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6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0-29 11:50:04 | 浏览次数: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6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谈谈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篇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用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6篇

篇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5 篇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用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走好乡村振兴路,要用好人才,强化党建引领,以优秀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振兴。

  品乡土人才之“德”,守护“根”与“魂”。凝聚乡土人才力量,在留住文脉、守住乡魂上下功夫。一村一景一韵,都有乡村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小桥流水、古厝老宅、民俗节日,都是村庄历史的见证,是村民的底气和远方游子的乡愁。以乡土人才之“德”为引,发挥村党支部带头作用,将村里德高望重的能人、乡贤、乡土人才组建成一支守护乡村底蕴、传扬乡土文化的特色队伍,通过保护古村落、改编村规民约、编撰乡土故事、录制乡土特色视频等方式,守护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共融。

  育专业人才之“技”,提升“能”与“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在提升实力发展才能上下功夫。一耕一植一收,都是农民的生计之能。村里有传统工艺,也有匠人精神,是留在农村的那份执着和踏实。以专业人才之“技”为引,发挥“党建带群团”“党建带妇建”作用,将农村的手艺匠人、返乡大学生、土专家、田秀才组建成一支为村民提能增效的专业队伍,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搭建科技平台、注入数字化技术、推进职业技能教学等方式,提升村民农户的“能”与“质”,推进农

 村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用致富人才之“智”,发展“家”与“业”。发挥致富人才作用,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村一品一产,乡村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盘活资源、打造品牌、发展文旅,乡村产业特色发展成了富民强村的新路径,是村庄独有的财富和资源。以致富人才之“智”为引,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将驻村干部、创业能人、种养大户组建成一支能为农村拓宽致富路的优秀队伍,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植入新兴元素、挖掘特色资源、引进特色产业等方式,发展农民集体的“家”与“业”,实现产业兴旺、乡村富裕。

  乡村振兴要挖掘乡土人才、培育专业人才、用活致富人才,建好建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让各类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在乡村一线建功立业。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抓党建发好“三力”

  2020 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历史性时期,如何更好履行自身职责,更加扎实推进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组织部门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和责无旁贷的任务使命。抓好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要坚持将抓好党建贯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过程,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增强党员干部“内力”,培育接续发展动力,让小康成色、干部底色、发展特色经得起自身检验、经得起人民检验、经得起时代检验。

  抓党建,聚合力,提炼全面小康成色。“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能否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集结攻坚力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才下沉脱贫攻坚一线,齐心协力打赢收官之战。对于已退

 出地区,要严格按照“四不摘”的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夯实组织基础。继续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做到“整顿一个,销号一个”,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示范引领。持续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实干奋斗、建功立业,始终绽放脱贫攻坚“主心骨”光芒。

  抓党建,强内力,淬炼党员干部底色。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将脱贫攻坚作为历练党员干部的“大熔炉”、检验党员干部的“试金石”,打造更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坚持一线考察识别。注重从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让干部用扶贫业绩说话,扶贫业绩为干部说话,使在脱贫攻坚中肯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干部有为有位。坚持一线培养历练。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打磨优秀青年干部,让他们在历练中熟悉基层工作,密切群众联系。加大扶贫干部培训力度,将扬着正气的党性观念、冒着热气的政策理论、接着地气的成功经验送达扶贫干部心中。坚持一线锤炼作风。将整治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贯穿始终,让干部作风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抓党建,育动力,凝练地区发展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做好这一衔接,培育接续动力,走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抓好党建尤为重要。集体经济要强起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村级集体产业,全面消灭“空壳”状态。特色产业要大起来。围绕地区产业布局,有的放矢倾斜人力、政策、资金等,集中力量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产业,走好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乡村治理要活起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发挥好党员干部、退休“五老”、农村法律明白人等队伍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夜校等平台,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三三四”工作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甘肃省陇西县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实行“靠实三包责任、建强三支队伍,健全四项机制”工作法,以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善作善成为目标,督战结合、查改贯通,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挂牌督战全力攻坚工作,为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靠实“三包责任”跟进督。“县级领导包乡镇包村包户”。紧盯全县 4***户 17***人未脱贫人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要求,全县***名县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督战到村、督战到户、督战到人,采取周报告、月排名、季调度以及函告提醒等办法,经常性开展暗访督查,传导压力、推动落实。“行业部门包项目包资金包效益发挥”。结合开展“双百四联”助推脱贫攻坚活动,以行业部门为督战主体组建成立***个专责小组,围绕到户增收、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 5 大类项目,全面推行每个贫困村选派 1 名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员、组建 1 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每个产业成立 1 个专家服务小分队的“1+1+1”服务指导模式,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个,联系到户产业项目***个,培训贫困群众 7300 多人(次)。“乡镇和帮扶单位包村包户包项目”。坚持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脱贫,全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搞、支部组织生活联合过、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干、拓展帮扶措施联合抓的“四级联系,双向互动”活动,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包村包户包项目实施责任,全县***个乡镇和***个帮扶单位先后深入联系乡镇、村和帮扶户开展结对共建和帮扶活动 400 多场次,全力确保脱贫政策不漏一人,到户项目不少一项。

