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合集)【精选推荐】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5-09 13:35:11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合集)【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合集)【精选推荐】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篇一评选首届“网红”打卡地、线上系列音乐会直播、首届体育消费节……前不久,北京新一轮消费季开启,一系列广受市民欢迎的活动轮番登场。同时,新一批280万张北京消费券开始发放。市民一次能领到80元的线下消费券礼包。

如今,一度被新冠疫情抑制和冻结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各地不失时机地推出的一系列提振消费的举措,正在产生积极效果。笔者认为,观察北京市出台的相关举措,有两个特点十分鲜明。一是创新,二是惠民。

创新,主要体现在首次推出了多种提振消费的活动。比如,北京评选首届“网红”打卡地、首届体育消费节、全球首次舞台艺术5g+8k直播等。这些首次推出的活动,无疑给广大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调动更多市民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

惠民,主要体现在政府和商家推出的消费券优惠力度非常大。今年6月份启动的北京消费季投放了122亿元消费券,此次北京重启消费季,投放的消费券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并扩大了使用范围。这意味着有更多消费者、更多商家会从中受益。可以预见,消费券在提振消费方面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消费季。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经济和消费造成了很大冲击,需要推出不同以往的举措来恢复经济、提振消费、降低疫情影响。另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门主动作为,以更大决心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营造了浓厚的全民消费氛围,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虽然6月份商品零售额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家电、通信器材等10大类商品销售实现正增长,消费恢复呈现良好态势,但想要让消费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创新力度,出台更多举措,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

不久前,在谈到下半年如何在扩大内需方面发力问题时,商务部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在促进消费上下功夫,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推动电商进农村,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并且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推动餐饮、家政服务业恢复发展和提升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消费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消费越活跃,对国内大循环的推动作用越大,越能助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提振消费是下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

前几个月,不少地方已经陆续推出了规模不等的消费券发放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各地还应继续总结经验,主动创新,并加大惠民力度。当然,各地财政情况不同,促进消费的力度、办法存在差异也在情理之中,但只要抓住了“创新”“惠民”这两个关键词,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篇二消费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抓住即将到来的“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假期和夏季暑期,坚持市场主导、立足当前、城乡统筹、多方联动,聚焦汽车、旅游、商贸、信息、住房、健康、农产品等重点消费领域,以及“智能+”“宅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提出了提振消费的一揽子措施。

一揽子措施从供需两端入手,瞄准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关键环节,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消费群体信心与活力,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结合起来,激发蛰伏的潜力、增强回升的动力,必将推动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投资与消费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

消费一头连接民生需求,另一头连接着复工复产的企业、商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顺势而为,加快推进我省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把复工复产与提振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以生产激活消费。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就业就有保障,需求就有支撑,资本、劳动力就不会退出经济运行链条,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就能够得到加快释放和回补。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我省坚决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适时调整前期应急防控时采取的、与目前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措施,有效化解复工复产中的“堵点”“断点”,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就业趋稳、收入增加,消费复苏和反弹步伐也逐步加快。

从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我省经济实现强劲回升,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本面没有变,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双胜利”的制胜权没有变。我省经济保持多年高位运行,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跑赢经济增速,市场供给、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消费提档增速方兴未艾。这是我们提振消费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市场规律和居民消费意愿,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档升级吃穿用、汽车等实物消费,提质扩容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提速发展网络、智能等新兴消费,必将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为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学抗击疫情的哲理,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以消费为导向,创造条件加快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需求潜力,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我们有信心迎来经济持续回暖、强劲反弹。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篇三为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商贸流通行业的不利影响,推动商业消费提质扩容,6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推出《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促进商业消费若干措施》,共包括六大类25条措施。这对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社会公众普遍的消费心态来说,犹如一针“强心剂”、一股“暖心流”,极大地刺激并提振了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

