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4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08-23 13:18:01 | 浏览次数:

篇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

  作者:孔昕

  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9年第11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重大科学论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宝贵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辉煌历史的理论结晶。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风雨历程,经受了国际国内的各种风险考验,正是因为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国家實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的先进政党,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社会主义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历史。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需要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相同于苏联东欧等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因此,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而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实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以苏联模式为借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样一次选择开创了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这一时期,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重要的思想认识。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严重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马克思主

  义的正确轨道,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推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担负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从一穷二白起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会出现。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根基之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又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发展走向深入。因此,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一劳永逸的,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党的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指明了正确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保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党的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各项工作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确保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抓住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既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又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方向坚定、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篇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

  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篇三: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

  

  中国式现代化的什么是坚持党的领导

  1、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篇四: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什么是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作者:吴

  敏

  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4期

  [摘要]我党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工具”,这决定了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以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本质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实行政治的方式、法治的方式和党政分开的方式。

  [关键词]党的领导,本质内容,人民当家作主,方式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4—0058—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关系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回答了另一个同样重大的时代课题,这就是:什么是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这个问题的科学回答,对于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要内容。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搞清楚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邓小平关于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提供了认识基础。

  邓小平指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一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因此,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邓小平的这个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领导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由于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所以,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一方面要根据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他们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之所在,组织、支持和帮助人民群众去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在人民群众为实现其根本利益而进行的奋斗实践中,当遇到困难、阻力和危险的时候,共产党人还要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心甘情愿地奉献出自己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这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就是党的领导应有的科学内涵。正如邓小平明确指出的:“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既然党的领导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为目的,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重要的“利益和意志”是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后来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对上述思想作了更明确的表述,第一次使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提法。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1980年的一次重要谈话中,他又强调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工作的核心就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五大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又相继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党的领导的“核心”和“本质内容”定位于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党的领导这个当代中国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领导的科学理论奠定了稳固的认识论基础。

  二、以政治、法治、党政分开的方式坚持党的领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仅科学地诠释了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而且对怎样坚持党的领导也作了科学阐述。

  早在党的十一届二三中全会之后不久,邓小平就鲜明地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的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此后,他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提出了改革党的领导制度的问题。自那时以来,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在改善和改革党的领导方式、领导制度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举措。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视角来看,邓小平理论着重揭示了党的领导应坚持的基本方式、基本方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揭示了从革命党领导方式向执政党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科学发展观着重揭示了党的领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各项任务的统筹兼顾和协调推进。这些内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领导方式的一整套新思路,对于在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首先,以政治方式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七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里所讲的三种领导方式并不是平行、分离的关系,政治领导实际上内涵着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被邓小平称作“一个字都不能动”的党的十三大报告讲得很清楚:“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其中,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是指党的政治路线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这是对党的政治领导内容的质的规定,内涵着党的思想领导的要求;重大决策是指党组织按照党的政治路线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张和办法,是党的政治领导具体的实现形式;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组织人事保障,体现着党的组织领导的要求。这几个方面科学配置、有机统一,构成了党的政治领导方式的完整内涵。这种领导方式所显示的领导力,一是党的基本理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的说服力,二是党的政治路线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吸引力,三是党组织及时、正确、有效地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感召力,由此确立的党的崇高威信才使得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支持、拥护和追随党的领导。

  需要说明的是,从党的十三大报告的阐述来看,党的政治领导方式中“重大决策的领导”,是指党组织向相关国家政权机关“提出”决策建议,这是政治责任的体现,不是行政权力的行使,只具有建议性、指导性,不具有强制性;同样,“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也是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属于建议范畴。党组织提出的关于重大决策和重要干部任用的建议是否被采纳,只能依靠建议本身的正确性和党组织政治宣传的有效性,要由相关国家政权机关根据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作出决定。党的十三大突出强调的这种政治领导方式,实际上是我们党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正如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谈到党的领导时所言:“所谓领导权,不是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党的领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干涉,不是党权高于一切。这是与‘以党治国’完全相反的政策”,“我们反对国民党以党治国的一党专政,我们尤要反对国民党的遗毒传播到我们党内来”,党的“真正的优势要表现在群众拥护上。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上是靠不住的”。

  其次,以法治方式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二大提出:“新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规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从中央到基层,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党是人民的一部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一经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全党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并将“依法治国”提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对于这个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也进一步作了强调和阐述。所谓法治,就是将宪法和法律置于国家政治生活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组织(包括执政党、国家政权机关、国家武装力量等)和个人(包括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各级领导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这个基本方略的实践体现,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遵循的法治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人治”方式的根本否定,反映了现代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论述来看,坚持党的领导应该遵循的法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党的领导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宪法所讲的党的领导,实质上是指党的政治威信、政治权威、政治资源,这是党的法治领导方式所依据的宪法前提。(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主要精神已经体现在了宪法和法律之中,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就意味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意味着坚持党的领导。(3)党组织提出的关于重大决策的建议被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政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转化为相应的国家意志之后,党组织要通过自己的积极工作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使这些国家意志在实践中切实得到贯彻执行。(4)宪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并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和责任分别授予了相应的国家政权机关,相关法律又对此进行了具体规范。各级党组织要依靠党的政治威信、政治权威和政治资源,支持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支持各级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承担责任。宪法和法律在实践中得以遵循,也就是党的领导在实践中得到了实现。

  再次,以党政分开方式坚持党的领导。1986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党政分开,从十一届i中全会以后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三大更是对实行党政分开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关于党政分开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领导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要实行党政分开,主要因为党和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不同、组织形式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党只能通过政治宣传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社会发展进行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引导,不能像国家政权机关那样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党政分开领导方式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1)划分党政职责。关于各级国家政权机关的职责,宪法和法律已有明确规定;关于党的各级组织的职责,党章和党的重要文件也规定得很清楚。比如,地方党委的职责,一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二是保证国务院和上级政府指示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本地区的实施,三是对地方性的重大问题提出决策,四是向地方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五是协调本地区各种组织的活动。(2)理顺党政关系。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建立了国家政权机关,就应当保证国家政权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效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提出的重大决策,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才能具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威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党的主张和办法变成国家意志以后,由国家政权机关按照法定职责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组织通过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办法,通过党组织和党员贯彻执行这些主张和办法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法定程序对国家政权机关实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党政关系,确保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各司其职,并且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3)调整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各级党委不宜设立不在政府任职但又分管政府工作的专职书记、常委。党委办事机构要少而精,与政府机构重叠对口的部门应当逐步撤销。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应处理法纪和政纪案件,应当集中力量管好党纪,协助党委管好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

  实践证明,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到党政分开,是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这种改革有利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从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党的自身建设,集中精力发挥政治领导和政治监督作用。当然,实行党政分开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这些条件我们现在或许还不完全具备,但党政分开的原则和方向无疑是要坚持的。

推荐访问: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 本质 领导

本文标题: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4274.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坚持党的领导是什么本质(4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