 二是建强“三支队伍”聚力战。“建强乡镇包村干部队伍”。组织开展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专项行动,明确要求深度贫困乡镇干部一律不得借调,在稳定乡镇包村干部的前提下,推行“双包一访”责任制和马上办、代着办、领着办、流动办“四办”工作法,组织 2100 多名乡镇干部包村包社,实现 84%的乡镇力量下沉一线,帮办惠民实事,落实扶贫任务。“建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紧盯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监管预警,脱贫对象固强补弱,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动态管理原则,全面选优配强驻村工作力量。同时,采取周随机抽查、月督查通报、季汇总评比等方式,年初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员选派工作开展了“回头看”,进一步压紧压实乡镇及乡镇总队长、帮扶队、派出单位职责,保障群众收入达标,防止出现返贫致贫。“建强帮扶干部队伍”。以高标准开展“3+3”冲刺清零后续行动为抓手,严格挂牌督战,靠实帮扶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轮训、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全县各级帮扶干部进行精准培训,深入学习扶贫政策措施,让精兵强将挺在脱贫攻坚一线,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三是健全“四项机制”提实效。“健全工作调度机制”。采取督查、暗访、定期研判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评比的要求,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在督战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健全销号管理机制”。对制定的扶贫政策及帮扶措施落实,全部建立倒排工期清单,全面实行重点工作任务销号管理制度,所有工作必须按规定时限,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健全评比督查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将重点农户、薄弱村和重点项目的挂牌督战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通过督促检查倒逼责任落实,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健全奖罚兑现机制”。对在挂牌督战工作中推动有力、亮点突出、成效明显的乡镇和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作风漂浮、推进缓慢、成

 效不明显或在各级督查、调研中出现问题的乡镇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以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兴,则乡村兴。要找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突出党的领导核心提升组织力,把好乡村振兴“方向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党组织是领导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的核心,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未来前景和发展方向。现实中,一些乡村发展滞后,往往与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密切相关。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以发挥政治优势为着力点加强组织自身建设,以发挥组织优势为着力点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发挥作风优势为着力点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切实提升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把好乡村振兴的“方向盘”。

  坚守乡村治理根本提升治理力,筑牢乡村振兴“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作为最基层的乡村,情况复杂、基础薄弱,必须高度重视,强本固基,才能防止“木桶效应”。乡村治理在国家治理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根基不牢,则百姓不安、国家不稳。可以说,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应建立健全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大众参与

 的“一核多元”乡村治理新机制,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五治”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夯实经济发展保障提升驱动力,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引领作用,推行“支部+产业”“支部+合作社”的组织模式和“村委会+集体经济管理委会员+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管理模式,强化村经济主体与村集体利益联结。应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在产业带动、资源盘活、服务创收等传统模式基础上,探索项目化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应把握村集体经济姓“公”的重要属性,将集体经济用于拓展村民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改善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驱动力,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凝聚“三股力量”建强战斗堡垒促乡村振兴

  7 月 29 日,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我们要凝聚“三股力量”,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凝聚“支部力量”,精准分析研判,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绝不降格降标,规范党组织书记管理制度,选优配

 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同时,对村“两委”干部、退役军人、村级人才进行全面摸底、全面研判,建好台账,做到“手中有账,心中有数”,为选好人、用好人提供参考,确保换届后,拥有一支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有口碑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凝聚“帮扶力量”,因村精准选派,用好用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坚持择优选派、尽锐出战,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根据实际需要和选派人员专业背...

