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回忆我母亲教案3篇【精选推荐】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1-17 08:25:06 | 浏览次数: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忆我母亲教案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回忆我母亲教案3篇【精选推荐】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 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同志)。文章歌颂了*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

  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

  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

  (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

  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创造着*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个*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

  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同志的母亲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设计1.悼念*母亲的挽联:*的挽联是: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司令用朴素而真挚的语言写了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

  设计2.母爱是世界上最为崇高的爱,因此

  关于母亲的比喻也比比皆是。大家说说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是的,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豌豆(wān) 妯娌(zhóu lǐ) 和睦(mù)

  庚子(ɡēnɡ) 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水(nì) 私塾(shú) 衙门(yá)

  榨油(zhà) 和蔼(ǎi) 不辍劳作(chuò)

  差役(chāi yì) 管束(shù) 横蛮(hènɡ mán)

  2、词语解释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3、作者名片

  *(1886-1976),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字玉阶,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的主要著作被收入在《*选集》《*军事文选》*诗选》中。

  4、 背景追溯

  本文是*在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原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日报》。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情搜寻、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点拨明确】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

  3、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点拨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四、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歌颂母亲的名言

  岁月呀,给母亲带来苦恼,但是不会使她的"爱减少。——华兹华斯

  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

  雨点吻着大地,微语道:“我们是你思家的孩子,母亲,我们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高尔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以“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入。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走进人物

  《回忆我的母亲》鲜明地表现了回忆录的特点。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请同学们读课文,以“说说‘母亲’的好品德”为题,每人叙述一件事,说说这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同学们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点拨明确】课文一锤定音的开头,一线串珠的结构,一笔宕开的结尾,一语关情的抒情与议论。作为回忆录,文章从两大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一是对母亲事迹的抒写,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二是表达对母亲的感谢之情,从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方面表达了对母亲的由衷谢意,从而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恩情之深。

  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二)走进语言

  1、课文以*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静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

  *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同学们准备发言。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

  【点拨明确】如“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

  又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

  【点拨明确】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反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点拨明确】如课文第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倒数第二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细细品析、品味之中散发芬芳。

  (三)走进主旨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继续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拓展延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

  成语:感恩戴德、感恩图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寸草春晖。谚语、格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故事:白蛇传;老人结草;黄雀衔环。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高尚情操。我们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凡中的美丽,才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扩展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扩展1)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5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

  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幻灯片:作者像)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作者对这位*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学生思考、讨论、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提问: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3、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明确: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同志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最后两自然段。然后讨论、交流,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6、总结文章中心

  7、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在《白发亲娘》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

  《回忆我的母亲》赏析

  《回忆我的母亲》开门见山,用简洁明朗的开头给全篇定下了自然清新的基调: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质朴无华的语言,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起,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枢纽。

  这个简洁明朗的开头,形成了一种质朴洗练的风格。文章思路畅达,线索清楚。先由家史写起,依次介绍了钟太夫人多方面的事迹:“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等等。全文用口语写成,没有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形容词,是无产阶级优良文风的体现。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同时又兼顾了体现母亲崇高品德的几个方面。这么一来,恰当而又自然地突出了这位革命母亲的最大特点:热爱劳动,支持革命。读后给人留下了经久不忘的印象。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2

  [课标要求]

  1、 了解母亲*凡伟大的一生,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2、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 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4、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要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通过自学归纳*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整体感知:]

  本文是*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解惑:课文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这些事例*凡而又典型,表现了母亲作为“*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解惑: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质疑: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惑: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当然是最后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地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因此作者从第2自然段起,到第12自然段止,就按照年代先后顺序写,这是顺叙。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语言揣摩]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看似*常的语言,深藏着*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在*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3、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民族*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研究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古往今来,讴歌母爱的文章和诗歌不胜枚举。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找一首讴歌母爱的诗歌,如孟郊的《游子吟》或冰心的《纸船》,体会一下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

  一、学习目标

  学习*母亲优秀品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年前的照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字音

  3、根据注释说出词语

  4、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母亲去世之后,**都赠送了挽联,这样一个母亲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结合文章说一说*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结构探究

  文章一共17个自然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所以全文的结构怎么划分?

  (五)课文研习

  1、齐读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哪句话交代了写作缘由?哪句话定下来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哪个词既是全文的主线又总领全文?

