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7篇
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7篇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陆游示子孙诗管窥胡振龙(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二系,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 与宋代以前的示子孙诗相比,陆游此类诗数量众多,主题取向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游 示 子 孙 诗 管 窥胡 振 龙(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二系, 河南 洛阳 471003)摘 要: 与宋代以前的示子孙诗相比, 陆游此类诗数量众多, 主题取向也较为广泛, 诸如教子安贫乐道、赞美儿孙、谈诗论艺以及抒发爱国思想等。但在艺术上却存在着有句无篇、语意重复和大发议论等缺陷。关键词: 陆游;示子孙诗;主题取向;艺术观照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1999)06-0067-(04) 陆游一生, 享年很高 ,创作极富, 60 年间万首诗 。其诗取材也颇为广泛 ,“凡一草一木 ,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 1] 。本文所关注的是其示子孙一类诗。一 、陆游之前的示子孙诗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现存最早的示子孙诗当数东汉韦玄成之《诫子孙诗》 ,见于《汉书》卷七三本传。韦家诗礼相传 ,世代显赫。玄成宦海浮沉 , 最终继父相位, 封侯故国 。因作诗“自著复玷缺之艰难,因以戒示子孙”。诗中备述居官之不易, 告诫后代要“惟肃惟栗,无忝显祖” [ 2] ,体现出典型的伦理教化色彩。如果说韦诗尚不为人熟悉 ,那么陶渊明的《命子》和《责子》诗则广为人知 。《命子》历数陶家祖先功德意在勉子读书上进 ,然事与愿违,诸子或懒惰贪吃 ,或愚钝贪玩,“总不好纸笔” 。无奈诗人叹道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 3]唐诗中示子孙之作并不多见,遍检《全唐诗》仅杜甫、韦应物 、刘长卿、韩愈、卢仝、李商隐 、杜牧 、韦庄等存有十余首 。然而,唐人示子孙诗的创作倾向却十分鲜明:一是嗜好夸耀子孙,二是赤裸裸地劝奖子孙功名心。杜甫赞誉幼子宗武说 :“觅句新知律, 摊书解满床。” [ 4] (《又示宗武》);杜牧祝愿侄子道:“祝尔愿尔贵 ,仍且寿命长 ……愿尔出门去, 取官如驱羊。” [ 5]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最能体现“望子成龙”心理的是韩愈的《示儿》诗,诗中毫无顾忌地以富贵骄人,以功名教子 ,因而招致后世非议 。宋人对此诗很不满 ,或云“所示皆利禄事”, 或云“用玉带金鱼之说以激之 ,爱子之情则至矣,而导子之志则陋矣”。其实 ,还是清人赵翼看得明白 :“不知舍利禄而专言品行 ,此宋以后道学诸儒之说 ,宋以前固无此说也” [ 6] 。誉儿也好, 所示皆利禄事也罢 ,唐代人完全是发自肺腑的本色行为 ,绝无道学家的头巾气。至宋 ,示子孙诗数量增多 。北宋主要有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柳开《与侄柳瀛》、苏轼《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儿子》 、《洗儿戏作》等。南宋陆游则写下了约 130 多首示子孙诗, 远远超过以前此类诗的总和 。二、陆游示子孙诗的主题取向 陆游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山阴望族, 享年 85 岁 ,有子 7 人 。时人称其为“子孙众多如王谢,收稿日期:1999-09-07作者简介:胡振龙(1963— ), 男, 江苏邳州市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二系副教授、硕士。第 14 卷 第 6 期 天中学刊 Vol.14 No .61999 年 12 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Dec.1999DOI :10.14058/j.cnki .tzxk.1999.06.018
寿考康宁如乔松 。诗能穷人之谤,一洗万古而空之” [ 7] 。7 子中, 除五子子约早逝外 ,余皆年逾古稀 ,仲子子龙甚至寿高 87 岁 。陆游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在《跋范巨山家训》中说:“人莫不爱其子孙, 爱而不知教之, 犹弗爱也 ;人莫不思其父祖, 思而不知奉其教, 犹弗思也” [ 8] 。诗歌即是他教诲子孙的工具 。其示子孙诗创作主题比较丰富 ,主要分以下几类:1.“且要沉酣向文史 ,未须辛苦慕功名。” [ 9] (《睡觉闻儿子读书》)———教子安贫乐道 , 读书治经 。陆游一生志在抗金复国 ,但由于南宋小朝廷妥协苟安, 其报国之志无从实现, 长期投闲置散 ,晚年生活极端困顿 。蜗舍鹑衣,食不兼味。然而 ,诗人并不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功名 。诗中经常教诲子孙勤习六艺, 以苦为乐:“六艺江河万古流, 吾徒钻仰死方休。” [ 9] (《六艺示子聿》)“得饱不啻足,闭门还读书 ……人生随所遇, 勿替此心初。” [ 9] (《复窃祠禄示儿子》)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陆游认为仕宦公卿并不重要,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享有美好的声誉:“但使乡闾称善士 ,布衣未必愧公卿。” [ 9] (《示元礼》 ,元礼为其孙)在另外一首诗中他还郑重其事地要儿子熟读反映周代奴隶辛苦耕织的农事诗 :“为农为士亦奚异, 事国事亲惟不欺 ……最亲切处今相付, 熟读周公《七月》诗 。” [ 9] (《示儿子》)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大都有浓厚的功名欲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甚至梦见夭折的儿子“地下成进士” [ 10] ,相形之下, 陆游劝子为农体现出思想的进步性。联系其一生行事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并非诗人的故作姿态, 而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2.“何似吾家好儿子 , 吟哦相伴短檠前。” [ 9] (《喜小儿病愈》)———夸誉子孙 。前述唐人喜夸耀子孙 ,陆游更其如此 。诸子中他偏爱幼子子聿 ,《跋为子聿书诗卷后》云 :“然此儿近者时时出所作 ,皆大进 。论建安黄初以来至元和后诗人, 皆有本末 , 历历可听 ,吾每为汗出 。” [ 8] 是故陆游赞美子聿之诗比比皆是:“故山谁伴隐茅茨 ,幸有吾家大耳儿 。” [ 9] (《示子聿》)此将子聿比为刘备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 9]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誉其好读书 。总之 ,“人才如尔少,老健及吾难 。” [ 9] (《示子聿》)即誉儿也复誉孙 ,开孙刚满月即目之为“奇童” 、“虎儿” :“就令长大未必奇 , 亦作人间孔文举。” [ 9] (《开孙满月》)今天看来, 子聿等不过尔尔 ,实难望其乃翁之项背 。文学创作成就自不必说,子聿为官甚至有丑行记录在案 。宋人俞文豹 、刘宰著作中,均载其官溧阳之秽政恶迹 ,并致函隐如针砭[ 11]。因此 ,“人才如尔少”可视为诗人的誉儿癖发作 。钱钟书先生评价说 :“放翁诗有二痴事 :好誉儿, 好说梦。儿实庸才, 梦太得意 ,已令人生倦。” [ 12] 所说并不为过 。3.“汝果欲学诗 ,工夫在诗外。”(《示子聿》)———谈艺篇章。此为陆游示子孙诗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从中可见其独树一帜的诗学理论建构。陆游早年师事江西诗派成员曾几, 在《曾文清公墓志铭》中说“从公十余年” [ 8] , 还曾受过以撰《江西诗社宗派图》而闻名后世的吕本中的影响。因此陆游的一些诗论打上了江西诗派的烙印。如“诗家忌草草, 得句未须成” [ 9] (《子聿入城》),注重锤炼字句 ,反对诗人率尔操觚 。然而,仅仅看到陆游继承江西家法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 。放翁论诗之可贵在于从江西派论诗重书本 、尚炼句炼意的藩篱中跳脱出来,转而重视社会生活、人生体验 。《示子聿》诗云:“我初学诗日 ,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稍悟 ,渐欲窥宏大” ,叙述了自己诗风的转变过程 。诗末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 :“诗为六艺一, 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 [ 9] 《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9] 精辟地指出诗歌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而非书本知识 , 要得到透彻深刻的认识,非身体力行不可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书本与诗、创作和生活的辩证关系。这是陆游诗论不同于江西诗派的主要标志 ,也是他对古代诗论的重大贡献。舍此而外 ,示子孙诗还涉及到对唐· 68 ·胡振龙:陆游示子孙诗管窥