篇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

 村振兴 的心得体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将广泛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背景下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并善于运用的重要思维方式,脱贫攻坚工作要从底线思维、规则思维和效率思维三个维度坚持法治思维的指导。对脱贫攻坚存在的法律规范缺失、扶贫对象参与不够、法律监督薄弱和长效机制不足等现实法治困境,要加快立法进程,规范扶贫程序,加强监督制约,立足长效治贫,做到依法治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

 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治思维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和遵循的公务思维方式。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贫困落后作斗争的反贫困历史。中国共产党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已经作了40 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和战略实施,反贫困的成效愈加明显,无论是力度、广度、深度,还是精准度都达到了新的阶段水平,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在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时,我们发现扶贫主体泛行政式主导、扶贫项目分红式获利、扶贫对象旁观式脱贫等问题依然存在。要确保脱贫攻坚达到真脱贫、脱真贫的要求,为对接乡村振兴打好基础,要重视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发挥法律的指引、评价、规范和保障作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脱贫攻坚法治思维的三个维度 对法治思维这个新兴学术,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和功能给出了很多实用概念,足可见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外延丰富。本文按照法治理念的一般逻辑,从功利立场出发,提取其基本的维度进行脱贫攻坚实践分析。

 (一)脱贫攻坚蕴含着实现人权基本保障的底线思维

 人权具有自然法属性,是现代法的基本价值之一。人权有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之分,个体人权的核心是生存权,集体人权的核心是发展权。生存权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具有母体性。生存权包含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得以保障的权利。生命安全权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程度越发达,保障基本生活条件这种社会风险就越紧迫。从国家责任理论出发,政府作为权利的让渡人首先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在全国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目的就是要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这种权利的保障范围主要是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其重要特征是收入达标。

 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指的是个人和全体人类应该享有的参与发展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全面发展成果的权利。开展精准扶贫,大力完善农村小康路、水、电、通信、寨、房,使贫困群众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而辍学,基本医疗有保障,有安全住房,对促进贫困群众参与发展并享受发展权有重要意义。基本人权的本义也要求政府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分清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能违反中央的要求私自降低标准,也不能不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吊高胃口。

 (二)脫贫攻坚蕴含着严格执行法律规范的规则思维

 法治即规则之治。规则是法治的前提,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制度。没有规则,就没有法治。规则思维的核心是规则意识,是遵守和执行法律规范的意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其关键在于依法行政。

 在脱贫攻坚中,作为扶贫主体要守责有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种好责任田,不缺位也不越权、不滥权。当前,扶贫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扶贫、民政、住建、卫生、交通、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涉及部门多,必须按照法律规范明确的分工、清楚的责任清单将扶贫责任落实到位才能保障脱贫攻坚有序开展。同时,作为执法者要树立被监督意识,将权力以看得见的方式运行。精准扶贫要坚持公开化和透明化,将“六个精准”及其措施按照行政公开程序主动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三)脱贫攻坚蕴含着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效率思维

 一个有效率的社会亦即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优化配置(价值极大化)的社会。除此以外,效率还意味着根据预期目的对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最终结果作出的社会评价,即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越来越多的人改善境况而同时又没有人因此境况变坏,则意味着效率提高了。精准扶贫

 中,效率思维并不意味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快脱贫、快致富,尽管快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相反,效率思维更注重脱贫成效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即贫困户收入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收入是检视脱贫成效的关键。反贫困是一场持久战,一个阶段的胜利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打赢绝对贫困之后还需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可见,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保障对可持续性尤为重要。

 二、脱贫攻坚的现实法治困境 关于法治、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的关系,就脱贫攻坚来说,扶贫主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指导、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脱贫攻坚实践的同时,脱贫攻坚的法治实践又会给予扶贫主体更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的动力、促力。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是法治运作和科学发展的正轨,是进入了法治社会的常态。所以,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法治困境是必然的。

 (一)扶贫依据政策性突显,法律规范缺失

 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大量的惠农政策。就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层面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政策性规定指导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喜人成绩,减贫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扶贫主体职责不明确、

 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不规范、成效考核和责任追求不严格甚至腐败等问题。从制度上讲,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律规范缺失,扶贫依据泛行政化。

 在扶贫领域法律体系上,国家层面尚无法律和行政法规,也鲜有规章,与扶贫相关的法律体现在《农业法》中关于扶贫开发的相关规定。现有主要的规范是省级层面制定的扶贫开发条例。扶贫开发条例作为地方性规范,存在一些规定笼统、语焉不详、内涵外延均需进一步明确的缺陷。

