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奋斗历程简介6篇
篇一:党的奋斗历程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武汉科技大学
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挺进大别山
目
标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作
用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武汉科技大学
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武汉科技大学
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武汉科技大学
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篇二:党的奋斗历程简介
本栏编辑霜梅GUANGHUILICHENG光辉历程23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几十名党开栏语:员,发展到今天的近8000万党员;从一个非常小的党成为执政党,并带领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行百里者半九十”,90周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意义深远。值“光辉历程”,无限深情地回顾我们党的光荣历史此重要时刻,本刊特开设纪念建党90周年专栏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以此振奋我们的精神,增强我们和丰功伟绩,唱响共产党好、的信心,激励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吴珍历史是今天的过去,历史是沉积了的现实。历史学的生命力在于给不同时代的人们以新的历史启示。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曾经指出:“述往事,思来者。”意为追述、回顾历史,能够启迪“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借鉴未来。唐太宗李世明说:”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和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始终注重研究中国历史并把学习研究历史提高到了与学习理论、研究实际同等重要的高度,他指“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出: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正能的。”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方针、最可靠的。”坚持实事求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站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高度,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辉煌历程和基本经验进行回顾总结,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更好地承担起继续推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进现代化建设、三大历史任务,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通过五次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逐渐把一个封建社会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掀起了五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斗动、争和探索虽然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促进下,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中国共产党。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社会主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主要(上半月刊)2011·124光辉历程GUANGHUILICHENG做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三次伟大转折。1.第一件大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历史新纪元。2.第二件大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49年10月建立中华人民共),以毛泽东为代表和国至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引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而且指导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新中国正式确立,这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一切发展进步奠实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第三件大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至今),在经历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挫折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基本路线、设上来,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推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第一次伟大转折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伟大转折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第三次伟大转折是把一个经济文化落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一个富强、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党,是历经挫折、久经考验、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党,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巨大贡险、献的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在党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党的执政经验和启示曾经作过多次重要文件中,对党的历史、归纳和概括。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特别是执政经验,借鉴其他一些国家执政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深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入探讨共产党执政规律、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有许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不断开创马克思主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新局面。这是总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所以成为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创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造力和感召力。二是因为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是富有理论创新精神的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反复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邓小平同志领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导开创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事业,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称之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五个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精髓是解放思想、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关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二、中国共产党90年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上半月刊)2011·1GUANGHUILICHENG光辉历程25这里有一个“老祖宗”和“新境界”的问题。党的事业要向前“老祖宗”,一方面又要开拓“新境界”,这发展,一方面不能丢掉样才能既一脉相承,又不失时机地勇敢地打开新的局面。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则。因为我们共产党的由历史观,我们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来和目标,我们的世界观、方法,都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丢了老祖宗,就会丧失根本,就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同时,一定要有新境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条原则。因为我们党要适应新的需要,解观点去认识、决新的问题,就必须形成新的理论,用新的思想、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没有新境界,就会停滞不前,也会亡国、亡社会主义。亡党、三是因为要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伟大实践,才能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正由于我们党在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领导革命、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产生了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泽东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长期执政,最根本的就是靠这一条。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开拓,勇于创新。这个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永无止境。2.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古人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心向背历来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人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历史选择的必然是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民的选择。能够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政党。人民选择的必然是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党,是一个代表最广大掌好权的党。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更是一个能为人民执好政、与人类历史上几千年来出现的君权神授、世袭罔替、金钱轮流坐庄等政治统治根本不同,共产党执政体现和代表政治、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就是中国工人执政的本质和目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唯一宗旨。“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夺取政权,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建立新中国以后,巩固执政地位,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我们党始终真心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建党90年来,谋利益、谋福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而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赢得了政权,巩固了执政地位。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力量渊泉,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经验。新时期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一要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正确的调查研究。三要真抓实干,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产生活困难,坚持权为民所用、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党获并且长期执政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得执政地位、从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从50多名党员发展到7600多万党员,一个在野党成为执政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效。中国共产党有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丰富经验,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党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我们党执政的经验证明,执政的时间越长,执政的环境越要求。复杂,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严格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行事。广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好广大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以过硬的内功取得良好的执政成效。总结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顶天”、“立地”“抓自身”、。“顶天”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立地”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实践。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抓自身”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党才能有生命力,有了执政能力我们党才能完成执政使命,把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执政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上半月刊)2011·1
篇三:党的奋斗历程简介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简介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简介篇一
九十五年风雨兼程,九十五年星光闪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90年来,历经风雨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和国家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梳理党的历史,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栩栩如生,刻在我们心里的那一些记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1、从五四运动到“南湖会议”(党的创立时期
1919.5.——1921.7.)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救亡图存”斗争的屡遭失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政治上的觉醒,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干部基础。在各种条件具备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2016/2、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时期
1921.7.——1927.7)
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但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同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右派势力得逞,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从挺进井冈山到“七七事变”(土地革命时期
1927.7.——1937.7.)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两次生死攸关的大转折:第一次是从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的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停止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到抗日胜利(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点燃了全面侵华的战火。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地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并历经八年艰苦抗战,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取2016/2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10.)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反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下,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争取国民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1949.10.——1956.12.)
