一盒乐高,我特别激动,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开始拼装。虽然零件很多很凌乱,但是通过我不懈地努力,拼好了争强好胜的迷斯拉;可爱美丽的兔美美;冷酷无霜的胖哒;活泼调皮的熊孩子。

  有一次我做错了事情,心里很难过,迷斯拉好像对我说:“下次一定要改正,我明白了要做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还有一次,我数学考了100分!特别高兴!兔美美对我微笑,熊孩子仿佛说:“下次也要继续加油!”胖哒开心的跳起舞来!

  在乐高"小伙伴"的陪伴下,我度过了一个个美好难忘的快乐时光!让我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的学习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这就是我的心爱之物——乐高。

乐高作文2

  我是一个乐高爱好者,每次妈妈奖励我买玩具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它。

  我家里有很多各式各样的乐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辆高大威猛的超级装甲运输车。它长约25厘米,高15厘米,共有十个大轮胎,整个车身都是黑色的,炫酷极了。记得刚买回来的时候,对照着说明书,我大概用了一天时间才把它拼完,它的连接部位太多了,要把数百个细小的零件一步步拼在一起,拼的我手都疼了。疫情不能上学的那段日子都是它陪伴着我,这个寒假我把它身上的配件拆了拼、拼了拆,重新给里面装了六个大兵、一个导航、一个电脑,给车顶装了六门形状各异的大炮和八挺机枪,我觉得有趣极了。我还会把它和无人机、跑车、越野车、船......组成一个乐高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这个乐高装甲运输车看起来很帅气,我非常喜欢,它还让我养成了做事要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的好习惯,现在的它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了!

乐高作文3

  今天,我们早早的起了床,我换好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和妹妹一起去乐高乐园玩。

  一进乐高乐园的大门我就看见一个用乐高做成的人物。之后我们一起进了我在美国经常看的动画片“克隆之战 ”的飞船。“克隆之战 ”讲的是安娜金天行者和他的徒弟去做任务。最后完成了。我在那里拍了个照。说明书上说这个飞船花了五百多万个乐高积木拼的。

  然后,我们就去玩了乐高过山车,我们一坐上过山车就开始从十米高的地方掉了下来。那时我灵魂好像离开了我的身体。

  之后我们就去了水上乐园玩,我们去了玩了用游泳圈慢慢飘的河里在那里在那里我很急所以我托着我的朋友再水里奔跑。但是我滑了一跤,我喝了一口水。这水是咸的!

  时间过的很快,我们都很累了,所以就回家了。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5)

——乐3篇

乐1

  一件事往往有好有坏,天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天真的好小时候已然感受,大了,却已失去天真了。

  天真,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有人说,天真当然好啦,活泼可爱,不理会一切阴险和狡诈,用一颗纯洁的心对待每一个人。有人说。天真是活泼。可爱,是少见。难得,可往往因为天真,受到了阴险狡诈的伤害,不理会是没用的,要面对,勇敢斗争。

  我经历过两件事,可以让我们判断天真。

  童年时,我比我的同龄人,都要天真,脚踏实地地去摸索这个世界。

  绿绿的树荫下,几个小精灵在快活地嬉戏着。幼儿园的方老师正巧看见了我们,停下脚步,问了我们一个好似简单又好似深奥的问题:“小家伙们,你们知道,一加一等于几吗?”

  影像突然定格,小精灵们不嬉戏了,托着腮思考起来,大家都知道答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分明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老师这么问我是什么用意呢?

  不一会,最聪明的珊珊说:“等于三!妈妈加爸爸生了个我,就等于三!”她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道题了,是智慧的较量,拼尽全力!

  活泼的玲玲说:“等于十一!1+1=11!”说着比划着小手。

  有的说十,有的说田,有的说……

  我不明白,为何简单会变复杂:“等于二。”

  老师说,对了。一片掌声。我从天真中感受到了快乐。

  又过了一载春秋,天真的我依然是天真的我。一日,我看见一只凶恶的狗在欺负一只兔子。我那时只知道以大欺小是不对的,忘了自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路见不*,拔刀相助,对着那只恶狗狠狠踢了一脚,那是何等壮烈,后果又是何等悲惨。

  一件事往往有好有坏,天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天真的好小时候已然感受,大了,却已失去天真了。

乐2

  何为乐?乐既快乐,是一种生活方式。

  快乐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却总也做不好,努力想原因,却无从可知。那么,每当这个时候,请你想一想,你爱做这件事么?你做这件事快乐么?