 (二)扶 贫主体主导推进,扶贫对象参与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贫困治理主要采取的是政府单向度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或者‘运动型治理方式,政府主导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关键的核心作用”。因为贫困户参与度不高,出现了干部着急贫困户不急、干部干群众看的怪现象。贫困群众参与不足导致的后果是扶贫措施不精准,甚至缺乏科学性和违背群众意愿而使得成效大打折扣。

 除承担主要扶贫义务的政府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这些社会力量掌握着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也正以各种形式在参与脱贫攻坚,这些力量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大有可为。从现实状况来看,社会力量的参与度并不高,表现在:社会力量分散,资源没有进行集中,合力不够;与政

 府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所实施的项目具有单向性、盲目性;其参与脱贫攻坚的职责不明,虚假承诺、形式主义存在追究困难,难以保障扶贫效果。

 (三)扶贫主体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监督薄弱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却没有较为规范成体系的程序设计。行政主体在主导扶贫过程中,从贫困户的识别到脱贫成效考核验收等都存在权力行使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成效不明显,也为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精准扶贫领域的监督方式主要是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从“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到“脱真贫”出现的一系列不规范问题来看,根源在于监督规范缺失和法律的指引性不足。现有的监督运用主要体现在党纪和政纪的处分上,法律责任的适用较少,没有真正发挥法律惩戒功能。

 (四)扶贫项目实施效果差,长效机制不足

 为实现全面小康,扶贫主体愈加偏向于采取超常规的措施,看重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忽视长期规划。特别是项目没有可持续性,会破坏预期可得利益的持续性,影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心理安全感。长效机制不足引起的扶贫项目问题是:在思维上,只看产业和项目数量,不看能否持续性发展;在收

 入来源上,种类单一,只求规模化,不注重多元化,导致供求关系紧张,产品滞销。

 “分红式扶贫”无疑是扶贫项目长效机制不足的典型。這种扶贫方式,对增加贫困户收入立见成效,政府当上了“甩手掌柜”,群众“坐等分红”。其一方面助长了扶贫对象的惰性,加剧“等靠要”心理依赖;另一方面,给长效脱贫带来隐患,对激发自身发展动力没有任何效果,分红期限届满,如何杜绝扶贫对象返贫堪忧。

 三、以法律手段推进脱贫攻坚 相关研究表明,法治指标每提升一个标准差,人均收入提高 4 倍,法治指数得分较低的国家多为贫困国家。由此可见法治的重要性,所以法治思维应当成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思维方式,脱贫攻坚越到关键时刻,越需要法治予以保障。

 (一)加快立法进程,完善脱贫攻坚法律规范

 纵观国外反贫困实践,无不是有明确法律规范指引和保障的,完备的法律对促进反贫困有序深入推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正义只有通过良好的法律才能实现。法律规范的一项社会作用就是统治者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

 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有义务对落后地区进行帮扶,这是从法律基本要素——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强调了先富的义务,保障了后富的权利,说明法律规范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先富帮助后富有其思想障碍,所以不能仅靠政策支持和道义支撑。只有将扶贫工作纳入法律规范加以明确,在先富和后富间进行利益再分配,先富的义务才能借助强制力得到落实。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经验也只有上升为法律,才能在更大范围、更有保障地得以全国统一实施。加之地方性法规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中央层面,应尽快制定专门的扶贫法。扶贫法的制定,通过法律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扶贫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对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中央立法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完善。地方性法规要舍弃宣言性、原则性规定,做到权利义务具体明确。

 相对立法分配正义而言,司法权矫正正义的职能在脱贫攻坚法治保障中的作用具有次要性和辅助性,但司法机关不该缺席。“两高”应针对扶贫领域的违法犯罪问题制定完善的司法解释,在“三大诉讼”中维护平等、保障人权、恢复正义。

 (二)规范扶贫程序,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扶贫对象参与是目的。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这指出了贫困的原因也指明了解决方法。在脱贫攻坚中,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政策好不好,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明显,都要得到群众认可,群众积极参与是前提。构建贫困户积极参与机制,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刺激这种补偿救济方式,还要进行长远谋划,构建激励发展式机制,扶志扶智无疑是最佳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不因贫辍学,高中以上阶段不因贫失学。

 社会力量参与是合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农业法》等政策法律中均提出要动员、支持和帮助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是有限政府的有力补充。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开展企业对口帮扶贫困村,既发扬了互帮互助的民族传统,又汇聚了强大的合力,更营造出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氛围。要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推动脱贫攻坚深入、