1949年到1952年,面对满目倡痍、白废待兴、茅盾重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遵循“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成功地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从1952年开始,又展开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大跃进”到“八字方针”制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957.——1965.)
从195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从批“海瑞罢官”到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3)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加之林彪、2016/2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历时十年的全局性内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
、从“两年徘徊”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拨乱反正时期
1976.——1981.)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并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并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三次转折。
10、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六大(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两代领导班子的顺利交接,在对毛泽东思想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体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982年9月12大: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四化和高度文明、民主);
1987年10月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2016/21992年10月14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15大:明确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002年11月16大:提出三大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目标和加强当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现在的科学发展观。我国实现了科技从无到有,经济从贫到富,综合国力从弱变强,一步一个脚印,从各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果。
2016/2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建设之本,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第二、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制定科学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使党的全部工作于中国的发展规律相吻合
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路走来,从小小的一个组织慢慢壮大,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中心开始,一路风风雨雨。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时刻刻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关乎着党的生命,只有坚持才能创造出更具活力的政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国人民的团聚2016/2力和向心力
从大革命时期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开始,到抗日时期建立广泛的爱国抗日统一战线,再到改革开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我们始终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同时也通过中国政治人民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制来增强中国人民的团聚力个向心力。
第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党更具活力与生命力。
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统一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2016/2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就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坚持改革开2016/2放,并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在国际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经济在2009年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今天,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这充分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保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紧密结合实际,实现重点突破。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特别是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
2016/2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质量、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党的工作有机融合,渗透和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工作任务中,并以这些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衡量和检验党建工作的效果。
5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全体共产党人永远铭记。
进入新世纪,我们见证了2001年中国的入世,载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上海世博圆满成功……政治、经济、外交、交通、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成就不断向前迈进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像党走过的道路一样,我们要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当先锋,干难事、实事,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简介篇二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学好党的历史,了解2016/2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失去了无数革命党人的生命。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有关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201611/2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做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虽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些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还是继续。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我们的党员是走了些弯路,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但是我们的党认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二十年的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的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仍在继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是人不是神,在人类未知的事业的摸索和实践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都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党。
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201612/2中国;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完这饱含深刻意义的党历史,知道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其次就是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方面充实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党服务。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以及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201613/2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就更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己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
赵槿槿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简介篇三
一、党的创建时期(1919.5-1923.2)
1919年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造就了一批具有共产201614/2主义觉悟的骨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也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50年春,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建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以及东京、巴黎等地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为建党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1922年7月,党召开了二大,制订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在党的领导下,1922年初到1923年2月,全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群众革命运动也开始发展起来。“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使党进一步提高了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二、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3.2-1927.7)
1923年6月,党的三大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并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201615/2革命纲领,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并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矛头直指占据中国广大地区的北洋军阀。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并组织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和配合北伐军,对北伐的胜利进军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北伐的推进,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农村大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集团实行分共。国共合作破裂。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大革命遭受失败。
三、土地革命时期(1927.7-1937.7)
