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看图片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想象。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看图片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想象。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大象救兔子、音频老虎叫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猜测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请你们和我一起讲,听听谁讲得完整、讲得生动、讲得有趣。
(出示第一张图)提问:小朋友,你们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动物?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播放老虎叫声音频)(出示第二张图)师:原来啊,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老虎,它张着大大的嘴,露着尖尖的牙,要来抓小兔子,小兔子吓得转身就逃。
(出示第三张图)提问:小兔子有没有被吃掉?到底是谁救了小兔子?
(出示第四张图)提问:大象伯伯是用什么办法救兔子的?
(它伸长鼻子,翘起尾巴,就像一座桥,小兔子就从这座桥上跑了过去。三只小兔得救了。)提问: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小兔们都过了河,它会怎么做?老虎专门欺负小动物,真是个坏东西,你想大象会怎么惩罚它呢?(结果可以有多个,待幼儿猜测后,出示第五张图)
二、尝试完整讲述故事师:现在请你们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每幅图都要讲到,看谁讲的完整。(幼儿自由讲述,并请一名幼儿讲述)你们觉得他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吗?
总结:每幅图都讲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个故事就讲完整了。
三、引导幼儿添加角色心理活动与语言,再次讲述刚才的小朋友已经把故事讲清楚了,现在我们要给故事里的小动物加上对话和心理活动。
师:老虎在追赶兔子的时候,兔子会喊什么?(救命啊,救命啊,大象伯伯快救救我们,老虎要吃我们啦!)大象听到求救声后会说什么?(快,快从我身上过河去。)老虎看到兔子时心里想什么?(啊!这三只兔子真肥啊,正好让我天天肚子!)老虎被大象伯伯教训了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真倒霉,兔子没吃到反而被大象喷得满脸是水。)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兔子和大象的对话以及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讲到故事里去,看谁讲的生动,你们试试看。(幼儿自由讲述,并请1名幼儿讲述)总结:原来讲故事时把小动物的样子,对话和心里想的都编到故事里去,故事就会讲的很精彩。
四、教师示范讲述一遍。
总结: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可不能学老虎,专门欺负别人,不然,总有一天会和老虎一样受到惩罚的。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初次的微格教学中,氛围轻松愉快,同学配合默契。总体上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与要求。
但我也认识到很多的`不足:
1、初次上课,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
2、互动不够,有出现空白点;
3、自己的动作表现力不足。
通过微格教学,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应该改正。*时应多加练习,增强自己的师范技能,争取下次准备充分,并学会灵活变通。
教学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阅读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1)
——《大象救兔子》大班语言教案3篇
《大象救兔子》大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讲述
2、丰富词语“凶猛、惊慌、撒腿就跑、架、又快又稳”
3、喜欢看图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4副图片、对话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副图片,这4副图片组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来听一听。
二、分段出示图片讲述
(一)出示图1
1、初步讲述图1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具体讲述图1
提问:
A、这是只怎样的大老虎(凶猛),看到小兔后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B、小白兔看到老虎后流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又会怎么做呢?(惊慌、撒腿就跑)
C、跑啊跑啊,跑到了河边,看到了谁在干什么?小兔子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3、幼儿完整讲述图1
4、教师完整讲述图1
(二)出示图4,揭晓悬念
师:大象伯伯会帮助小兔子吗?最后小兔子有没有被大老虎吃掉呢?
小结:三只小兔子又高高兴兴地生活在森林里。
(三)出示图2
1、幼儿讨论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大象伯伯会怎么去救小兔呢?
2、教师根据图片总结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大象救小兔的办法,来看看图画中的大象是怎么去救小兔的呢?
小结:大象伸长他的鼻子,翘起尾巴。整个身体就像一座桥架在河面上。(架)小兔又快又稳地走过了桥。
(四)出示图3
1、大象怎么对付大老虎
师:小兔子们都安全的到达了河对面,大象又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呢?
小结:大象卷起他的长鼻子,在河里猛吸了一口水,对准大老虎,用力地喷去。
2、师幼共同表演大象的动作
3、大老虎又是怎样的呢?