  2、母亲一生可回忆的事情太多,作者选取了最能变现普通劳动妇女的哪个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勤劳)

  3、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母亲勤劳的句子。

  4、母亲除了勤劳之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5、母亲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对*有没有什么影响?在文中找出来。

  (六)课堂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的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作业

  1、搜集母爱的诗文、名言、俗语。

  2、*的母亲对他影响这么大,我们的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以此为话题写个小作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5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同志)。文章歌颂了*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创造着*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个*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扩展2)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3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曾是一篇老课文,如今重新出现在部编八年级的教材里,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很有年代感的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读到*母亲的形象,品到*对母亲的深情,并理解文章对劳动人民的赞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真实内容。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母亲一生的经历。

  2、通过作者回忆的母亲的典型事例,通过抓住细节,展现母亲人物形象。并通过母亲对作者的影响的解读,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重点)

  3、通过圈画、朗读重点词语,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难点)

  二、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主问题的设计,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老舍《母亲》)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多媒休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心理距离,为*等对话创造条件。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在渔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让学生实践“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的阅读模式。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认识母亲-感恩母亲-善待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挽联导入,走进母亲

  1、由课本中的两对挽联导入,引出*及他的母亲。

  学生朗读: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提出疑问: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学生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回忆性散文,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初步认识母亲形象。

  二)、抓典型、抠细节,认识母亲

  提问:说说作者回忆了母亲的那些事情?怎样写的?

  1、抓煮饭这一典型事件:

  *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煮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请大家以跳读的方式迅速找出关于“煮饭”的句子。

  学生活动:跳读文章,分享发现。

  屏显:(“煮饭”相关句)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板书:贤母

  设计意图:《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文中所记的事情看来极为*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干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而在这么多典型事件中,我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件——煮饭。

  2、抠细节:

  (屏显)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屏显)母亲生我前还在灶上煮饭。

  在这里运用:删词法,品味细节之妙

  细节的描写不仅仅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展现,而且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在品读、鉴赏叙事性散文时候的一个关键点。

  3、按照老师教的“抓典型、抠细节、悟品质”这一方法,品悟8—12节中母亲的形象。

  学生活动: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只是进行了快速阅读,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而对于本文而言,母亲形象的探究是一个重点,这需要通过学生细读产生。因而,我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阅读,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抓住典型事件,建立人物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抒情议论、感恩母亲

  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无论是家,还是国,*的母亲都兼顾得很好。面对母亲的逝去,朱总司令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作者情感。

  屏显: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指导朗读:“永远”一词承载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母亲的年老是生命的必然,但是爱却是永恒的力量;用近乎对称的方式述说母子间相互牵挂的情感,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感激、怀念之情。(教师范读)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男)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女)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齐读)

  语言:质朴而又深情

  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伟大的儿子,那么*又是如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屏显: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一步步到达语言的内核,通过朗读体会把握作者的情感,突破难点]

  四)、情感延展,善待母亲

  师:假如此时此刻你也在现场,你想对*母亲说。

  我想对她说:_________

  师:如果*的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一定会非常欣慰的。不知同学们是否会想到自己*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意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谈感受更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感受母亲的恩情。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回忆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性质

  《回忆我的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四种体例,即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本文被编排到由记事记叙文的第一单元过渡到写人记叙文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对于写人记叙文的学习具有开篇的奠基作用。课的性质属于讲读课。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新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规划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

  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回忆了哪些事迹;

  通过课堂讨论说话活动,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好品德;

  通过赏读课文,品味质朴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意与怀念。

  (3)情感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并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本文侧重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结合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重点:

  a、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b、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c、学习母亲的优秀品质;

  (2)难点:

  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文的教材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这种方法是所有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引导方式。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从哪个方面读懂课文,通过思考问题是最直接也最快捷的方式。但是问题不能随意提,必须斟酌再三,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误解,答非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语言一定要贴近学生,不能生涩难懂。

  2、自主探究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三、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精讲、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是探求知识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快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探求新知的学习中来。同时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制定本课的学法为:

  整体阅读法: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并结合阅读目的而设计的一套阅读步骤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的对信息进行筛选,使阅读的过程变的井然有序,大大的提高阅读的效率。

  此外,我还运用了读、写、说结合法、情感朗读法等。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年级的过渡阶段,对于字词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要认真做好生字词的解读,以及文字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要点: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第一环节:导入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这些人有的是同甘共苦的朋友,有的是循循善诱的良师,有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当然,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和他母亲的世界。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

  一、明确回忆录的定义: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的要素:回忆对象、事件、人物性格、写作手法、思想主题。

  了解回忆录的定义以及回忆录的要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文章。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以下几点: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一下字、词练习。

  (1)给下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zhóu l) 勉强(qing)