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没有吓倒和征服中国共产党人。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改革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从8月到次年6月,党又发动领导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各地近百次规模不同的起义,进入了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在革命处于低潮和反动力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井冈山201616/2等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把战略上的退却与战役上的进攻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逐步找到了一条以农村为根据地,实行武装害据,包围并占领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10万人。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工作和斗争也得到相应的恢复和发展。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红军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起的3次反革命“围剿”,其他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9月,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红军遭受严重损失。1934年10月,左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留下部分红军坚持南方各地的游击战争。1935年1月,红军占领贵州重镇遵义。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路线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1935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陕北。长征胜利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中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进攻红军,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开始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由此开始。20161/2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9月实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战一开始就存在两条对立的路线。国民党领导集团实行片面抗战,消极御敌,使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陷。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尤其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开创了16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到50万人。1940年到1942年,日本帝国方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调集大量兵力掀起反共高潮。
共产党面对着两面夹击的严重局面,及时调整了各项政策,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实行精兵简政、劳武结合,在精神、物质和作战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从1944年起,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开展了对日本侵略军的攻势作战,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反攻,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表明,一个半殖民地封建的弱国是可以打败帝国主义20161/2强国侵略的。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1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而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加紧准备内战,新的内战危机又向人民袭来。蒋介石玩弄反革命的两手政策,一面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调兵遣将,加紧内战部署。共产党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一面派出代表团赴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一面加紧练兵和生产,作好自卫战争的准备。1946年6月,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军事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运动战为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配合解放战场的斗争,我党在解放区实行减租和土改,组织翻身农民支援前线,在国民党统治区展开反内战反饥饿的民主运动,形成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底,以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标志,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号召的鼓舞下,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人民军队越战越强,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61/21948年9月,党中央抓住时代组织战略决战,先后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党中央揭穿了国民党的“和谈”阴谋,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3月,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讨论和规定了在全国胜利以后,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4月,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随后又向全国进军。国民党统治全面崩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盛典立。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六、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9)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已经结束。中国开始逐步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国初期,摆在全党面前的任务复杂而又艰巨,一方面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向全国进军的任务,大陆获得完全解放,歼灭了大量特务土匪,在广大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展开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和其他社会改革运动。
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没收了占旧中国资本主义经20162/2济80%的官僚资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大力展开增产节约活动,控制物价,稳定市场,扭转了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努力医治长期战争留下来的创伤。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不仅得到恢复,而且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从1953年开始,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采取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珊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七、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5)
1956年9月,党的八大依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既有成功的一面,也遭受过严重挫折。这10年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业方面10年间增长了3倍,自己能够创造飞机、汽车,尤其是石油工业得到开拓性发展,到1965年已达到自给,结束了中国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铁路交通、基础科学研究、国民教育事业等方面都有重大进步,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成果尤为显著,201621/21964年10月,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1958年党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了“左”的错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党内矛盾和社会问题上也同样有“左”的倾向。1959年党中央开始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后来又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到1965年调整任务完成时,国民经济又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左”的错误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示能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10年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无论成就还是失误,都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获得和发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是党的宝贵财富。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这10年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并发出“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发动。从破“四旧”到炮打所谓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在各地的代理人,打倒一大片,实行全面夺权。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武装政变的阴谋败201622/2露,自取灭亡。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党内批判极“左”和反对极右的分歧,大反所谓“右倾回潮”,进而展开一系列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毛泽东的批评。1975年1月,在周恩来病重的情况下,毛泽东提议由复出的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条战线开始整顿,形势明显好转。
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发动,加上“四人帮”倒行逆施,全国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先后逝世,“四人帮”加紧篡党窃国。党中央顺应人民意志,于10月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必须彻底否定。然而,这10年党内的健康力量与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中断过,外交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广大人民群众在各自岗位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工业交通、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这一切都应与“文化大革命”本身相区别。认真地科学地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将从另一方面使我们懂得如何正确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九、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10-1992.2)
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两年间,由于思想理论准备不足,加上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执行201623/2“左”倾政策,使这两年呈现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为开创新局面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思想的束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政策。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此为契机,我党展开了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突破,逐步推动城市经济体制和各方面的改革。对外开放从设置4个经济特区开始,辐射到沿海城市以及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改革开放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热潮在全国兴起。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国情,作出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党还制订并提出了“三步瞳”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了201624/2我国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进而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任务,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9%,比改革开放前有明显的提高。在此期间,对外关系、科学教育、精神文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92.2-)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同年召开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此后的几年,我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其他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步。1997年召开的十五201625/2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国两制”的方针取得了重大胜利。我国顺利平稳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澳门也相继回归祖国怀抱。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我国经济已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我国经受住了一场经济领域风险的考验,也经受住了自然界风险的考验。军民并肩作战夺取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注重质量建设,实行科技强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在保卫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90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又翻一番,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进入了小康社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201626/2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带领中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看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简介还看了:
1.党的发展历史简要概括
2.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体会
3.入党个人成长史简介
4.简述党的发展历程的入党志愿书
5.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观后感
20162/27
篇四:党的奋斗历程简介篇五:党的奋斗历程简介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分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
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裂
压人民
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b、调整产业结构;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篇六:党的奋斗历程简介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
深入了解我党的光辉历程,认真总结和学习党的历史经验,能够激发人的爱党、爱国情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
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革时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新的时代(1990-至今)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学习材料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只是一个有着五十几名党员的小党.面对的是一个陷入苦难与屈辱深渊的旧中国。9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62年,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社会主义中国欣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中国人民小富而安,朝气蓬勃。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
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国社会开始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为挽救民族危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出现了许多献身民族进步的人民英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出路。中国革命需要有一个先进思想武装的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就是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结论。
正当人们处于纺惶之际,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鼓舞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使他们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经过五西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鲜明地确定了奋斗目标,制定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在世界的东方谱写了辉煌壮丽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深入各大工厂、煤矿码头组织和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罢工斗争。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军阀血腥镇压,失败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必须联合社会各阶层,建立所有进步力量的联合战线。经过慎重考虑,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以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两党合作的推动下,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在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国民革命军迅速击溃了军阀的军队,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也日益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等国民党内的反共首领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持续三年多的大革命最终失败。
大革命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中国反动的和守旧的势力联合起来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的力量,并得到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反动势力掌握着军队,占据着中心城市,对革命群众采取野蛮的屠杀政策。严酷的现实表明,要在一个像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须有新的思考,开辟新的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中国革命由此进入土地革命战争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找到了如何在中国社会立足和发展的答案,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当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的时候,敌人的疯狂“围剿”,加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革命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拨正了革命的航船。同年10月.中央红军首先胜利到达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奇迹般地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又加紧向华北扩张。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广泛联络各种可能参加抗日的力量,制订“逼蒋抗日”的方针,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抗战。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
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当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抵抗失利之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侵略者逐渐将主要力量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和空前残酷的“扫荡”。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人民军队同群众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通过长期的消耗战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1945年8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和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a(“conten”);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
境以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当时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拒绝和平民主的要求,粗暴撕毁规定,公然发动内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解放区军民实行坚决的自卫战争,至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先后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适时地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季,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从当年9月至次年1月,在五个月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相继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在长江以北。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1949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奴役、剥削、压迫的命运,结束了100多年来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就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们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
二、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
新中国诞生之初,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当时在国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饱受战争创伤的国民经济是个烂摊子,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依靠广大群众,肃清反动残余力量,战胜帝国主义的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这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又一
重要任务。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把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作为中心工作,依靠产业工人,动员工商界人士,很快便使在战争中遭受破坏的工矿业恢复生产。新中国的国营经济,也随着没收官僚资本企业逐步建立起来。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控制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人民政府还进行了取缔银无投机的斗争,打击非法囤积生产生活资料等投机行为。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中央人民政府稳定了物价,统一了财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自1937年抗战以来连续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态。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人民克服朝鲜战争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a(“conten”);
至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城乡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实现了根本好转。
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制度改革,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至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群众在获得经济和政治的解放之后,进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废除旧社会各种陋习,是当时新生的人民政府推行社会革新的一大举措。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法律的实施,为全国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始新的生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此外,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还迅速采取坚决措施,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社会痼疾。经过三年的努力,曾经在旧中国绵延不断的娼、赌、毒等社会病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被基本禁绝,广大人民群众为之振奋,社会面貌、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几年的不懈努力,新中国的经济、政冶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基础上,中共中央经过近两年的酝酿,提出了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起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全国农业合作化和
手工业合作化的任务基本完成,私营工商企业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编制和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社会经济建设,并迅速建立起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和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新课题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究竟应当怎样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比较注重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但历史表明,苏联的经验并不都是成功的,在苏联成功的经验也未必都适合于中国。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在初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新的方针,试图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同时这一时期在科学文化工作中,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957年2月,毛泽东又根据东欧发生的波匈事件的教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些重要思想和方针提出后,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党内和社会上