师:大老虎四角朝天,一边还喊着“饶命啊,求求你绕了我吧……”
三、完整讲述
1、幼儿完整讲述
2、教师完整讲述,汲取经验
四、给故事取题目
师: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五、延伸活动:评价故事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我最喜欢大象伯伯,他是一个助人为乐,足智多谋的人。
【活动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排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出示图片,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图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小兔子是什么表情?”,让孩子描述画面中的景物、角色、动态,在孩子们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理解,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来展开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最后怎么了?”“它是怎样帮助小兔子的?”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它会怎么说?”、“心情是怎样?”等,对画面外在内容进行推想、分析和判断。与此同时,还结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从而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引导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为讲述做好准备。
在排图讲述《救小兔》活动中,在幼儿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幼儿开始讲述。但幼儿的讲述思路较为混乱,急于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也有个别幼儿流水帐式的讲述,重点不明确。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等,通过这些提问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在讲述中,幼儿一般会简单表达,但在语句的丰富性方面要经过教师有意识的提示、引导,幼儿才会去扩充自己的语言,在个别幼儿讲述后我提问:“小鸟是怎么飞的呢?”,就给幼儿较多的表达空间,给予幼儿回忆、学习词语的机会。同时也是幼儿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一句优美的语言,一个正确的动词,经老师的肯定、表扬,会成为幼儿间追逐模仿的对象。
《大象救兔子》大班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大胆表达大象是怎样救兔子的,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讲故事从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学习词:傍晚、凶猛、喷、锋利。
活动准备:
挂图三幅、老虎、大象、兔子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律动: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做:
大拇指师爸爸,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嘭嘭嘭;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爱打大鼓,咚咚咚。
小朋友做的真棒给自己鼓励鼓励吧!
幼:棒,棒,我最棒!
师:我们在动物园见过大象吗?
幼:见过!
师:那大象长的什么样子呀?
幼: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
师:下面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个关于大象的故事。
2、出示挂图一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幼:傍晚。
师:那又是什么地方呢?
幼:树林里。
师:还有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
幼:一只凶猛的老虎要吃掉小兔子。
师:老虎是怎么追赶老虎的呢?
幼:老虎张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尖尖的牙齿,伸出了锋利的爪子。
师:那小兔子跑掉了吗?怎么跑的?
幼:跑掉了,小兔子撒开四条腿飞快的向前跑了。
师:小兔子都跑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
幼:小兔子跑过树林,来到了河边,遇见了大象。
师:有哪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一下这幅图片?
找几个幼儿讲述地一幅图,并给予鼓励。
3、出示挂图二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有谁能够告诉老师大象是怎么救小兔子的?
幼:伸出长鼻子,翘起尾巴,在河面上搭起了一座桥救了兔子。
师:那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述一下这幅图片。
老师请几个幼儿进行讲述第二幅图片,并给予鼓励。
4、出示挂图三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那位小朋友知道大象是怎样把老虎吓跑的?
幼:大象伯伯用鼻子吸水向老虎喷去,然后老虎睁不开眼睛就跑了。
师:还有那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一下这幅图片。
找幼儿讲述图片,并给予鼓励。
5、老师完整的讲一遍故事,然后让幼儿再讲述一遍故事。
6、让幼儿按照故事情节把故事演一遍,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延伸:
《大象救兔子》大班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在讲述要求上采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将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讲清楚大象救兔子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间的对话,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述,这种逐步添加的讲述,幼儿一般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讲述任务,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讲述的兴趣。
第一、第二环节:我采用的是分解观察和预期结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制造悬念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三幅图没有同时出示,目的是给幼儿制造悬念,为幼儿大胆猜测小兔子是怎样脱离虎口的提供推理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在出示第一幅和第三幅图时,采用了遮挡图片部分内容的手段来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这个环节讲述的重点就是:把大象怎样救兔子这件事讲清楚。
第三环节:我出示了对话框符号,采用了角色移位、师幼互动等方法帮助幼儿掌握角色之间的对话,理解着急、高兴、害怕的语气语调,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支持。这个环节的讲述重点是:丰富角色之间的对话,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
第四环节:我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通过教师提问和放大镜的暗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的内容,分析角色的表情,运用描述性语言描述角色的外形,从而推断角色内心的想法,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信息。这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观察引导,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了有效支撑,化解了讲述的难点。
第五环节:给故事取名字,其目的不仅仅是让讲述活动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能抓住讲述重点,培养幼儿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2)
——中班语言教案 《大象救小兔子》3篇
中班语言教案 《大象救小兔子》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Ppt图片。
2、云朵3、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
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小兔子怎么做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大象像什么?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小兔子会怎么说?
3、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
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
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发挥想象图片中动物会说的话。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3)
——中班语言教案 《大象救小兔子》
中班语言教案 《大象救小兔子》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Ppt图片。
2、云朵3、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
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小兔子怎么做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大象像什么?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小兔子会怎么说?