代作家的评价。陆游推崇李白和杜甫:“数仞李杜墙 ,常恨欠领会 。” [ 9] (《示子聿》)教导儿辈要细心体悟李杜、韩柳文风的差异 :“吏部仪曹体不同 ,拾遗供奉各家风” ,更要看到四人的相同处:“未言看到无同处 ,看得同时已有功。” [ 9] (《与儿辈论李杜韩柳文章偶成》)李杜韩柳四子皆不依傍别人,各以其雄厚的才力臻于创作化境 ,即是陆游所说的异中之同。他对元稹 、白居易 、温庭筠 、李商隐的创作成就评价较低:“元白才依门 ,温李真自郐” [ 9] (《示子聿》)我们认为 ,元白诗明白晓畅, 温李诗词采绝世,都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陆游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4.“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9] (《示儿》)———爱国绝唱 。与陆游其他题材诗多言征伐恢复事不同 ,示子孙诗中以爱国为主题的仅有 3 首而已, 但影响却极其深远 。3 首诗中有两首表达了对抗金复国的必胜信念 ,《仆顷在征西大幕登高望关辅乐之每冀王师拓定得卜居焉暇日记此意以示子孙》即其一 ,诗云 :“南北会当一 ,老我悲不遇。子孙勉西迁,俗厚吾所慕……永为河渭民 ,勿惮关山路。” [ 9] 勉励子孙后代待南北一统后迁居风俗淳厚的西北关辅之地。临终前 85 岁高龄的老人满腹遗憾地吟出了千古绝唱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9] (《示儿》)此诗虽只有短短的 28 字 ,但一石激起千层浪 ,它引来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之折腰 。早在南宋 ,刘克庄《端嘉杂诗二十首》之四有感于此诗说:“不及生前见虏亡 ,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知荐, 定告王师入洛阳 。” [ 13] 公元 1234 年蒙古灭金后 ,南宋政权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 ,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 。但随后不久 ,蒙古铁骑踏遍了江南的山山水水 ,昏庸无能的南宋政权寿终正寝。当此际,遗民林景熙读放翁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在《书陆放翁诗卷后》一诗中愤愤不平:“青山一发愁氵蒙氵蒙, 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 ,家祭如何告乃翁 。” [ 11] 刘、林二诗一喜一悲 ,情绪反差很大 , 但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 ,两人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三、陆游示子孙诗的艺术观照以上我们介绍了陆游示子孙诗的主题取向,如果从创造艺术角度审视 ,便可发现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 :充斥篇幅的大率滥熟滑易之作 ,极少精心结撰的佳篇。细加品味, 其主要问题在于:1.先得佳句 ,续成首尾。综览古典诗歌创作形态, 约可分为 3 种 ,一曰虽有佳句 ,但全篇句法不紧凑, 意境欠浑融 ,此可谓有句无篇 。谢灵运诗常有此弊 。二曰整首诗兴象玲珑, 浑然一体,不可句摘,此可谓神完气厚之作 ,陶渊明、盛唐诸公之诗是也 。三曰既乏工巧句, 全篇也无完整浑厚之意境 ,此可谓虽有亦无的平庸之作。有句无篇的现象在陆游诗中每有发现 。清沈德潜《说诗啐语》认为陆游律诗“八句中上下时不承接” ,“神完气厚之作十不二三” ,并推测原因是“先得佳句,续成首尾” [ 14] 。即以其示子孙诗而论 ,《雨中示子聿》 [ 9] 之二三联“瓜蔓水生初抹岸,楝花寒动却添衣 。吾玄自笑岂尚白, 汝瘦元知能胜肥”写景清新 ,用典工巧。结句“苦学勿为干禄计 ,宦途虽乐不如归”却显出拼凑痕迹 。又如《夜与儿子出门闲步》 [ 9] 一诗 ,前 4 句是出门所见,颔联“草根萤堕久开合 ,云际月行时吐吞” ,一俯一仰 ,观察细致,对仗工稳,应为先得之佳句 。尾联“旧书半蠹犹堪读 ,粝饭藜羹莫更论”议论拙笨 ,宛如谢客玄言诗的尾巴, 看来是接续而成。2.句法稠叠 ,语意重复。清朱彝尊谓《剑南集》中“句法稠叠, 诗之终卷 ,令人生憎。” [ 11] 并摘其雷同之句多达 39 联 。如“身似老僧犹有发, 门如村舍强名官” ,“身似在家狂道士, 心如退院病禅师” ,“身似败棋难复振 ,心如病木已中空”之类。他诗如此尚能理解 ,示子孙诗是写给后· 69 ·胡振龙:陆游示子孙诗管窥
辈的, 如无话可说搁笔便罢,大可不必为文造情。但事实上反复使用雷同的意象 、语句的现象屡见不鲜。句意重复的如“通经本训诂, 讲字极声形” [ 9] (《读经示儿子》)、“学先严诂训 ,书要讲声形” [ 9] (《示子聿》)、“字字讲声形, 仍要身践履” [ 9] (《示儿》)等 。意象语汇重复的就更多了。《诗·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 ,“青青子佩” ,郑玄笺 :“青衿, 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佩,佩玉也。士佩珉而青组绶。”据此 ,“衿佩”一词代指青年学子 。陆游嗜好此词 :“且喜佩青青” [ 9](《示元敏》 ,元敏为其孙),“衿佩盛青青” [ 9] (《示子聿》),“汝方衿佩青” [ 9] (《示元敏》)。“短檠”一词更是不厌其烦地形诸歌咏, 如“短檠幸能继” [ 9] (《示子聿》),“吟哦相伴短檠前” [ 9] (《喜小儿病愈》)等不下十处 。诗人嗜好某一种或几种意象本无可厚非 ,陶潜性爱松竹菊,李白喜咏大鹏,姜白石崇尚梅花 ,但这些意象含蕴丰富, 大都打上了诗人的人格烙印。而“衿佩”“短檠”等仅为借代 ,并无象征内涵 。陆游爱不释手,大用特用,只能视为词繁意复、诗语贫乏而已。3.以文为诗 ,大发议论。诗贵含蓄 , 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当然, 含蓄美并非诗美的惟一原则, 以说理见长的诗为数也不少 。但大发议论 、散文化倾向严重会损害诗体特质, 从而减弱读者的阅读兴趣则是显而易见的。陆游下列诗句即为败笔:“人人本性初何欠, 字字微言要力行” [ 9] (《睡觉闻儿子读书》),“学须造次常于是, 道岂须臾或可离” [ 9] (《示子孙》),“得道如良贾, 深藏要若无” [ 9] (《示儿》), 诸诗议论直露, 主旨显豁 , 缺乏艺术感染力。《杂言示子聿》一诗则把议论化倾向推到了极致 :“福莫大于不材之木 ,祸莫惨于自跃之金 ……古今共戒玉自献,卷舒要似云无心。庐室但取蔽风雨 ,衣食过足岂所钦” [ 9] 。诗的用意无非宣传老庄忌才外露、明哲保身以及知...
篇二: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新概念·教书育人 01|20102010|01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最近几年,在我上班的沿路上,红红火火地连续开了好几家网吧,于是,就眼见得许多学生模样儿的孩子进进出出,随后也就看到许多家长、老师“寻人启事”的身影,每每引发我深切而沉重的忧思。今天下班时就看到了一幕:正是下班的高峰,一大群人却围在“绿鸟网吧”的门口,七嘴八舌、热火朝天的吵着,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我也凑过去想看个究竟。刚刚近前,就听到一个妇女正声嘶力竭地骂着:“你黑良心了!让我娃在这儿上网,你挣小娃的钱,耽误他上学,祸害人,你心都黑了!”说话时,随手拉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往老板摸样的中年人身上推,那个小孩却一脸的漠然,老板涨红了脸分辩着:
“我开网吧,是合法的生意,打开门,我也不能把人往外撵吧,你连自己的娃都管不住,还赖我!”之后,就仍然是不断的争吵,再之后就是双方的“火拼”,原来这妇女带着亲友团呢,为了找这个孩子花了三天的时间,今天终于在“绿鸟网吧”找到了,和网吧老板言语不和,吵骂起来。在相互指责中,终于上升到武力冲突的层面,亏得众人拉开了,但双方都愤愤不平。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这小孩子始终都保持“中立”的姿态,总是一副漠然置之的样子。我问他是哪个学校的,也不说话,再问:
“怎么不上学啊?”他就那么冷冷地回答:
“学不进去!”在大人们争斗的空当儿,他冷眼旁观,最后拦下一辆摩的,在母亲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中扬长而去,人群四下散开:有人为这位母亲的苦痛歔欷着;有人为网吧老板的“无良”愤慨着;还有人感叹着“世风日下,网吧害人”;自然,也有人觉得这孩子不可救药……我呢,一路上默默思忖,虽然看得分明,但却如何也想不透彻。这样的一路走来,忽然想到了陆游,他有一首诗,大约是告诉自己的儿子子鹬如何做诗的—— —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话说得再直白不过:诗歌的成功,大略本不在诗歌本身,换一句话说,如果不成功,恐怕也不一定在诗歌本身。今天看来,大诗人陆游的确是颇具系统论思维,虽然他儿子的诗歌功夫远不及他,但作为父亲的陆游指出了作诗的真谛与大道,从教子的角度说,他其实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回过头来看,网吧老板的“无良”或者“有良”其实倒不重要,在网吧找孩子的家长及其“后援会”,如果倾力责难网吧,怕倒真是不得要领,有点隔靴搔痒之嫌!这使我想起以前溜冰场、游戏厅、台球室等兴起的时候,不也有家长声泪俱下地控诉它们是荒废学业的罪恶源头吗?有溜冰场的时候埋怨溜冰场,有游戏厅的时候埋怨游戏厅,有台球室的时候埋怨台球室,现在有网吧就埋怨网吧,以后呢?社会进步,还会有好多的新生事物,等着让我们排队埋怨呢。贪图安逸、厌恶学习、理想迷失……客观地说,这些东西其实还在于孩子本身,貌似“公允” “辩证”地分析各方面的原因,不恰好也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吗?当问题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尽管无奈,尽管残酷,我们(尤其是父母)也必须承认自己的孩子的确有问题!我们要探究的也许很多,要改变的也很多!但是,最不应该的是指鹿为马,自欺欺人!—— — 并非为黑网吧脱罪!
