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技术人员新技术开展和应用过程中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病理技术人员新技术开展和应用过程中作用,供大家参考。
病理技术人员在新技术开展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病理新技术是病理学研究和诊断的重要部分, 病理学发展需要新技术推动, 掌握新技术是医学发展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客观要求。
作为病理新技术实际操作者的技术人员,在开展和应用新技术过程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为病理学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病理技术人员; 新技术; 作用
[中图分类号]R446.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 20-25-02
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病理科研与病理诊断的需要和推动促进病理新技术不断产生㈣。病理新技术普及应用是推动病理学前进的动力已成为业界共识。
病理学新技术从专业技术角度分, 有关于诊断方面的新技术和关于技术方面的新技术。
开展病理新技术成功与否、 效果如何体现单位诊断医生和技术人员整体综合水平。
开展诊断方面新技术决定于医生水平, 开展技术方面新技术取决于技术人员水平, 受医生水平制约。
单位性质及条件对新技术构成限制。
借助单位诊断优势, 区域技术优势是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最佳、 最有利条件。
技术人员职业精神、 职业习惯是顺利开展新技术的坚实基础。
病理技术人员要重视把开展新技术作为知识更新, 提高病理技术质量的重要保障目, 使新技术成为本单位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病理医生关注的是新技术结果, 病理技术人员作为新技术开展和应用过程中主要承担者和实际操作者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作用和任务。
1 新技术项目的立项
目前情况下病理学新技术几乎都是由诊断医生确定。
什么时候病理新技术以诊断医生为导向, 技术人员真正成为新技术另一个主动性轮子, 则新技术效应对病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作用才会真正充分显示出来。
病理学新技术先进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新技术成熟程度、 适用范围等技术性实质内容和开展新技术关键技术问题是病理技术人员首先必须要考虑的。
以新技术加强本单位特色技术优势, 提高技术学术影响力及技术影响力, 创建一流技术水平是有事业心的病理技术人员应追求目标。
1. 1 诊断方面新技术
基本上都是由诊断医生提出。
这时病理技术人员主要是认真学习新技术原理, 了解文献情况, 充分认识新技术开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和自身知识和能力, 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从技术角度对新技术开展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当然, 理论基础扎实, 诊断与技术融会贯通, 有能力技术人员不妨在发挥本单位技术优势, 地区特殊疾病优势新技术项目上适时、谨慎地提出恰当建议。
1. 2 技术方面新技术
如先进设备、 仪器更新, 新技术操作方法引进, 新试剂使用, 则最好是技术人员自我提出, 并在对新项目充分论证情况下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科室。
这是提高病理技术人员理论水平, 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
同时技术人员要格外重视和听取那些对病理技术有深切了解的诊断医生对新技术项目看法, 因为他们对新技术洞察力几乎都是方向性的,
方向比项目更重要。
1. 3 技术人员的选择
针对新技术要求, 以业务能力较强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是新技术成功开展关键。
特别是病理诊断依赖性较大的现代分子病理学新技术, 客观上技术人员资历条件一定要高, 业务素质一定要好, 要求要严格, 具备病理学诊断基础知识或者组织学知识是最起码的条件。
在体现单位技术优势新技术上也是如此。
技术人员要认真体察, 病理诊断依赖性越大的新技术病理医生面临的风险会越大, 技术人员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不足甚至是低劣技术去误导, 去帮助诊断医生犯错误, 去增加疑难病例, 这也是技术人员最起码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1. 4 公司和产品的选择
强调新技术项目开展所需要的设备、 仪器、 试剂必须选择信誉度高、 质量好、 售后服务佳的著名公司和产品, 以确保新技术顺利开展和质量稳定㈣。
这是高素质技术人员经验之谈。
1. 5 实地学习和考察
技术人员应该争取选择开展新技术或相关项目较好, 科研能力较强, 病理技术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单位实地参观学习。
2 新技术的实验
规范化、 标准化、 专业化的观念在新技术工作一开始就必须潜入技术人员意识中, 以保证实验操作认真严谨, 才能有效排除新技术开展中的问题, 即技术人员操作的问题这个最普遍现象。
2. 1 新技术实验条件的专业化
对新技术开展必备的设备、 仪器、 试剂等必须做到专用。
争取先进设备及仪器对做好新技术, 确保新技术质量稳定有重要意义。
对新技术要求的环境条件要以专业标准去衡量, 不使用替代品。
2. 2 新技术操作方法的规范化
严格按照新技术标准及操作方法规范性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确保新技术结果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 防止因技术操作问题对新技术结果造成影响, 尽快摸索出本单位实验室达到最佳结果的最佳条件。
2. 3 实验资料的准确记录
实验资料记录要详细、 客观、 准确, 包括实验失败的记录, 解决实验失败的方法改进和改进后的效果。
结果最好数据化。
依照记录对照结果, 及时整理总结和进行阶段性总结。
对实验资料要妥善保存, 以利于回顾性总结, 查找问题和对新技术应用特性的认识, 以及其他技术工作方面的借鉴。
2. 4 对新技术效果正确评价和结果科学判定
新技术开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病理科研和诊断水平, 只有高质量新技术才有高质量病理科研和病理诊断。