3、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
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
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发挥想象图片中动物会说的话。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4)
——兔子先生去散步语言教案3篇
兔子先生去散步语言教案1
一、活动主题:
我在马路边
二、设计思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只看文字,它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是只要稍稍用心去体会,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它不但可以得到小读者的共鸣,有些还有让小读者会心一笑的幽默效果。
4—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想用猜一猜的方式来让孩子欣赏整个故事。
第一环节,我以兔子的家为导入,看看猜猜,“这是谁的家啊?”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赏时,从故事开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内容基本不变,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
第三环节,注重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交流讨论生活周围的图象与符号,自然引入社会认知的`活动,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如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幼儿园、马路上的标志等等。
三、活动名称:
兔子先生去散步
四、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2、感受故事的趣味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标志的关注。
五、活动准备:
PPT课件
六、活动设计:
(一)分段欣赏故事
今天让我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去他的家里看看。(播放课件)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回应:原来房子的门上有兔子的标志。(播放课件)他是兔子家的谁呀?
教师回应:
1)他是兔子,他戴着红和黑相间的条纹领带,真神气!
2)他还有个好听的称呼,因为它是男的,我们叫他先生。
一起来和兔子先生打个招呼:兔子先生好!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今天我要出门去散步,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呀?
让我们一起去散步,让我们一起去散步,看什么样的草地?
教师回应:绿油油的草地,躺在上面真舒服。
让我们一起去散步,让我们一起去散步,感觉阳光怎样?
教师回应: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真温暖。
刚走了一会儿,是什么标志?(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噢!这是往前走的标志。
咦!这又有一个什么标志?(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嘿!真是楼梯的标志,孩子们真聪明!如果是楼梯的标志,那么他会去哪呢?
这个标志有点看不懂呀!(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恩!是桥的标志呀!你们真棒!
下面的标志可有点奇怪!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发散想象)
教师回应:兔子先生瞧都没有瞧。
播放课件:哎呀呀呀,疼死我了,原来是小心斜坡的标志。
哎呀!好疼呀!又有一个标志。(幼儿发散想象)
教师回应:
1)兔子先生摔疼了,小熊医生取来了医药箱为他包扎伤口。
2)看看兔子先生的脸上,原来是眼泪汪汪的标志。
摔疼了是回家去,还是继续往前走。(幼儿辨别)
如果继续往前走,你要告诉他什么?(一路顺风、小心当心……)
播放课件:是是是,知道啦!
他看都没有看接下来的标志,是什么意思?(幼儿发散想象)
播放课件:唉呀呀呀!原来是小心坑洞啊!
教师回应:兔子先生瞧都不瞧,,你真是粗心,刚才摔了,现在又掉洞里了。
14、掉到洞里,会碰到谁?(幼儿发散想象)
来到了谁的家?(小老鼠的家)
这是什么标志?(这是船的标志,还有海的标志
兔子先生去散步语言教案2
设计思路:
最近正在开展“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活动,我们带孩子走出校园,找路,小朋友们认识了幼儿园的园牌、标志性的图案、所在的路名和门牌号,由此对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班孩子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还有所欠缺。因此这个活动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出发,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孩子感兴趣的标志人手,带孩子在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探索标志、感知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等,主要运用差异性师幼互动介入策略、分享交流策略等。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故事中的标志,感受标志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并愿意关注。
2.能在集体面前分享、表述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大图书;书中标志;生活中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标志(引起兴趣,并初步引发对标志的关注。)
1.教师出示“安静”的标志。
提问:为什么你们看见这张图都不说话了?
小结:哦,原来这是一个安静的标志,它提醒我们别出声,该安静了。
2.猜猜“兔子”标志。
你们这么聪明,那再给大家看一个标志,猜猜可能是什么意思?(直接引导孩子从兔子带着的领带中看出是“兔子先生”。)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标志,标志是图案也会是文字,标志是要仔细看认真猜的。(在互动中告诉孩子怎样认识标志。)
二、看看、说说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兔子先生要出门去散步,这一路上也有很多标志。兔子先生一路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1.看大图书,解读书中出现的标志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第4页:这个标志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第6页:这次的标志画了什么?这个标志想要告诉兔子先生什么?
第8页:兔子先生又看见了什么标志?
第12页:
(1)兔子先生蹦蹦跳跳过了桥!哎呀,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子先生为什么会摔跤?
