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供大家参考。
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回顾总结我市“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推动全市“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打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秉持“带头领向”追求,按照“强富美活稳”目标,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培塑特色,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综合水平跃居XX第一;
“接二连三”工程取得实效,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XX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XX万元,年均增幅10%以上;
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XX亿元,年均增幅15%以上,涌现出一批百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XX万年纯收入不足XX元的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定XX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新“八有”目标,扶贫开发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鼓励。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建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全国示范基地,联耕联种改革探索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土地确权颁证全面展开,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居全省前列。城乡统筹快速推进,五年新建改建干线公路XX公里、农村公路XX公里,社会公路总里程全省第一,村村开通客运班车;
实现城乡区域供水、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被征地农民社保全覆盖;
完成XX万个自然村庄整治任务,涌现出一批“美丽乡村”。可以说,“十二五”特别近几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全市“三农”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上实现了新发展,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农业农村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的艰辛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上下要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农业作为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和最现实的比较优势,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破解难题、增强活力、厚植优势,拉长“短腿”、补齐“短板”,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让农业农村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可为天地。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精神,重点强调五个方面问题。
一、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快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加快实施“接二连三”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以联耕联种为重点的农业服务方式创新,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效农业比例偏低、规模效益不高、外向度不够、产业链不长、价值链不粗、优质品牌不多,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加快结构调整尤为紧迫。当前,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市情实际,抓住难得机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着力调优种养结构。XX多万亩耕地是×××农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要在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做足农田文章,真正让×××农业发展的“大潜力”变为现实转型的“强优势”。各地要树立大食物、大农业观念,从实际出发,按照“调粮压棉减油扩特经”的思路,打通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努力实现粮经饲比例6:3:1。二是积极调好农田结构。大力推广联耕联种、联管联营,促进碎片农业向大田农业转变,实现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双提高”。要稳步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家庭农场(含专业大户)经营面积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每年增加7个百分点以上。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和资金整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实现高产农田标准化。三是加快调强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把农业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第六产业”。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坚持“项目带动、龙头带动、园区带动”,着力提升优质粮油、特色畜禽、特种水产、蔬菜园艺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要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转型升级,健全完善市域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县镇专业特色产地市场、农村田头购销市场“三位一体”市场体系建设。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新型流通业态和农村电子商务,加强供销“新网工程”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创意农业,打造一批集观光、体验、采摘、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度假村、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四要致力调高品质结构。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深入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要重视区域特色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作用,打造知名大品牌、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比例。今年培育区域公共品牌XX个以上,种植业“三品”比重达到XX%,努力以品牌建设引领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推进×××农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二、培育特色优势,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任务。要立足资源禀赋,着眼未来竞争,坚持以富民为中心,把握“绿色、外向、创新”导向,加快培育×××特色优势,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一要加快绿色转型。绿色是×××的特色和优势,必须把农业可持续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要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以园区设施农业为示范,积极推进设施园艺、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地方特色产业。广泛使用现代物质装备改造提升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推广有机种植、健康养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养殖、能源利用等循环模式,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示范镇创建,努力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节约、农耕文化传承、农村环境良好”的农业生态文明新格局。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加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出一批有机农产品特色品牌,促进有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要大力发展盐土农业,以滩涂盐碱地和植物资源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培育、种养盐土动植物新品种,突破盐土农业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盐土农业新优势。二要坚持开放带动。农业外向度是检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把发展创汇农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战略方向和战略举措,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实施开放型农业三年行动计划,集中精力抓好“三建设一突破”。加强载体建设,推进农业利用外资,重点建设好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渔业合作示范园区、×××农产品国际贸易物流园区等一批载体,打造农业利用外资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
加强企业建设,加快现有出口创汇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农产品出口自营资质,推动实施一批“走出去”农业合作项目,积极洽谈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出口加工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加强渠道建设,大力开拓新兴出口农产品市场,精心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合作社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赴境外参加国际展会,充分利用广交会、农洽会等重大平台,积极发展农业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形成互利共赢的稳定经贸合作渠道。实现农业出口突破,推动×××农业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创塑新优势、提高竞争力。三要强化科教支撑。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现代农业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引进,鼓励发展工厂化农业、立体农业等高科技农业;
着力建设全覆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开花结果。要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计划,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鼓励“田间学堂”教学形式,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三、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富民强村发展基础