  也许你会很不在乎,快乐能当饭吃?其实不是这样。俗话说,兴趣决定未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兴趣,那么从主观上就不会做好这件事了。乐,是成功道路上所必备的一件法宝。

  在学习中,我们不想去学校,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愈来愈讨厌上学,最后放弃了学业。等到长大了,才后悔起来。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也许,现在你并不能体会到这样的感觉,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可是,请你试着去改变对学习的看法,你将觉得学习不是一件难事,而是很轻松的。态度,决定学习的质量。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乐于学,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们才能学好它。

  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你想想看,当你不喜欢一件事的时候,去做它是不是会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呢?而当你喜欢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在它身上,并且觉得很轻松呢?所以,做事要有乐。

  生活也要有乐。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很多人的脖子上都挂了弥勒佛。天上神仙那么多,为什么要挂弥勒佛呢?因为弥勒佛是快乐的象征。人人都希望有一个愉快的生活,不是么?快乐是一种正能量,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会让自己活得更寿长。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我们踏上阳光之路!

乐3

  这节课怎么了?*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拿着书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教室里鸦雀无声,原来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节有趣的活动课。

  只见张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三毛的脸,然后问我们:“谁来帮三毛贴上鼻子啊?”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先让一个同学上来贴,那个同学被蒙上了眼睛,拿着鼻子到黑板上去贴,只见她摸摸索索地在三毛的脸上贴了一个鼻子,我们看后哈哈大笑。她自己解开布,也笑得肚子直不起腰了,原来她把鼻子贴到了三毛眼睛上了。接着,我旁边的同学自告奋勇的上去贴,还洋洋得意地说:“睁大眼睛看看我的厉害吧!”他有模有样地做好准备开始贴鼻子了,可一贴上去我们笑得更欢了。他解开布一看,原来鼻子贴到了三毛的头上去了,他顿时垂头丧气,做了个鬼脸下去了。最后由我们班的“机灵鬼”来贴。这位“机灵鬼”可不像前两位直性子,而是一位慢性子,他先东摸摸西摸摸,然后又考虑了一下,感觉这个位置不能贴,还要继续再摸一遍,豁得我们在座位上干着急,催了他很多次他才下定决心去贴。不过我们又笑得肚子都痛死了,他也笑得在地上打起滚来,想知道他贴哪了吗?告诉你吧,他贴在三毛的嘴巴上了。随着下课的铃声,我们的笑声传遍了全班。

  啊!这节活动课我们玩得真快乐。我真希望这样的活动课多多益善。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6)

——Dido的Thank You乐评3篇

Dido的Thank You乐评1

当你的耳朵听腻了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粗俗音乐时,当你渴望用另一种别具一格的声音把你的耳朵叫醒时,你不妨听一听Dido的这首《Thank you》。

歌曲一开始是一阵轻快的鼓点,像从空旷的原野上飘来的,颇具原始的韵味,接着便传来Dido那麻痹而略显慵懒的声音。一个失恋女子的痛苦不经意间就从她的口中娓娓唱来。歌曲讲述了一个失恋女子在爱人离去后是如何的痛苦不堪:生活没有了阳光,天空乌云密布,整日沉浸于酒精的麻痹中,浑浑噩噩,但脑子里仍然装满了爱人的影子。后来爱人回心转意,回到了她身边,她又顿时感到阳光普照,只要能同爱人在一起,即使整个世界都毁灭了她也不会在意的。不知道你在听了这首歌的时候,会不会在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吧。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All we need is Dido"s cool music.

Dido的Thank You乐评2

首先这首歌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鼓点让人心情荡漾、随之轻轻摆动,外加蒂朵惊艳旷古的嗓音,至今这首歌仍是我所珍爱的,每每听到还是那么那么的喜欢!初听这首歌还是在高中的听力课上,课前同学们未到齐的几分钟老师会放些英文歌曲给大家欣赏,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我就疯狂的迷恋上了她的声音和这首歌的曲风,所有的所有我都喜欢…可当时的我英语水*有限,抓取任何机会去听去记这首歌的歌词,去猜歌名,当时歌名、歌手更是无从打听,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也都不太在意老师放的那些歌,也好像没有像我那么喜欢的,呵呵~

繁忙的高中生活结束后进入大学的我,才有机会去饱饱的欣赏自己喜欢的歌曲,双耳带着耳机走在校园的我无视他人的存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其实音乐真的很妙不可言,有幽伤的让你心痛的,欢快的让你又蹦又跳的,无论何时音乐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又继续了我的搜索,凭借着模糊的记忆,最终找到了这首歌曲,然后认识了蒂朵,认识了她的音乐,也开启了我对欧美音乐爱的旅程,“从南极到北极,用音乐漫步地球”这个郑州音乐广播节目也成了我所喜爱的节目,曾单耳挂着耳机听课;曾上课偷偷录节目;曾熬夜听重播…呵呵,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值得回忆的~这首歌的歌词我想是讲失恋的她,或失去爱人的她无法走出有对方的世界,她的没有爱存在的一天,从早晨到夜晚,歌词中处处透着伤感,可她还在一遍遍重复着Thank you,thank you,thank you,I want to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e best day of my life,just to be with you is having the best day of my life…