■(作者单位:河南灵宝市秦岭中学)“网吧害人”与陆游教子诗的断想周卫华观 点 GUANDIAN GUANDIAN 观 点37C MY K
篇三: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标题】论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作者】王宝全
【关键词】
传统家训
家庭教育
当代价值
【指导老师】李 斌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家训亦作家诫、家教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一种典籍它是指家庭内部父母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来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远溯至上古三代 已有训诫意义的文字见诸典籍记载。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在“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 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三教九流、各色人员等凡为人父母者无不以传统的教育思想训教自己的子女并形诸笔墨用散文、诗歌、书信、格言等多种表达形式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家训类著作。其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最为著名。中国传统的家训专书、丛书涉及到人生的各个领域从胎教到成人教育从日常生活领域到建功立业报国 家训用较为通俗的语言 指定行为准则 规范道德标准阐述处世哲学总结人生经验描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勾勒了中华民族理想的人格形象 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就存在于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的家训类著作中并且潜移默化地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位也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是教育后代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其未来事业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 甚至关系到一个家庭、 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传统家训与当代家庭教育的结合以利于更好的发展当代家庭教育。
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其内涵博大精深 而传统的家训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家训文化起源于传统的宗法社会 伴随着宗法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它是以儒学的“修齐治平”学说为根本以儒学的三纲五常孝悌忠信为核心体现的是仁义孝悌中庸之道的儒学文化精神。传统的家训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治家之道德化了家庭关系的微观基础
1.在夫妻关系上要求“夫义妻顺” 《左传》中说“夫和而义妻柔而正。”[2]管子说“为人夫者敦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3]传统家训认为“夫妇之道天地之大义风气之本原也”。[4]提倡夫妇和顺为夫要守义见色而不忘义处富贵而不失伦为妻要节俭、勤劳等。其中为夫守义是前提如果“夫不义则妇不顺矣。”[5] 夫妇只有相敬如宾才能和睦美满“夫妇之际以敬为美。”[6] 但在“夫义妻顺”中中国传统道德更强调的是“妻顺”。孔子在《论语》中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也”《礼记》把 “男帅女、女从男”当作“夫妇之义” “三纲”中的“夫为妻纲”主张权利向“夫”倾斜《大戴礼记》规定“妇有七去”即丈夫在以下七种情况下可以“休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连多说话都“去”。中国古代社会给妇女规定了很多道德诫条包括“缠足”这一残无人道的要求。董仲舒等还从夫为阳、妻为阴阴应奉阳来为“夫为妻纲 ”作本体论上的论证。重男轻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
2.在兄弟姊妹关系上要求“兄友弟恭” 兄要对弟友善弟要对兄悌恭。“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7]说明兄弟之间是一种血气相通、天然形成的骨肉亲情关系。“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8]则说明兄弟应该相互照顾真正做到友善相处。但在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 强调“长幼有 序”
主张“幼”对“长”的服从 在“兄友弟恭”上权利向兄长倾斜。父若不在了弟要视兄为“父”。
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孝”“悌”并列 当作诸德之要以此推治天下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宗法等级制的伦理秩序。
3.在长幼关系上要求父母“慈”子女“孝” 《颜氏家训》 中说 “父母威严而有慈 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在“慈”与“孝”的关系上传统家训既注重家长对子女的抚养、关心与爱抚同时也非常强调子女对家长要行“孝”道。关于“孝”的内涵中国传统家训有许多具体的规定举其要者首先是对父母要恭敬。“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9]其次要服侍、供养父母。传统家训认为服侍、供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且贵在有诚心、有敬心、有爱心。敬爱是“孝”的第一要义。有了对父母的敬爱之心就能更好赡养父母。但在“三纲”中“父为子纲”权利向“父”倾斜以至于被极端化为“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
4.在推及与国家的关系上要求“忠君报国”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以“家”比“国” 以家庭“私德”推及国家“公德” 以“孝父”促“忠君”并把“忠君”与爱国联在一起。“忠”的涵义是什么《忠经》中说“忠者中也无公无私。„„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为国之本何莫由忠”[10]可见“忠”具有“忠诚”、“ 一心一意”、“至公无私”等含义。《左传》中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11] 子张问政于孔子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2]阐明居官任职不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实就是称之谓“忠”。
同时 《忠经》 把“忠”看作是人立身的重要道德要求 在自身表现为“忠诚” 在家庭表现为“孝悌”在国家表现为“忠君报国”三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忠经》说“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13] 修身、齐家、治国以“忠”贯之 而“忠君报国”是“忠”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
“报国”必须“忠君”“三纲”中第一“纲”便是“君为臣纲”其权利向“君”倾斜以至被极端化为“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
二教子之道造化了社会行为主体 1.立志做人 古人教子很重视“立志”。孔子曰“吾十有五而立于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都说明古人注重教育子女树立远大志向有所作为不虚度年华。同时传统家训中还教育子女要自强自立不要依赖祖辈的地位和财产。颜之推曾告诫子女“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
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2.勤学成材 历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学习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训导孩子要珍惜光阴 刻苦学习。诸葛亮在《诫子书》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颜之推的《勉学》篇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并举了大量事例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上传统家训有许多好的思想如学要一贯要有恒心立恒志为学贵在专心不可三心二意须熟读精思循序渐进学习还要能吃苦等等。
3.教子节约 勤劳、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的美德是古代家训中普遍注意到的问题。《朱子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器具质而洁瓦罐胜金石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些言简意赅、易育易记的条文都说明了节俭的重要性。此外陆游在《放翁家训》中提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明代吴麟征在《家训要言》中提出“治家舍节约别无可经营”“勤俭作家保身为上”等这些也说明了奢侈必导致祸患俭省是保身的良方。司马光在 《训俭示康》 一文中教育儿子勤俭 他引用了宋仁宗时宰相张知白的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明富贵不能常保应该深谋远虑为子孙后代计提倡节约 留下一个清白的家风。
为了进一步阐述事业成败与人们对待物质生活态度的关系 司马光又引用了春秋时鲁国御孙的话 “俭 德之共也 侈 恶之大也。
”意思是说凡是品德优良的人必是以俭仆、恭俭为基础因为一个人欲求小就不会为物质需求所累就可以沿正道做人行事反之一个人追求奢侈就会走上邪路招来灾祸甚至身败名裂。可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德。
三修身、涉世之道律化了社会道德秩序。
1.立德做人 传统家训十分强调修身 并把修身作为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前提。
诸葛亮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而修身就必须要立德做人把孝、友、勤、俭、仁、义、理、智、信等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反躬自省真知力行。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年届七十时写成《诫子益思书》希望儿子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唐太宗也命魏征辑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分赐给子女让他们置于左右以进行品德教育。
2.为政之道 经世涉务主要是教育子女如何处世待人。
在这方面 传统家训尤其重视经世中对政务的处理认为为政第一要尽公尽勤尽忠尽职第二要勤政爱民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第三要清正廉洁。赵鼎在《戒子勤廉》中说凡是做官的人都要以廉洁、勤政为根本。魏征也自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14]。宋人包拯更是以家法的形式告诫子孙“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15]《包拯传》中还将谨慎交友作为经世涉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家训告诫子女 交友的目的“在于得贤”要结交贤能的人作为朋友。如果胡乱交往免不了被他同化受其牵累最终想做好人也来不及了。
对于家教古训这样的民族文化我们应当采取科学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中有益的养料成为我们家庭 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传统家训文化是与单个的家庭联系在一起的。
目前 由于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大多不具有科学的家教知识在实践中往往凭直觉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
一些误区。
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家庭对子女能进行良好的教育 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都比较重视 但也有不少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有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对孩子远大志向的培养 远大的志向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有了符合时代需要的远大志向 并不断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就能为社会做出较多的贡献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远大的志向应该从小培养 。然而有些家长自己没有远大的志向也忽视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他们的目光较为短浅盯着的是眼前的“实惠”想的是如何“赚钱” 受此影响 他们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 不顾社会需要仅从个人意愿出发让孩子弃学经商做“挣大钱的人”。特别是有些个体户常常以“读小学赚大钱读大学赚小钱不识字照样赚钱”来训导子女向子女灌输拜金主义思想。在他们看来世上唯有“钱”最有价值。
现在只顾赚钱不顾孩子前途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的未脱稚气的娃娃架着小四轮搞起了运输十几岁的孩子沿街叫卖涉世尚浅的少年当起了“小老大”。看眼前父母多赚了票子看长远却贻误孩子的成长。
二注重智育轻视德育 在片面教育观指导下单纯抓子女的智育忽视德育。他们“循循善诱”地告诉子女“现在吃点苦等考上大学就什么都好了”。他们关心的是分数而很少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种单纯追求分数的做法对孩子的成才是相当有害的。形成正确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没有“才”不行但只有“才”没有“德”也不行。知识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之重要条件道德是灵魂和方向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正如司马光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单纯抓智育忽视德育和其他教育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利于增强人的创造能力。因此家长应该克服片面教育观纠正只抓智育忽视其他教育的不良倾向要全面地提高孩子的素质。
三教育方法不当 虽然一些家长也重视家庭教育 希望子女尽快成才 但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一是求全责备。子女有缺点或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一味地责骂甚至用粗话、下流话辱骂更有甚者拳脚相加。这样教育的结果让子女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在家中精神随时处于紧张状态有的甚至离家出走有的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有的养成性情粗暴、说谎话等到不良习气。二是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一些家庭迫切地希望子女成大材不仅要求上最好的学校门门功课名列前茅还要学书法、学舞蹈、学钢琴、学绘画等。这样一来一方面加重孩子的负担另一方面给孩子心理上巨大的压力造成子女畸形发展产生过激行为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伤亡事故。
浙江徐力斧劈母亲和贵州安顺双胞胎毒死父母事件都证明了这种教育方法的极大危害。三是...