 全面开展。就企业来说,在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上有优势,在脱贫攻坚中大有可为。爱心人士、志愿者团队等开展支农、支法、支卫等志愿服务,能够提高贫困群众急需的农技知识和法律、健康意识。

 必须重视非贫困户参与。脱贫攻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共同参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切不可忽视非贫困户这支力量。现阶段,由于贫困户享受大量较实惠的政策,扶贫政策的叠加,打破了非贫困户的心理平衡,导致一些不满情绪出现,甚至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结梁子”。对此,在坚持对贫困户扶贫扶志扶智,减少“输血式”扶贫的同时,要统筹好扶贫资源综合平衡,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用水、用电、通信和就学、就医公共服务。吸引非贫困户加入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将利益联结到非贫困户,调动其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三)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扶贫主体执法行为

 依靠群众监督权力,有助于正确决策,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和避免政府失灵现象发生。权利监督权力,首先就要保障群众的程序性权利。这里的程序性权利包括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就扶贫项目来说,知情权主要指贫困群众知晓产业项目的规划实施、资金组成、利益联结的权利,这以政务公开为前提。参与权指的是改变政府单方决定并实施扶贫

 项目的模式,贫困群众从项目立项到利益分配全程参与的权利。无救济则无权利,救济权是贫困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防线。作为对权利的补救,救济的方式仍然要回...

篇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6 篇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抓党建增合力凝心聚力促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见效。

  选好人,育好苗,持续增强班子合力。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强基促稳”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项目攻坚的一线桥头堡,是我们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以班子换届为契机,采取群众推荐、党委择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敢担当、善作为的支部“班长”,选出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村“两委”成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提高班子整体合力,就能更好更快地构建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体系,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要解决“后继乏人”问题,实施“青苗计划”,把在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筛选出来作为青年后备人才,实行集中培养、动态管理制度,把真正想为人民办事、能为村里干事的优秀人才选出来,为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提供保障,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教育,树典型,持续发挥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要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

 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要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依托“平和第一党支部”“积垒讲堂”“廉政公祠”“孝廉文化讲堂”等教育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微型党课”“主题党日”,教育引导党员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要在为民办事、疫情防控、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选树典型,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宣传栏、“镇村同心”微信群推广、邀请县级以上媒体采访报道等方式广泛宣传优秀事迹,引导周边党员见贤思齐,使广大党员学有标杆、行有规范、赶有目标,同时积极发展村致富带头人入党,充实党的新生力量,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比作为,亮水平,持续创新党建模式。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的领导核心力量,最关键的就是不仅要有战斗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要持续加强党群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党员服务亮承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要充分借鉴、学习“毗邻党建”“心联鑫党建”等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创新模式,同时以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为抓手,联合周边乡镇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交叉互学互评暨“乡村振兴”项目拉练活动,结合本地区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实际情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创新发展党建模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谈谈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心得感受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图们实践”

  一幢幢朝鲜族建筑风格的民居整齐排列,一幅幅民俗彩绘画在路旁的围墙上徐

 徐展开,朝鲜族建筑风格门牌楼格外吸睛,村中环望,村北侧山上的登山木栈道和山中凉亭颇为秀美,村集体收入实现从 5 万元到 80 余万元的突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村民获得感满满。短短几年时间,吉林省省级贫困村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南村是图们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图们市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紧紧抓住党建引领“牛鼻子”不放松,以“一抓两促”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红色引擎”作用,确保中央政策和地方实际无缝对接,党的建设与农村发展融合共进,使基层组织成为领导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20**年到 2019 年连续三年获得吉林省成效考核第一名;2019 年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名单,成为东北三省唯一上榜的县市。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大方向

  抓好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图们市把“党建强村、党建富民”理念根植乡村建设之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推动乡村振兴、富民强村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组织始终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制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的根本保障。图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借鉴运用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和工作框架,注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制整合,延用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四套班子包保乡镇,市级领导联系点和市直部门驻点帮扶机制,各镇党委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三位一体”驻村干部党委,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兵把口、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全体机关干部齐上阵的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健全工作体系,突出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建强市、镇、村、行业部门四个层

 次指挥作战体系,由市委书记、常务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担任总指挥,全体市级领导一线作战的领导机制;镇级层面,由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两位市委常委包镇,担任乡镇战区指挥长;村级层面,包村市级领导干部带队开展业务指导、督查指导,实现全市***个行政村包保力度不减。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各级脱贫攻坚战斗队和驻村工作队力量,严格落实脱贫摘帽“一摘四不摘”,实现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理念延续、政策措施延续、帮扶力度延续。

