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范例推荐)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11-06 16:00:04 | 浏览次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

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因此,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 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使学生“触景生情”,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认同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阐释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梗概:

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这位父亲孤身一人,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

片段: 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我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5月12 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猜不是乱猜,要有根据, 要有所准备, 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听明白了就开始吧!(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谁先来?(请4一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教师予以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 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

师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 那些周围的人们, 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 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好吗?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并板书。学生会使用“坚持不懈” “坚强”、 “坚守承诺”、“永不放弃” 等词语。

【分析】教学一开始,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么问题, 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布置学生写感言,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学生家长的“ 身份” 来写, 这种“ 角色替代”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如此,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结局,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悦中,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2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èi xū

(  )   wǎ lì

(  )  tàn xī

(  ) jiān ding

(  )      chàn dǒu

(  ) jué wàng

(  )    xī rì

(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

1、安顿 安排

⑴ 下周工作(   )满了。

⑵ 父亲(   )好受伤的妻子,便去找孩子了。

2、失望 绝望

⑴ 看到一片废墟,父亲(   )了,哭着离开了。

⑵ 他的学习成绩令他的父母很(   )。

3、阻挡 阻止

⑴ 我们要(   )不文明的行为。

⑵ 一块巨石(   )了他们的去路。

三、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打“√”

人们没有一个人去帮助这位父亲是因为:

1、人们认为孩子们已经死了。(  )

2、这位父亲神精不正常。(  )

3、这掘的地方太危险。(  )

四、填空

1、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过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地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2、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五、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地震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位父亲会采取这种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 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 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 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总会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联系实际,深入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之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2、在读中进一步领悟和学习文章的多种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再现画面

二、深入情景,品读感悟

(一)勾画出写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二)“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三)课文除了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还用了哪些写法?

三、角色写话,升华情感

父亲经历了38小时艰辛的挖掘,儿子和伙伴们经历了38小时的漫长等待,父与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个得救孩子中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曾经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

(二)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三)总结抒情,引发深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4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亲因为爱而执着,儿子因为爱而镇定。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研读课文体会父亲因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而如此的执着,儿子因为这句话而那样的镇定、勇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认识这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感知,建构话题

1、下面就请大家去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究竟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好,开始!(生读,师巡视指导)

2、好,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讲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简洁明了。)

3、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教学楼,瞬间变成了废墟,父母们一看到这副情景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去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他们的?──让学生体会其他父母和这位父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

(把这些语句读出,其他学生一起读一读)

是呀,天下父母心,做为父母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啊!

4、但是同样是孩子的父母,这位父亲和其他父母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坚定的向废墟走去,挖掘自己的儿子。)

5、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坚定呢?──想起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板书)

三、研读父亲的“执着”

1、正是这句话让这位父亲变得如此的坚定,那么这句话还让父亲做出了哪些与其他父母迥然不同的举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相关段落,好,开始。

2、交流:

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这句话到底让父亲做出了那些迥然不同的举动呢?

3、重点品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媒体出示)

⑴ 预设:学生先读。

⑵ 来,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⑶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随机的说,教师随即点评。

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都变成了一副怎样的模样了啊?用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⑷ 看着父亲这般模样,你仿佛看到了一副副怎样的画面?

预计:如生感受不深,看不到。就这样处理。

(废墟中的灰尘,染满了父亲的脸庞,可他却依旧,──你看父亲的眼睛,衣服,双手,你此时都看到什么啦?)

生说──真好,你感受的挺深刻的,带着这种感受你来读一读──个别读,对于父亲双眼的血丝/遍身血迹还有补充吗?生说:

尽管父亲双眼已布满了血丝/已是遍身血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废墟中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掘是如此的艰难,可这一切对于父亲来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因为在他心中只想着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⑸ 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父亲在废墟中足足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那么到底有哪些人来阻挡过他呢?我们来看一看──生读:

在这地震现场,情况是那样的危急,让我们用文中的话去劝劝这位父亲吧!

来,你来劝劝他──生接读 有些人/消防/警察的话。

指导朗读 (读出劝说的味道来)你能劝得再诚恳一点吗?再读。

你为什么这么劝他?(讲出此时的危险)有可能会发生哪些危险?

父亲听到了你的劝说,可他却只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父亲当时是多么急切的盼望有人能去帮助他啊,带着这感受你们再读读这句话。

来,谁再来劝劝他──生劝。

此时你就是消防/警察,带着你此时的情感再劝一次。

对于你的劝说父亲还是无动于衷,那充满血丝的双眼直直的看着你,还是只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用自己血迹斑斑的双手在废墟中读──“他挖了8小时……”

四、小练笔

那么你觉得还会有哪些人来劝这位父亲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他们劝说父亲的话写下来。

来,谁来劝劝这位父亲。

请3位学生劝说父亲。

可不管你们怎么劝父亲永远只会说一句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此时,在父亲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呢?(父亲真是太执着了)

是呀,父亲是如此的坚定与执着,好心劝说他的人们都摇头叹息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

然而父亲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也是因为他心中有着这样的一个信念──不论……总……

师:所以他不顾一切的在废墟中读──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的父亲在废墟中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那为什么这里不直接写挖了36个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呢?

交流:

生:更突出时间长,来,你来读读。

师:还有吗?

生:(随便说什么)

师:来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读,指导朗读。

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音乐起),人们都去吃饭的时候,只见滴水未尽的父亲在废墟中满脸读──

又挖到了24小时时候,夜深了,周围是那样的安静,人们都去睡觉了,可他却──读。

甚至挖到了第二天,人们起床,再一次看到父亲他──读。

看到父亲是如此的执着,再也没有人来阻挡他,此时此刻你会怎样来朗读这段话呢?

指名读──读得真好/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真了不起!