篇四: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踅量薏兰期—垫堡』 !型坠———一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堡塾些些曼垫鲤堡型墼V 0 1. 16 , N o . 2基!!婪[论陆游的“诗训"教化及其特色陈延斌内容提要陆游“诗训” 教化的主要内容是:
尽忠爱国的激励和嘱托; 报国恤民的为官之道的训诲; 重节崇德的处世之道的传授; 耕读传家的生活理想的灌输。
其“诗训” 教化的特色是:
朴实无华的哲理语言; 平等、 开明的训喻方式; 亲情爱心的濡染浸润。关键词陆游诗训内容特色据笔者所知, 以诗训子, 在我国最早当推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东方朔( 公元前154 一前9 3)写的《戒子诗》 ①。
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 以诗教训子弟, 且数量最多者, 非陆游莫属。
据统计, 在现存的9 0 0 0 多首陆游诗作中, 专门训子或者言及教子的就有20 0 首之多。
陆游的教子诗, 与其著的《放翁家训》 一样, 是他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 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子孙的苦口婆心的嘱告。
字里行间, 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 又饱含着一个慈祥的父祖对子孙们的浓浓亲情、 深深爱意。
探讨陆游的诗训教化及其特色, 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美德建设, 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 陆游“诗训” 教化的主要内窖陆游的教子诗, 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 内容极其丰富,归纳起来,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 尽忠爱国的激励和嘱托。
抗金爱国, 收复失地,救民水火, 这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 也是他教子训子诗的主旋律。
陆游两岁时, 金军废掉徽钦二帝, 北宋王朝灭亡。出生于“廉直忠孝、 世载令闻” ⑦的仕宦之家的陆游, 从小就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 抗金爱国、 恢复中原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中。
这种爱国主义不仅是陆游的毕生信念和为之奋斗不已的人生目标, 而且体现在他对儿辈的一以贯之的教育之中。陆游殷切地期望儿辈要关心国家大事, 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
1166年, 陆游因大力宣传和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 获“鼓唱是非, 力说张浚用兵” 的罪名, 被免去隆兴通判职务罢官回乡。
即便是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 陆游2 6仍然不计较个人得失, 教育儿子以国家大事为重。
这体现在同一年他写的《示儿子》 一诗中。
诗中化用王羲之在父母墓前自誓的典故, 表明自己虽因爱国被黜但时刻准备出仕为国效力的心迹; 借屈原流放, 喻自己虽不在官位而仍心系国事:父子扶携返故乡, 欣然击壤咏陶唐。
墓前自誓宁非隘, 泽畔行吟未免狂。
雨前北窗看洗竹, 霜清南陌课剥桑。
秋毫何者非君赐, 回首修门敢遽忘。
o陆游越到晚年, 越发渴望祖国统一, 越是勉励子孙为收复中原效力。
在65时写的《仆顷在征西大幕, 登高望关辅, 乐之。
每冀王师拓定, 得卜居焉。
暇日记此意, 以示子孙》 一诗中, 追忆起当年的四方之志, 愤怒地谴责了金国的侵略。
他告诫子孙, 自己年老衰病, 统一祖国的大业只能寄希望予你们。
他以浪温主义的笔法, 要求子孙在统一祖国以后移民到西北, 开发边疆, 保卫边疆, 不要惧怕戍守边关的万里征途:?八月 残暑退, 秋声满庭树。
岂无四方志, 衰病迫霜露。辽东黄头奴, 稔恶天震怒。
南北会当一, 老我悲不遇。
子孙勉西迁, 俗厚吾所慕。
……永为河渭民, 勿惮关山路。陆游教子爱国诗中最令人赞叹的, 是他8 5岁临去世前一年冬天写的最后一首教子诗。
也是他的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响遏行云、 气壮山河的《示儿》 诗, 在我国几乎妇孺皆知, 不仅激励着陆游的子孙为国尽忠, 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子为捍卫祖国独立尊严而浴血奋战。万方数据
第二, 报国恤民的为官之道的训诲。
陆游在许多教子诗中都向子弟进行为官之道的教育, 他要求儿子无论是务农还是做官, 都要报效国家, 为民造福, 实实在在做事做人。
在《示儿子》 诗中, 他写道:
“禄食无功我自知, 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 事国事亲惟不欺。
”在这方面的训子诗中, 最全面系统地对子弟进行为官之道教育的是他送给即将赴任的次子陆子龙的一首诗。嘉泰二年( 120 2)初, 陆子龙去吉州任司理参军, 掌管讼狱等事。
在这首较长的《送子龙赴吉州掾》 的诗中, 诗人结合子龙的职务特点, 从四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为官道德的训导:首先, 判理讼狱、 要公正细心, 不可滥用酷刑。
“判司比唐时, 犹幸免笞奄。
”其次, 不可以官职卑微谒见上司而觉羞耻, 不能克尽职守才是奇耻大辱。
“庭参亦何辱, 负职乃可耻。
”再次, 为官清正, 不贪分毫。
“汝为吉州吏, 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 谁能肆谗毁。
” 诗中, 陆游告诉儿子, 堂堂正正做官, 就不怕别人的谗言。最后, 多向品德高洁、 学问精湛的师长学习, 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陆游在诗中嘱咐子龙到任后去看望自己的故交旧好周必大、 杨万里、 陈希周、 杜敬叔, 他认为这些人为官为文都值得儿子学习, 做一个他们那样有道德操守的君子。
他要求儿子与他们“相从勉讲学, 事业在积累。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在其他教子诗中, 陆游还教育儿子, 不要追求高官厚禄, 应时刻想着为老百姓做点事情; 彳 要贪求富贵, 要勤于政务。
譬如:
“万锤一品不足论, 时来出手苏元元” ; “夙夜佐而长, 努力忘食眠” ; “我死汝应传钵袋, 勉持愚直报明时” 。第三, 重节崇德的处世之道的传授。
陆游非常注重对子孙进行重视节操、 重视道德修养、 继承清白家风的教育,并将其视为治家兴业、 为人处世最为重要的部分。
他曾在给朋友的家训题跋中, 明确提出“德” 是家庭兴旺的根本标准。
他说:
“吾所谓兴者, 天地鬼神与之, 乡人慕之, 学者尊之, 是为兴。
不然, 虽门列戟, 床堆笏, 德弗称焉, 何兴之有?” 这种思想也同时贯穿于他的家训诗中。陆游认为, 做个被人称道的“善人” , 比做个达官贵人更好。
“但使乡间称善士, 布衣未必她公卿” ; “果能称善人, 便可老乡里。
勿言五鼎养, 肉食吾所鄙” 。
他鼓励儿子多向品学兼优的人学习, 见贤思齐。
“闻义贵能徒, 见贤思与齐” 。陆游极为看重做人的气节, 看重知识分子的风骨。
他以堂堂正正做人、 保全节操为荣, “八十到头终强项, 欲将衣钵付吾儿” 。
他认为就是穷困而死, 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和坚强的意志:
“吾侪穷死从来事, 敢变胸中百炼钢。
”绍熙三年( 119 2)写的《示儿》 诗中, 他回忆起淳熙十六年受诬罢官的事, 告诫儿子生活再贫穷, 也要保持读书人的节操:斥逐幞被归, 招唤振衣起; 此是鄙夫事, 学者那得尔。前年还东时, 指心誓f m _ . sl( 。