  建强“标准规范、组织有力”的农村堡垒。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建强“战斗堡垒”。图们市启动基层组织质量提升年,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七个基本”建设实现基层党建质量标准提升的指导意见》1+N 系列文件,全面开展党支部“七个基本”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农村党支部创建达标率 100%。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落实市级领导挂点联系、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包村(社区)、市直部门结对帮扶、第一书记驻村指导、乡镇(街道)党(工)委具体实施、组织部门督查考核的“六位一体”合力整顿模式,建立“三单两表一图”工作法,建立台账、挂图作战、销号推进,所有包保力量不摘帽、不退出。2019 年确定***个整顿对象完成核验退出。推进农村党建示范点建设,实施“亮”起来工程,在村口、沿线和村部设置标识牌、党建墙、户外夜景党徽标志物等,打造“红色堡垒”。昔日的富岩村“三会一课”不规范、开会党员来不齐、村“两委”班子思想较为涣散、没有发展思路,村内事务不公开、矛盾纠纷多,第一书记杨智和村书记衣国华主动担起改变富岩村的重担,他们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健全和恢复党的各项制度和组织生活,并创建“先锋富岩”工程,开展“一炮四响”村级党建考评制度和“月月红”党日活动,村书记衣国华坚持用制度办事,对开会迟到、不作为的党员,随时召开党员大会,要求党员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向党支部或群众致歉,同时做出相应保证;党支部则根据本人表现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并记录在

 案。如此做法,切实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

  夯实“矩阵联动、聚合有效”的基层基础。乡村振兴是一场影响农村深刻变革的持久战,基础保障必须坚强有力。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图们市深化“支部联建”活动,结合脱贫攻坚、区域资源,开展城乡、村企、村村、军警地等“支部联建”活动,全市 100 余个支部结成对子。扎实推进“中心村”党委建设,将区域内村、企业、协会党支部进行整合成立“中心村”党委,逐步构建起“中心村”党委领导下的区域协同推进、合作共享的党建引领发展新格局。同时,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中心村”党委书记,将村、企业、合作社的党组织负责人全部纳为党委委员,实现了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党组织全覆盖,确保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目前,建立岭南“中心村”党委、月兴“中心村”党委等4 个“中心村”党委,辐射带动杰满村、榆基村等***个村协同推进、合作共赢,构建“党建引领抱团发展”新格局。制定《关于专项清理规范村(社区)组织场所设置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亮、净、美、规、暖”五项专项行动方案》,全面规范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近两年,筹措资金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个,村级组织阵地面积全部达到 200 平方米以上,配套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服务党员群众能力明显提升。

  坚持以人才队伍为关键,着力建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的一篇大文章,其关键就在于汇聚一批优秀人才,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图们市坚持以提升人才推动力为关键,通过建强“三支力量”,着力建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探索村干部职业化,打造一支扎根本土的工作队。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灵魂和骨干,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

 用能否有效发挥将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为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图们市创新“三个路径”,从引能人、组织派、社会招三种方式探索村干部职业化之路。制定出台《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五类能人”到村任职》等 3 个文件,实施“五类能人”到村任职,招聘“村务岗”、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村任职等,全方位开启农村人才振兴新模式,持续为农村党组织注入源头活水。目前“五类能人”选聘村书记 6 名,招聘“村官”“村务岗”***名,为全市 50%的村注入新鲜血液。复转退伍军人王利是 2019 年 6 月图们市首批招聘“村官”到村任职的一员,因为一直在部队,他身上具有了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安山村是全市软弱涣散整顿的重点攻坚村,面对这块硬骨头,王利没有退缩,在安山村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化解上访人员矛盾点、做好贫困户入户走访等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实施党员“亮星提质”工程,保证农村党员走在前、作表率。农村基层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式作用,图们市创新开展“党员中心户”“党员家庭户”“一村多户”评选,党员中心户按照“集中连片、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每个行政村择优筛选 1户党性强、作风好、威信高的党员之家设立党员“中心户”,延伸村党组织工作触角,辐射覆盖周边***户到***户村民,定期开展党课、政策宣讲、知识普及、领办代办、纠纷调解等活动。党员家庭户将党员个人评星与家庭挂钩,引导广大农村党员争“星”亮“星”,推动广大党员学有方向、做有标杆。目前,全市范围内已选出***户党员中心户,党员家庭户***户。为提升党员队伍能力,利用“党建 e 脱贫”市镇村三级视讯服务平台,每月开展“扶贫业务大练兵”,邀请专家教授、行业部门一把手等开展专题授课,让农村党员足不出村受教育。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实