这25条措施,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湖北回答和湖北实践,也是湖北应对疫情、体现省情、顺应社情、回应民情而作出的精准判断和重振之举。25条措施不仅涉及到七个方面的商业消费领域,与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商业流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省直多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坚强的决策力、统筹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再好的决策、政策和措施,如果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犹如一纸空文、空中楼阁。为确保措施执行落实到位,25条措施既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也赋予了部门相应职责和任务。作为牵头单位的省直各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牵头之责,既要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够用活中央支持政策,又要充分彰显部门职能优势作用,还要忠实履行协调推进相关措施的使命担当。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战略思想和核心要义,立足本部门法定职责,加强工作对接,坚决确保中央支持政策在本部门的落实落地和创新实践。同时,还要积极争取责任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共同研究制定贯彻落实25条措施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推进路径和完成时限,加快形成党委政府主导负责、牵头单位协调推进、责任单位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各项措施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党政主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这不仅要体现在疫情防控中,还要更加充分体现在疫后重振和经济复苏中。要通过党政主导,消除居民群众不正确、不科学的消费心态,主动引导居民群众培育健康、安全、绿色和理性的消费心态。不断创新“线上经济”模式,强化生态绿色环保意识,将居民群众基本消费导向,一定程度上逐步引入到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支持性、援助性和公益性消费上来,并通过这种“爱心消费”,更加凝聚起全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级职能部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和居民消费现状,抓紧制定出台对应上级政府和部门在政策倾斜、机制创新、惠民措施、资金保障、产业调整、产品溯源、监管服务等方面的落地落实,最大限度地让25条措施惠及百姓,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能力,并非毫无目的盲目消费、跟风消费甚至是造成铺张浪费,而是以此进一步扩大社会内需、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重新迸发出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从而实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5条措施是当前湖北疫后重振、追赶超越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省人民的强烈心声和共同期盼。我们坚信,相关政策措施必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中、在广大居民群众的理性消费中,喷薄出更强大的动能,释放更丰厚的红利,惠及更广泛的居民群众!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篇四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停滞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重创了以往人们已经习惯的被橱窗商品展示激发的消费欲望及其行为。一方面,网购成为家庭或个体的主要消费方式,消费者的消费明显趋于简单、俭朴,表现为人的需求与物使用价值直接关联的本真回归;另一方面,云网络直销、快递物流、社区服务的介入使得市场服务呈现出别样景观。因此,这种特殊时期消费降级与产品服务升级并存的现象引发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疫情之后,人们关心这样的消费样态是否会持续衍生。如果有所延续,是否中国社会就进入了日本学者三浦展言中的以理性和极简主义为标示的“第四消费时代”。

关于“第四消费时代”的思辨

在经济学视角中,消费就是“人的欲望—需求—购买物品”的简单过程。日本学者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一书中,围绕人与物的关系将日本的消费区分为四个时代:第一消费时代(1921—1941)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中产阶层享受摩登物品的西方化消费时代;第二消费时代(1945—1974)是以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为标记,整个日本社会普及和享用家用电器(洗衣机、冰箱和电视机)的家庭消费时代;第三消费时代(1975—2004)经济增长低迷,离婚导致的单身生活增多,追逐个性化、品牌攀比成为第三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而第四消费时代(2005—2043)发生在消费者自身对“什么叫幸福”的反思,被喻为是“购物使人幸福”时代的终结。这个时期日本连续遭受地震,经济更加低迷,出生率低加之老龄比例加剧,理性极简主义消费取代了人们对名牌向往的狂热,以断舍物欲、共享社会的价值观取代了第三阶段的突出个性化的消费。显然,三浦展笔下的第一到第二消费社会的转换,是消费数量和空间范围上的改变;第二向第三消费社会的过渡,标示的则是消费由数量向质量(品牌)的变动,即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如果说前三个消费社会都极富人对物的强烈欲求的话,第三到第四消费社会的切换却反映人对物的冷漠、低欲望甚或拒斥,是消费者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高端化”转向“简约化”,“品牌炫耀”转向“自我充实”。

中国与日本同处在儒家文化圈的东亚,尽管两国经济发展有时间上的差距,国家发达程度不一,但在商品消费领域的发展有类似或趋同的方面。具体来讲,前三个消费时代明显在中国社会有类似表现。有学者认为,与经济发展指标相携,我国的第一消费时代,应该发生在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实质是以改良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封建旧文化,后期由先进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变革引发了文化经济、消费主义及城市物质生活的细节变动,缔造过“大上海”的摩登时代。第二消费时代是伴随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这段时间,百姓从温饱逐步进入小康家庭生活的“占有”消费时代。第三消费时代则为2000年以来的近20年,中国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的新生代人,在追逐名牌、房子、车子及国际旅行或留学的攀比中,迈进了时尚消费的时代。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关门宅家,消费开始萎缩;此后“全面复工复产”“拉动消费”“拉动新业态下的新型消费”等时常见诸报端。在这些呼唤消费复归的声音中,中国已经步入“第四消费时代”的假定或猜想开始出现。对此,学界主要持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早在疫情发生前,中国已经出现类似日本社会的共享经济,如小黄车、民宿、闲鱼、顺风车等;在各大城市亦有类似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体现轻奢消费又颇受年轻人青睐的店门商铺;互联网刮起的“佛系”风,已经让不少90后新生代具有了若干“佛系青年”特征,他们自诩不拿不抢、不求输赢,看淡一切。“共享”“轻奢”“随遇而安”结合到一起,构成人们对当下青年群体消费的初步印象——他们是不同的一代,“低欲望社会”的一族。如果认为年长的中国人大多奉行节俭度日的消费习惯,那么当前中国几代人的节俭情结会越来越强,进而步入“第四消费时代”。