亦知食不足, 但有饿而死。陆游反复嘱告子孙, 不要贪图富贵, 要永远保持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清白家风。
这方面的训子诗很多。
如:“西望牛头渺天际, 永怀吾祖起家初” 、 “会看神授如椽笔,莫改家传折角巾” 。
再如“为贫出仕退为农, 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 汝曹且勿附家风。
”陆游告诉子孙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 要以苦为乐, 追求精神生活。
有关这些教诲的内容在他的教子诗中俯拾皆是, 如:
“人生粗足耳, 衣食不须宽” ; “茅茨不啻足, 此外尽浮荣” ; “残雪初消荠满园, 糁羹珍美胜羔豚” ; “要识从来会心处, 曲肱饮水亦欣然” ; “饥寒虽未免, 何足系吾怀” ;“书生事业期千载, 得丧从来未易评” ; “不如意事何穷已,且放团栾一笑休” 。他要子孙们不慕名利, 甘于淡泊, 达观处世。
“吾儿姑力穑, 奠羡笏堆床” ; “天爵古所尊, 荣名勿多占” ; “先须挽取银河水, 净洗人间尘雾心” 。
“名誉不如心自肯” 、 “吾心本自同天地” 沽名钓誉耗费精力何如恬淡自适、 心脑应该如天地博大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
他在写给在淮西做官的长子的诗中, 要儿子不要为外物动摇自己的信念, 不必世代为官, 早日归乡, 父子共度清贫而快乐的生活:汝少知读易, 外物奠能摇。
但愿早举孙, 不必七叶貂。归来郎罢前, 相从乐箪瓢。陆游7 8 那年, 奉旨到京编修国史, 在寄给两个在外做官的儿子的诗中, 回忆起自已一生坎坷的仕途生涯, 谆谆告诫儿子如自已一生所奉行的做人准则那样靠本事做官,不要为做官而自我柬缚, 不要学习那些挖空心思、 钻营做官的人:
得官本自轻齐虏, 对景宁当似楚囚。
识取乃翁行履处, 一生任运笑人谋。在治家、 处世上, 陆游还要求子孙要以诚实为本。
他认为“保家无异法, 一念勿萌欺” 。第四, 耕读传家的生活理想的灌输。耕读传家、 非仕即农是陆氏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陆游的生活理想。
他一生几次罢官复官, 生活贫困, 但2 7万方数据
他回乡后却能安然躬耕f tt亩- 、 读书教子, 虽苦犹乐, 这不能不说是其生活理想的支撑。
他在绍熙二年( 119 1)写的《示儿》 中, 生动地描绘了自食其力的劳作之余, 与儿子们一起读书学习、 钻研学问、 谈论国家大事的快乐恬淡的田园生活:舍东已种百本桑, 舍西仍筑百步塘。
早茶采尽晚茶出, 小麦方秀大麦黄。
老夫一饱手扪腹, 不复举首号苍苍。读书习气扫未尽, 灯前简牍纷朱黄。
吾儿从旁论治乱, 每使老子喜欲狂。
不须饮酒径自醉, 取书相和声琅琅。
人生百病有巳时, 独有书癖不可医。
愿儿力耕足衣食, 读书万卷真何益!陆游在许多训子诗中都一再教育子孙, 继承陆家这一优良传统, 做一个好学习、 有知识、 能官能民、 自食其力的人。
在《示子孙》 中, 他写道:
“为贫出仕退为农, 二百年来世世同” ; “吾家世守农桑业, 一挂朝衣即力耕。
汝但从师勤学问, 不须念我叱牛声。
” 在八十岁时写的另一首《示JL )中, 他叮嘱儿子永远不能厌弃农耕劳动:
“时时语儿子, 未用厌锄犁” 。
在给正在田间耕作的儿子送饭时写的《黄枋小店野饭示子坦予聿》 中, 勉励儿子“孺子虽知学, 家贫且力耕” 。陆游一生好学不倦。
7 1岁时为表明活到老、 学到老的心志, 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老学庵” 。
他写自己在大雪纷飞、 残灯如豆的夜晚, 不顾年老体衰, 与书鏖战, 教育儿子坚持苦读, 不要感叹逢时不遇:
“病卧极知趋死近, 老勤犹欲与书鏖。
x . I、 JL 可付巾箱业, 未用逢人叹不遭。
” 他常常“往往中夕起, 呼灯取书读” 、 “床头瓦檠灯煜烟, 老夫冻坐书纵横” 。陆游为儿孙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他也反复教育子孙努力学习以便用自己的知识报国恤民。
这种勉学劝学诗占了他训子诗的相当部分。
他勉励儿子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我今仅守诗书业, 汝勿轻捐少壮时” ; “已与几曹相约定, 勿为无益费年光” ; “我老空追悔, 儿无弃壮年” ;“何似吾家好儿子, 吟哦相伴短檠前” 。陆游诗中还向子孙们传授了许多学习方法:
一要勤奋。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 “汝始弱龄吾已耄, 要当致力各终身” 、 “六艺江河万古流, 吾徒钻仰死方休” 。
二要踏实。
他在《读经示儿子》 中教导他们。
要从基本功抓起, 弄通每个字的字形、 字义; 钻研学问要一丝不苟, “惧如临战阵, 敬若在朝廷” 他还教导子弟做学问要有追根“穷源” 的精神, “文能换骨余无法, 学但穷源自不疑” 。三要力行。
“人人本性初何欠, 字字微言要力行” 、 “学贵身28行道, 儒当世守经”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尽管他所讲的“力行” 主要指儒家伦理道德的践履, 但他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及实践的重要性, 还是很有价值的观点。
四要向生活学习。
“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
五要虚心, 他要子孙像伟大的孔夫子那样, 虚心向别人学习, 永不自满:
“巍巍夫子虽天纵, 礼乐官名尽有师” 。二、 陆游“诗训” 教化的特色纵览陆游的诗训, 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尤其善于以诗教子的诗人, 在我国古代家训史上,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首先, 朴实无华的哲理语言。陆游的诗, 大都语言质朴、 简炼而富有深意。
正如清人赵翼《瓯北诗话》 所评论的那样“育简意深, 一语胜人千万。
……出语自然老洁, 他人数育不能了者, 只用一二语了之。
” 陆游的教子诗, 无论是训子忠心报国、 为官廉直、 体恤百姓, 还是教导他们重节崇德、 勤读诗书、 安于农耕等等, 都以非常朴素的语言娓娓道出, 给他们以人生的教诲和哲理的启迪。
例如, 在《送子龙赴吉州掾》 一诗中, 他既告诫儿子为官不贪, 清廉如水, 同时又指导儿子积攒俸禄嫁女、 选择老师教子, 还要儿子不要因考虑贫穷的老父而谋取私利, 背离了为政廉洁的居官之道:
“聚俸嫁阿惜, 择士教元礼。
我食自可营, 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 履破从见指。
出门虽被嘲, 归舍却睡美。
” 他要求儿子去拜访自己的老朋友杨万里时只问安好、 不谈它事, 不要麻烦别人:“汝但问起居, 余事勿挂齿。
”其次, 平等、 开明的训喻方式。陆游是一个崇尚节操、 秉性刚强的学者, 又是一个慈祥、 开明的父亲。
他从不板着面孔训人, 总是以民主的方式、 平等的态度与儿孙们交流, 给他们以教诲或忠告, 从来不摆封建家长的架子。
读陆游的教子诗, 给人最强烈的感受, 就是这一点。陆游自己说他与儿子的关系, 不仅是父子, 更是师友。“我钻故纸以痴蝇, 汝复孳孽不少惩。
父子更兼师友分, 夜夜常共短檠灯。
” 陆游与儿辈们一起同窗共读、 切磋学问,共同议论国家大事, 家庭生活虽然贫穷, 却是其乐融融。“父子共薄饭, 忍饥讲虞唐” , “好学承家夙所奇, 蠢编残简共娱嬉” 。
在《示JL )中他写道:
“吾儿从旁论治乱, 每使老子喜欲狂。
不须饮酒径自醉, 取书相和声琅琅。
” 幼子子聿科场落第, 陆游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反而表扬他学习努力,不计生活艰苦, 鼓励他不要灰心, 坚持学习, 以便将来为国效力。
“雨暗小窗分夜课, 雪迷长镶共朝饥。
名场未捷宁万方数据
妨学, 史限虽严不废诗。
……” 这样开明的父亲, 真可谓是良师益友!在“父为子纲” 的中国封建社会, 尤其在因封建统治者的和理学家们...
