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考试卷分析存在问题3篇
篇一:中考历史模考试卷分析存在问题
九年级第一次模考历史试题及考情分析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
一、试卷分析
本次模考试题的范围是根据《中考说明》确定,试卷题量、题型完全和中考吻合,采用四十分制,考试时间是
张彦
1个小时<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非选择题有简答题、材
料题、分析说明题,活动探究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命题思想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运用层次的题目
考查较少。非选择题多以专题形式出现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
生进行了考察,重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选择题从
题型种类上看,有图文型、材料解析型、概念型、否定型、比
较型选择题,组合型、图表型。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三分之一的学生,重点主干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四分之一
的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
课本知识进行解题。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
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
方面的能力比较差。
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1、错别字较多
致错原因:从学生的试卷来看,一般是粗心大意和笔误以
及答题完毕后不做进一步检查等造成的失误……再有就是对历
史学科根本不入门,一字不落一分不得的。
2、基础知识不扎实
张冠李戴,答题不准确,有答非所问、问少答多、问多答
少等现象。历史信息的整合、提炼能力欠缺,题与教材结合不
起来,不能随心所欲驾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来按题意完成题目;
对教材不熟悉知识点、得分点把握不住,乱抄书现象严重。
3、审题不清。
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知识的概括、迁移能力尚待训练。
从材料
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有待提高。问
原因答结果,两问答一问,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特征答政治特
征。
4、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
述能力不强。
在材料解析题和问题探究题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
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
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5、解题思路不清楚,解题方法不正确。
比如材料题存在这样的问题:①在阅读时没有根据题意抓
住关键词语,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是不能联
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学生读不懂材料后,更找不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不能有机
的结合,知识转化不能准确、到位、客观。③是对材料来源及
作者不进行分析,不能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
的史实的态度。
三、采取措施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夯实基础,巩固考点。如利用课本目录、大事年表和
知
识提要”等,提取所学知识;抓核心内容,抓关键词、句精确记
忆。
2、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审题和组织答案。
3、注意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从联系一
些热点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重大现实问
题的初步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审题能力的训练。要训练学生会从时间、性质等限定语
中感悟问题,认真、细致、准确地审题
5、加强答题速度、应试技巧和合理分配时间的训练。对各
种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解题方法要加以介绍
和训练。
6、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
意识和坚强毅力,实时进行心理疏导。
7、处理好讲、学、练的关系。
以讲为导,以学为主,以练促
学,做到讲、学、练相结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少讲、精练,通过反复训练扎实基础,培养能力,留时间让学生思考
和记忆。努力实现课堂高效率,课后轻负担,考试好成绩。
篇二:中考历史模考试卷分析存在问题
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河南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1、20XX年试卷特点
(1)通过增加历史图片量,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选择题有6道题中都引入图片(第2题、7题、10题、12题、17题、20题),其中第2、10、17题引入的是单幅图,第7、12、20题引入的是双幅图。
(2)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具体的文字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题材料题中给出四则材料让学生从这些文学叙述中提取历史事件,并从中筛选出哪些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23题通过三小道文字叙述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它们所反映的的重大历史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3)非选择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25题给出美国的发展壮大简表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让学换角度思维设计表格美国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又考查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6题给出欧美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对比年代尺表格,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进一步自已动手完成表格
2、20XX年试卷特性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贡献。例如:试题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XXX;建国后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XXX;XXX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XXX总理;还有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XXX。
(2)贴近现实,不避热点。08年产生在国内的热点一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XXX110周年,还有别的一个当前社会严重问题即抗震救灾这一热点问题。这四大热点问题,在中考试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热点问题。如第23题涉及改革开放30周年;选择题第8题,非选择题第21题涉及到奥运会。第22题要学生写出XXX的主要功绩。
(3)突出专题性。例如:第24题以一系列国际会议为线索,考查国际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第25题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论及产生作用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考察。
(4)以常识为依托,联系河南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第21题把奥运火炬与河南汗青文化元素融为一体
(5)引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让学生动手设计会标,这是07年中考汗青题中学生动手设计年月
尺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考查的一大突破。
(6)识图量增强,表现图片上的汗青。全卷共有16幅图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增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直观性强。
3、20XX年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问题设问新颖,偶然代感。如选择题第3题,虽然是对近代西方侵华史的考察,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形式新颖,直观简洁的表达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内容,材料题23、26题是对建国60周年成就和经济全球化等重点基础常识的考察,但用了图表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2)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例如:材料题第23题对建国60周年的感悟。
(3)关注热点。史为今用是近几年汗青命题的主线,也是09年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选择题14题对《权利法案》材料题第23、25题对建国60周年和XXX、XXX、中美关系的考察,都是这方面的表现。
(4)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加强对专题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方向不变。如选择题15、16对20世纪50年
代—90年代苏联和东欧巨变的认识,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认识等。
4、20XX年试卷分析
(1)地方特征与时代特征鲜明。河南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第1题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阳、21题与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10年是鸦片战争170周年。第2题考查鸦片战争背景,第8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2)关注民生,学以致用。如21题从现实水利工程联系到汗青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对当时政权产生不同影响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研究能力的考查。如22题利用学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筛选信息找出有因果关系的事例、归纳汗青发展线索。25题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专题常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4)注重主干知识和研究方式、情感态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纵向发展等都是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不能直接查阅资料找出答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顾死记硬背不注重改进研究方法会感觉无从下手。试题通篇能感受到昂扬进取的积极态度,如关注民生、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探索创新等理念跃然纸上。
5、20XX年试卷分析
(1)着眼基础。11年中考试卷承袭了“紧扣课标,立足基础”的命题原则,中外历史知识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盖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中侧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影响:如第21题“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第23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都直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试卷坚持了能力考核为主的命题导向,突出了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尤其是在非选择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归纳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题第1问“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就注重体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分析能力;第23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指出XXX和XXX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3)紧扣热点。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体现历史试卷的现实性。如第23题是综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XXX成立九十周年的两个热点,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试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勉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如非选择题第23题第3问从XXX的三民主义学说和XXX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立意命题,考查学生运用汗青