(2)摔跤了,该怎么办?哪里有医院呢?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红十字?
第14页:
(1)包扎好了,兔子先生看见前面有两个标志,你说兔子先生是继续走还是回家去呢?为什么?
(2)兔子先生如果继续往前走,该注意什么呢?(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o)
第16页:瞧,又有标志了,可能是什么意思?
第18页:哎呀,兔子先生掉进洞里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20页:是呀,兔子先生真不小心。不过,还好这次没有受伤。看这里又出现一个标志,这个标志贴在什么地方?打开门会是什么地方?
第22页:好美的大海啊!海里有一艘船,这个标志贴在船上是为什么?(巩固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意义。)
2.总结故事。
提问:
(1)故事里,兔子先生一共碰到多少个标志?
(2)看了大图书,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有的是告诉大家周围的情况,有的是警告大家有危险,有的是禁止我们做一些事情。注意周围的标志,就会更安全。(提炼总结,提升幼儿个体经验。)
三、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标志(在互动中交流分享,提升个体经验。)
1.说说自己认识的标志。
提问:这里,我们也找到了很多标志,你认识吗?在哪里看见过?
2.延伸: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寻找、认识标志。
兔子先生去散步语言教案3
设计意图:
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成年人已司空见惯,但幼儿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含义。《兔子先生去散步》是日本作家五味太郎的撕纸故事,由许多标志穿成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初次读到这个故事,我被作者的巧妙构思深深吸引。它能激发幼儿对标志的兴趣,感受到标志与生活的关系,由此我上了这样一节课。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标志的兴趣。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理解标志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兔子先生去散步》电子文档,故事中的标志图片
2.生活中的标志ppt
活动过程:
1.标志激趣。
出示兔子先生家的图片,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就是兔子先生的家,它家的门上有一个兔子的标志。今天兔子先生请我们和他一起去散步,小朋友想去吗?
2.听故事,认识标志。
(1)听看故事,随情节猜猜它们是什么标志,它告诉兔子先生什么?
(2)回顾情节,谈话交流:和兔子先生散步时,你看到了什么标志?(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标志。)
(3)根据标志完整回顾故事情节。
3.联系生活,认识各种标志。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标志,你认识它们吗?它告诉我们什么?
(2)你还知道那些标志?
(3)师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标志,请小朋友们以后多观察,把你知道的标志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4.活动延伸:你也设计一些标志,让兔子先生和你去散步好吗?想设的小朋友可以去图书区设计。
活动反思:
在认识标志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他们的反应很快,观察很仔细,能根据画面的提示很快猜出标志的含义。由孩子们对故事的专注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是多么的有趣,幼儿喜欢这个故事,故事激发了幼儿认识标志的兴趣和创造热情,他们创作出各种标志,互相讲述。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5)
——《树荫》中班语言教案3篇
《树荫》中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熊天真、憨厚的性格特征。
2、学习复述和表演故事。
3、了解树荫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可提前让幼儿在树荫下游戏,感受树荫的凉爽和太阳光的炙热。
2、教学挂图、幼儿学习资源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和体会。
提问:这是发生在什么季节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熊为什么会喜欢树荫?
2、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小熊发现树荫跑开后是怎么想的?(banzhuren)又是怎么做的?它的发方法成功了吗?为什么?
(2)为什么小熊认为太阳在和他开玩笑?为什么小熊说太阳真坏?
(3)你们知道树荫为什么会跑开吗?小熊明白吗?
3、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复述故事,感受故事中小熊天真憨厚的性格。
4、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演故事,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熊的可爱。
活动延伸:
1、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树荫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及其他物品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记录并表达。
2、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让小熊睡个凉快舒服的午觉。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时间掐的很准,具体时间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导入活动采用了开场白式,太过直白,语言太罗嗦。
中间部分有三次层层深入理解的听故事,第一边讲小朋友听得很认真,问题互动气氛也很好,到了第二第三次,倦怠情绪就又开始出现了。
《树荫》中班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荫的位置是会变化的感受小熊可爱的憨态。
2.尝试续编故事,进一步理解日照与树荫的关系。
3.能积极参加讨论,学会关注周围事物。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户外观察过各种物体的影子,发现影子会随着太阳的转移而改变位置。
2.自制桌面教具1套。
3.幼儿用书:《树荫》,网上收集的树荫图片。
4.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网上收集的树荫图片,引发幼儿对树荫的经验。
1.教师:夏天到了,你看到了什么?(树、树的影子),那就是树荫,小朋友在室外玩的时候喜欢站在哪儿?为什么?