篇五: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延斌陆游,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工诗文,亦长于史,其诗词格调恢宏、豪放又清新纤丽,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裘并称南宋四大家而成就最高。陆游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等。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以诗教子、训子,且数量最多者,非陆游莫属。据统计,在现存的陆游9300多首诗中,专门-OIl子或者言及教子的就有200首之多。陆游的教子诗,与他的《放翁家训》一样,是其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子孙的苦口婆心的嘱告。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个慈祥的父祖对子孙们的浓浓亲情、深深爱意。o平等、开明的训喻方式读陆游的教子诗,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他从不板着面孔训人,总是以民主的方式、平等的态度与儿孙们交流,给他们以教诲或忠告,从来不摆封建家长的架子。陆游自己说他与儿子的关系,不仅是父子,更是师友。“我钻故纸以痴蝇,汝复孳孳不少惩。父子更兼师友分,夜深常共短檠灯。”陆游与儿辈们一起同窗共读、切磋学问,共同议论国家大事,家庭生活虽然贫穷,却是其乐融融。“父子共薄饭,忍饥讲虞唐”“好学承家夙所奇,蠹编残简共娱嬉”。在《示儿》中他写道:“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幼子子聿科场落第,陆游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反而:i!==二二=======表扬他学习努力,不计生活艰苦,鼓励他不要灰心,坚持学习,以便将来为国效力。诗中写道:“雨暗小窗分夜课,雪迷长镜共朝饥。名场未捷宁妨学,史限虽严不废诗。”这样开明的父亲,真可谓是良师益友l在“父为子纲”的中国封建社会,尤其在因封建统治者和理学家们的倡导而纲常礼教更加强化的宋代,陆游对子辈的这种民主平等的训喻方式,更是弥足珍贵。陆游不仅与儿辈一同读书,一同劳作,而且与他们一起出游、娱乐、嬉戏,彼此亲密无间。《秋睛每至园中辄抵暮戏示儿子》中生动地描绘了这样一幅老父童心未泯、爱心不减、与子相戏的场面:老翁七十如童儿,置书不观事游嬉;园中垒瓦强名敖予诗寸见真请陆游攀万方数据塔,庭下埋盆聊作池。青蒲红蓼鸿共掩映,病棕瘦竹相扶持。衰颓已作老骥卧,来往尚如黄犊驰。陆游的许多教子诗都是在与儿辈散步、访友、出游时写下的。如《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夜与儿子出门闲步》《东邻筑舍与儿辈访之为小留》《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等。他在与儿孙们共同活动中,常常触景生情、即事寓教。譬如,《与儿子至东村遇父老共语,因作小诗》教育儿子丰年要想到歉年,要重视农事,“丰凶岁所有,农事更深论”;《东邻筑舍与儿辈访之为小留》诗中写邻居新居落成,他带儿子前去祝贺,教育儿子和睦邻里关系(“邻里追随故不疏”)、爱护房舍物品(“穷人从昔爱吾庐”)。O素情爱心的涪染浸润作为一个热爱生活、感情丰富而细腻的诗人,陆游在对儿辈的关怀和培养上同样无微不至,对儿孙的教育是那样地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出门,他拄杖远送,反复叮咛;孩子返乡,他远远相迎;孩子出门,他夜深独坐等候;孩子生病,他忧心十中忡;孩子学业进步,他欣喜若狂;孩子遇到挫折,他热情鼓励;孩子在外做官,他时刻挂念;孩子躬耕田问,他送饭送水。在陆游家训I诗中,这种舐犊深情时时跃然纸上。长子到淮西做官,陆游送行达二十余里,写诗表达自己的思念,梦中都要溯钱塘江而上迎接儿子:吾儿适淮蠕,送之梅市桥。三年安得过,思j殳双蜷凋。今年当代归、秋色己萧萧,迎汝不惮远,梦湃钱塘潮。子坦、子聿外出敛租谷,鸡鸣而起,初更方回,陆游非常心疼,亲自为儿子斟酒解乏:吾儿废书出,辛苦幸庶几:夜半闻具舟,怜汝戴星,扫。手持一杯酒,老意不可违益重父子情。自今日相守,北窗同短檠。⋯⋯俗语说“爱其师,信其道”。陆游是一个深得家教真味的家长,这一切都像润物的细雨滋润着儿辈们的心田,他们从慈父那里接受了浓浓的亲情,也接受了爱家人、爱邻居、爱苍生、爱国家的教育和熏陶。从陆游的教子诗中可以看到,这种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的儿子个个都很孝顺、知书达礼。他的长子子虞和三子子修官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子虞,他在淮西做官时,清正廉洁,颇有政声,故任满离职,百姓挽留;州郡长官上表朝廷,赞扬其政绩。他的幼子子聿与长兄才德不相上下,他的孙子元用(德儿)也很有出息。总之,在家庭教育上,陆游应该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家长;在家训I史上,他卷帙恢宏、别开生面、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子诗,写下了彪炳千秋的浓重一笔!(陈延斌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首席专家)他的幼子子聿去临安行期虽不太长,可他时刻惦念,接到儿子归家的消息,夜不能寐,自觉病体大好,j,7同时勉励儿子勿忘学者之责,共同为国效力。其中有净几句写道:今日坼汝书,一一读眼为明,知汝即日归,明当谴舟迎。⋯⋯草草一尊酒,为汝手自倾,夜分不能寐,顿忘衰病婴;岂惟病良已,白头黑丝生:渐别亦不恶,2016 827万方数据
篇六: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iddot;284·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月下一、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题材多样、数量庞大的诗词,文学成就颇高,时人评价他“高处不减曹思王、李太白,其下犹伯仲岑参、刘禹锡”,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人们对于他的爱国诗歌印象深刻,实际上,还有人评价他是“古代诗人中抒写家庭亲情诗的第一人”,尤其是其教子诗情真意切,意味深长,颇具研究价值。晚年退隐山林、清贫度日的陆游,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与家风传承,因此创作了大量的教子诗、示儿诗,将自己所感悟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给予儿孙后辈求学、做官、为人等方方面面的指导,饱含着一个慈父、慈祖对子孙的殷切期望与眷眷深情,爱子之心跃然纸上。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今天仍然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长沙师范学院的老校长徐特立亦注重“诗教”,为我们当代立德树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德育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一)爱国之情爱国是陆游毕生不悔的追求,也是其教子诗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陆游一生志在抗金复国,却因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报国之志一直无法实现,但他始终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这样的大家情怀与激昂的爱国之心在陆游晚年的教子诗中亦有所体现。在诗里,他常常勉励子孙为国效力,不忘家国,并把自己报国酬志的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诗人年轻力壮时,也曾“万里携一剑”(《思归示子聿》),意气风发,从戎杀敌 ;然而以他一己之力根本无法与大厦倾颓相抗衡,只能在山林之中“垂老叹途穷”,感慨自己年老体衰,报国无门的伤痛溢于言表 ;而在陆游内心深处,一直为国家的前途与人民的命运担忧,这种忧国的情感已经深入骨髓,无论为仕为农都不会发生改变,以至于诗人在和友人闲聊时也不自觉地想起“风漪奇石出临洮”(《休日与客燕语既去听小儿诵书因复作草数纸》),记挂着边陲小镇临洮兵戈相争,边疆未定 ;人虽在野,他也语重心长地教导子孙“仍须知稼穑,勉为国添丁”(《示元敏》),为国家增加劳动力、发展社会生产 ;更不必说其在临终之前写下的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诗中那片赤诚的爱国之心不仅教育了陆游的儿孙,更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矢志不渝、爱国忧民的中华儿女,这样的爱国情怀已经超越了时空,成为所有华夏子孙的共同追求。(二)读书之法出生书香世家的陆游早慧,蟾宫折桂,少年英才,在诗词、书法等方面颇有成就,这一代文豪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其自身的勤奋努力,而陆游也致力于教子成才,将自己毕生读书求学的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因此敦促子孙读书学习就成为了他教子诗中的重要内容。“会看神授如椽笔,莫改家傅折角巾”(《示元用》),从今溯古,陆氏家族自祖上就有读书做学问的传统,浓厚的书香氛围深刻影响了陆游,他引以为傲,并对儿孙继承“诗书传家”的家学家风寄托了殷切期望 ;陆游还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为子孙讲述读书之法与求学之理 :“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示元敏》)具体阐述学习的基础是尊法度、讲形声 ;“家塾读书须十纸,山园上树莫千回”(《示诸孙》)倡导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提倡实践,学以致用,绝不“死读书、读死书”——这些道理不仅勉励陆氏子孙好学求经,也同样适用于如今的莘莘学子。陆游不仅教授读书之法,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用自己孜孜以求的探索、好学精神激励子孙勤奋读书 :纵使晚年年迈体弱,仍然“父子共读忘朝饥”(《诵书示子聿》)、 “短檠幸能继,竟夜可忘眠”(《示子遹》),于深夜苦读,废寝忘食,督促儿孙向“活到老,学到老”的自己学习,能够勤学、好学。(三)为官之道陆家世代为仕,先祖在政治上颇有成就,陆游的祖父陆佃官至丞相,其父陆宰官至少师,虽身居高位,仍尽忠恤民,清白正直,为百姓所称道。陆游自己“一挂朝衣”数十载,在官场几经浮沉,对于做官、为政有独特的心得体会,因此教导子孙继承祖上遗风,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是其教子诗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传统士大夫的典型,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深深刻在陆游的心上 :“我死汝应传钵袋,勉持愚直报明时”(《示子聿》),时时不忘教育儿子继承自己的遗志,为君分忧、报效朝廷 ;虽“处江湖之远”、退隐山林,他也不忘忧国,一心为民,认为“仕勿卑曹掾”(《书意示子孙》),告诉儿子无论担任的官职多小,也要兢兢业业地做事 ;又切切嘱咐即将赴任的儿子子龙“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送子龙赴吉州掾》)要克己自守,做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 ;“棠宜使可爱,蒲正不须鞭”(《送子虡赴金坛丞》),陆游还作诗教导儿子子虡要像召公棠和刘宽那样为政宽仁,才能造福一方百姓。