  慰勉(wèi min) 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 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rèn 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rén 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wéi 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su 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zh chng):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liáo 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三、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仅仅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由母亲的逝世而回忆起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四、研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家庭环境,突出家境贫穷。在这种环境下,母亲却要花大半的时间做家务和耕种,来维持整个家庭,从而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具体表现。

  五、研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

  2、段落 (母亲)性格特征 典型事例

  3、好劳动 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跳水挑粪

  4、整日劳碌着 做农活、干家务

  5、聪明能干 做饭、纺衣

  6、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自己节省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六、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品析课文语言。

  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半开放性问题“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词、哪一句写得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这样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

  例如“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静的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例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常的语言,蕴藏着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这句对比,*静说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于持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起来亲切而又感人。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文章的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由母亲逝世生发出悲痛的情感,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文章的2~7自然段,通过叙述母亲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征,从而歌颂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的美好品德。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三题。

  2、熟读课文的第8~17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地写于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内容上力求少而精;样式上要求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好的板书应该成为一堂课的灵魂!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扩展3)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3篇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同志)。文章歌颂了*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创造着*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说“母亲是一个*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民族*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二、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幻灯片10】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3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同志)。文章歌颂了*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

  (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凡的人,……创造着*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说“母亲是一个*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扩展4)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3篇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1

  语文老师的幽默是非常有趣的,是从心里的“冷”。若有人在课堂上讲话,开小差,老师突然画风一变,幽幽地讲了一个“笑话”,让那些同学个个都全神贯注地听课。

  老师的笑很特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嘴角往上挑,露出八颗洁白的牙齿,同时原本就小的眼晴已眯成了两条缝,有时用手把眼镜一推,仿佛眼前的`不是老师,而是个弥勒佛。

  在学校帮老师做事,改作业时,一弄就是半个小时,甚至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实在不行还要放学留下,但是每次老师都会给我们一些糖果或者其它东西。

  我也就吃老师给的东西吃了三年。

  老师虽然很幽默,但是对那些上课不尊守纪律,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学生可是有一套办法的。哦,对了!老师还对我们很关心呢!

  记得有一次,老师临时抽查背书,没背完的应该有四分之一的人。老师先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背完,如果还没背完的,就罚抄。后面的措施我就不知道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快清明的日子,记得在小学最后一次朗诵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左右吧!

  当我参加了这次比赛,老师就开始“恶魔”般地训练,一遍又一遍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再从我地朗诵中找出问题,再解决。

  经过一遍又一遍地“调整”,最终在比赛中大放光彩。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后一次见到老师是在毕业典礼的那天,他依然穿着一身朴素的着装,脸上依然有一副黑框眼镜。

  他被同学们“堵”在讲台上,接过每一位同学手中自制的《毕业纪念册》,为他们在那上面签上自己的大名,留下一句让我们流泪的毕业寄语,我后悔没有把《纪念册》带来,但是我拍下了那一时刻的老师,脸上依然是弥勒佛的笑容。

  弥勒佛的笑容,幽默永远都是您的记号。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2

  有这么一个老师,他有一点严肃,还有一点小脾气;有一个老师,他有一点幽默,他还有一点“嚣张”。我们的某科目老师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咳咳,其实他只知文啦!

  这位老师顶着一头竖起来的灰黑灰黑的短发,这短发却被他梳理的很整洁。浅浅的眉毛,搭上那略小但是又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完全把他那严肃的杀伤力给削弱了一大半。鼻子看起来很挺又好像很小,和脸很合适。黑色的眼镜架在鼻子上,像个学历很高的人。嘴巴不大不小正正好,但是这张正正好嘴却能讲出非常多的知识,他很少笑起来,好像对这个世界不是很满意似的。他的衣服都是衬衫和长裤,再配上一双棕色的小皮鞋,整个人看起来非常规规矩矩又很干净整洁,像一个潇洒的90后那样神清气爽。

  他有时候会带扩音器,有时候不带;有时候戴眼镜,有时候不带,也不知道是不是来上课太着急就给忘了呢。他给我们讲课特别有意思。常常讲着讲着把自己给绕晕了,甚至还会被我们蠢到说话都语无伦次。当班里很吵的时候他会用那沙哑的声音严厉地说:“不要吵了,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

  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那节晚自习,他上完了课,让我们自习写作业,我正在练字他从旁边走过,看到以后,就对我们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你们可一定要练好字哟,现在才来练字那肯定要花大力气,你要是小学的时候练那还容易练好,现在练肯定付出双倍努力,对不对?”然后,月考过后评讲试卷的时候,他给我们讲题时,还说我们的字哟,都写成什么样了,看都看不懂,就算你做对了改卷老师看不懂那也不会给你分啊。然后有个同学说了句:老师你的字我们看不懂啊!老师呆住了几秒就说:“我是为了写得快,再说了,哪里会看不懂呀,照你们这写字速度,高考要吃亏的嘞!”全班都被他的话给逗乐了。