2.教师小结:夏天,小朋友喜欢在树荫下活动,因为树荫下凉快。有一只小熊也喜欢树荫,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二)集体欣赏故事录音,了解故事内容。
1.集体欣赏故事录音,初步熟悉故事内容。
2.教师:故事中主要说的是谁?说了一件有关小熊的什么事?
(三)再次欣赏教师讲述故事,感受小熊的可爱、憨厚。
1.教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讨论:小熊是被什么烫醒的?是谁和他开玩笑的?
3.教师:他想用什么方法将树荫留住?他能留住吗?为什么?
4.根据幼儿讲述的情况适当提出问题,加以补充。
(四)通过续编故事的结尾,引发幼儿为小熊想办法的积极性。
1.教师:小熊最后被太阳烫醒了,太阳真的坏吗?为什么?
2.教师请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教师:你能帮小熊想个好办法,睡一个又香又甜的凉快觉吗?
3. 请幼儿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五)鼓励幼儿为故事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教师:这个故事讲述了小熊和树荫的故事,想一想,我们可以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六)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6)
——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3篇
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1
活动目的:
1、喜欢参加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2、学习有序观察图片的方法,尝试简单地描述人物间的对话。
3、能自由、大胆地编叙故事的情节,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连贯地讲述故事。
4、理解词语:凶狠、猛扑过去、撒腿就跑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头饰:小兔、大象各1张
2、表现兔子惊慌、高兴的图片2张,空白图1张。
3、表现与图片情绪一致的音乐磁带《兔和虎》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表现兔子
高兴、惊慌的图及空白图1张,排列一排,激发幼儿参与讲述的兴趣。
提问:(指图1图4)这两只兔子怎么啦?为什么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高高兴兴的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出示图图(一),遮去老虎和大象
1、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判断: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三只小兔玩得怎样?
3、幼儿讲述,师小结
三、出示图(一)的虎
1、先播放老虎叫的声音,后出示图(一)的虎。
师:谁出现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准备吃小兔了,它是怎么做的?(学习词:猛扑过去,边说边做动作。)
师:看到这么凶狠的老虎来了,小兔子怎么办?(学习词:撒腿就跑、又蹦又跳)
2、幼儿讲述,师小结。
四、幼儿分组自由猜想小兔得救过程。
过渡语:这么凶狠的老虎来了,你们帮忙小兔子想想看,它们在路上会碰到谁?它是怎么救小兔的?
五、出示图(一)中的大象
>过渡语: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图里是谁来帮助小兔的。
1、提问:(1)三只小兔快速地跑到河边,看见了谁?小兔们会对它怎么说? (2)你们来猜猜大象是怎么帮助小兔的?它会怎么说?(幼儿自由讲述)
2、出示图二,幼儿完整讲述图一、图二。
六、出示图(三)
过渡语:大象会用什么办法对付老虎?最后老虎怎么样了?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三。引导: 老虎逃跑了,小兔和大象心情怎么样?
七、幼儿自由或结伴完整讲述三幅图,集体请个别幼儿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师引导其他幼儿分析不同之处。师小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八、请幼儿给故事命名。
活动延伸:
讨论: 如果你发现别人遇到危险、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讲述
2、丰富词语“凶猛、惊慌、撒腿就跑、架、又快又稳”
3、喜欢看图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4副图片、对话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副图片,这4副图片组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来听一听。
二、分段出示图片讲述
(一)出示图1
1、初步讲述图1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具体讲述图1
提问:
A、这是只怎样的大老虎(凶猛),看到小兔后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B、小白兔看到老虎后流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又会怎么做呢?(惊慌、撒腿就跑)
C、跑啊跑啊,跑到了河边,看到了谁在干什么?小兔子会怎么说?(出示对话框)
3、幼儿完整讲述图1
4、教师完整讲述图1
(二)出示图4,揭晓悬念
师:大象伯伯会帮助小兔子吗?最后小兔子有没有被大老虎吃掉呢?
小结:三只小兔子又高高兴兴地生活在森林里。
(三)出示图2
1、幼儿讨论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大象伯伯会怎么去救小兔呢?
2、教师根据图片总结大象救小兔的办法
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大象救小兔的办法,来看看图画中的大象是怎么去救小兔的呢?
