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3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20 15:15:04 | 浏览次数: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3篇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篇1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降低经营风险的管理机制。本世纪以来国内外爆发的安然事件,雷曼兄弟破产、中航油事件等公司丑闻和财务舞弊事件,凸显了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引发了政府和公众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极大关注。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内部控制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机制。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前提,风险评估是企业的安全屏障,控制活动与信息系统是企业维持正常运行的基础,对控制的监督则是检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但一些企业对自身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置之不理,如此消极的态度和做法将可能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下降,令企业承受着更大的风险。

  (一)控制环境不合理

  在我国企业中,一些企业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高度集权的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个人说了算。内部控制的执行很可能会影响领导的权力和威信,降低领导的工作效率,基于这种情况,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只能是走形式了。而在一些中小企业中,有些领导尚未对内部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低下,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部分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内部控制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经营状况的变更而进一步发展和制定。但有的企业墨守成规,其内部控制一成不变,导致内部控制缺乏时代性、适应性。倘若企业不能够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和经济状况不断修订内部控制,那必定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功能不健全,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从国家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看,基本包括了企业日常各种经营活动。但这些基本规范是否符合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执行方法、程序是否谨慎规范,以及能否起到预期的管理作用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风险评估不被重视

  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锁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风险评估不可能带来一劳永逸的结果,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风险评估对于处于动荡变化环境中的企业尤为重要。而我国部分企业却对风险因素认识不足,经营理念仍然比较落后,缺乏全面有效的风险提示、风险评估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忽视风险提示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过分重视企业规模的扩大,忽视了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许多金融机构为了在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变相提高利率,形成恶性竞争,对其中的金融风险缺乏慎重考虑、长远规划。根据2016年银监会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率高达1.16%,创下四年新高。不良贷款率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

  (三)控制活动落实不足

  企业的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控制活动在企业各个层级内都会出现。控制活动总是与企业的目标相联系,企业经营的复杂性、企业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和范围,都会对企业的控制活动产生影响。

  在某些企业中,企业根本不重视职务分离,为了减少聘请人员开支,由出纳担任会计,记账人员和查账人员往往是同一人。这样的岗位设置往往导致会计人员监守自盗,企业的资金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企业资金运转。有的企业缺乏透明的采购过程,采购付款环节中存在大量违规行为:虚开发票、销售代表索取回扣、暗箱操作等。这些行为导致企业采购物资价格过高,质量较差,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在预算控制方面也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由于部门负责人对管理费用等有审批权,但有些企业并未指定具体的开支范围,导致企业资金浪费严重。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中,资产管理类和资金活动类重大缺陷最为突出,分别占13.25%和12.41%。另外有些企业乱摊成本现象十分严重,将管理费用、工会经费等也计入生产成本,随意分配费用。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缺乏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造成核算错误,导致企业成本费用不详尽,不能为企业带来生产经营决策有效的信息,更不能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为企业带来合理的改进建议。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监督就是监督内部控制运行效率,是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和逐步完善的重要措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出现问题,为此需要对企业进行监督,发现不足甚至缺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纵观我国现有的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内部对领导及员工行为的监督。2016年某市内部审计调查情况调研报告指出,在接受调研和访问的803家企业中,区属单位中只有9%设立了专职内审机构;在调查的4718名专职内审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仅有69人,高学历内审人员明显偏少。有些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但却形同虚设。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纳卞中利用职务之便,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贪污2亿元的公款便是最好的例子。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然而这两项监督交错复杂,有时又相互推卸责任,组织间的横向沟通不顺畅,很难形成强大有效的外部监督体系。而且国家法律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内部控制法定责任的法律,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责任规定模棱两可,监管部门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而且也没有建立惩罚制度和有效激励机制。这些情况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松散,内部控制报告失真。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改善控制环境刻不容缓。公司高管的权力越集中,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越容易受到权力结构的冲击从而“摆设性”越强。因此企业必须以组织目标为导向,建立权责分明、沟通顺畅、合作有效协调体制。企业一方面要科学地设置机构岗位,避免大权独揽,将权力适当分离,相互制衡;另一方面,需要明确权责统一,让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在组织中的权利与义务,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这样既能维持企业良好运转,又能提高经营效率。