  每次下课,他都会捧着他的那几本教科书回办公室,仿佛那些教科书就是他的“宝贝”一样。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就是带着他的那些“宝贝”给我们不断传播他的所有知识,让我们在他的引领下努力地学习这门课目。

  正是他的严肃而又不乏风趣、坦诚直率的真性情让我们愿意和他亲近,愿意跟随他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

回忆我的老师小学作文3

  令我难忘的老师是李宁老师。她曾经教过我三、四年级两年的语文。我非常喜欢她和她的课,我的同学也很喜欢她。

  李宁老师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圆圆的脸庞,白白净净,两只发亮的大眼睛如同两颗钻石。李老师有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直到腰际,让人以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她个子不太高,遇到比她高的学生,她会乐观的说:“好好长个!不要像我一样矮。要多吃饭哦!”

  李老师是一个幽默的"老师。有一次,她发现有个同学上课正在看漫画,漫画上画的正是主角不小心吃了毒蘑菇。李老师突然在那位同学的后面出现,她对那个同学说:“你是不是吃了书中的那种‘毒蘑菇’,所以才发病上课看漫画的?必须要用书中的‘解毒蘑菇’来解读毒?”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把书收起来了。

  李老师是一个勇敢的老师。有一回,我的朋友的一本书被一个顽皮的同学扔到墙头上了,墙头上全是碎玻璃,在太阳下闪着吓人的光。李老师身手敏捷,纵身一跳,如同练过轻功一般,一下子把书取了下来。但是,她的手却受伤了。

  李老师是一个时尚的老师。她每次上课都穿得漂漂亮亮,让人以为是仙女下凡一样。有一次,一位同学问她问什么这么时尚,她幽默地说:“这可是‘养眼式吸引法‘,让更多的同学注意到我,那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听课!”那个同学听了如梦初醒。

  我喜欢李老师的语文课。她语音清脆悦耳。她总是鼓励我们积极发言,启发我们动脑筋思考。每次背诵课文,她总会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理解了,很快就能背诵下来。我们很喜欢这种背诵方式。跟李老师学语文,感觉很轻松愉快!

  李老师是一位幽默的老师,一位勇敢的老师,一位时尚的老师……我爱我的李老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扩展5)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母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传统的母亲形象,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怎样表达人物品性,怎样表达感激之情。

  一、导入新课:

  上课!(起立!老师好!)请坐!我是这学期实习老师,我叫李静。(板书姓名)这节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播放《母亲的勇气》,2分40秒。(打开幻灯1,打开超链接)

  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呢?(单击鼠标,呈现问题)请同学起来回答。(感动、伟大、母爱的无私、母爱不会因距离和时间改变方向)(单击鼠标,呈现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母亲的文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切至幻灯2)

  二、教学目标:

  先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切至幻灯3),同学们来齐读一下。

  三、胡适及其母亲简介: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的认识一下作者胡适。(切至幻灯4)A同学你来读一下。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取得35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1917年任北大教授,1946年任北大校长,*运动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读的很好,请坐。同学们看完胡适的简介之后有什么感受呢?B同学来说一下。对,胡适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那么这位伟大的学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切至幻灯5)C同学你来读一下。

  (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与胡适的父亲胡传相差32岁。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

  读的很好,请坐。同学们早读的时候都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现在又看了胡适母亲的简介。现在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胡适的母亲》(切至幻灯6)

  (用一个词来形容胡适的母亲:

  我觉得胡适的母亲是一个------的人)

  可以讨论一下,略停顿半分钟。D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好,请坐。E同学你认为呢?用的是课文中的词对吗?在课本的哪一页哪一段?好,同学们标记一下。

  四、整体感知:

  同学们对母亲的形象已经有所认识了,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来默读文章,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写了一篇这么长的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呢?(切至幻灯7,呈现问题)

  《我的母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真挚、深沉的母爱。

  二、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三、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大作家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我国著名的亲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他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十三岁时慈母长逝,当他挥洒如椽之笔发宏遒之论时,也会怀念到母亲的美丽,丰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爱的性格。他饱蘸情感,挥笔写下了《我的母亲》,再现母亲那慈爱的动人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识记字词。

  2、结合课后第一题,课文写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母亲的爱子情深。

  (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引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段。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人影憧憧()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万籁俱寂()

  2、对第一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重在诵读欣赏,体会母亲对幼儿的呵护和爱意。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对第二个片段涌流的泪珠,重在体会母亲的同情心和循循善诱的良师素质。

