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8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09 08:15:03 | 浏览次数: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8篇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一直以来,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新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8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8篇

篇一: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面临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一直以来,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新时代下,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做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工作尤为重要。

 一、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防火墙”。高校作为国家的人才储备库,历来在思想领域走在最前端,以培养政治过硬、思想进步及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主要任务。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开展,尤其网络时代下对其进行安全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区分辨别非主流思潮,进而坚定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次,利于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和谐稳定的校园构建,需要抓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三观。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助于坚定意识形态在高校工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确保校园环境建设稳步推进,营造和谐平静育人的环境。最后,利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主力军,与互联网共生共长,处于身心、思想关键时期,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有着深刻影响,尤其政治观,网络上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有着消极影响,削弱其马克思主义信仰。高等教育学校,在传授学生理论的同时更重要塑造正确的政治观、思想观,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因此,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将有助于减少非主流思想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向上向善价值追求,促使其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其相应的重要性,但也同时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其主要有高校师生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淡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正确宣传方式,高校网络监控管理尚不全面等。

 (一)

 高校师生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淡薄

 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思想,但又存在于我们生产与生活中。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对于高校师生,要牢筑马克思主义思想,决不能被非主流、西方腐朽思想侵蚀。随着网络信息、思想思潮的多样化,许多高校教师的教学指导理念也随之多元化,部分教师模仿网络讲一些彰显自身个性话语,认为自身工作仅是科学知识讲解,价值观、意识形态教学等工作毫无关心,忽略了对意识形态安全的保护。而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内容的追捧、关注更胜于高校意识形态内容,经常出现思政课程中台上教师努力讲解,台下学生沉迷手机的现象,专题讲座、思政学习学生参与度低。改革开放对我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多元化思想涌入的同時,一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如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民族主义等不断涌入,它们穿着华丽外衣腐蚀着思想活跃、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尤其一些不明事理、安全意识薄弱的大学生出现跟风 、鼓吹与夸大网络事件,自己不经意间陷入了西方腐朽思想的窠臼。因此高校师生思想的多元性与变化性,其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正确宣传方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上好一堂思政理论课,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学生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政治敏锐高低的重要标准,越是政治上坚定,其理论认识更加清醒。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成果较为丰富,但其思想内容很难入学生的脑与心,也很难外显现于日常生活与实践中。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模式,学生不在从教师、报纸、书刊来获取知识,而是通过网络获取他们想知道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信息。相比较传统教育模式,网络的宣传方式可以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主动性。但高校大部分教师仍热衷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网络宣传,尤其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存在内容单一,机械化灌输现象,缺乏高效方式。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多数停留于非全面的理论讲授阶段,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在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时,部分师生往往处于无目的状态,无法理性、及时有效地应付,进而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顺利开展。

 (三)高校网络监控管理尚不全面

 新时代,网络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方式,对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也起到了更好的助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监管有待加强,“我国的整个体系对网络

 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②。当一些网络事件发酵会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网络言语、评论便会扑面而来,大学生也会通过各种移动客户端发表想法与观点,为其提供了情感宣泄渠道,缓解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但因网络的虚拟性、快捷化,导致网络信息出现了参差不齐,甚至肆意妄为、胡言乱语内容。大量不良信息喷涌式出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大学生无法正确判断,从而错误引导大学生的政治观与思想意识。除此之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问题。高校学生要掌握较为完整体系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知识和相关技能,则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以此来做支撑。目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员主要集中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中,而这部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控、筛选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否则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三、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效路径 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应从加强高校师生思想建设工作,创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方式,完善高校网络监控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以此来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加强高校师生思想建设工作

 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首先要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入手,加强其安全意识。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梦教育为引领,加强大学生国情国史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让主流意识形态牢牢的真正的扎根于高校校园里。另一方面,高校师生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把握好其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时刻关注意识形态新方向,对于当下多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要采取好切实有效预防措施提高辨别、认知能力,认清区别西方所谓的“美国梦”“欧洲梦”。面对西方的恶意诋毁,要树立意识形态底线,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积极努力抢占网络思想阵地。

 (二)创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方式

 “不同特色、不同风格、不同气魄的话语表达,对于某种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增强传播力、竞争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效果是不一样”③。网络时代,高校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核心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加强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方式。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思政建设,运用网络传播方式进入学生视野,内容方法与时俱进,进一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平台适应时代的发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交互特性,倡导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引导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

 表达方式进行沟通与传播,使其自觉主动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对当前国内外前言、热点及焦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与辩证分析,提高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能力,牢牢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避免目前网络西方思想给高校意识形态带来的种种挑战。另一方面,以党团活动为载体,开展线下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定期开展党员团员交流会,有效的、直观的去了解党员、团员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读书学习交流会、经典朗诵、唱响红歌会、讴歌新时代文艺表演等方式,开展积极有效的党团日活动,来展现当代大学生党员、团员风貌,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

 (三)完善高校网络监控管理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④。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应积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网络空间监管机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构建网络内容,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领导能力与处理舆情的决策能力,全面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体系。一方面,要构建网络法律机制,加强法治和政策监管,不断完善网络安全防

 护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通过立法、执法严格制裁网络违法行为、控制负面舆论,优化网络传播环境;利用先进网络通讯技术、媒体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与学生思想动态并根据不同议题进行议程设置,做到从高起点、新视角引领网络话题,如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时间节点,传播网络精品,把握网络话语权,把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学生网络生活中,拓展网络宣传阵地,当好“校园新闻发言人”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建设一支既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又具有高觉悟、高理论素养的教师工作队伍 ,有序开展的教师队伍的选拔、培训与考核工作。尤其发挥好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其理论深度,建立与计算机、思政课程教师的沟通联动机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结语 信息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理性思考、积极应对、多发合力、综合治理,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与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篇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发展与行政管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难点及对策林于良( 苏州大学 , 江苏苏州 215123 )

 )[ 摘

 要 ] 当前 ,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呈现整体向好的主动态势 。

 但是居安也要思危 , 网络

 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形成了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全新传播语境 , 使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趋于多

 元化 、 传播方式趋于个性化 、 呈现方式趋于立体化 。

 进入新时代 ,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

 是复杂多变的 , 对此必须予以警醒和重视 。

 新的历史境遇下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 需要强化制

 度,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生产力 ; 阐释宣介,提升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力 ; 夯实阵地 , 增强网络意识形

 态竞争力 。[ 关键词 ] 新时代 ;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 ] D6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1008-4053 ( 2021

 )

 02-0029-06党的十八大以来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

 重要部署 ,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向好 。

 但当前,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网络意识形态领

 域的斗争仍然是复杂多变的 。

 随着信息技术迭代

 步伐的加快 , 网络日益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 、 交

 往和表达方式 。

 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网络

 技术优势 , 向世界各地兜售其文化价值观 , 这种

 思想渗透正悄无声息地消解我们的主流意识形

 态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空前凸显 。

 从一定意

 义上说 , “ 谁掌握了网络 , 谁就抢占了意识形态斗

 争制高点 ” 現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

 南 , 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伟大

 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

 出要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的根本制度 ”

 o 实践也充分证明 , 只有坚持这一根

 本制度 , 才能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

 的邪路現因此 , 我们要清醒认识化解网络意识形

 态安全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以强烈的根本制

 度意识 , 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真理和事

 实道理讲清楚 、 说明白 、 传开来 , 铸牢网络意识形

 态安全防线 , 为新时代既定目标的达成提供强大

 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 、 深度变革: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呈现新特征无论我们是否承认 , 信息技术都在深刻影响

 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 形成了与传统媒体时代不

 同的全新传播语境 , 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呈现出新

 的特征 。( 一 )

 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网络的发展 , 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的迭代升