  现代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中,要尽量避免任人唯亲,多聘用有真才实学的贤士,企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培训,通过合理的激励政策提升员工加强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注重提高人员素质,尤其是道德修养。企业员工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掌握专业知识、锻炼业务能力,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时代精神。

  在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同时,应同时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应当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两者相互交融,缺一不可。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制度的强化;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使员工的思想、行动与企业的行动方向保持一致;文化能够产生信任;良好组织文化下养成的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能够弥补刚性制度留下的空白和缺陷,从而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现代企业也需将儒家思想融入自己的内部控制建设,建立仁义、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这不仅是管理的需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已深深根植于我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二)重视风险评估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重视全面的风险评估。企业的风险评估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等四个主要阶段。“SWOT”是现在最流行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分析了企业的自身优势、劣势,还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现代企业应当在全面分析所处经营环境之后,明确自身优势与劣势,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制定一个合理风险评估系统。企业可以根据环境的提示,评估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重视经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修正企业目前的风险应对政策,规范风险应对程序,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即使将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也可实现持续经营,维持稳定发展。居安思危,不断改进,才能避免企业衰败。

  (三)提高控制效率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控制活动的运行效率,确保内部控制管理职能得以实现。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因地制宜地为自己制定有效而符合实际的控制活动,并根据风险应对策略对各种经营活动实施控制。企业不仅要完善职务分离、实物控制、授权与审核、财产保护等活动,更应当注重预算控制。因为预算不仅反映了企业在未来的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反映企业对未来资金流的预测和判断。因此企业要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使预算具有规范性、有效性、强制约束性。

  (四)加强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从现代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的衰败与其内部控制监督的缺失、内部审计制度的匮乏有着极大的关系。制约性、促进性是审计的主要功能,这些功能可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可以防止企业内部腐败、财政舞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旦监督体系发现问题,企业可以及时改正、弥补过失。企业应当规范审计过程,明确内部审计执行范围,定期进行审计活动,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配合,使审计更加准确可信。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外部监督。由于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比较单薄,那么企业就更应当依靠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强制性、权威性执行监督过程。对不予以配合的企业加以惩罚,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政府还应当进一步加快建立有关内部控制责任的法律,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法可依,更加规范。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论在任何时期,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当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企业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理论结合实际,对症下药。为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从组织结构的设置以及组织文化方面改善控制环境,采用持续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除此之外,还应将富有中国特色的儒家思想融入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本土化改造,这样企业的发展将会更加稳定健康,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篇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随着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中小企业寿命平均才3年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问题出在内部控制不完善上。

  一、内部控制理论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COSO(美国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的报告里写到"再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它不能够把一个劣迹斑斑的或没有经营智商的管理层变成一个非常有经验、头脑和能力的管理层。" 内控只能防范风险,具体情况还需要管理层去甄别面对。

  内部控制作用有: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二、 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中小企业当中,有很多属于私营性质、个体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在具体运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区分经营权和所有权,在管理中也容易出现一言堂,尽管在表面中也建立了监事会、董事会,但却没有真正的落实法人治理机制,董事会与管理结构基本上属于同一套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内部监督管理的职权。

  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业务型人员转换过来担任或同时兼任,在他们的理念中崇尚销售为王,预算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他们更认为是实际销售中的障碍,不能为给企业带来即期的经济收益,他们过多关注公司的销售,觉得销售是为公司开源,增加监管意味着人员、费用投入增加。这种氛围下,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环境相对较差,不利于内控制度的实施。