  对第三个片段丰富的心灵世界,通过精读这一片段,重在理解母亲期待严训而又心疼儿子的矛盾心态,引导学生懂得写人之心态,要善于写出心灵中复杂矛盾的一面。

  对第四个片段劳碌的身影,重在体会母亲的勤劳和才干以及我的歉疚和激动之情。

  (三)、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本文的句式一般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强腻刻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作出分析。

  如我自己咆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母亲前用坐在旁边缝纫着的限定,哭着前用唏唏嘘的泪如泉涌修饰,声音前用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修饰,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这句话如果改成短句,似乎可说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母亲也哭着,她坐在旁边,唏唏嘘嘘嘘,泪如泉涌声音呜呜咽咽,断断续续,时时勉强说着打得好。意思虽没有增多或减少,但似不能表明唏唏嘘嘘,泪如泉涌与哭着等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描写的细腻程度上似有了

  一定的差别。

  细腻描写的语言中有着真挚、深沉的感情。例如: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句话所揭示的内容,这句话所流露的感情,则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子,几乎无独立身份可言这一现象的深沉的谴责、控诉之情,也似乎包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感叹号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情。

  (四)强化训练:

  1、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交妇含冤的美好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睢着,,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的挥泪痛哭一顿。

  2、体会加点词语的感

  情色彩。

  (1)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日的功课。

  (2)不幸又有一次中断,背不下去。

  (五)课堂小结: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母亲的感情丰富,母亲的勤劳能干。

  (六)布置作业:

  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写出几个片段。

  《我的母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

  《我的母亲》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㈢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

  2.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

  2.写作

  教学设想

  《我的母亲》一文语言质朴感人,讲究分寸,学习本文应让学生把握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另外,根据学生写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不会捕捉素材这一点,让学生体会本文的选材特点,从而知道写文章贵在流露真情,贵在选取生活中的感人事件。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课前准备

  1.划出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并体会。

  2.搜集、查询歌颂母亲(包括动物世界)的诗歌、名言、故事、文章、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师揭示主题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堂课我们就为母亲献上一首心中的歌。

  师板书:

  我的母亲

  ──献给母亲的歌

  二、教学过程

  ㈠自主合作探究

  师: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生速读文章,找出语句独立分析或结组讨论,明确本文语言质朴、真切,讲究分寸的特点)

  例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几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师:文章的选材具有怎样的特点?(生讨论后明确:选取生活中*凡的小事)

  ㈡写作链接

  1.师:《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说一说。(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2.在学生回忆亲情故事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1)你过生日吗?你的母亲过生日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知道母亲的心愿吗?你做过令母亲欣慰的事吗?

  (3)你知道母亲喜欢什么吗?

  (4)你给母亲使过脸色、顶过嘴吗?

  以上问题会让不理解、不体贴父母的学生感到惭愧,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表达一下他们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3.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班内选出一名主持人)

  (1)主持人开场白。

  (2)生展示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文章、故事、名言等。

  4.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可以为母亲做传记;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还可以写关于母亲的任何文章。

  三、总结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让我们由衷地热爱母亲,感谢母亲吧!

  《我的母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母亲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本文是写血浓于水的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饱蘸深情,写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板书:母爱无言润物无声

  ——《我的母亲》邹韬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1)扫除字词障碍,(2)抓关键词句,(3)通过联想与想象作批注。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你动情的理由。

  四`写法总结,点拨升华

  1.感情真挚2.截取法3.细节描写4.叙议结合5.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自然界的一切,都象征并表露着母性。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树木花草又是香甜可口的果实和充满活力的种子的慈母。而宇宙万物的母亲,则是充满美和爱的无始无终的永恒不灭的绝对精神。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在我们悲伤、欢乐的时刻,这个字眼会从我们嘴里迸出,如同万里晴空和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课下,请同学们下列题目之一做一做

  1.截取自己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写一篇文章。

  2.与朱自清的《背影》比较阅读,看有哪些异同。

  3.如果你觉得过去母亲给你留的印象不深刻,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认真观察活动的细节,细心体会,写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揣摩语言,学习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表达中心。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要点:抓住文章截取的亮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深入分析母亲细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字词教学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四、交流互动 合作探究

  1. 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泪珠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2.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质疑交流

  1.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2. 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七.自主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八.课外拓展

  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

  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相关配套练习)

  《我的母亲》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教学设想:

  1、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2、教学过程 可按整体阅读→重点阅读→品味语言这几个步骤进行。

  3、安排4课时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整体阅读;理清时间顺序。

  一、导入 新课:

  老舍,巴金称他为“*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当代的‘人杰’”;*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与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老舍在《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谈到语言运用的几点看法:

  1. 语言的运用是要看事行事的。

  2. 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3. 一个作家运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用心,好像用颜色画一幅匀整、美丽的画儿,不使这里多一块,那里少一块。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精练的语言把情感表达出来。

  4. 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正如课文“阅读提示”中指出的:作者是一位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语言大师。

  三、指名朗读“阅读提示”:

  1. 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2. 指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初读全文,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母亲*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而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脉。

  1.字词正音解释:

  外甥:shēng姐妹的儿子。

  撮土:cuō抓。

  窘:jiǒng本义: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窘迫穷困。困苦。

  份礼:fèn份子:若干人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刮痧:shā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筹划:chóu谋划。

  私塾:shú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供给:jǐ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拥挤不堪:kān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不能承受。

  愣:lèng呆,失神。发愣:发呆。

  庚子:gēng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廿三:niàn二十。

  2.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五、布置作业 :

  注音释词(见上面)。

  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主要内容:①写母亲的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②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一、文章写母亲的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

  P.5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盘……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第10节:母亲待人热情,家里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第11节:“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

  第12节:写母亲并不软弱。“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二、母亲对“我”的影响:

  六次: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第12 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三、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

  第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

  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四、讲析第12节:

  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

  1.分两层:

  第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

  第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⑵北*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⑶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说得何等精辟。所谓“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我”的生命渗透着母亲的熏陶。也可以说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我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三。

  《我的母亲》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挂图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1、学生注音。

  2、学生查词典注释。

  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我的母亲》教案 篇9

  一、文本内容

  本文是高中语文《现代语文选读》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他是作家胡适的一篇感怀亲情的叙事散文。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用朴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但是读来却能感到作者的深情。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妇女,她对儿子的爱,也许显得有些苛刻;但是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而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文中真情,品味作者写作的意图。

  2、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使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

  (二)确立目标的依据

  1、本文虽然是重点课文,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沉而浓厚。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联系自身,体验人物的情感经历,即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与社会接轨,进而品味亲情。这是语文人文性的基本要求。

  2、文章主题和思想一目了然,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自觉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有所体会、感悟浓厚的至爱亲情。通过对具体细微内容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产生一个至爱亲情的空间;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情感故事和感悟,通过课外迁移阅读,将其对亲情的理解升华到更高层次,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这是一篇重点课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成自主、交流和发现的乐园。因此在首先用歌曲、诗歌导入亲情的基础上,先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与学生一起寻找课文的具体事件,共同讨论,挖掘文章内涵、体会散文特点;接下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讲述自身所历所感的亲情故事,理解亲情对人的精神滋养作用。最后联系阅读资料并在音乐中感悟亲情,使思想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策略: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音乐及片断,倒入课文主题,用古诗《游子吟》引出新课。

  (二)解读文本,共同研究

  策略: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文中叙述的亲情事件,揣摩母亲与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让学生找出亲情事件并抒发自己的见解——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内进行讲述,让其他同学点评、补充,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达到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策略: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文和自身生活体验紧密联系,体现语文学习的感染力。

  问题:

  1、作家叙述的是日常琐事,为什么却有无限的感人力量?

  2、天下写母亲的文字何其多也,但胡适的《我的母亲》为什么常常被不同选本的编者所看重呢?它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四)阅读迁移,提升自我

  策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纯美的心灵空间,让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丰富亲情的含义,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完美自己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出示阅读材料《背影》,边看边听老师朗诵,然后交流内心体会。提问: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当你面对父母那近乎“苛刻”的关怀,将如何面对?又将如何报答父母的亲情,现在如何做?将来呢?布置学生课后写一篇随笔。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在歌曲中结束这一课。这样就将语文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歌声中以发人深思的问题结束本课教学,让学生思考回味。

  《我的母亲》教案 篇10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课,本单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难忘经历,或展现生活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伸,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 学生分析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语文思考

  通过放录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的能力;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经历了由探究、感悟不理解母亲到理解母亲及换位思考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回忆、重新整理思路 、组织语言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捕捉生活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3 解决问题

  能有家庭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形成换位思考变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别人的感受,并通过理解感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六 教学过程

  (一 ) 情境导入

  1 学生朗读查找的关于母亲的诗词、格言、警句

  2 导入

  我们准备得很充分,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 ,在母爱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请听《妈妈的目光》。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胡适的《我的母亲》

  3复习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文写了母亲这样5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二 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三 情感延伸