 级 , 正深度变革传统媒体时代一元主体的信息生

 产格局 。

 自媒体门槛低 、 用户基数大 、 信息量大 、

 传播速率快 、 互动功能强等显著特点 , 使任何组

 织机构 、 社群 、 个体等都可能成为网络时代掌握

 “ 麦克风 ” 的话语生产主体 , 因此 , 一元主体垄断

 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逐渐被打破 。

 由此衍生的现

 实问题是 , 参与其中的任何主体都可以不受时空

 限制生产现实生活中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思

 [ 作者简介 ] 林于良 ( ( 1989 — )

 , 男 ,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研究 ”( 15BKS032 )

 )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 “ 社会思潮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 ( ( 2019SJB484 )

 )

 ; 中国建

 设教育协会重点课题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 ( ( 2019170 )

 )

 。29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发展与行政管理想信息 , 其中自然不乏毫无根据和缺乏理性的谩

 骂 、 谣言等负面信息 。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历史虚

 无主义 、 普世价值等错误社会思潮也搭上网络技

 术迭代升级的快车 , 正竭力同马克思主义争夺网

 络话语权 。

 境内外敌对势力正破坏性地利用技术

 优势 , 将其文化价值观输入我国 , 同时在网络上

 炒作敏感话题 , 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对抗

 与角逐 。

 在吸睛规则的作用下 , 各种反马克思主

 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 “ 大受

 追捧 ” , 不断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存空

 间 。

 各种错误社会思潮逐渐进入人们的头脑 , 影

 响人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理论 、 制度

 等问题的基本态度 , 严重威胁我国网络意识形态

 的安全 。( 二 )

 意识形态传播方式趋于个性化网络信息技术崛起之前 , 报纸 、 广播 、 电视

 等主流媒体承担着信息传播的主要职责 , 这种

 传播方式具有自上而下的良好贯通性 , 为国家

 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载体 , 取得了积

 极的成效 。

 但这种线性传播方式不仅容易忽视

 受众的认知接受心理 , 还存在易受时空局限等

 问题 。

 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 , 网络成为信息传播

 的主渠道 , 这不仅破除了传统媒体的时空壁垒 ,

 还实现了信息生产者 、 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

 即时互动 。

 依托大数据 、 算法推荐 、 云计算等智

 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 以 “ 用户为中心 ” 的个性

 化 、 精准化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日益受到青睐 ,

 智能终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交

 流的主要方式 。

 因此 ,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整

 体跃升至一个新的层级 , 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

 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

 在传统模式下 , 受众获取的

 信息大多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基于受众偏好

 进行的一般推送 , 这种单向度传播方式虽然可

 以直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普及 , 但受

 众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 他们的认

 同度和接受度不高 。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意识

 形态可以基于场景 、 时间 、 用户偏好等个性化需

 求 , 实现精准化生产 、 智能化推送 , 这无疑是信

 息传播领域一场新的革命 。( 三 )

 意识形态呈现方式趋于立体化唯物史观认为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对其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

 作为一种社会意

 识形式 , 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和风向标 ,

 是一个社会的黏合剂 。

 一个社会一旦处于 “ 意识

 形态的真空 ” 之中 , 必然产生思想混乱和价值无

 序 , 社会也难以正常运转 。

 从根本上看 , 意识形

 态工作不仅关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美好生

 活愿望的实现 , 还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

 治久安 。

 而意识形态只有通过一定的呈现方式

 为人们所认知 、 理解和认同 , 才能转换为掌握群

 众的物质力量叫在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方式上 ,

 以往主要依托文字符号 、 图像动画 、 音频视频等

 二维形式进行综合展现 。

 而虚拟现实 、 增强现

 实 、 混合现实 、 可穿戴设备等智能技术的应用 ,

 打破了以往的二维呈现方式 , 可以为受众提供

 集视觉 、 听觉和触觉为一体的场景化 、 沉浸式体

 验 。

 如 2018 年 “ 两会 ” 期间 , 新华社客户端发布

 “ 增强现实 ” 报道 《 AR 看两会 I 政府工作报告中

 的民生福利 》 , 用户只需点击新华社客户端中的

 “ 小新机器人 ” , 就可以使用 AR 功能来看政府

 工作报告叫从而在更强的科技体验感中悄然接

 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输问 。

 信息技术的迭代

 升级 , 推动意识形态呈现方式逐渐走向立体化 ,

 极大地增强了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 感染力和凝聚

 力 。

 但是 , 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也使网络意识形

 态领域的形势更复杂 , 安全风险发生概率加大 ,

 治理的难度也更大 。二 、 多重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挑战进入新时代 ,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凝神聚力 、

 创新发展 ,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愈加稳固 。

 但

 居安也要思危 ,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非风

 平浪静 , 我们不仅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时代 , 还面临境外意识形态渗透力度加大和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供给力 、 影响力弱化等挑战 。

 在这一重要时期 ,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诸多

 现实压力与发展挑战 。( 一 )

 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对主流意识形态

 的消解风险从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情况来看 , 西方国家

 几乎垄断了全球根本性的网络核心技术资源见

 30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发展与行政管理这使得西方国家在网络信息生产和传播方面具

 备了绝对的优势 。

 全球网民在享受网络带来的

 巨大便利之时 , 必然会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

 侵蚀 。西方文化价值观在网络空间肆意蔓延 , 对我

 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离心作用 。

 一是西方

 文化价值观以其多元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主

 导性 。

 无论哪个国家 , 主流意识形态都是占主导

 地位的 , 因为 “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 嘔就功能而言 , 主流意识形

 态的主导性可以有效限制社会思想的杂音 , 促进

 社会思想文化的集中统一发展 。

 然而在网络空间

 场域 , 各种西方文化价值观自由蔓延 、 碰撞 、 交

 流 , 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符号和流行话语来表达

 某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多元主张 , 让网民形成多元

 思维逻辑的心理暗示 。

 对此类现象如果不加以重

 视和引导 , 必将消解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主流意识

 形态的主导性 , 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成潜

 在的风险 。

 二是西方文化价值观以其功利性消解

 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

 拜金主义 、 享乐主义 、 功

 利主义等西方文化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 ,

 给网民提供了

 “ 不劳而获 ” “ 一夜暴富 ” “ 一夜成

 名 ” 等心理暗示 , 隐喻着对勤劳致富等思想理念

 正向引导的摒弃 , 强势冲击和拷问我国主流意识

 形态的先进性 。

 三是西方文化价值观以其颠覆性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

 一种意识形态只有

 具有权威性 , 才能确保其主张渗入社会生活的每

 个角落 , 被社会成员所信服肌

 然而 , 西方文化价

 值观利用网络不断发出噪声和杂音 , 制造热点事

 件 、 放大不合理现象 , 将网民裹挟到非理性的情

 绪宣泄浪潮之中 。

 这不仅会降低网民的理性思考

 能力 , 还会不断弱化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

 性 。

 一些缺乏深度思考和价值批判能力的社会成

 员 , 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强势渗透下 , 政治信仰

 和价值认同极易出现游离和变异 , 对主流意识形

 态产生拒斥心理 , 这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埋

 下了极大的隐患 。( 二 )

 网络信息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说理能力

 的弱化风险说理 , 是我们党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种有

 效方式 。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十分重视说理工

 作 。

 毛泽东在 《 反对党八股 》 中提出 :

 “ 要好好地说

 理 。

 如果说理说得好 , 说得恰当 , 那是会有效力

 的 。

 ” 何邓小平也强调 , “ 对待思想上理论上的是

 非 , 只能采取摆事实 、 讲道理 、 民主讨论的办法求

 得解决 ” 阿 。

 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上层建筑 , 通

 过讲事实 、 摆道理等现实层面的说理形式 , 可以

 将理论本身所反映的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说

 清楚 , 取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网络的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难