另一种看法的主要观点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青年人由“佛系”或共享经济所带来的极简轻奢消费,只是他们全部生活的一小部分,绝非真正属于理性的低欲望消费,因为没有任何数据表明中国青年群体正经历整体性的消费降级。一方面,他们对“有房”“有车”“有名牌”这三大件结婚标配的追求,在经济价值上远胜于他们父辈时代的“洗衣机”“电视”和“冰箱”,即经济上的“占有消费”是逐代升级的。另一方面,青年消费者在线上对山寨商品的购买力居高不下,形成了青年消费文化的象征。这些充分说明他们对大牌名牌商品是青睐的,而不是不在乎;热衷山寨的原因仅在于他们的经济窘迫。也有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财富积累的增多,中国人开始从物质生活转向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现在全国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消费总支出呈逐年迅速增长的态势。上述这些都表明:中国社会的消费远没有发生如“第四消费时代”宣称的理性和萎缩,充其量只能是出现了部分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转变。第二种观点认为,就生产与消费这两大既分割又相互密切联系的领域而言,中国当下仍处于生产主导消费的社会,即“生产本位主义”的意识形态将持续主宰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如果援用三浦展的讨论,疫情之后的中国消费,依旧将主要维持在“第三消费时代”;或处在以群体分化为特征的第二、第三消费时代的共存状态。

“生产本位主义”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消费呈无意识的被动状态,商家有意识地对人的欲望进行了引导、调用和支配

多数论及消费的研究都明显遵循这样一个简单公理:人的需求导致物的生产及其消费。三浦展对日本社会所作的四类消费时代划分亦明显依据这个道理。这里,作为消费意识形态的是“人的需求”,物以其使用价值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本从人到物,构成人们理解消费逻辑的最通用的支撑点,即所谓“自然生态规律”的界说。但物是通过生产、再经流通领域成为商品后才归消费者享有的。换言之,物到人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个主体——生产者、商人和消费者,原本的“自然生态规律”就被带有货币价格特性的“交换价值规律”所取代。

然而,物成为商品进入消费者的眼帘,当越来越丰盛的物通过橱窗、云互联网进行目不暇接的景观性展示时,消费社会的既有自然生态规律、交换价值规律重要性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物对人的引导、支配和奴役。人生产了物,物反过来支配了人,进而出现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的物役性现象。表面上,物役现象的出现是物琳琅满目造成的人进行选择的结果,本质则是存在价值的转换和诱惑。物本身、广告、生产商号和商标品牌等连为一个整体,使得物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而是一串更深的意义,暗示着使用者的地位、财富或品味等。这样一种由物、广告、橱窗、生产商及商标组成的整体对消费者的塑造和引导,都仅仅围绕生产单位而发生,组织生产的企业多半为产销结合的实体。因而,“象征价值规律”的出现其本质是“生产本位主义”的消费意识形态对“人的需求”的颠覆。在这里,人的需求只是人对整个生产范畴的需求,而不是原初意义上人对物的简单需求了。

在人与物的关系变动中,我们明确看到:消费意识形态正是在由“自然生态规律”向“交换价值规律”再向“象征价值规律”的变迁中,步步为营地实践了从“人的需求”向“生产本位主义”的转变。显然,相比“人的需求”的主体能动性来说,“生产本位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人的消费呈无意识的被动状态,厂家商家有意识地对人的欲望进行了引导、调用和支配。这种被调用的欲望不再仅基于一种功用的或使用价值,而是一种象征性的社会关系。具体来说,人满足了日常必需的“占有性消费”以后,生产者、营销者总会运用各种策略去诱引消费者产生进一步的购买行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极力张扬“物”的象征性社会关系。

加快商品的更新换代、推动新的时尚,已经成为今天生产者实现产销一体化的目标追求

首先,今天的消费已然超越了人的实用性消费,而是一整套与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密切关联的意义消费。生产本位主义的消费控制关系中存在着某种暗示性意义链。就是说,当人们在购物和娱乐场所购买自己平时使用的消费物品时,消费物品除了有作为器具专门用途的意义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消费者与物的关系意义,以及物作为商品之间的连锁意义。另外,物与物之间暗示的连锁意义可以用这样一个实例来加以说明。比如,购买了高档豪车(欲望a得到满足),它会暗示你该有一幢带有车库的别墅(欲望b),有别墅就隐喻着该有与之相配的豪华装修和装饰(欲望c)。尽管表面上a-b-c反映的是物物相扣的关系,但是其背后的推手却是厂商。这就好像买了一个超大的冰箱,人就不知不觉有填满食品的欲望一样,表现为物对人的无形支配。