  1 母爱如三月的春风曛得人昏昏欲睡,犹如夏夜的凉茶让人精神倍爽,又是母爱又是絮絮地唠叨让我们不能理解,我们都能理解母爱吗?母亲爱子女的方式不同,多数的母亲都是说教式的爱,一件事说起来三遍四遍,我们嫌母亲烦,不能理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你有事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请你说一说。

  2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我们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你长这么大,母亲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

  3 母爱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母爱是无任何条件的, 就连小动物的母亲也会保护自己的宝宝,请听下面的故事。(播放《黄鼠狼妈妈找食物》)(老师打出课件后,播放了一个深情而又荡气回肠的歌颂母亲的曲子《 烛光里的妈妈》,创设了很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

  动物如此,我们人类呢,在奥地利发生啦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20xx年2月23日,位于奥地利西南部阿尔卑斯山的费拉茨谷地发生拉一起雪崩,一对正在滑雪的母女被大雪埋葬。当她们历尽艰辛爬出厚厚的雪堆时,却又面临着新恩的危机:由于她们身上都穿着银灰色的衣服,救援飞机很难发现她们的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寒冷和恐惧纷至沓来。母女俩开始了艰难的自救,然而无济于事,她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更严重的困难,她们昏迷了。当女儿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她起先还以为是梦,但医生告诉她这是现实,她昏迷在雪地里,被雪崩救援人员发现紧急送到了红十字医院。医生还不无沉痛地告诉她,真正救她的其实是她的母亲!救援人员在她母亲的遗体旁发现了一块染满鲜血的锋利的岩石切片,而她母亲的左手动脉被切开了。救援人员正是因为看见了雪地上那道鲜红的长长的血迹才发现下面有人……

  医生的话还没有说完,女儿就痛哭起来。她一直以为做清洁工的母亲是极其卑微的,甚至曾以母亲的卑微为羞耻,但是在这一瞬间,他发现母亲原来是如此伟大!在这次雪崩灾难中,在迟迟得不到救援的生死关头,母亲以一种感天泣地的行为,用自己动脉里流淌的鲜血为女儿指引了生命的方向!女儿终于心痛地明白,自己原来一直都拥有着一份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比血更浓的母爱!

  同学们,故事中的母亲用生命保全了女儿,希望我们能从中悟道爱的真谛。假如你是那位母亲,体会一下当时母亲会怎么想,怎么做,请说一说。

  4 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

  有谁知道母亲节是那一天?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小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四 拓展训练

  有一个叫小兰的女孩,身患重病,家里无力为她治疗,但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小兰住进医院,获得治疗。下面是小兰的母亲的一段录音,请听:

  母爱是无偿的,但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陌生人也无偿的献出啦他们的一片爱心,除了母爱,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爱?

  五 布置作业

  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母亲》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会认文中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4.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昨天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让大家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本单元全是老舍的文章,和以前的冰心文学单元一样,意在让大家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从而感受其语言特色和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本单元文章,发现单元特点——老舍文学单元,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学习框架,并培养了学生浏览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

  师:关于老舍,你了解哪些?请结合预习作业中你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谈对老舍的初步认识,让孩子们走近作家,引起学文的兴趣。

  师:在这个单元里,最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老舍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老舍笔下母亲的形象。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检测预习作业: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在小组内通读全文。教师相机板书学生遗留的问题。

  容易读错的字:撮土供给提倡就寝

  不易理解的词语:出阁敷衍铜活张罗刮痧筹划

  2、抽查课文朗读情况。抽查每组一名同学在全班读一到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老舍母亲的形象。

  2、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通过概括母亲形象,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我的母亲》教案 篇1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写在日记上即可)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教学过程:

  1、导入:

  2、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 准备工作)

  3、速读课文,结合已有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合作探究

  【A】探究题目一: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对学内容)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b】探究题目二:从文中母亲的几件事中,哪些话语或是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群学内容 ,组长指导)

  5 小结,预习:

  其实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按照下面例子,再找出几例试着体会作者在运用词语方面的分寸感。

  如:⑴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5、达标检测

  a、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第二课时

  课堂目标:

  1 小组展示

  2 总结探究

  准备展示目标:

  1 概括事件,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教学过程:

  四、设置报道站,小组准备

  五、按照目标,小组展示

  3,教师归纳,问题探究

  a、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b、文章最后一段写什么?

  c、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d、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任何体现的?