 得的发展机遇 , 但其开放性 、 即时性 、 离散性等

 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 考验着主流意识形态

 的说理能力 。

 一是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从单向言说

 发展为 “ 人人都有麦克风 ” , 主流意识形态的理

 论阐释如果不够充分 、 话语表达方式不够活泼 ,

 就会出现理论的真理性难以说清的风险 。

 在网络

 空间 , 话语表达方式娱乐欢快 、 活泼轻松方能吸

 引受众的眼球 。

 近年来 , 我国宣传思想工作主动

 创新 , 尽力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觉化 、 大众

 化 、 生活化传播 ,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

 比如 , 电

 视理论宣讲节目 《 马克思靠谱 》 《 马克思是对的 》

 《 思想的田野 》 以及央视抗疫特别节目 《 守望家

 国 》 等 , 以耳目一新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 阐

 释宣介新思想 , 让 “ 高冷 ” 的思想理论变得 “ 潮 ”

 起来,赢得了受众的关注 。

 但是许多社会成员并

 没有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主流意识形态说教

 味道过浓的刻板印象 ,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

 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力问 。

 二是网络的即时

 性和离散性会加快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 , 迅速

 吸引社会成员的关注 , 在网络空间形成所谓的

 “ 广场效应 ” 。

 而部分意识形态工作者把握现实

 问题 、 批判驳斥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还不够强 ,

 难以灵活运用生动的事实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势 , 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说理的事实支

 撑不够充分 、 吸引力不强 、 说服力度不够 。

 三是主

 流意识形态传播说理的载体不够丰富 , 致使理论

 的真理性散不开 、 传不远 。

 从现实情况来看 , 经过

 长时间发展和打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迷

 惑性更强,其 “ 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 ” 问 , 给我

 国主流意识形态凝聚人心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

 当

 前 ,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说理的载体还不够丰

 富 ,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媒体传播中的 “ 中国声31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发展与行政管理音 ” 还不够响亮网,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说理的

 传播带来了障碍 。( 三 )

 渗透隐匿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

 的委食风险网络是一个思想大熔炉 , 既可以成为传承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载体 , 也可以成为各种错误

 社会思潮藏污纳垢之所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按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 , 我

 们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问,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呈现良好态势 。

 但

 值得警醒的是 , 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变幻出更加

 柔和隐匿的传播渗透方式 , 其...

篇三: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面临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的特征,具有新的挑战。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加强主流舆论的互联网阵地建设、夯实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提高网民综合素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四个方面构建实践路径,從而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全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日趋融合,传播方式发生

 了巨大改变。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深刻把握发展大势做出的重要判断。

 一、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状 (一)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变量

 新的时代背景使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时代,“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麦克风”,宣传者不单单是媒体或机构,还可以是公民个体,自媒体的大量涌现,同时图文、视频、游戏、AR 等或独立或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拓宽了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形式。但是,在国内网络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方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的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也不断地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使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更趋激烈,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同时,开放的网络环境,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信息淹没在各种信息流中。全媒体时代,互联网成为最大变量,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互联网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成为关键

 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是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支撑,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提高

 网络技术水平,实现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性创新和突破,以此掌握网络话语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借助自身经济和科技优势,在网络空间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据统计,美国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至少在全球 86 个国家和地区占绝对的领先地位,占比达到 88%,这就使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够借助全媒体平台,轻而易举地向全球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使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这对国家维护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病毒、网络漏洞不再是安装几个安全软件就可以彻底清除,很多时候是安全软件还在升级,病毒就已经扩散至全网。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在不断变化升级,这就需要我们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实现网络技术领域的新突破,以维护网络安全,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保驾护航。

 二、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一)契合新时代发 展需求的着力点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主体、载体以及舆论的形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来概括全媒体时代,完整准确地揭示了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特征。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弱势群体表达诉求的空间,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使信息由原来传统

 的电视、广播、报刊拓展为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交互形式,通过互联网最终实现利用电视、电脑、手机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由任何人来接收、传播。利用集成化信息生产平台,实现“快、狠、准”地对接用户。这一新的变化既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渠道、新方法,同时也面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弱化,易受敌对势力破坏的危险。为此,面对新的形势,我党的宣传工作要准确定位网络空间这一主战场,积极采取多元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二)强化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要靠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来证明,还需要发挥意识形态特有的维护国家政权合法性、价值引导和教育的功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受市场化经济的影响,网络空间充满了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一直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方敌对势力以网络空间作为突破口,不断宣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试图占领我们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使国家安全面临威胁。面对这一复杂的情况,维护网络安全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一步。网络安全需要网

 络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使网络民众能在各种思想纷繁复杂的思想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领导。为此,我们必须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认清这一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三)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闪光点

 人在哪儿,党的执政基础就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如今,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 X 亿,网络空间作为人们生活的新平台,理应成为党凝聚共识的新阵地。党的执政地位在 28 年的浴血奋战中实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中巩固、在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中加强。但是,以前执政不等于以后执政,不等于永远执政,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时就指出,唯一的路是“民主”。在全媒体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能否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在于能否把“民主”的路子拓宽到人民数目庞大的网络空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党的领导也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考虑。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党不仅要在现实社会取得成就,还要致力于在网络空间取得成就;在现实社会中取得的成就不仅要在现实社会中宣传,还要在网络空间宣传;不仅要在现实社会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网络空间同样需要加强。

 三、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径 (一)加强主流舆论的互联网阵地建设,寻求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面对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的國际形势局面,抓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强化主流舆论的互联网阵地建设。

 1.以全媒体运营师扩充党员队伍,抓好人才这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我们必须把领导权掌握在党的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或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会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为此,必须提高党学网、用网、治网的水平,培养一批与全媒体运营师接轨的党员队伍。在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宣传队伍的“本领恐慌”问题,思想观念陈旧,未能从传统的宣传模式中走出,对于网络技术掌握不够等。而全媒体运营师这一新兴职业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用大数据分析,综合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和渠道,对信息进行加工、匹配、分发、传播、反馈等工作,在新闻策划上锐意创新,是新时代媒体行业的“黄金战士”。这虽然是一个新兴职业,但它代表着媒体行业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发展,必将日趋完善从而焕发强大的动力。扩充党员队伍,就要选拔一批优秀运营师转

 化为党员,或是对一些有能力的党员进行职业培养。人才的扩充是守好主流舆论互联网阵地的关键点。

 2.以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壮大互联网红色地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思想舆论领域有“三个地带”,其中马克思主义阵地属于红色地带,主要是由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的,是我们的主阵地。主流媒体在宣传党的主张,宣传主流思想舆论方面发挥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必须以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其主流地位。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人民日报构建的“中央厨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传统主流媒体可以借鉴“中央厨房”的模式,解决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简单嫁接的问题,推动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播格局,使得主流媒体能在全媒体时代真正发挥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作用,守好网络空间的红色地带。

 (二)夯实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探索新方向

 1.坚持“内容为王”战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要夯实这一根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内容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在此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定海神针”融入网络思想环境建设中,为内容建设调好

 底色与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建设也应当抓住这一导向,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如今有很多信息聚合的平台,以容量大、信息杂为特点,利用大数据优势,对信息的推送不加处理,随意篡改标题,博人眼球,实质上内容匮乏,其目的只是吸引用户,吸纳更多流量。这种仅仅靠标题博人眼球的做法注定走不长远,主流媒体建设要以此为反例,坚持“内容为王”,拓宽传播形式和渠道,以专题化新闻为建设点,打造更多的精品栏目。