呵呵,困了,下次会副上歌词的,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首歌,也去感受一下这首歌,呵呵,像在做广告了,其实不是啦,是想借着重温老歌的时候回忆一下逝去的岁月,再看看记忆中的你们是否还清晰~

Dido的Thank You乐评3

Dido是一位创作型歌手。从她那敏锐的笔触下,歌词如泉水一般汩汩流出,时而朴实自然,时而欢欣愉悦;时而如清泉流过山涧,时而又似万流奔腾入海。她的创作源泉好似永不枯竭一般,让她驰骋于各种曲风领域而游刃有余。同时Dido具有天籁般的嗓音。她那高亢嘹亮的歌喉足以与Sinead O’Connor 媲美,但她又不同于Sinead O’Connor.因为Dido的嗓音还具有麻痹、沙哑、慵懒的一面。她那高亢嘹亮的声音让你兴奋不已,同时她那慵懒麻痹的声音听似有气无力,但却让你感到如此轻松惬意,无拘无束。《Thank you》便属于这一类。

歌曲一开始是一阵轻快的鼓点,像从空旷的原野上飘来的,颇具原始的韵味,接着便传来Dido那麻痹而略显慵懒的声音。一个失恋女子的痛苦不经意间就从她的口中娓娓唱来。歌曲讲述了一个失恋女子在爱人离去后是如何的痛苦不堪:生活没有了阳光,天空乌云密布,整日沉浸于酒精的麻痹中,浑浑噩噩,但脑子里仍然装满了爱人的影子。后来爱人回心转意,回到了她身边,她又顿时感到阳光普照,只要能同爱人在一起,即使整个世界都毁灭了她也不会在意的。不知道你在听了这首歌的时候,会不会在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吧。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All we need is Dido’s cool music.

《Thank you》作为Dido 的成名作,还曾被Elton John 在格莱美的颁奖晚会上翻唱。这足见这首歌的魅力。当你的耳朵听腻了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粗俗音乐时,当你渴望用另一种别具一格的声音把你的耳朵叫醒时,你不妨听一听Dido的这首《Thank you》。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扩展7)

——元旦乐作文3篇

元旦乐作文1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20xx年元旦在大家的期盼下如约而至,学校特意举行了庆元旦﹒美食联欢活动。

  周五,活动开始。在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各个班级的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操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当胡校长庄重地宣布:“瑞安市实验小学庆元旦﹒美食联欢活动开幕!”刹那间,操场上响起了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其中,还夹杂着快乐的尖叫声。

  回到班级,我不由得大吃一惊。教室上方悬挂着几个红球,桌子两三张拼在一起,铺着五彩的桌布,上面摆满了各种美食:薯条、热狗、橘子、果汁、蛋糕、布丁……丰富多彩的食品和白色的装饰架搭配在一起,堪称完美,令人垂涎三尺。

  蔡老师在这时宣布可以开吃,话音刚落,大家就冲向可口的美食,疯狂地大吃起来,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

  你看,同学手持奶油蛋糕,在一瞬间把它塞进嘴里,弄得嘴角变出了一圈“白胡子”;Z同学,一把抓过五根薯条,像吸烟一样叼在嘴里,和身旁的同学嬉闹;Y同学一手拿果汁,一手握热狗,还不忘摆POSS拍照……

  接着,表演环节到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呈现在大家面前。

  我和几位同学表演《永远飘扬的红头巾》,作为第一个节目,我不免有些紧张和兴奋……伴着激昂的《国际歌》,我们一齐取下肩上的红头巾,把它高高举过头顶,我们的节目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随后,我们又去六(3)班和六(5)班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台下的观众一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我亲眼看见,几颗泪珠从一个同学的脸上滑落。

  在其他班顺利地结束了“巡演”,我们回到了班级欣赏同学们带来的精彩节目,有引人捧腹大笑的《庆元旦﹒三句半》、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天空之城》、流利的英语演讲《十年》……

  下午两点,活动结束了,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欢笑和回忆,过了一个快乐的元旦。

推荐访问:专辑 Winehouse Amy Amy Winehouse专辑Back to Black乐评3篇

本文标题:2023Amy,Winehouse专辑Back,to,Black乐评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01300.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Amy,Winehouse专辑Back,to,Black乐评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