一时间出现了十分活跃的民主气氛。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异常复杂的任务。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中国共产党人希望少走弯路,在最初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思想,但毕竟是不成熟的。一段时间里,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主要在两个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失误:一是在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二是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导致了频繁的政治运动,并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长达10年的全局性社会动乱。
从195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20年,在有些方面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尽管历经坎坷但仍然在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科技及外交等各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为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新道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这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心愿。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
形势的发展呼唤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站了出来,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系列重大决定使得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的标志。从此,中国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1979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关系进行全面调整。这次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长期存在的积累率过高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调整的重点是理顺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党开始着手为“文化大革命”以及此前的政治运动造成的冤假错案全面平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关系。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客观评价了毛泽东的一生,对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做出结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了初步概括。这一《决定》的通过.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结束了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思想混乱,团结一致地承担起中国改革开放的重任。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改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中国的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取得突破的。在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鼓舞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打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改变企业原先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的所有制格局。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以此为标志,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与改革同步,对外开放工作也正式启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半年时间的酝酿,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广东、福建两省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城市首先设立经济特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很短时间里就取得显著成就。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1984年春,进一步开放由中国北部到南部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初,决定开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随后再开放辽东和胶东半岛。1987年后,设立海南省,把海南岛建成中国最
大的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样一来,中国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开放新格局。
但是,直至1992年前,中国的改革究竟应当朝哪个方向走?它是以完善原有的计划经济所有制为目标,还是以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人们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中国的改革最初的指导思想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让市场发挥调节和补充作用。与此相呼应,改革先从“体制外”入手,即在非国有部门倡导建立市场导向的企业,依靠它们实现经济的增长,由此在中国出现了体制内“计划”与体制外“市场”并行的“双轨制”格局。随着乡镇企业、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合资、外资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份额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增长。改革的实践推动着人们的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发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决定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已蕴含着市场化改革的取向。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进入一个艰难的阶段。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造成了相当多的问题。当中国的改革有可能迷失方向的时候,邓小平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虑和困惑。1992年秋,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来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全面系统推进的新阶段。
随着市场化改革目标的确立,政体体制改革及其他各个方面政策的调整的步伐也随之加快。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在稳步推进。如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实现依法治国、实行基层自治与扩大基层民主、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改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交往活动日益活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外交工作的任务发生了根本转变,主要就是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为此,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调整,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改革不仅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也包括文化和社会领域。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使得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科技实力和人才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优秀作品,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培养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风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体育方面.中国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同肘,也积极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有步骤地在城镇建立起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也随之急剧增加。中国共产党对非政府组织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重点培育发展行业性、慈善性和服务性社团和基金会以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福利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并把一些管理和服务功能转交给非政府组织。
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国家财政实力有了很大增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千百年来,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的理想和追求。为此,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为了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实行进一步的改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6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关于社会
建设的决定,它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此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事业、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等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它不仅使13亿多中国人过上小康生活,也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应抓住机遇、勇于变革,应对桃战、奋发有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心得体会
在我党九十岁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很多的活动。5月份我校也启动了“党旗在我心中”系列活
动。举办这些活动的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以崇高的敬意;另一方面,可以带动的学生关注党史,学唱红歌,深入了解我党的光辉历程,认真总结和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激发人的爱党、爱国情怀。
从1921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历史我们怎能忘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改革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期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各各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后来又经历了“左”倾错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
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不仅敢于并且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饶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事实,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经过十二大,至今为止的21年时间里,我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的等不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今天,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有xx万的党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党。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人的努力。我们怎能忘记?
通过党史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信念,我希望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尽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看了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简介还看了: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党的奋斗历程简介6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