 2.要加强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主流媒体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宣传内容,创造新颖的文化产品,以正面声音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舆论。在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中,新华社推出的“点赞十九大、中国强起来”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我们要坚持“新语新喻”,创新话语表达,使得有深刻意义的内容能够用更有意思、更清晰的话语表达出来,增加人民的阅读兴趣,在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中抓住民众眼球;要善于运用全媒体的宣传途径和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要善于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积极向上主流观念的诉求,引导自媒体主动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大做强网上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建设。

 (三)提高网民综合素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明确新路子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使得各种思想充斥其中,一方面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为人们提供了放眼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成为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这就需要我们打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为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途径。

 1.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全媒体时代,万物互联,进一步提高舆论宣传水平,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如建立社区、家庭以及学校等一体的传播网络,社区与家庭、社区与学校、家庭与学校互联互通,定期传播互联新闻,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通过文明道德的环境潜移默化。同时,激励网民开展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让网民即使面对网络空间也能不违法、不乱纪,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信谣、不传谣,始终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要充分发动群众,使其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一部分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网民作为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网络政治、经济、文化的参与者,也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就要用理论武装网民,让网民自觉地贡献力量。因此,要网上网下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网民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就要把提高网民素质作为重要抓手,同时积极调动广大网民的主观能动性。

 3.要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利用法律手段对违反国家安全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惩处,同时,通过健全奖励机制以加强网络传媒自律建设。网络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媒体融合新模式,创新发展,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播机制。利用信息监控平台,明确禁止、逐步减少虚假信息、恶意舆论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加强真实性、权威性、品牌性建设,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组织、个人依法处置,不断提高网络主流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批驳社会谣言以及传播正能量上的作用。

 (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突破,推动新跨越

 全媒体时代,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强大的

 硬件设施,使其传播途径更加多元、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便捷。在最新的 5G 争夺战中,中国处于领先地位,证明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能与西方国家一较高下的能力,可以逆转之前一直被压制的局面。在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能够再创辉煌。

 1.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新发展。主流媒体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其转型发展需要有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在接下来的技术发展中,我们可以立足于全媒体的大背景,加强主流媒体的全媒体格局构建,并以此为突破口,使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能够更加精准、立体和及时有效。坚持“走出去”的策略,适当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我国网络技术水平,建设绿色安全有效的、利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网络环境。

 2.加大对网络监控与管理技术的研发力度。随着信息...

篇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2

 0 年 8 月

 第 38 卷第 4 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Aug.

 ,

 2020Vol.

 38

 No.

 4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杨娟华 , 薛玉琴(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 ]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 , 关

 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基础 , 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

 当前 ,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仍然存在着网络核心技术存在

 突出短板 、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 网络空间管理难度大 、 西方国家掌握着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等问

 题 , 只有加快在网络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 完善网络空间治理 , 优化网络空间生态环境 、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

 权 、 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 关键词 ] 新时代 ; 网络意识形态 ; 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 D6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7

 -

 9882

 (2020)04

 -

 0062

 -

 05党的十八大以来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意

 识形态建设工作 ,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 新观点 、 新理

 念 , 为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和基本遵循 。

 当前 , 在新时代条件下 , 网络意识形态

 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复杂 ,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面

 临着一系列新课题与新挑战 。

 因此 , 认清新时代条件

 下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切

 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 改进和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

 作 , 这对于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 推进网络意

 识形态治理现代化 、 促进我国建成网络强国 、 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现实意义 。一 、 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一)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 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舆论

 斗争的主战场 ,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

 住 、 打得赢 , 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

 全 。

 ” ⑴当前 , 网络作为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 , 不仅

 给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提供了方便 , 也为各种不良信息

 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

 由于网络空间充斥着暴力 、 色

 情 、 迷信 、 诈骗 、 历史虚无主义 、 普世价值 、 西方宪政民

 主 、 新自由主义等 , 使网络空间乌烟瘴气 , 危害着网络

 意识形态领域的生态环境 , 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构成

 威胁 。

 西方国家也常常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倾销其

 所谓的价值观念,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 企图

 冲击 、 否定或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使马克思

 主义边缘化 。

 他们还凭借其技术优势培养黑客 、 制造

 网络病毒 , 盗取我国的经济 、 政治 、 军事机密,破坏我

 国的通讯网络 、 军事指挥系统等 。

 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 “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

 ” ⑵可以说 , 网

 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 谁掌握了

 网络,谁掌握了信息 , 谁就掌握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的主动权 。

 因此 , “ 要根据形势发展 , 把网上舆论宣

 传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 , [ 1 ] 0 这

 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非常必要 。(二)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党的长期

 执政基础新时代 , 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

 地 。

 网络上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存在 、 传播 , 势

 必会误导广大网民的政治认同 、 民族认同 、 国家认同 ,

 使一些网民思想混乱 、 理想信念模糊 、 价值观念扭曲

 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造成巨大冲击 。

 还有一

 些质疑社会主义道路者 、 反党反社会主义者将网络作

 为发泄的场所 , 肆意攻击中国共产党 、 歪曲历史 、 抹黑

 英雄人物,这些网络负面信息也给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工作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 。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

 的变化 、 发展 , 分析当前我国网络发展的总体态势 , 把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摆在了党和国家事业长期稳定发

 *

 [ 收稿日期 ] 2020

 -

 03

 -

 28[ 基金项目 ] 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 :

 “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 ” ( ( QDSKL1601066) ;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

 “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与中国梦内在逻辑的思维透视研究 ”

 ( 15CKSJ03

 )[ 作者简介 ] 杨娟华 ( ( 1992- ) ) , , 女 , 河南周口人 ,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 ;薛玉琴 (1972- ), 女 , 甘肃酒泉人 ,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思想政治教育 。— 62

 —

 展的战略高度 。

 他强调: “ 如果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

 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关 。

 ” ⑶因此,当前针对网络

 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 “ 最大变量 ” , 我们必须在网络

 空间这个主战场守好主阵地 , 打好主动仗 , 只有这样 ,

 才能更好 、 更有效地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基础 。( 三 )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人民根本

 利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CNNIC )

 发布的第

 44 次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显示: “ 截至

 2019 年 6 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为&

 54 亿,较去年

 底增长 2598 万 , 手机网民规模达&

 47 亿 , 较去年底

 增长 2984 万 。

 ” ⑷网民数量增长非常迅速 , 必须引起

 重视 。

 由于大多数网民都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 交流

 信息 , 因此,网络空间的舆论传播 、 舆论斗争势必会对

 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

 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 “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

 网

 络空间天朗气清 、 生态良好 , 符合人民利益 。

 网络空

 间乌烟瘴气 、 生态恶化 , 不符合人民利益 。

 ” ⑶当前网

 络上散布着许多暴力 、 淫秽色情信息;危害国家安全 、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 ; 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

 序的话语等 , 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 、 混乱无序 , 干

 扰人们视听 , 影响网民的情绪 、 心理 , 危害广大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 , 这显然与广大网民所期望的建立一个风

 清气正 、 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的美好愿景相悖 , 不符

 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

 因此 , 开拓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 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

 网络空间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 、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新时代 ,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非常必要 ,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虽然取

 得了显著成就 , 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我们关

 注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

 网络核心技术存在突出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

 大的"命门 ’ ,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

 患 。

 ” ⑶当前 , 我国虽然在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保障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 , 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