“三农”工作的基础在镇村,尤其是在村一级,村强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为民多办实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战略高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把繁荣镇村经济作为支撑市域经济发展的“三大主体”之一,加强资源整合,强化政策倾斜,发动全民创业,推动镇村经济加快发展。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镇村经济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坚定不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摆上重要位置,突出“增收、减负、化债、脱贫”四个环节,推动镇村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夯实富民强村发展基础。一要全力促增收。要把繁荣发展镇村经济作为促进富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合作共享、为农服务、入股分红“五型”经济。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开发利用集体水土资源,盘活集体闲置资产,组织提供劳务服务,增加集体收入。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在坚守环保、安全门槛前提下,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兴办创业园区、工业园区,为富民增收、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支撑。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加快镇村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商贸集中区等各类载体建设,优先支持村级集体发展项目进园入驻,推动镇村经济联动发展、联合发展。对于少数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的“三无”经济薄弱村,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化管理,确保集体增收。要继续采取挂钩帮扶、政策支持、财政扶持、软弱痪散基层组织整治、选派第一书记等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抓好薄弱村转化工作,确保“十三五”期末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少于18万元。二要严格减负担。村级负担重是集体经济难以发展、村级债务不断增加的重要根源,严重影响基层干部积极性,必须下定决心控减。要认真落实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市县做好表率,重点管好镇级,严禁向村级组织乱下任务、乱摊派、乱收费,严禁向村级统筹一事一议资金,严禁以任何名目滞留、挪用、侵占村级集体资金。要进一步明确县、镇、村三级事权和财权,所有公共服务项目、公益设施建设一律不得增加村级负担。要加强“三资”管理,全面深入推进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强化审计监督,严格控减村级非生产性支出。村级负担有效控减,基层组织轻装上阵,富民强村的基础才能更加坚实。三要切实化债务。沉重的村级债务包袱,使农村基层干部整天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抓发展,削弱基层战斗力,影响经济建设,拖累农民增收。要建立村级债务台账,实施动态监测,不准发生新的不良债务,不准借债兴办公益事业、垫缴税费或弥补收支缺口,不准提供借款担保。要多措并举化解债务,对化债成绩突出的村,实行联动奖补。要建立问责制度,对违规增加村级负担或债务的,责令限期整改到位,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四要精准抓脱贫。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已经部署。当前,要围绕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锁定低收入群体、经济薄弱村和重点片区,切实做好到村、到户建档立卡工作。要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完善“三位一体”挂钩帮扶机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加强灌溉总渠以北黄河故道地区扶贫开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桃花源生态区和云梯关度假区,带动片区面貌整体改善。总之,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富民强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深化各项改革,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深化改革。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思路,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是农村各项改革的龙头。要在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确实权、颁铁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益,今年要总体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房屋统一调查、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要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收益分配制度,稳步推进流转试点。二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保护农民利益的关键之举。要认真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登记。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由“人人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促进村强带民富。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年内实现县级产权交易市场全覆盖。要积极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试点,有条件地开展有偿退出权、继承权试点,稳步开展抵押权、担保权试点。三要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这是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妥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管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要建立健全农户贷款、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精准服务网络,健全风险分散、风险防范机制。要加强金融创新,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发展林权、海域使用权、基础设施等抵押贷款试点,加快建立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农业、支持农民、倾斜农村。要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四要推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这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以试点镇村和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要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启动新一轮农村10件实事工程,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积极推进“一镇一社区”建设,重点培植XX个农村新型社区,突出重点镇和特色镇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塑造地域特色。要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农村改革,充分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五、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形成“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奔小康,牵系广大群众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大局。全市上下要切实强化“带头领向”意识,发扬担当有为精神,始终铭记“三农”之重,深怀“三农”之情,力解“三农”之忧,健全推进机制,创新思路办法,狠抓工作落实,奋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各地各部门要把“三农”工作放到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局中定位谋划,推动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在×××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原则明确党委副书记和一名政府分管领导主抓“三农”工作。镇一级地处“三农”工作前沿,要明确一名党政主要领导和一名分管领导主抓,全力推动任务落实。要加强政策研究,敏锐跟踪国际国内“三农”发展形势变化,加强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研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制定符合上级要求、契合×××实际的配套政策。要务实解决问题,牢牢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特点,顺应农民期盼,关心群众诉求,及时研究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坚持扩增量与优存量双管齐下,认真落实涉农补贴政策,加强项目整合和对上争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合理界定支出权限,逐步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滴灌式支持,切实提高支农资金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真金白银、不折不扣地用在支持“三农”发展上。三要夯实基层基础。做好“三农”工作,关键靠基层组织、靠农村干部。要深入实施村级“四有一责”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帮扶力度,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选优配强基层干部,在加强机关干部驻村下访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订立村党组织书记守则,建立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充实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制度,完善村居干部报酬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村书记履职有依据、干事有劲头、上升有空间。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着力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切实防止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领办新型利益主体与民争利。要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审议制度,健全村务监督机构,推进村务定期公开,实现基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要扎实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和法治治理,筑牢民主法治社会根基,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四要营造重农氛围。做好“三农”必须持续造浓氛围、吸引社会关注、广聚各方合力。要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报纸、网站以及各类新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持续加大对“三农”发展新形象、新变化的主题宣传,加大对中央、省市“三农”方针政策的解读宣传,加大在主流舆论、重要平台、重大活动上的宣传力度,着力提升社会关注度、群众认可度和对外知名度,广泛集聚更多目光关注农民、更多人才投身农业、更多资源投向农村。要加大“三农”服务力度,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农户、深入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在一线恪尽服务之责,为基层破解发展难题,使服务“三农”真正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和现实行动。要强化考核正向激励,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强化民生导向和质量导向,及时总结和推广“三农”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评选和表彰“三农”战线上的好典型好事迹,更好地激发广大“三农”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力,持续推动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同志们,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厚德的美丽×××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工作会议上 讲话 农村 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2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