(四)爱子之心从以上的诗词分析中可以感受到,不论是教育子孙爱国忧民、读书勤勉,还是为官清介、修身养德,陆游都言辞恳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兼谈徐特立的“诗教”王启阑 段振榜(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0)摘 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在晚年退居乡村前后写了100多首教子诗。这些诗词寄托了陆游对子孙传承家风、读书求学、为官清廉、修身养德的殷切期望与谆谆教诲。徐特立作为现代教育家,对学生亦重“诗教”。在立德树人语境下极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关键词:陆游;教子诗;当代价值·285·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月下切、语重心长,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儿孙后代的关爱与深情,一片浓浓的爱子、教子之心跃然纸上。此时的陆游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深爱儿孙的父亲和祖父。“儿曹幸可团栾语,忧患如山一笑空”(《秋夜示儿辈》),当子孙团聚时,诗人由衷地为这天伦之乐感到高兴 ;“燕居侍立出扶行,见汝成童我眼明”(《示元礼》),当陪伴在身边的孙子长大懂事了,他的内心倍感欣慰 ; “此诗字字俱愁绝,忍泪成篇却怕看”(《送子虡吴门之行》),当晚年送别远行的儿子时,他显得十分痛苦悲伤,挥泪写下“只道耄年心似铁,诗成也作鼻辛酸”(《送子修入闽》)的诗句,体现了一个父亲无言的深情 ;当孩子病愈时,他欣喜地赋诗一首,“喜见吾家玉雪儿”(《喜小儿病愈》)充满了疼爱之情 ;他还常常在深夜回忆父子共读的温馨画面,“乃翁诵书舍东偏,吾儿相和山之巅”(《诵书示子聿》),更盼望着“此身未死还堪勉,更伴吾儿学数年”(《示子遹》)。可见儿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浸润着陆游春雨般的亲情关爱。二、艺术特点(一)风格朴素自然陆游晚年退隐山林,当年轻时的意气与轻狂褪去,乡村清新秀丽的风景似乎也抚平了他官场不得志的愤懑不平,诗人的内心变得和山林一样宁静幽深,诗歌创作的风格逐渐从雄浑深沉转向陶渊明式的质朴自然。“我行无所诣,悠扬信舴艋。爱此绿树村,舍棹度小岭。”(《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诗人与儿子悠然自得地游山玩水,领略放空自我、恣意而行的乐趣 ; “家住黄花入麦村,闲将稚子出柴门。草根萤堕久开阖,云际月行时吐吞”(《夜与儿子出门闲步》),秋夜里伴着菊花麦浪,父子二人出门散步,静谧美好的风景让他们的心也平静安宁了。还有“秋砧巷陌昏昏月,夜烛帘栊袅袅风”、“苍玉立万峰,清镜渺千顷”之类描写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的诗句。在这些诗里,诗人描写的内容多为闲居生活、自然风物,风格接近陶公,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舒适感。(二)语言质朴平淡,明白如话朱熹曾评价陆游“放翁之诗,读之爽然……语意超然,自是不凡……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戴复古亦有言“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丽”,可见其诗歌语言一贯平实醇厚的特点。这与其晚年朴素自然的诗风相契合。陆游的教子诗语言不事雕琢,不过分追求晦涩难懂的字词与典故,而多运用平易晓畅的语句来讲述深刻的道理,更容易让人接受。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蕴含着的哲理与真挚的感情。“我阅人间久,深知理恶盈”(《书意示子孙》)发出语重心长的感慨与教诲 ;“汝业方当进,吾言要细听”(《示元敏》)是言辞恳切的嘱咐 ;“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送子龙赴吉州掾》)寥寥几笔就体现了诗人晚年与儿子分离的悲伤,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于平淡中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三)饱含深情,以情动人陆游虽有报国之志却几度被罢官,加之年老体衰,晚年生活极端困顿,心中郁郁不平。因此,他的诗中多见感慨年事已高、抒发壮志未酬的郁闷之情的内容 :“春来百疾作,沉痼困鍼砭”(《思归送子聿》),诗人多愁多病,虽有壮志,却无奈“老眼渐昏书嬾读,壮心虽在事多违”(《新凉示子遹时子遹将有临安之行》);另一方面,诗人对幽深秀丽的乡村美景与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之情 :“缩项鳊鱼收晚钓,长腰粳米出新砻”、“鹊惊山月栖还起,萤避溪风堕又飞”,田园风光的美好让诗人忍不住用笔记录下来 ;诗中着墨最多的是对子孙的关心教诲 :“茆屋惟须补漏穿,家人衣食亦随缘”、“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即使生活清贫,诗人也能安贫乐道、不慕荣利,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并且教导子孙如此处世行事 ;诗里还饱含着父子的深情 :与儿子分别后“日倚柴门望汝归”(《新凉示子遹时子遹将有临安之行》),一心牵挂着游子归乡 ;“五斗方须禄,千金且爱身” (《送子坦》),陆游理解儿子为官谋生的艰辛,嘱咐他出门在外好好照顾自己,而不必挂念家中老父。一字一句皆是普天下为父母者的真实写照,情意真挚,十分动人。三、当代价值陆游借用诗词这一特殊形式,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心得通过文字传授给儿孙,教导陆家子孙传承百年良好的家风,为人修身养德、勤俭节约,读书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做官清廉正直、胸怀天下等等,这些平白朴实的道理,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仍然适用。作为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从陆游的教子诗里发现其特别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和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为人格完善的、真正的“人”。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活在距今约八百年前的诗人陆游具有这种思想的雏形,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他的教子诗中得到关于“立德树人”的启迪。一是鼓励学生勤学励志。古代读书人的理想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人更是强调 :夫学须静也 , 才须学也 .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冶性。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学生如何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特别在高等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应该提升所教课程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有机拓展课程深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在学校、学院层面,对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改革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是引导学生安贫乐道。目前,在我们的大学校园,经常出现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不与同学比成绩、比能力、比贡献,而很喜欢与人攀比,比手机品牌,比衣服档次,比吃喝消费,明明家里面的经济实力不够,却喜欢做一些自己经济不能及的事情,裸贷的事情有之,为了金钱出卖自己者有之,甚至无法收拾残局。尽管时代不同了,我们已经进入
·286·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月下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我们仍然有必要学习陆游教育儿孙不慕虚荣、 安贫乐道的思想,教育学生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淡泊名利,努力进取,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三是教育学生爱国为民。作为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十分重视子孙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精神。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9 月 10 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二)借鉴平等启发的教育方法陆游虽然是古代社会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但教育子孙的方式并不呆板、传统和专制,而是平等、启发、循循善诱式的。从他的教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比较“现代”的交流、教育方式,此时的陆游既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智慧的老师,又像是一同成长的朋友,把他毕生求学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子孙,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1)平等交流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内外进行平等交流,对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师生平等对话,才有真正的引导 ;只有师生对话,才能走进心灵 ;只有师生对话,才能彼此接纳 ;只有师生对话,才能共同成长。(2)循循善诱进入新时代,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良好的教育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显突出,这自然也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性化的。我们如何在学生的成长方向上作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外在的目的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呢?因此,要求广大教师以引导为主要方法,而不是以强迫学生适应外部需要为目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善于循循善诱的,像陆游教育儿孙那样,如春风化雨,做学生学问、人生的引路人。(3)鼓励赞赏我们每个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渴望他人的认同和赞赏,更何况未成年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或教...