 先进水平相比 , 仍然存在差距 。首先,网络核心技术与核心业务被西方发达国家

 掌控 , 我国网络技术在一些关键基础设施和应用终端

 等方面存在短板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网

 络技术方面起步早 , 在一些核心技术上长期处于领先

 地位 。

 他们运用其所拥有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掌握着

 网络管理权,制定互联网运行的技术规则 , 控制着全

 球互联网的命脉 。

 如果一旦爆发突发事件 , 我国将有

 可能被排除在国际主干网之外 。其次,我国的系统安全存在漏洞 。

 由于我国在互

 联网技术方面起步比较晚 , 对一些网络技术的研发和

 使用都还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 , 因此 , 抵御风险的能

 力较低 。

 特别是在网络系统保护 、 网络支援及反监控

 措施方面存在不足 , 一旦被一些不法分子或者黑客利

 用 , 通过植入病毒等的方式破坏重要信息资料 , 将会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

 而且 , 有时在面对一些网络失

 控问题时 , 无法有效化解网络危机 , 我国网络意识形

 态的防御力受到严重威胁 。最后 , 我国缺乏对一些高端硬软件设施的开发技

 术 。

 当前 , 我国在网络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还有待破

 解,西方发达国家开发的计算机系统几乎霸占着全球

 市场 , 我国有一些常用的硬软件设备大多数由西方发

 达国家控制 , 我国缺乏自主可控的硬软件相关技术 。

 特别是在芯片技术 、 移动操作技术上还受制于他国 ,

 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技术标准和器件生产体系 , 缺乏

 本土化的网络科技优势 。( 二 )

 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着我国主流意

 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广泛

 应用 , 网络平台成为多元价值观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汇

 聚地 。

 各种新媒体的兴起,如微信 、 微博 、 网络直播平

 台等 , 为人们获取信息 、 交流信息 、 自由表达意见提供

 了方便 。

 但是 , 微信 、 微博及网络直播平台上的一些

 错误思想 、 有害思潮 、 模糊认知沉渣泛起 , 对网民产生

 不利影响 , 影响广大网民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 。

 西

 方国家也常常以网络为载体 , 传播其意识形态 。

 他们

 采用隐匿的方式 , 将一些利己主义 、 功利主义 、 极端个

 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渗透在影视 、 游戏中 , 对我国网民

 进行思想渗透和价值观宣传 , 企图用他们的价值标准

 来影响我国民众的价值观 , 竭力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争夺主导权和影响力 , 消解广大网民对我国主流价值

 观的认同 , 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受多元价值观念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国主

 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舆论引导力存在着被 “ 边缘

 化 ” “ 弱化 ” 的现象 。

 当前,在网络空间中 , 一些热点

 事件层出不穷 , 时刻在搅动着网络舆论的漩涡 , 但在

 一些事件发生的背后 ,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却处于失

 语 、 失声的状态 , 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 , 不能

 正确 、 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 , 不能发挥价值整

 合作用 。

 而且 , 在复杂的网络空间 , 一些别有用心的

 网络大 V 以 “ 言论自由 ” “ 学术自由 ” 为由 , 在网络空

 间以传播知识为旗号 , 歪曲马克思主义 , 攻击我国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 , 质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诋毁我国

 社会主义道路 , 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

 还有西方培植

 的网络代理人 , 利用开放的网络平台发表错误的思想

 观点,公然挑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

 网络上这些

 错误思想和激进观点影响一批价值判断力低的网民

 普遍关注 , 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 。

 因此 , 在激烈的网

 络意识形态竞争下 , 主流意识形态要发挥作用 , 融入— 63

 —

 到网络空间的信息洪流中 , 对一些新问题及新现象做

 出合理的 、 科学的解释 , 否则 , 就会陷入被 “ 边缘化 ”

 “ 弱化 ” 的困境中 。( 三 )

 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斗争加大了管理难度“ 现在 , 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 、 新问题往往

 因网而生 、 因网而增 , 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

 床生成发酵 ” ⑸ 。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 、 开放性的特

 点 , 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掺杂其中 , 一些错误的信息

 常常披着合法的外衣存在 , 让人难以分辨 。

 还有一些

 网络谣言大量滋生,误导广大民众 , 网络生态环境严

 峻复杂 , 使得网络监管困难重重 。

 与传统的社会舆情

 相比 , 网络舆情的覆盖范围更广,涉及面更大,既有日

 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的小事,也有国际社会的一些

 大事要事 。

 各种信息和新闻在网络上交织 、 传递 、 扩

 散 , 无法预测 、 研判人们关注的焦点 。

 而且一些网络

 舆情突发性强 、 发酵快,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的

 群体性关注 , 加速舆情的升级与发酵 , 将事件上升为

 舆论焦点 , 被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随声附和 、 扩散 、 传

 播 , 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投机分子利用 , 煽动一些网民

 的情绪 , 混淆视听 , 给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管理带来

 许多困难和挑战 。网络空间作为舆论斗争的主阵地,在遇到热点问

 题时,总是有人发表一些主观臆断的猜测 , 对一些事情

 断章取义 , 发表错误或激进的言论 , 加剧了网络意识形

 态的监管难度 。

 还有近年来兴起的一些 “ 网络明星 ” ,

 扮演着 “ 意见领袖 ” 的角色 , 他们利用自身所谓的影响

 力 , 编造信息 、 传播攻击党和国家的舆论思潮 , 恶意炒

 作社会热点问题,设置网络议题制造混乱 , 引发一些鉴

 别力低的网民盲目跟风,博取其所谓的 “ 关注量 ” 。

 除

 此之外 , 一些网络水军为追名逐利扰乱网络传播秩序;

 一些媒体网站为吸引网民 , 关注 、 散布违规内容等 , 这

 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管理难度 。( 四 )

 西方国家掌握着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当前 , 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 、 网络技

 术优势 , 在网络话语权上占据主导地位 。

 他们利用其

 强大的网络实力及优先发展起来的现代传播体系广

 泛延伸其在现实世界中的 “ 话语霸权 ” 。

 通过议程设

 置 、 价值输出及规则制定等方法 , 使网络意识形态话

 语权的争夺变得更加隐蔽复杂,在网络空间国际话语

 权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一方面 ,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着国际传媒 , 控

 制着国际舆论 , 他们掌握着解释信息内容 , 支配信息

 表达的权力 。

 因此 , 他们常根据本国利益设置议程,

 利用其掌握的媒体优势及其长期营造的所谓社会影

 响力 , 依据自身立场与政治需要 , 将其意识形态的内

 容及其所隐含的价值观念通过网络传播到我国 , 潜移

 默化地...

篇五: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

 的挑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也是国家主权利益在网络虚拟空间的重要体现。网络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元化、新媒体技术传播的虚拟性与匿名性特征、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的不断侵蚀、西方国家“网络自由”文化的蛊惑等因素必然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网络技术强国、强化和完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法治建设、不断强化“心防”力量、还应积极处理好“同心圆”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网络空间作为国家的安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

 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在网络虚拟空间的重要体现和拓展延伸。2013 年8 月 19 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而在新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危,必然会持续长久地影响中国的未来与发展。

 一、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要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2016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之所以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因为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迅捷性和普及性,使网络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和社会渗透力,是当前推动社会实现重大变革的巨大力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产生活,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组织和管理形式,也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交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

 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如何针对网络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挑战,积极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主动出击,敢于亮剑,合理有效地应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所带来的挑战和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是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课题。

 网络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元化必然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一个国家政治安全的关键因素是意识形态安全,没有意识形态安全就无法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而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则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由于网络技术的虚拟性、便捷性,各种网络社会思潮依托新媒体技术大肆传播,必然导致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极大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传播,使社会公众深受各种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侵扰,部分社会公众在网络空间散布各种有关国家民族发展的悲观论调,从而对社会公众带来极大的思想困惑。出现这一现状是由于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必然导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人民群众在利益诉求与思想观念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为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媒介在网络空间的覆盖面不足,传播形式枯燥、乏味,传播内容相对