因此新技术结果出来后, 要认真听取诊断医生意见, 取得诊断医生认可,必要时新技术结果可以请外单位有经验诊断医生或技术人员、 公司技术人员加以判定。
单位
与单位实验室之间结果对比有助于找出差距, 推动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监控。
同时, 要充分意识到对新技术结果的判定需要丰富经验, 也充分体现了科室诊断医生和技术人员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不同时具备优秀的诊断医生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往往是目前新技术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
2. 5 新技术存在问题的处理
对新技术出现的问题, 要主动与所属公司提出积极沟通, 听取公司技术人员意见, 争取帮助, 共同努力查找原因。
新技术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不影响病理诊断质量原则下可以在应用中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3 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在诊断医生认可情况下, 技术人员在确认新技术质量基本稳定条件下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转为常规技术使用。
3. 1 操作人员的相对固定与分工合作
根据新技术要求和技术人员个人能力情况选择胜任, 合适人员相对固定。
让每一个技术人员都有专长, 既分工又合作。
3. 2 新技术工作与现有技术工作的有机结合
配合诊断, 合理安排好新技术时间, 重点推进, 使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 相互印证, 互为促进, 成为一个技术整体。
其既满足诊断需要, 又保证科室技术工作有序进行。
3. 3 新技术应用特性的总结归纳
在新技术应用中要重视把新技术应用特性及时总结为宝贵的工作经验, 并且最好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新技术应用特性是认识和把握新技术的关键。
3. 4 充分有效的利用好新技术
与诊断医生携手, 探索拓展新技术应用的空间和范围, 试图在新技术应用中有自己的创新领域。
这是视野开阔、 经验丰富技术人员经常采用的方法,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 独树一帜的创新效果。
4 新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无论是发展中新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新技术, 在所有技术程序上都有标准化规定和质量控制似乎不可能, 这就给新技术改进和完善留下了空间。
因为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是通过新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表现出来的。
4. 1 新技术开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是技术人员攻关方向
针对新技术存在问题, 可以根据科室实验室的优势, 诊断和技术力量以及个人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 2 运用成功技术经验对新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成功技术经验是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针对性强, 受到干扰比较少,
成功率会比较高, 容易把握。
4. 3 加强沟通
关注新技术进展情况, 多与同行交流, 虚心向同行学习, 从中获得灵感与启迪, 找到发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多与诊断医生交流, 学会从诊断角度看新技术, 依照诊断要求做好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杰, 掌握新技术, 迎接新挑战[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8, 37(7) :
433。
[2]丁伟,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病理技术员[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8, 37(1) :
69-70。
[3]李甘地, 病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5-7。
[4]张乃鑫, 医院临床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的一些战略性思考[J], 中国肿瘤, 2007, 16(6) :394-395。
[5]王翠菊, 试论强化病理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12(23) :
3258。
[6] 李向红, 技术人员在病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8, 37(7) :501-502。
[7]马恒辉, 周晓军关于病理技术室质量保证的讨论[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6, 13(3) :239-240。
[8]王建东, 浅谈医疗新技术的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6) :
409。
[9]陈剑伟, 黄伟灿, 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17(7) :
422。
[10]陈磊, 分子肿瘤病理学的新进展[J], 癌症, 2007, 26(1) :
106-112。
[11]王琼书, 杜鹃, 刘宏, 等因病理诊断而引发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8) :
532―535。
[12]刘复生, 刘骅, 吕福东, 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J], 癌症进展, 2007, 5(4) :
355―361。
[13] 王凤, 病理技术室应对医学实验室认可的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7) :879―880。
[14]陈杰, 强化病理实验室质量控制[J], 中国肿瘤, 2007, 16(6) :
392-393。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病理技术人员新技术开展和应用过程中作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