  2、内控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人员不足,容易出现内部各职能部门设置不全,分工不明确,管理职能缺失,甚至一人多岗,一些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造成监管不利,常见的有会计人员兼管出纳工作,采购部管理仓储部门。有的企业虽然机构设置健全,但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从而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出现沟通不畅,难以相互配合的局面,严重降低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运行效率。

  3、对预算控制不关注。有的中小企业业务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营者大部分来源于销售团队,他们更看重短期的经营成果,忽略长期目标的抉择。有的企业管理水平不强,只是别人做预算,自己也跟着做预算,没有对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制度执行的偏差事后进行及时调整,或是预算与制度的不合理地方修正,导致预算或制度的执行反而是影响了企业的效率与效果,与最初制定的初衷相违背,并且预算与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他们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不断调整与修正的动态过程,事后奖励与处罚不能并重,导致相关人员对违反制度和超预算没有敬畏之心,觉得违反制度或超预算与遵守制度和控制预算对个人没有影响,从而预算流于形式

  4、 对财务工作及信息系统不重视。现在有的企业还是把财务的看做是记账的部门,未发挥财务监督及数据中心的职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引进、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撑,数据准确、及时性就无法保证。

  三、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建议有:

  1、组织规划控制

  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单位的业务流程一般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每一步骤都要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这样内部控制作用就能发挥

  企业不相容的职务一般有:

  (1) 授权某项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2) 执行某项业务和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3) 执行某项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4) 管理物料财产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

  (5) 管理物料财产和核对实物的职务要分离

  2、授权批准控制。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发生,都必须经过批准才能执行。要规定好每一类业务活动审批程序,方便每个人按程序办理审批。要根据事件的重要、紧急情况及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避免各级分工不明确,防止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违规越级审批。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3、会计系统控制

  公司要对本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归集、分类和报告,发挥会计系统控制效能。

  (1)要完善内部会计处理规范和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制约,及时进行内部审计

  (2)国家虽然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不过有些会计政策是企业可以选择的,为了方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企业会计的政策应该以专门的文件形式颁布实施。

  (3) 明确会计政策后,还要统一会计科目。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基础上,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统一确定集团使用的会计明细科目,统一口径,统一核算。

  (4) 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基础上,也要明确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簿的处理流程和方法。

  4、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涵盖企业经营的所有活动,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研发各环节,参与人员不仅仅包括财务部人员,还包括公司各部门层级的员工。通过对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等各方资源的整合,更好的对企业资源进行分配调节,提高公司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公司目标达成。

  (1) 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体系,包括制度、标准、流程、格式

  (2) 预算编制时要注意上下结合,分级进行编制,然后逐级进行汇总,保证各部门共同参与,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

  (3) 预算审定时要建立各部门参与的预算审评机构,对预算方案进行全方位考评

  (4) 预算执行时要对指标进行分解,指标分解要有层次,不同的层级要有不同的指标

  (5) 预算执行中要对过程进行监控,对各级执行情况的效果进行监督

  (6) 对预算执行和实际的差距进行分析,对已经不适合企业经营情况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保障公司的成长。

  (7) 要设计科学的预算考核,最好和员工绩效相衔接,这样会激发员工更高的参与度

  5、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包括:

  (1)限制直接接触,限制直接接触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 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直接接触的物件包括限制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与存货。

  (2) 定期盘点,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并保证盘点时资产的安全性。通常可采用先盘点实物, 再核对账册来防止盘盈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对盘亏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

  (3)记录保护, 应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 (尤其是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的可能。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後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当前电脑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

  (4)财产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盗窃险、责任险或一切险

  )增加实物受损补偿机会,从而保护实物的安全。

  (5)财产记录监控,对企业要建立资产个体档案,资产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加强财产所有权证的管理,改革现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销模式,减少备查簿的形式,使其价值纳。

  6、信息系统控制

  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利用电脑从事经营管理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电脑。为此必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资料、程式、网路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 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7、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本文以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为视角,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建立与中小企业现状相适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及中小企业优质发展的持续进行。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篇3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的扩大和开放以及国家政策鼓励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经济建设大军中,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相应的内部控制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问题