 陈旧、呆板,必然也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力被削弱。

 新媒体技术传播的虚拟性与匿名性特征必然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虚拟平台为网络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提供了场所。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和隐秘性,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软件与硬件重叠交错,意识形态领域自然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国家和群体之间相互渗透影响的重要途径。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虚拟性特征,任何社会公众都掌握着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从而可以把普通的社会事件聚焦化、网络化和扩大化,从而使社会公众网络意识形态与社会公共事件的交互影响日趋深入,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加剧了民众对社会事件信息的快餐式消费,极易在信息掌握片面极端的情况下引发意识形态的激烈论战。这些社会事件从小到普通的民众纠纷,大到有关国家方针政策问题,都可能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争论点,从而广泛持续地影响着民众的社会心理,从而必然影响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的不断侵蚀必然影响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掌握着互联网技术的主动权,长期打着“文

 化交流”的旗号,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文化,诋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极大冲击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网络自由”的本质是网络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倚仗自身掌握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法匹敌的先进网络技术,极力倡导所谓的“网络自由”。然而网络技术水平的巨大差距注定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自由,其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这种网络自由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严重不平等、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体现在西方国家在网络主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即在关系自身利益时,就宣示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屡次借各种理由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指责和提出维权要求;而在与自身利益无关时,就高调宣扬“网络自由”观点,主张网络空间无边界。这种双重标准完全暴露了其网络霸权主义的实质。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崇“网络自由”的真正目的是借助网络推行意识形态战略。当今世界处于互联网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依靠网络平台实施意识形态战略,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宣传推行其价值观,从而影响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endprint 西 方国家“网络自由”文化的 蛊惑也威胁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尽管我国一直强调网络主权,谴责美国的网络霸权行为,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但限于网络技术发展的滞后性,在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抗

 衡之中仍处劣势。伴随智能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已经实现大众化、便捷化,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已从政治精英的政治议题或知识分子的学术议题逐渐发展到普通网民的生活议题中,影响范围十分广泛。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严重挑战的一个具体表现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散布于网络空间之中,西方敌对势力还会栽培和收买“公知”、“大 V”、网络写手等极端反体制分子在网络空间兴风作浪,试图扰乱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判,严重威胁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阵地的话语权。国内部分网民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盲目崇拜西方的政治社会制度和享乐文化,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借助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例事件,大肆丑化、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网络空间散布有关中国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悲观论调和消极情绪。少数网络媒体淡化甚至故意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肆传播利己主义等极端错误价值观,极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削弱和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对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加強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二、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互联网管理作出重要指示,国家互联网主管部门、各级宣传部、主流媒体一同发力、积极作为,打响了一场网络意识形态反击战。2013年 8 月 19 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既要加强技术防卫力量,又要强化“心防力量”。

 (一)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网络技术强国。我国网民总量庞大、网络空间广阔,使得网络发展的复杂性相比其他国家更加突出,网络发展大而不强是目前我国网络发展现状。核心网络技术的缺乏,是我国在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继续加强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网络硬件设施的控制权,重点提升网络软件技术水平,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科研和开发,力争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因为掌握了网络核心技术,才能转变

 我国网络发展大而不强的现状,通过巩固我国网防来抵挡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潮的入侵,从而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二)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强化和完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法治建设。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我国的网络领域必然也要纳入法治的轨道。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完善和强化网络法制建设是净化网络空间、捍卫网络安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的保障性措施。强化网络法制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现有网络法律体系,还要依据互联网发展的实际状况不断更新网络法律体系,提高网络法制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为核心,确保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依靠法律维护我国网络安全。”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法制建设,才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才能够在全社会真正构建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文化氛围。

 (三)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不断强化“心防”力量。西方意识形态的外部入侵最终是借助国内的商业网络媒体以及持极端化倾向的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实现的,因而加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在于培育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和政治敏锐度,提高广大网民的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国内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提高对广大网民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思想深处真正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和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成为自觉捍卫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生命军。要明确网络主权是我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组成部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西方国家所鼓吹的“网络自由”,掌握我国网络舆论空间的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断适应互联网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后真相”时代特征,在事实传播的基础上增加情感传播,增强议题设置和话题转换能力,善于运用接地气的网言网语表达传播内容,运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丰富传播手段,同时将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不可逾越的政治底线,在新闻报道、评论特别是对外宣传中表达维护网络主权、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态度,让互联网变成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维护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正向平台。

 (四)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还应积极处理好“ 同心圆” 的关系。一方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要处理好各

 方关系。首先,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兼容并包的关系。网络信息具有多元化特征,因而要重视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不仅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也要知道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并不等于排他性的威力,要努力实现意识形态的多元共存。处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民众信息获取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对外部环境的了解也更加广泛且深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的现实为依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其次,处理好柔性的讨论氛围和刚性的制度约束之间的关系。网络作为公共舆论的平台,容纳着各种观点和言论,其中有真相也有谣言。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要提供柔性的讨论氛围,相关部门在社会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在网络上公布真实准确的报道,积极发挥讨论的去伪存真的作用,让谣言无处遁形,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旋律“刷屏”、好声音响亮、正能量强劲。同时,网络舆论也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对于恶意散布谣言、诋毁主流意识形态等恶劣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发挥法律制度的威慑力。?学校、社区也应采取多样化措施实施网络普法教育,促进网民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守法意识与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要把握好重点工作。首先,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网上群众。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网上的群众。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

篇六: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意识形态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阵地安全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侵扰。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网络主体的多元化,等等,都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威胁,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难题。网络这个阵地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兴衰成败,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难题,必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能力的建设来破题。首要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安全,加强网络空间的监管;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各种反马、非马的价值观念。

 一、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一)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21 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发展、大繁荣,网络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XX 年 X 月发布的第 X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基础数据:“截至 XX 年 X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X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X%;XX 年上半年新增网民 X 万人,较 XX 年末增长 X%;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X 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 X%”。网络成为舆论的发源地与聚集地,社会的任何一个事件的“小火苗”极有可能在网络空间中诱发“熊熊大火”。我国网民数量激增,互联网技术正雨后春笋的发展时机,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利用网络在我国搞意识形态渗透、侵占的图谋图穷匕见;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互联网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种势力就会来占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但是网络技术并不是世界强国,在关健核心互联网技术领域,我国发展的瓶颈需要花大力气来突破。

 (二)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关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兴衰成败

 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核心所在,更是关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兴衰成败。互联网领域是要求党加强执政

 兴国能力建设的关健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在我国“物质文化方面进行表层渗透、在精神文化方面进行主要渗透、在制度文化方面进行根本渗透”,由浅至深由表入里的渗透方式无疑給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以及建设带来了难题。在当今网络化时代、信息化时代,西方敌对势力为巩固互联网技术霸权,极力阻挠我国发展互联网技术,同时在互联网开展针对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攻击并不少见;国内某些反动势力享受着党执政兴国所带来的优越,背后却是极尽污蔑、中伤党的无耻手段。敌对势力不是简单的中伤,而是居心叵测地挑起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质疑,妄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向改旗易帜的邪路。意识形态阵地安全是开展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要以意识形态阵地安全作为重要的基础与前提,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感召力与引领力。

 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难题 (一)虚拟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受到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做了科学的概括,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

 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个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意识形态是这个统治阶级的统治的思想的集中表达,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必然是社会现实存在,脱离现实世界的意识形态表达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阶级意识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性。由于网络空间是有别于现实存在的虚拟状态,在网络中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受到挑战。

 (二)真假虚实网络信息弥漫网络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形成了挑战

 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引导力发挥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通过意识形态的信息载体即信息的真实性与科学性表现出来。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为意识形态引导力的基础,纷繁复杂的信息汇聚网络平台自然真假虚实充斥其中,代表意识形态的网络信息有时湮没在信息洪流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被削减。针对网络信息的调查研究会发现网络空间所形成的“大舆论场”谣言能量大影响广,辟谣则显得能量小声音弱。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西强我弱”的现实格局下,西方国家利用网络