其次,现代消费是地位和身份的有序编码。在消费中,“人们从来不仅仅消费物本身,而是将物用来当作突出你现有地位的符号,或者突出你想加入的某一理想团体、或参照某更高团体欲摆脱本团体的符号”。即“我买这个”,是因为它和我的身份地位相吻合;“我能买得起这个商品”则意味通过这一品牌的符号意义,我能走进较高阶层的群体;“我不买它”则可能表征我与某低于自己所属群体的区隔,也可能是拒绝自团体的邀请。这些经常发生于人们身边的日常消费,都仿佛是出自消费者自愿所做的有序编码。这样一种消费品的等级系列及其不同人群的差异性占有,是由生产设计者一手制造的,差异性符号的消费塑造或彰显了人的生存等级。

最后,瞬间即逝、过眼烟云已经成为“生产本位主义”制约现代人消费的一把利剑。在现代社会里,生产的不断翻新已经使得商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大大缩短。商品的时间价值随其使用价值的跌落而失去了意义。过去人们看中商品的经久耐用,如衣物穿破,缝补一下再穿;现在人非但看不见补丁衣物,在互联网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补丁软件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电脑、一个智能手机好端端的硬件式样,由于跟不上软件功能的翻新二三年就不得不被抛弃和淘汰。加快商品的死亡、没有东西可以永恒、推动新的时尚已经成为今天生产者实现产销一体化的目标追求。它迫使人们不断购买新的行将迅速“死亡”的时尚品,实现的是时尚物品(包括科技物品)对人生活的支配和干预。显然,在鲍德里亚叙述的“生产本位主义”意识形态下,人的消费欲望、人的消费自主性都是生产者激发、建构抑或塑造的结果。将鲍德里亚与三浦展的视角作比较,在消费意识形态方面我们读到的是,“生产本位主义”对“人的需求”意识的延展、揭露和辩驳。

在全面复工复产、拉动内需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理念的政策引领下,我们应持续在“第三消费时代”的道路上提振居民的消费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变动时代,没有人可以绝对准确预计未来,包括预期社会未来的消费。不过,综合三浦展和鲍德里亚的观点,我们认为,在全面复工复产、拉动内需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理念的政策引领下,我们应持续在“第三消费时代”的道路上提振居民的消费。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国现阶段依旧为生产主导型社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消费阶段的国家。目前,世界范围内初步规定将人均gdp达2万美元看成是进入大众消费阶段的国家标志,达到大众消费阶段的国家只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中国2019年人均gdp为10276美元,刚刚首破1万美元大关,而从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为28.2%这一数据也能看到,中国百姓还需支付较大比重的货币去满足基本衣食住行方面的生存需要。虽然我们离高收入国家的消费阶段或门槛还有一定差距,但这是与中国人均gdp为1万美元数据相匹配的,恰是处在“第三消费时代”位置。的确,我们今天已经不难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直接看到那些追求面子、体面的品牌化消费,他们不在少数且正处于数量激增的状态。但若考虑到地区差异、代际职业差异以及基尼系数显示的阶层差异等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人均gdp在5000美元—8000美元之间占比近半,且存在2成左右的人低于5000美元。这部分人的消费认知及其消费能力是在第二和第三消费时代之间的。总之,以人均gdp指标去衡量,中国在疫情前正处在“第三消费时代”的起步阶段。

第二,经济下挫造成的消费降级,并不能证明中国会在疫情之后迅速走入理性的以极简主义为导向的“第四消费时代”。相比日本,我国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如同国家有力量迅速抑制新冠疫情一样,我国整个经济的恢复速度同样超乎想象。除去由生产厂商通过创新产品、商业广告和大众媒体进行塑造外,我们还有起绝对中坚作用的政府推动。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会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管辖、对商品流通市场的价格调控,以及通过对百姓消费需求的引导,积极投入到商品有形价值(使用价值)和无形价值(精神文化价值或符号价值)的编码和缔造。例如,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的假日消费,国内各大旅游景点、娱乐场所、交通及酒店餐饮业迎来了疫情后的第一个有序不乱又提振经济的“报复性消费”。假日的消费反弹本质上是疫情期消费受阻、消费压抑的重新释放。一方面,消费者没有选择就此沉寂,他们投入的仍然是此前业已习惯或一如既往的消费热情;另一方面,“反弹”背后的重要推手显然来自厂商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有报道指出,早在疫情后首个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作为生产者的国家和厂商就做了大量案头准备,出台过各种促销优惠政策及疫情防控策略,寄予了提振国民消费的厚望。