篇七: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家训诗的当代价值 圃 豢丽平 内容摘要:我国家训诗发展最具巅峰时期在宋代,而宋代最具代表性家训诗人为陆游。陆游作品对当时 的个人修身 、齐家发挥着积极 的影响和作用 ,推 动 了社会 的稳定和 国家的富强。本文从 文学 、教 育及 社会 三 个方面着手,结合实际的情况,阐述其当代价值,以助力推动个人成长、家庭建设和社会发展。关键 词 :陆游 家训诗 当代 价值 宋代为我国家训诗之巅峰 , 对 当朝的政治 稳定 和社会 发展 产 生 了极其重要 的影 响 。在 这个 时 期的众多诗人中,陆游以其数量 众 多 、内涵 丰 富 ,堪 称 执 牛 耳 者。即便是在当今社会 ,其家训 诗价值依然存在 ,为文学的丰富 和创新提供了参考、为教育的开 展 提供 了内容 、为社会 的发 展提 供 了治理依据 和引导方 向。
一、 文学价值 家 训 诗 本身 就 是 一 种文 化 , 并经 多年传 承 ,历久 弥新 。
因此 在 当代的社会 ,陆游 家训 诗 的价 值首 先就体 现在文 化层 面上 。陆 游家 训诗 的语 言描绘 特 色十分 突 出 ,有朴实 无华 型的 ,如 “中年 始 少 悟 ,渐 若 窥 宏 大 ” (《示 子 通》);有 凝练精 准型 的 ,如 “心 心慕绳检 ,字字讲声形” (《示 元敏》);有口语化型的,如 “我 老空追悔 ,儿无弃壮年” (《六 经示儿子》)。这 些丰 富的 问题和 语 言特色 在宋代 是文 化繁荣 的象 征,放之在当代社会 ,可以让我 们通过 这些文体 、语 言对宋 朝 的 文化进 行研究 ,同时也为 当今 的 文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对比,促进 我 国文 学体 系的完善 建设 ,使其 文化价值在不 断地进 行呈现 。
近 些 年 来 ,随 着 网 络 的 发 达 ,很 多文学 作 品的发布 门槛 越 来越低 ,人人都成了 “文学”的 创作者 ,使得高品质文学作品的 数量越来越少 。从 “自媒体 时 代”不断冒出的抄袭事件就可 以 看出,缺乏对文体 、语言 的创新 和发 展 ,过 于依赖 他人 的风格 和 作 品成 了制 约我 国文化 发展 的一 个 因 素 。在 一 些 电视 剧 播 出 之 后 ,我们 可以在 网上看 到相 应 的 吐槽 段子 ,对 电视剧 的剧情 进行 了分析 ,最终得 出了各种韩剧经 典模式组合、宫斗剧经典剧情组 合等等 ,这些批判性吐槽的背后 反映 出来 的就 是我 国文化 在发展 上的不足之处。因此 ,陆游家训 诗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通过文 化 了解 宋代历 史 、风土人 情和 思 想上 面 ,也体 现在 对现代 文化 发 展 的鞭 策和参 考上 面 。从 而可 以 推动 我 国现代 文化 进行 不断 的创 新和求精,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 建设 和发展 ,丰 富人们 的精 神世 界 ,提高整体社会 的素质和文化 涵养 。
二 、社会 价值 陆游家训诗的理学思想是十 分 突 出 的 , “为农 为 士亦 奚 异 ,
事 国事 亲 惟 不 欺 ” (《示 儿 子》)”、 “为贫 出仕退 为农 ,二 百年来世世同” (《示子孙》)等 中体现的 “修身齐家治国”、打 破 “学而优则仕”等级择业观等 “职 商 ”思 想在 当时 的宋 朝 社会 背景下 ,十分 契合 当朝统 治者 的 要求 。因 此朝 廷 对此 十 分 推崇 , 使得陆游家训诗得到了良好的发 展 ,树 立 了重 要 的历史 地位 。在 这种 思想 的影 响下 ,宋 朝 的社 会 稳定 状态是 比较 良好 的 ,百姓 则 知 书达理 、安居 乐业 ;社会则 和 谐稳定 、四海升平 。
2015年 的新春伊 始 ,习总书 记 就 在 新 春 团拜 会 上 特 别 强 调 “治 国必先齐 家 ”的思想 和要求 , 提醒人们要从业也要重视家庭的 建 设 ,注重 家 教 和家 风 的养 成 。
近些年来 ,党 中央加 大 了对贪 官 污吏 的打击力 度 ,在 一些 落马 的 贪官当中,不少人由于为家人谋 取私利 或者在 家人 的不 良熏 陶和 影响之 下走上 了歧 途 ,还 有官 员 的家人 自己利 用该 官员 的人 际关 系网大肆敛财 ,造成了不 良的影 响 。陆游家训 诗这 种治 国先治 家 的理 念放之 当今 的社会 ,正好 有 用武 之地 。家人是 陪伴 在我们 身 边 时间最长 的人 ,同时 也是我 们 最 亲近 的人 。家 人的价 值观 对 于
我们 自己的价值观养成有着直接 的影响 ,正也正 是 “近朱者赤 近 墨者黑 ”的道理 。作为普 通人 也 好 ,作为 为官者 也好 ,只有把 家 建 设好 ,才 能更 好 地应 付 工作 ,
才 能不会受 到家人 的影 响从而 误 入歧途,才能使得社会秩序得到 良好 的维持 ,促进社会发展 。
除 了治家 之外 ,陆游家 训诗 的 “职商”思想还体现在 “王 师 北 定 中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示儿》) 的忠君 匡 国 、 “一钱 亦 分 明 ,谁 能 肆 详 毁 ” (《送 子龙赴吉州掾》)的正直廉 洁 、 “家 贫 不 学 俭 ,物 理 有 固 然” (《示子通》)的勤俭节约等 方面,这些对于当前推动社会 的 良好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 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观念 、 家国情怀在和平年代 ,对职业 的 影 响更 为突 出。而今 ,很多人 在 忙碌的工作中失去了家国情怀的 树立,在一些外国反华势力不 良 言论 的影 响下 ,有 的人 甚至失 去 了基 本 的爱 国情感 ,从事 着卖 国 求财 的勾 当。二是 在我 国 的政 治 体 系之下 ,廉洁从 业意识 和行 为 对于党和国家管理政策 的落实, 对 于为百姓谋 福利 至关重 要 。陆 游家训诗 中 ,没有 “不杀士 大 夫 ”这种治 国观念 ,非常具 有超 前性 、符合我 国的国情。近些年 来 频 频 被 中纪 委 打 下 的 “大 老 虎 ”就是 “刑 不上 大夫 ”的反 面 例子 ,这更意味着陆游家训诗在 当代社会 价值 性的存 在 。它体现 的是社会 治理 、国家 治理方 面 的 得当 ,这 对于 当今社 会 的治理是 一个正 面教材 和促进 。因此 ,陆 游家训诗 在 当代 社会 的价值 体现 主要集 中在通过 治家 为社会 发展 提供稳定 的环境 ,通 过爱 国 、勤 俭 、清廉意识的养成推动社会 的 发展更加 有秩序 、更加 平稳 和和 谐 。
基 于 陆 游 家 训 诗 的 当 代 价 值 ,我国在新时期也会形成新 的 家 训文化 ,这些 文化 的理念 和核 心和传统 的陆游家 训诗是一致 的 ,但 是它 的具体 内容和 观念在 当代社会 的适用性更 强。
三、教育价值 陆游 家训诗 的教育 价值 可分 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两方 面。
在家庭教育中,陆游经常对 年 幼 孙 子 进 行 早 期 家 庭 教 育 教 导 ,如 “但 令学业 无 中绝 ,秀 出 安知有後来 ” (《示诸孙》)。这 样的教育观念放之 当今社会,依 然有 着十分重 要 的参考 和借鉴 价 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综合素 质 的提 高 ,在孩 子 的 教 育 问题 上 ,家长越来 越意识 到幼 儿教育 的重要性。从幼儿教育遍地开花 的情况可以看 出,当代社会在教 育观念上同样也认可孩子的教育 和价 值观养成 要从 小抓起 这样一 个观念 。
“保家无 异法 ,一 念勿萌 欺” (《三山 卜居三十有四年矣 老身七十有五儿辈亦颇》)—— 陆游家训诗中特别强调的一点 ,
就是要 教会孩 子正直 忠诚 、明辨 是非 。当今的社 会是信 息化 的社 会 ,互联网的普及在方便了人们 生 活 的 同 时 也 带 来 了一 定 的 影 响。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双刃剑 , 它可以让人们从中获得便利 ,也 能让人们从 中受到影响。一些不 良的价值观、言论和谣言在当今 的网络平 台上或者 人们 的生活 中 是 随处可见 的 。对 于孩 子 、学 生 来说 ,他们由于社会 阅历缺乏 , 因此 对于事 物 的判 断能力 也没有 那 么强 。习总 书记2014年 五 四青 年 节在 北 京 和青 年学 生 交谈 时 ,
提出了八字真经 ,其中就有 “明 辨”这个要求。明辨,就是要求 学生能够对事物从理性的角度进 行辨 析 ,不要 被假 象所迷 惑 ,动 摇 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念。随着网 络舆情 事件 的不断发 生 ,在 当代 社会 ,陆游家训诗的明辨教育观 念 产 生 了较 大 的影 响 和 借 鉴 意 义 此外 ,在陆游家训诗中,除 了道德 方面 的教育 观念 ,还有思 想 和学 习方 法等方 面 的观 念 。他 曾提 出 :
“纸 上得来 终觉浅 ,绝 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 书示 子聿》)。这和我们当代 的 “实践 是检验 真理 的唯一标 准”这 一理 念和异 曲同工 的 ,并且 也是 当前 高等教育不断推进理论教育和实 践教育相结合的一个传统依据和 参 考 。陆游 还提 出 了 “父子更 兼 师 友 分 , 夜 深 常 共 短 檠 灯 ” (际 子聿》)的教育方法 ,老师 要 具有亲 和力并不 断加 强 自身修 养素质。因此,陆游家训诗在思 想观念 的教育对 于 当代社会来 说 ,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和教育依 据 ,也是符合 当前我国国民教育 需求 的一个 内容 。
总 而言之 ,陆游 的家训 诗是 我 国文学上 的一个瑰 宝 。无 论是 文学 、社会还是教育等方面的价 值 ,都值得我们现在所借鉴和宣 扬、研究和继承,值得我们在新 的历史 发展条 件下重 新审视 ,摄 取其 中的智慧 。
参考文献 [1] 吴 祖宏.宋代 家训 与社会秩序 的 关系研 究[D].安徽 大学 ,2010 [2] 张俊 杰 .传统 家训 文化在 社会 主 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的辩证运用研究[J].
农村经济 与科技 ,2016。27(12):250—251 [3] 钱娇 .试论 宋代 家训 对 我国现代 家庭教 育的启示[D].重庆师 范大学 ,2013 [4] (宋) 陆游著 ,钱 仲联校 注 .剑 南 诗稿 校 注 [H].上 海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986 [项 目:该文 系湖南省2017-#-度教育 科学规划课 题 《宋代 家训诗 的 “职商” 教 育价 值 及 应 用研 究》 (XJK1 7CZY052) 和 湖 南汽 车工 程 职 业学 院2017年 度 院级 课题 《陆游家训诗研究》 (HQZY1702) 的 研 究成果。
] 院 ) (作 者单 位 :湖 南汽车 工程 职业 学
推荐访问: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教子 主要内容 浅谈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陆游教子诗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7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