 话语权优势散布谣言来争夺意识形态阵地夺取的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

 (三)多元主体表现出的多对多交互模式间接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网络扩展了人类的交流范围、拓宽了沟通途径,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更迭表征为话语主体的绝对权威向相对权威的转变,传统话语单向传输与一对多模式转变为多对多的交互模式。网络营造了相对平等的话语表达氛围,网络参与者皆可以成为话语的表达者甚至成为话语权主体。网络空间中的话语多元主体,例如网络大 V、博主、公众号,这些有较大影响力的话语主体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交互关系,网民在网络中针对某个事件的“站队”和跟帖所形成的多对多的话语交互对于主流话语的“高高在上”产生冲击。在一定意义上讲,话语主体多元化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主流话语主体话语权的消解,话语凝聚力弱化。

 三、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破题 (一)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准入门槛低竞相在网络中进行针对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的渗透活动,风浪气清的网络空

 间营造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是有利有节有据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之义,网络的开放性不意味着非马、反马的意识形态可以在网络中掀起风浪。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是党管网原则的贯彻落实,始终明确网络的赋能绝不可成为网络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负能。

 (二)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网络话语体系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任何时候话语权不能旁落。话语权实质是话语的影响力,是意识形态主体借以表达意识形态主张的话语体系的影响力,话语体系建设好才能保证话语权的强大。网络沟联全球,利用网络新媒体发出中国的声音,传递中国的声音到世界各地是增强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关健一招。改革开放 40 年的光辉历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话语正向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传递。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掌握网

 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要建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利用便捷的网络传播中国故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网络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果优劣,网络环境与网络运行机制是构成网络生态的关键要素。为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要在网络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促清,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与凝聚力,涵养主流意识形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网络运行机制的规范化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占据优势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与个人发展要求对于网络运行机制提出了规范化要求,网络运行机制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才能运行的更加科学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建设才会更加有保障。

篇七: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大增量,不断迎来新的进阶机遇,为社会生产生活赋能,在丰富人类活动场景的同时,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新路径,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保持动力供给。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日益成为新的舆论传播场域,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和最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互联网作为最大的信息集散地,集纳了多元主体、多元文化、多元思潮,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面临多种挑战,网络意识形态发展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舆论引导难度不断加大。客观理性地认识当前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动向,

 有效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新特点

  (一)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的引导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网络新媒体对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整体呈现出宣传角度新颖、宣传手段多样、宣传方式多元等特征。2019 年两会期间,各大媒体在进行两会新闻报道时充分借助 AR、VR、5G、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传播方式,主动适应移动化、可视化、生动化的网络传播规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对两会进行宣传报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2019 年发生的系列重大事件,如中美贸易摩擦、美伊冲突等,都引起国内广大网民的大量关注;针对香港暴力行径,民众在网上展开了深刻抨击与批评。主流意识形态正不断扎根于网民心中。

  (二)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被激发。2019 年,工信部颁发 5G 牌照、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等重大事件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实力,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国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互动,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推动全球

 发展,充分展现大国担当,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尊重。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中仍不时充斥着“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作不友好的揣测与评论,并借助一些重大事件抛出敏感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及内政外交进行歪曲解读,甚至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直接引发了国内网络空间中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借助新媒体手段,网民自发表达爱国情感,有效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并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自信和中国风采在网络空间得到充分展现,中国声音更加响亮。

  (三)网络舆论格局不断调整和重塑。在新兴技术的助力下,各种新型媒介形态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正成为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获取、传播与扩散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社区获得广泛关注和应用,短视频平台愈发成为主要舆论场,国内社会思想舆论格局处于动态调整重塑过程中。与此同时,网上思想舆论生态持续向好,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四)社会思想理论领域更活跃深刻。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媒体融合、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构建 1 等话题,社会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同时关照国内外发展形势,社会思想领域的讨论显得深刻、活跃,

 其在创新、丰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反映着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过程中,理论对实践提供有力指导,实践进一步升华理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供给形成强有力支撑。

  二、正确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一)新兴媒体舆论传播加剧社会思潮冲突。当前,网络空间的信息技术迭代升级速度空前,各种崭新的媒介形式层出不穷,信息传播格局在解构的同时不断被重塑。新兴媒体自身的即时性、互動性等特征有利于各种思潮和主张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传播、博弈和斗争。各种细分的思想格局也愈发活跃,并持续发力,为网络舆情管控带来新挑战。移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标签化、标题党和群体极化特点,所带来的新闻失实、信息失真、断章取义、谣言乱飞等现象仍时有出现,加大了多种思潮的冲突。目前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有效供给不足,多元社会思潮纷争可能性加大,易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威胁。

  (二)错误思潮借机发力攻击国家体制机制。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上错误、有害思潮,浑水摸鱼、混淆视听,质疑乃至攻击国家现行制度。如对于反腐行动,有人会添油加醋、捏造虚假信息,在抹黑党和政府工作形象的同时,无形中消解着政府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对于违建拆除等行动,有人对

 其展开大肆批判,认为是对资源的浪费,对于作为党和政府反腐行为的连锁反应或是背后隐藏的不法行为选择无视;面对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发展成就,有人无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通过虚无历史达到虚无和否定现有制度的目的。

 (三)圈层化传播导致意识形态风险增加。网络空间的圈层化、信息茧房容易导致部分舆论主体在网络空间遥相呼应、抱团发声,甚至试图主导引导意识形态的舆论走向如一些线上聊天群组在较为封闭的传播环境下,讨论问题的尺度和话语空间往往会更广,其中不乏一些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言论内容。另外,算法在信息推荐环节被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但是限于算法推荐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容易造成被某些类别信息包裹的封闭式信息接受环境,进而对人的认知和信息产生影响,而主流意识形态难以进入这些环境。这就为网络空间中的多元社会思潮泛滥创造了条件,非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影响范围将愈发扩大,甚至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抗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冲击和消解的风险。

  (四)群体情緒极化导致舆论讨论泛化。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网民的自我赋权,网民能够更加便捷地加入到网络舆论的讨论当中,且常常由于情感共鸣或共同的价值认同而汇聚成群体表达。然而,在讨论过程中,群体情绪的极化倾向容

 易导致群体意识“失焦”,将关注焦点从事件本身延伸到其他领域,造成舆论讨论泛化。舆情事件时有发生,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其中不乏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热点舆情事件,持续影响和冲击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大肆宣扬同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潮,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巨大风险。

  三、密切关注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

  (一)各种社会思潮交织易引发意识形态纷争。当前国际局势愈发纷繁复杂,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更加尖锐严峻,此时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会趁机加大发声,并可能向多个领域蔓延。不同思潮不失时机发声,试图让网民关注认同,形成网上意识形态对峙。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等思潮将更加活跃,设法对未来经济发展进行预判,或将延伸至其他领域。一些网民无视我国国情和发展事实,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中国同西方优劣舆论对比,从而陷入中国不如西方的传播思维陷阱,并形成与主流价值取向相悖的舆论场。

  (二)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消解威胁更加隐蔽。全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各类声音纷至沓来。系列网络意识形态管控措施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网上舆论环境,网民的媒介素养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行动轨迹

 正逐渐发生变化,简单粗暴的输出模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蔽难以辨别、极具诱导性的方式方法。在当前的网络舆论场中,部分网民经常在网络空间发布涉及国家和社会各项建设的相关文章或言论,单纯从其所发表内容中并不能看出明显的态度倾向,但深入来看即可发现,表面客观理性的内容却暗含各种不良情绪,极易在潜移默化中对网络舆论形成误导,从而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提供更多机会。