 行“4+6”模式,将发展党员分配名额倾向边境村、贫困村等“六个倾向”,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2019 年,***个贫困村发展党员***名。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实行“4+3”联系法,真正使流动党员流而不失。

  树立“三重一线”导向,激励一线干部担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是第一要素,必须有一支忠诚可靠、担当负责的干部队伍作为保障。脱贫摘帽后,为激励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图们市将“凡提必扶”向“凡提必重”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关于加大在“重大建设、重点工作、重要领域”中考察识别和提拔使用干部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基层一线摔打锤炼、考察识别、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大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突发性公共事件、“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建设、重点工作、重要领域及镇街基层一线提拔使用干部力度,让全市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共选派***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先后选派***名驻村干部进村帮扶,选派***名优秀干部到市脱贫办、督巡办脱产挂职。“凡提必扶”以来,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其中提拔重用一线驻村干部***人(第一书记 6 人,党建指导员***人)。“过去,市里下派来的干部,都是挂名的多、干事的少,有的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不知道,现在来我们村的干部每天比我们起得都早,看着他们和村书记忙前忙后的,经常顾不上吃饭,让我们这些本村的干部都觉得不跟着一块干点啥,都对不起自己良心。”杰满村村干部说。

  坚持以治理有效为理念,用心走好富民强村的实践路

  图们市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用心为民促增收、谋发展、办实事,在党建引领富民强村上做出一系列先行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富民强村的图们经验。

  “党建+产业”让农村富起来。“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产业振兴是乡

 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图们市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抓好“石岘镇食用菌、凉水镇中草...

篇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编(6 篇 )

 目录

  1、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2 2、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 3、坚定必胜信心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县委书记)

 ................................................................................. 13 4、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 19 5、全力抓好“五个统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县委书记)

 ............................................................................. 22 6、主动作为为脱贫攻坚贡献金融力量(银行董事长)

 .................................................................................................................. 27

  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是打赢打好打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更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然而,社会力量难统筹、对接对象难瞄准、资源配置难精确成为困扰和制约社会力量进一步深入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短板和弱项。

 第一,社会力量难统筹。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我国诸多新型经营组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和社会各界各类资源不断参与到助力脱贫攻坚战,成为我国社会扶贫的重要支撑。这些力量散而广,细而碎,分布于千家万户,林林总总,难以统筹、难以集中、难以凝聚。仅就目前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已有的运行模式也难以实现全面宣传、全面覆盖、全面参与。要统筹、组织、吸引全社会力量及时、广泛地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难

  以实现。

 第二,对接对象难瞄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对接的群体主要有三类:一是因病因灾因意外造成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这部分群体的需求,难以统计;二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脱贫群体的需求,不易掌握;三是其他低收入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求助信息,难以发布。

 第三,资源配置难精准。目前,部分公益社会组织和捐赠主体会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舆论影响,紧跟社会焦点、舆论热点设计实施一些扶贫项目和提供扶贫资金,这会导致资金和项目的供给难以瞄准困难群体的需求。

 综上所述,建议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为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伟力,具体举措有三:

 设立“扶贫振兴日”。“十四五”期间,将每年的 10 月 17日“扶贫日”设立为“扶贫振兴日”,从制度上为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提供保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完善防贫监测帮扶平台。针对需要帮扶的因病因灾因意外造成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特别群体、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脱贫群体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三类重点群体,建立健全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依

  托的防贫监测帮扶平台,对重点群体实现实时监测,做到防贫监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的帮扶机制。我们 xx 就进行了有益探索。以 xx 市防贫监测帮扶平台为例,通过乡村干部日常走访、各级各类监督以及各行业部门信息数据比对,反映出 xxxx 多户 x.x 万多监测对象个性化防返贫致贫消除风险需求,并通过政府政策工具、市场工具和社会工具分类施策,点对点实现风险消除。