小结:大象伸长他的鼻子,翘起尾巴。整个身体就像一座桥架在河面上。(架)小兔又快又稳地走过了桥。
(四)出示图3
1、大象怎么对付大老虎
师:小兔子们都安全的到达了河对面,大象又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呢?
小结:大象卷起他的长鼻子,在河里猛吸了一口水,对准大老虎,用力地喷去。
2、师幼共同表演大象的动作
3、大老虎又是怎样的呢?
师:大老虎四角朝天,一边还喊着“饶命啊,求求你绕了我吧……”
三、完整讲述
1、幼儿完整讲述
2、教师完整讲述,汲取经验
四、给故事取题目
师: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五、延伸活动:评价故事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我最喜欢大象伯伯,他是一个助人为乐,足智多谋的人。
【活动反思】
《大象救兔子》这是一个看图讲述活动。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大班幼儿往往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故事,而是试图借助图片去想象、思考,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并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新《纲要》中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启发幼儿在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排图讲述《大象救兔子》中,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出示图片,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图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小兔子是什么表情?”,让孩子描述画面中的景物、角色、动态,在孩子们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理解,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来展开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最后怎么了?”“它是怎样帮助小兔子的?”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它会怎么说?”、“心情是怎样?”等,对画面外在内容进行推想、分析和判断。与此同时,还结合“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从而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仔细观察是讲述的前提,只有把图片画面看清楚,才能有把握的去讲。不管是单幅,还是多幅,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环境、人物,细看人物的表情、动作,领会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分析和合理构想。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引导幼儿充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为讲述做好准备。
在排图讲述《救小兔》活动中,在幼儿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幼儿开始讲述。但幼儿的讲述思路较为混乱,急于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也有个别幼儿流水帐式的讲述,重点不明确。于是,我请他们讲一讲 “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等,通过这些提问使幼儿对画面外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在讲述中,幼儿一般会简单表达,但在语句的丰富性方面要经过教师有意识的提示、引导,幼儿才会去扩充自己的语言,在个别幼儿讲述后我提问:“小鸟是怎么飞的呢?”,就给幼儿较多的表达空间,给予幼儿回忆、学习词语的机会。同时也是幼儿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一句优美的语言,一个正确的动词,经老师的肯定、表扬,会成为幼儿间追逐模仿的对象。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7)
——大象救兔子大班教案3篇
大象救兔子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 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大象救兔子大班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讲述出大象搭桥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锋利的”、“高高兴兴”、“慌慌张张”等。
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大象搭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倾听。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2、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
(1)出示表现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排列如下:
图一小兔慌张的样子。图二老虎扑过来的样子。图三小兔高兴的样子。
①出示图一,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
②出示图三,提问: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兔子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是高高兴兴的,猜猜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③翻开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小兔子到底遇到了谁?它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牙齿怎样,爪子怎样?
2、分别出示挂图
(1)引导幼儿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
提问:一天傍晚,小兔到哪里去玩?玩得怎样?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谁会救它们?
(2)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如何救兔子。
(3)大象看见老虎在追兔子,会对小兔子说些什么呢?
(4)大象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3、请个别幼儿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4、请幼儿与教师一同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5、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名字。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扩展8)
——幼儿园大班《大象救兔子》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大象救兔子》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在讲述要求上采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将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讲清楚大象救兔子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间的对话,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述,这种逐步添加的讲述,幼儿一般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讲述任务,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讲述的兴趣。
第一、第二环节:我采用的是分解观察和预期结果的方法,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制造悬念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三幅图没有同时出示,目的是给幼儿制造悬念,为幼儿大胆猜测小兔子是怎样脱离虎口的提供推理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在出示第一幅和第三幅图时,采用了遮挡图片部分内容的手段来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这个环节讲述的重点就是:把大象怎样救兔子这件事讲清楚。
第三环节:我出示了对话框符号,采用了角色移位、师幼互动等方法帮助幼儿掌握角色之间的对话,理解着急、高兴、害怕的语气语调,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支持。这个环节的讲述重点是:丰富角色之间的对话,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
第四环节:我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通过教师提问和放大镜的暗示,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的内容,分析角色的表情,运用描述性语言描述角色的外形,从而推断角色内心的想法,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信息。这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观察引导,为幼儿生动讲述提供了有效支撑,化解了讲述的难点。
第五环节:给故事取名字,其目的不仅仅是让讲述活动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能抓住讲述重点,培养幼儿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推荐访问:中班 大象 教案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1 《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1-3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23年度《大象救兔子》中班语言教案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