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汗青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为鉴的运用能力。
试卷还注重乡土历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区域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如选择题第1题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运用时政焦点、社会热点为主要情境的命题手法,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还要关注省情等身边大事,使得整个试卷凸显出浓厚的时代信息和乡土气息。
二、20XX年中考备考策略
第一、了解开卷考试的特性
1.历史开卷考试坚持一个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避免人为地加深知识点的难度。不管是中考还其他考试,减轻难度是历史考试的总体趋势。
2.把握四个意识,即基础意识、专题意识、人文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教学,把握专题的特点和综合性,通过理顺专题达到理解历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识”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创新意识”就是学生能创造性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注意学生的质疑能力。
3.抓住一个变化。开卷考试必然会减少客观性试题数量,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教师要加强训练主观题(与热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历史小(论)文章也将出现在传统的问答题范围内,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4.避免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开卷考试没有什么意义了,反正学生查资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师不再重视课堂教学,有的忽视教材主题活动的教学。虽然历史开卷简单了,但是,高超新颖的设问同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研究过程,特别是课标中要求的主题活动等
其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前提,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人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角度倾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理念,着重于对学生理解、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材要求采用新的讲课方式,倡导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这些都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平时
就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开放式的开卷考试的要求。
3、要研究开卷命题的开放性。开卷考试命题也是有根有据的,这一个根是课程标准,这一个据就是与课标相关联的,如教材、材料、社会热点问题。开放性的试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思考问题,试题的答案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平时练的时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开发课堂资源。开卷考试注重对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要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不拘泥于单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课堂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挖掘课程资源,善于发现有用的材料,关注社会的焦点。见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积累,开卷考试的命题与时事有关,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所以平时积累的这些材料,都便于教学,便于把握住命题的脉搏,来应对考试。
5、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即使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
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
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学会构建常识。学生要想在汗青考试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会构建常识网。如我们研究八年级上级汗青,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史的汗青大事:八年级下册汗青,学生应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代史的严重汗青事件先后顺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APCE会议等。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常识、整合常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中,要善于活化教材常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常识。例如,对每课所讲述汗青事件,能够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能够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常识,如从“十一五计划”看中国和苏联汗青上的计划经济发展。对于中日关系,我们能够对其古往今来的关系体
系总结,能够从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972年中日建交——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思潮。如20XX年十大消息中一项是青藏公路通车,我们由此古往今来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现今政府是如那边理与西藏的关系的。如今年中招试题26题,就是以时间为线将中国与欧美的不同情进行对比。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址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常识网络。
(3)学会拓宽常识面。举动课的开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用常识,还应该促进学生拓宽常识面。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举动课中激发出来的,例如20XX年河南省中招试题,25(2),26(3),设计表格与认识年月尺都是由七年级上册的举动课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学科交叉知识,比如政治课研究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联系运用到解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用地理知识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火药桶、长征的艰险等;用语文的修辞手法,对历史事件或概念换种表述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如07年中招历史题选择题8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识,知道位于郑州西北的城市应是四个选项中哪一城市。
(4)学会一定的应试技巧。让学生控制好时间、通观全卷、审清题意、先易后难、把会做的做完后再翻书。答题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里的中心词,弄清试题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认清干肢关系,抓住题干对题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错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解答,另外,对于一些开放性性的试题,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篇三:中考历史模考试卷分析存在问题
三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近三年的历史中考无论是形式,还是分值和题型都没有变化,只是考试范围部分有变化,2010年考的《中国现代史》部分的第六课删除,世界现代史第九课删除,开卷考试,考查范围为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由选择题和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四部分组成,选择题约占10分,归纳列举题占15分、材料分析题占20分、综合探究题占15分。其中,中国史和世界史板块各占50%。题型经典实用,考点分布全面均衡。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以中考说明和历史课程标准为导向,落实了三维目标的考查。在考查广度上,严格依照中考说明的考试要求,立足基础知识,不出偏题怪题,难度适宜,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整体考查,绝大部分题目不直接考查知识点,而是提供材料或创设情景,让学生经过对比、分析、概括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使知识与能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题面丰富,通过识图释图题等形式,进行考查,如果平时不注重学的过程,考试时很难应对这样的考试题。
2、突出每年的周年事件和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上,试题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性。每年的周年的历史事件又是教材中的重点问题,也就是中考的考查出题概率高的地方。
3、强调知识的综合归纳性。主要体现在列举题和综合探究题,两个综合题均以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大跨度、高浓度的概括。
4、开放性问题体现突出。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师要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考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考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首先要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对“考点”中要求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基础知识应理解到位,立足平时,夯实基础。其次要注重培养基本能力,注重从过程和方法入手,在新的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联系生活实际,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2、教学中要不厌其烦地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使学生掌握像大事年表等基本工具,要培养学生掌握诸如画示意图、分析数据图表的方法以及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方法,狠抓审题习惯和表达的条理性。一定要提高答题技能,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答题时做到要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推荐访问: 中考历史模考试卷分析存在问题 考试卷 存在问题 中考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考历史模考试卷分析存在问题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