  (三)西方敌对势力或借关键时间节点搅局。敌对势力在重大节日节点,必然会伺机干扰破坏,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兴风作浪。以各种舆论事件为由头臆测我国未来发展进程,对党的政策理论加以曲解恶评,趁机攻击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在这些关键时间节点,西方敌对势力或将伺机作乱,以人权、民主、自治为幌子,吸引和争取海外舆论与政治势力的关注同情,企图施压大陆,影响海外舆论。与此同时,随着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潮在国际上持续抬头,西方敌对势力将通过制定各类利己政策加强大国不正当竞争,出台各种措施,或单边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与舆论攻击,企图从经济着手遏制中国崛起,损坏中国企业海外利益与国家形象,海外敌对势力势必对此大做文章。

  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一)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治理。注重增加网上内容有效供给,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充分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建设,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的内容建设标准与关注点不同,准确把握不同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参与度、关注度,精准正向创新网上内容传播。在党和政府的统筹规划布局下,要落实好各传播主体责任制,尤其要加强对主流社交媒体、知识社区等商业平台的内容治理,用好新兴技术手段,紧盯社交网络新应用领域潜在风险传播。厘清、调整有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关系,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提供可靠制度保障,重点整治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网上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注重国际舆论场的整体战略布局。做好国际媒体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有效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主场会议,通过走出去的媒体、企业、学者等,以及网络平台、技术、资本、广告的海外输出,深入所在国家地区,发掘深耕人脉,发出中国声音,深化中国认同。既要面对西方国家,也要放眼重要周边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全球网络舆论场建设,通过党政机关、主流媒体在海外的社交媒体账号,及时澄清事实,解疑答惑,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发展成就、对外政策,吸引海外网民、媒体积极参与讨论。参与网

 络空间的全球治理,推介中国方案。

  (三)积极推进全民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积极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及时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旨在通过培育网民养成良好习惯,使“四个自信”更加深入人心、渗透生活,这是一项网上网下同心圆的战略工程。对全民普及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使民众认识理解并遵守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基本底线和社会责任,实现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信仰系统的传播统一。注重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群体和重点群体的培养,做好全国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等后备力量,有效夯实网上意识形态基础。

篇八: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

 问题 及对策建议探讨

  网络的普及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改变,也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巨大冲击,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正是对我国网民用户思想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本文在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所存的问题与挑战进行解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 9 亿。基于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群體,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意识形态应运而生。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更主要的是其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这在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同时,

 也在严重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因为一些低俗的、恶意的、不良的网络思想意识正在逐渐侵蚀网民用户的思想,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网络意识形态概述 网络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其与意识形态的意义相近,在深入阐述网络意识形态之前,笔者先要对意识形态做简单介绍。首先,意识形态是一种思维认知,但是其并不属于个人的或者少部分人的思维认知,而是属于整体性的或者大部分群体的观念集合,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这就是在深入分析全国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代表全中国人民共同意愿的意识形态。其次,意识形态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且不具有唯一性,如教育意识形态、医疗意识形态等分别对应着教学深化改革与医疗行业改革等不同方向的内容。最后,不同的意识形态对于同一种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也并不相同,这是意识形态的另一个主要特点。例如,南北双方针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形态就会存在差别,这也正应对了中国的那句古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网络意识形态主要是就网络环境而言,其可以被认为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分支,具体包括网络文化、网络舆论、网络安全

 三方面内容。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信息、谈论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战场之一,而网络环境所传播开来的各种有关人生取向、思想取向、价值取向方面的信息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如“给力”“菜鸟”“杀马特”等网络流行词汇等均属于网络文化产物之一。网络舆论则是网民用户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事件而展开的网络评论,如较为火爆的“奔驰女”事件、“流浪大师”事件、“高以翔”事件等。无论网民用户对各个社会事件持赞成或者反对态度,其都属于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网络安全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因为其既包括针对于国家利益的机密泄露,也包括网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如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由网络文化、网络舆论、网络安全三个方面内容组合而成的网络意识形态整体便构成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而这正是本文所论述的主体对象。

 三、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平台,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原本的自上而下媒体传播形式逐渐转换为人人皆为自媒体的网络意识形态新格局。在网络环境的助力下,意识形态的形成速度更快,而其社会影响范围也更广,但是意识形态在享受网络红利的同时,也要面对网络环境造成的

 困难与挑战。首先,借助于智能手机客户端而形成的独立自媒体端口不仅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被影响者,也可以作为网络意识形态的组建者和创造者,这就使得网络空间中的多种思想意识形态并存。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大众群体网络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具体表现,但是某些消极的、恶意的或者有损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思想言论则不属于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范畴之内。例如,将“中国梦”曲解为“霸权梦”、精日言论、台独言论等思想意识的肆意传播,不仅严重影响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成,也严重威胁到我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其次,利用网络环境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肆意通过网络传播黄色、暴力、恐怖、血腥等低俗文化。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极有可能对部分意志力薄弱的群体形成不良引导,轻则侵蚀其思想价值观念,重则可能直接诱导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尽管当前的网络环境已经对于低俗文化的传播加强抵制,但是“漏网之鱼”依然不在少数,其行径也更为隐蔽。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而这隐蔽的“漏网之鱼”正是损毁千里之堤的蚁穴,不仅有损于健康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也对社会的良性发展形成了重大阻碍。最后,虽然我国的网络发展与普及程度较高,但是在网络核心技术层面依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当前我国的网络应用系统多以Windows 系统为主,而办公软件多依赖于国外进口或者盗版

 复制,真正属于我国的网络信息化核心技术较为缺失。例如,发生于 2018 年的美国制裁中兴事件便是我国缺乏芯片核心技术的集中体现。

 四、针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存在问题与挑战的解决对策 正如马云所说“互联网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网络意识形态。健康的、积极的、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网络意识形态能够为我国大众群体所接受,而恶意的、低俗的、有损国家安全、利益以及民众健康思想认知形成的网络意识形态必然引起全国人民的共同抵制。对此,笔者认为可从如下 3 个方面做起。

 一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对多元化的网络意识形态环境,做好本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尤为必要。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加强对于影响国家安全、侵害国家利益、腐蚀民众思想的网络意识形态的抵制工作。具体地,首先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着力加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从而促进民众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言论。其次,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查与清理工作,无论是通过技术手段还是通过行为手段,减少或者杜绝不良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维护网络健康安全环境,从源头堵塞不良思想价值观的传播。

 二是加强网络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网络环境法制建设是保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关于不良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法制监管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对于网络思想言论的约束主要还是通过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式进行,如人民日报关于“996”“主播带货”等不良思想意识的抵制发声等。但是这种“言论批评”的约束效力明显有限,不能对社会行为的扩散以及思想言论的传播发挥直接作用。为此,我国应当从立法角度对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意见领袖加以管制,明确其网络安全建设的法律责任,进而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安全环境。

 三是加强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开发。核心技术的缺失是掣肘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快速、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我国网络安全建设也形成重要阻碍。对此,我国必须加大对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的开发,以降低或者摆脱网络信息核心技术掌握国家对我国所形成的约束。具体地,国家可以从技术研发和经济、政策支持两个角度出发,加大对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的研究投入,促进对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还要给予相关企事业单位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自主技术研发,提高自身在世界市场环境中的产品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加强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开发不仅是摆脱西方技术钳制的关键之举,也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有力支撑。

 五、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健康网络意识形态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打造与维护。整体而言,我国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以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各种不良思想信息的传播正处于初级阶段,对此,我国需要从民众思想层面、法制层面、技术层面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健康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抵御不良网络意识形态相关思想言论的传播,及时性地防止低俗的、扭曲的、恶意的思想言论的侵蚀与渗透。从而构建一个健康、积极、良性的网络信息环境,打好网络意識形态斗争主动仗。

推荐访问: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意识形态 新时代 对策

本文标题: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8603.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8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