一起读──

来让我们轻轻的闭上眼睛,把这段文字背下来。让这位伟大的父亲走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他挖了,起──

父亲的执着深深的打动着我们的心,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使父亲如此执着的这句话吧──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多么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啊,我们给他颁个奖吧,你觉得可以颁给他一个什么奖?

交流:

那么就请你给这个奖写份颁奖词吧──学生写。

(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文中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并积累佳句。)

五、研读儿子的“镇定”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坚定信念,不仅让父亲变的那样执着,还支撑了一个孩子在废墟下度过了38个小时

引读:挖到第38小时,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有感情的)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真的是你吗?引读(生接读)同学们就请大家再去读读这感人的场面吧!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儿子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生──自由读)

交流──先救其他孩子。

安慰别人。

此时儿子这么做你觉得危险吗?可他还是这么做了,为什么?

了不起的阿曼达如此镇定和勇敢是因为他坚信,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来我们再一次读读这激动人心的对话吧,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阿曼达的话,就在父亲挖到第38小时,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有感情的)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师:这一对了不起父与子在地震中创造了一次奇迹。他们此时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相拥。)

把这对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出示文字──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就让我们把这对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的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好,下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6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出示课件,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父亲了不起表现在哪儿?儿子了不起表现在哪儿?

3.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读课文2—23自然段,用“~~~”线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并说说父亲为什么了不起?

4.全班交流,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

──“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快速默读课文12—23自然段,用“——”线画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说说儿子为什么了不起?

(1)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2)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认识“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1、 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揭题,交流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习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文章以前是怎么分段的呢?还可以怎么分?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根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交流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具体样子。

(2)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38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讲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较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止过他,为什么阻止?(指导读人们劝说的话,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配合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量?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平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悲伤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胆怯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励儿子说:别怕____

(1) 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呼唤,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交流(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行着漫长而艰苦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行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惧的38小时。可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习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交流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也鼓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馈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然是这句话____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因为他知道,此刻,他儿子一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____

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决不放弃 爱 乐观善良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用了联系了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

4、情境学词。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

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先找出这位父亲与别的父母相同的地方。(找出语句并朗读出来)

3、情境朗读,品味相同之处。

(1)出示句子,随机朗读句子,读出悲痛绝望的语气。

(2)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朗读句子。

(3)读的时候感觉人们内心有多悲痛啊?你能说说他们内心的感觉吗?

(4)过渡:同样是面对着充满意味气息的废墟,同样是这样的绝望悲痛,然而,这位父亲却选择了与别的父母并不一样的举动,你从那些地方看出不一样?找到父亲的所说所做。

(5)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的举动吗?(决不放弃)

3、情境朗读,体会不同之处。(绝望而去,决不放弃)

(1)读出不同??决不放弃。(出示文段,师读黑色字,生读蓝色字)

师生互读文段。

(2)引导:到底是什么,令这位父亲与别人如此不同?

(3)出示: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①品句: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位父亲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留在这片废墟上坚持挖掘?请你反复读读这个句子,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说出你的理解。(不管儿子是生是死,他都要跟儿子在一起)

②请你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位父亲他充满坚定信念的内心。

③集中出示父亲的举动句子,自由读语句,谈感受:

出示:我看到了一位 的父亲!

(4)小结推进:再读了一遍,我们对父亲的举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啊,日复一日,不断地对儿子重复说这句话,久而久之,这句话已经化作了父亲内心最坚定的信念。此时此刻,父亲心中坚信着什么呢?

(5)出示:“儿子在等着我!”

①反复读句子,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儿子在等着他,不会死,对儿子的生存充满了希望……)

②读出恰当的语气。

(6)过渡推进:是啊,这坚定的信念已经化作超乎常人的力量!让我们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来到这位被常人看作是已经精神失常了的父亲的身边吧。他正在做什么呢?

4、在场性体验,感受了不起的父亲形象。

(1)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体验:

①师范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②比较写法(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引导比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挖了36小时呢?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③这位父亲挖了36小时,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模样??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④再现父亲挖掘的现场,引导学生作在场性体验:这挖掘的每时每刻是怎样过去的呀?假如我们就在这位父亲的身边,在这接近两天的长时间挖掘中,我们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哪些经历,体会到父亲的哪些不容易?

★想象体验: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

这位父亲在不停地用力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生互动,角色体验,深入感悟。

★朗读体验。(分组朗读)

(2)小练笔:这位父亲片刻不停挖掘,已经挖了36小时了,可是还没看到儿子的踪影!此时此刻,他内心会想些什么?他到底要挖掘出什么呀?

(3)小结感悟(出示):这是一位 的父亲!(爱子如命;为了儿子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伟大父爱;了不起……)

(4)回环朗读,激发情感。

① 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压不垮这位父亲??他……(女生读)

② 无情飞逝的时间也吓不倒这位父亲??他……(男生读)

(5)小结: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如巍巍群山般厚重的爱!如浩瀚大海般宽广、深沉的爱!这厚重、宽广、深沉的爱,不正是这位父亲坚定信念的根本源泉吗!由爱筑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拥有超乎常人的巨大力量,这力量支持着这位父亲片刻不停地挖掘。当他挖到第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读??学生朗读句子:“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会有一位怎么样的儿子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儿子身上寻找奇迹出现的原因。

5、拓展:

人们都说,父母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父母的毫无保留的爱,这爱陪伴着我们成长,滋润着我们的心房,让我们好好地从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爱吧。

四、作业

1、收集由父母之爱产生奇迹的故事。

2、细节片段素描之一: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生活中一件小事,融入情感,细腻描写,充分感受父母之爱。

推荐访问:震中 教案 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详细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一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过程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试讲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本文标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范例推荐)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jiaoansheji/118003.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篇(范例推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