  1. 家族式企业,缺乏科学内控的环境

  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不重视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者与所有者合二为一,企业既没有对管理者的监督,各岗位之间也不存在互相监督、牵制,企业运营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运行。

  另一方面,经营者和职工往往是企业所有者的亲戚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员,会造成任人唯亲的现象。部分家族成员凭借其身份往往会逾越公司规则;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管理比较粗放,造成企业管理比较混乱;非家族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劳资关系不融洽,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支持,人员流动性大。

  2. 风险意识薄弱,欠缺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还很薄弱,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规模小,没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必要,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企业以及市场变化的把握。在风险评估方面,缺少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并且企业只有在已经遇到风险后,才会采取措施应对风险,风险的事先防范措施几乎为零,无法防患于未然。

  3. 不相容职位未能有效分离

  部分中小企业出于对成本等的考虑,往往一人身兼多职,甚至包含不相容职务,例如采购与验收为同一人、销售与收款为同一人、出纳与稽核同为一人,导致缺乏监督,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4. 会计系统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账务处理还停留在手工做账,会计科目的使用未能及时更新,会计核算也未能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二级明细设置不合理,如对往来科目按款项性质而非按单位列示、费用明细未按款项内容实际列示,导致往来科目无法核对,费用分析无从入手。

  5. 信息沟通不畅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渠道,信息无法共享,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沟通不畅,员工在执行、管理、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沟通,使得企业管理者不能根据各级员工反馈的信息对企业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6. 内部监督缺失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未设立监事会或监事,即便设立也是由管理层兼任,也不会聘请外部第三方对企业进行监督,极易产生管理层舞弊和凌驾内部控制之上的缺陷,导致企业内部人员执行规范管理的动力不强,思想和行为缺乏约束,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贿赂、私吞公款等状况。

  建议

  1. 改革家族制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

  家族制企业应当实施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家族成员和公司员工的控制体系加以分离。对公司员工参照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的控制规范进行约束,而对于家族成员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的家族成员,则以家族内部约束和激励控制为主。一方面统一家族成员的认识,并且规定每个家族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职责,统一绩效考核和激励标准;另一方面规定所有家族管理人员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负责,由最高管理者实现对家族成员的监督。由此,方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合理的内部控制,促进这类家族制企业的发展。

  2. 完善中小企业风险评估机制

  通过聘请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对企业风险做出风险评估,并要求内部人员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判断各类风险。各中小企业要将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体现在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风险发生,切实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3. 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

  根据不同工作内容的特点和工作流程的性质,把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许多具体的工作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权限,规定每个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以及每项工作所应达到的工作标准。不相容职务分离包括业务执行与授权审批职务分离,业务执行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执行与审核职务分离,业务记录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等。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而做到管理专门化。

  4. 完善会计控制系统

  会计系统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对经济交易事项的合理分类、会计分期,运用会计原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而完成会计信息的生产、传递,最终实现监督和反映的职能,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实行会计系统控制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另一方面则应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

  5. 加强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系统,共建企业信息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分享企业信息并及时识别、评估企业风险,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同时企业定期应组织全员或主要人员针对企业遇到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及时进行更新和总结,防止已发生的风险再次发生或降低发生的频率、化大为小,以帮助决策者实现最佳决策。

  6. 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制

  为有效避免出现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帯”或“控制盲点”,中小企业可以建立三个层次的监控体系:

  首先,在企业“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监控制度,建立起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

  其次,设立事后监督体制。即在管理部门常规性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以达到事后监督的目的;

  最后,建立内部稽核机制。建立内部稽核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和业务活动,主要职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检查和反馈,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有利于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有利于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对策 解决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3篇心得体会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3篇心得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3篇论文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XXX企业为例 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哪些问题

本文标题: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425.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