  5 积累 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名言。

  拓展延伸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写一个50字以内的片段。(写在日记本上)

  课内反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①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②.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③“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④.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⑤.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⑥仿句练习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同题美文欣赏: 我 的 母 亲 邹韬奋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在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探究:

  1、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典型片段

  2、感受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两文的异同点

  《我的母亲》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1.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通过语句“北*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来感受。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受。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课件出示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实的语言之中。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扩展6)

——我的军训回忆作文

我的军训回忆作文1

  婆娑境内,白云如衣袂飘飘的.仙女;迷离之中,树影连成一堵绿茵茵的墙……束束温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着我的脸庞,闭上眼睛,恍惚间,我心中泛起点点涟漪,回忆过去的10天军训生活,一幕幕情景在我脑海里浮现……

  那天,我穿上迷彩服,扎好腰带,戴好帽子,飒爽英姿,像一个小军人。然而,这也意味着,我的军训生活开始了。

  “明天几点集合你们自己清楚,我就不多说了。”一位胖胖的教官对我们说。他姓王,眉毛短而黑,眼睛圆而小,像极了蜡笔小新,因为肚子上的肉多到下坠,后来很多同学都叫他“肉肉”。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准时集合,排好队列,开始跑操。我又听到那熟悉而又可怕的音乐,我们的步伐齐整,踩着节点,跑完几圈后,解散,洗漱,吃饭,节奏快得像军队。之后是开训典礼,没完没了的队列队形操练。炎炎烈日下,我刚站几分钟腿就开始疼,后来还是没能逃脱站军姿的痛苦,“后脚并紧,双腿夹紧,脚尖张开60度,两肩后张,中指在裤缝线,抬头双眼目视前方,下颚微收!”几乎每次站军姿都能听到这句话。站在操演场上,重复一个动作,我们刚开始从10分钟到30分钟,再到一个小时,不断地在挑战极限。

  那几天每天晚上都很难熬,腿疼到睡不着,怎么翻身都不舒服,不过苦中之乐是,每晚宿舍的人都围着一起泡脚,有说有笑,因为很累,所以每一觉都很香甜。

  一直有一句话铭记于心:“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这话在军训中发挥了作用,真正鼓舞了我。回想以前体考的时候,800米已经让我筋疲力尽,甚至想要过放弃。但当我顶着烈日跑1000多米时,却一直在坚持着,有时候会头晕,会肚子疼,脚疼到站不稳,但却从未喊过报告。

  军训最快乐的事是,我们原地打坐,组成两个大队,互振士气:“东风吹,战鼓雷,要拉歌,谁怕谁。”“让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话,活像一个大姑娘。”最经典的,莫过于吴教官“冬瓜皮西瓜皮,扔他们,咻一咻一咻……”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每日口号声声,每日震天动地。夜训时教官们领着自己的方阵,对着对面的大楼喊口号,比谁的方阵喊亮的灯多,我们撕声裂肺的呐喊,看着一排排的灯“唰唰唰”的亮起来,虽然嗓子疼痛难忍,却有一种满足感。

  我一直都忘不了教官与我们促膝长谈,他说他曾经经历过三次生死,一次在大火中为救战友打断了很粗的树根。也曾争强好胜与战友打斗,不打不相识。在部队那种神圣而又纯洁的地方,战友们互帮互助,最珍贵的战友情被他讲的淋漓尽致。他教给我的是一种毅力,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那是一种将人生用激情展示出来的风采。

  军训中,我们曾盘腿坐在操场围成一圈说笑,也曾去过最高的看台上看过五彩夕阳,我们一起唱过同一首歌,也曾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训练时同学间互相帮助,不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我也在为全校同学献唱的那位同学身上,找到了自信的迷人之处。在这10天里,我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

  军训结束了。如做梦一般,我望着空中的云朵,风吹则散,世事无常,不停的变化着,操演场上的热烈退去,归于*静。

  我们都是一只只初生的牛犊。在面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十分迷茫,上天指给他一处方向,但需要穿过荆棘,越过沙漠。他浑身伤痛,大汗淋漓,口渴难耐,无论是还是酷暑烈日秋雨打湿,他都没有放弃,最终他走出了这片荒芜之地,却从未后悔选择这条路,因为他知道成功不易,知道毅力的力量。他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情谊,尝到了苦中之乐。他有信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前进的信念。变得勇敢,无畏,坚强。

  10天里那些人,那些事,将成为美好而珍贵的回忆。回去的路上,树影不断掠过车窗,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大街上车流澎湃。我想,即使经历万千困苦,我仍相信,人生的车轮依旧向前滚动,今天的苦,一定能酿出明天的甜。

推荐访问:教案 母亲 回忆 回忆我母亲教案3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5分钟

本文标题:回忆我母亲教案3篇【精选推荐】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jiaoansheji/72610.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回忆我母亲教案3篇【精选推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