第三,在“生产本位主义”消费意识形态下,人的需求受制于生产者的激发和“发包”。因为人们完全可以理解,今天身处于高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中的每一成员,一旦在认知上确认某些新产品、新时尚“是先进的”“是好的”等一类正能量的话语后,作为消费者再如何理性都抵不过也无法真正放下内心的深层欲望;否则就意味着随时的落伍甚或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因而,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生产本位主义”意识形态很容易在消费者中达成共识,进而与人类社会持续发生着伴随性关系。此外,在对比鲍德里亚和三浦展的消费观里我们看到,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的提出有其不能不为的社会背景解释,即“第四消费时代”仅仅是灾难和经济持续低落的特定产物。它并非是人的消费应该或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假使经济低迷是暂时的,那么“第四消费时代”的极简生活也会具有暂时性。再有,如果极简的、低欲望社会被理解为人对“物奴役性”的某种反抗的话,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其实是在呼吁作为“人的需求”的消费意识形态的复归。如果真是这样,生产和消费链就可能出现诸多无法接通的矛盾。现实让人们明白:“有生产”就意味人“有工作”“有报酬收入”;而“有收入”必然要连带相对应的“消费”;反之,消费长期不畅甚或停滞,势必影响生产及人的工作和收入。这样一种生产带动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循环链条如何能在极简主义消费下得以解除。笔者认为,生产本位主义的消费意识形态更具现实意义,某些由经验提升的理论观点还待由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篇五众所周知,包括冰箱、洗衣机、彩电、烟灶等等大型家电产品近年来已经从增量发展阶段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在一二级市场家电产品的结构化升级趋势非常明显,但在农村市场,不仅存在着丰富的空白机会,同时消费升级潜力的空间异常广阔。

《通知》的内容显示,构建农村消费的保障体系,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将是今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长久之计。《通知》还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老旧家电并购买绿色智能产品给予补贴,并支持建设废旧产品的回收体系;与此同时,优化农村消费的保障体系,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等行为和现象。另外,物流、配送及冷链转型升级也是重点工作之一。

《通知》所规划的主旨,与多数家电企业当下的工作方向不谋而合。一方面,由于5g的快速普及,家电产品的智能化交互趋势已经形成,只是在农村市场的渗透率太低,《通知》有利于推动智能化大势从一二级市场向农村市场下沉。

另外一个方面,在品质化消费主导产品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农村市场明显滞后于整体节奏,《通知》中所提到的对废旧家电产品的淘汰,正是在为更富品质化的家电品类进入农村市场厘清了通路。除此之外,绿色环保也是被鼓励消费的产品方向。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宏观层面已经在有条件地推出针对家电产品的消费刺激政策,最为典型的就是广东地区的家电下乡和节能惠民。而各大家电企业也在通过自身的资源投入和市场推广,通过以旧换新渠道高品质、节能型、绿色环保和智能化产品的普及。

去年一季度,围绕着新基建的宏观布局和投资扩大,为包括家电、暖通、智慧建筑解决方案等等在内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外部助力,而今年1月5日《通知》的印发,有可能为家电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风口。

从《通知》的内容可以看到,2021年及更长一段时期内,四五级城镇及农村市场对家电产品将会爆发出丰富的需求资源。农村消费潜力巨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了9430元。近年来,这一数字正如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一直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通道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年底开始的家电下乡政策及后续的节能惠民政策所牵引消费的家电产品,大部分使用年限都已经超过了十年。过往十多年以来,家电行业的能效等级和环保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加快老旧产品的淘汰,不仅有利于农村居民可以更安全地使用高品质产品,也有利于我国社会化节能水平的再提高。

况且,农村市场历来是中国各大家电企业这么多年以来重点开拓的区域,如果说之前是企业通过自有资源在拓展农村市场,那么《通知》的印发则是给所有家电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宏观层面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就像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直接调配着市场和需求资源的流通,尤其是对农村市场秩序的规范举措,不仅维护了农村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为农村市场竞争环境的净化提供了保障。

推荐访问:观后感 合集 消费者权益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合集)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5篇) 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看

本文标题: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合集)【精选推荐】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guanhougan/80186.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晚会观后感(合集)【精选推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