 成立社会扶贫联盟。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平台,由各地政府扶贫主管部门牵头整合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现有爱心力量和有资质的社会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科技专家等社会力量,成立社会扶贫联盟。由社会扶贫联盟动员、凝聚、协调、对接线上线下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聚焦精准对接三类困难群体需求,对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求。联盟成员在联盟的指导下,动员大家安装中国社会扶贫网手机 APP,注册为“社会爱心人士”。社会联盟实时发布困难群体需求在线上;联盟成员则可捐款捐物,也可提供志愿服务信息;还可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捐赠药品、食品、家电等生活用品;或者免费开展送技术、送岗位、送信息等,均能极大地帮扶目标困难群体实现需求对接。以 xx 为例,脱贫攻坚战以来,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依托,在全国独创开通中国社会扶贫网 xx 频道,广泛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战,营造了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新风尚,确保了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

  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据不完全了解,仅 xx 省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爱心人士注册就达到 xxxx 万多人,贫困户 xxx 多万户,已发布贫困需求 xxx 万多条,对接成功需求 xxx 万多条,极大地吸引了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有效地满足了困难群体贫困需求。在此基础上,若广泛动员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中国社会扶贫网,线上线下齐动员、齐参与,必将进一步提高对接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凝心聚力。

  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全力保障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xx 年 x 月 xx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新时代农业保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年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进农业保险加快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政策落地,农业保险迈出坚实步伐 加强市场管理,优化保险机构布局。银保监会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经营条件的通知》,深化农业保险领域“放管服”改革,细化农业保险经营条件要求,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健全以服务能力为导向的准入退出和动态考评机制。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筹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预计 2020 年可为农业保险提供有力的再保险支持。

 完善监管政策,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印发《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农业保险产品实施分类监管、属地监管,稳住中央大宗,放活地方特色,推动农业保险产品监管走向分级监管、科学监管。此外,开展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研究,启动农业保险纯风险损失率测算工作,为保险机构产品开发、费率调整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提升服务标准,落实便民惠民举措。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主要农作物、主要牲畜、重要“菜篮子”品种等行业示范条款。按照“五公开”“两到户”要求,研究完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业务管理制度。同时,分险类制定农业保险业务规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细化工作要求,健全服务标准体系。继续推进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电子化试点,开展电子化业务行业标准建设,支持农业保险领域新技术运用,推动行业依托科技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提标扩面增品,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目前,银保监会已协同有关部门在 xxx 个产粮大县开展三大主粮作物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在 xx 个产粮大县推进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积极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将育肥猪和能繁母猪保额分别提升到 xxx 元和 xxxx 元,较好地覆盖生猪养殖成本。同时,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以奖代补”政策试点在第一批 xx 个省份落地,xx、xx、xx 等地方特色产品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

  持续强化 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银保监会连续 x 年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检查,加大对承保端数据不实、日常经营管控不力、理赔端数据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完善监管数据指标体系,强化农业保险非现场监管。开展农业保险反欺诈专项行动,对重复投保、虚假理赔等 x 类涉嫌欺诈行为重点核查,配合公安部门严肃查处骗取赔款等不法行为。指导加快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实现全口径业务数据 T+1 上传,在整合管理涉农数据、构建线上化基础平台、开展业务风险监测、支持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业保险稳中有进,高质量发 展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保险平稳发展。20xx 年,我国农业保险聚集保费资金 xxx.xx 亿元,市场规模稳居亚洲第一。今年 x-x 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xx.xx%。全国有 xx 家保险公司 xxx个省级分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有近 xx 万个基层服务网点、xx 万基层工作人员分布在广大农村土地上,为亿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保险服务。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不少保险公司引入卫星定位、遥感、无人机巡航等新科技,提升了服务效率,增强了农户的获得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地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科技手段,优化或取消现场工作环节,持续满足承保需求,及时足额优先支付赔款,助力疫情防控,促进春耕复耕。

  保障作用有效发挥。目前,全国农业保险承保的农作物品种超过 xxx 类,在农林牧渔各个农业生产领域均有产品服务覆盖。20xx 年,农业保险为 x.xx 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向 xxxx.xx 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 xxx.x 亿元,承保和理赔户次均居全球第一。今年 x-x 月,已向 xxx.xx 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 xxx.xx 亿元。农业保险在帮助受灾地区恢复重建、保障农民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注重运用农业保险工具,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 2020 年一季度,指导保险业累计开发报备扶贫专属农险产品 xxx 个,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险保障水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指导保险业优化农业保险服务,对贫困地区农业保险灾后赔付做到从快从简、足赔快赔,对已确定的灾害损失可采取预付赔款的方式,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据统计,xxxx-xxxx 年,农业保险累计为 xxxx 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稳定脱贫户提供风险保障 xxxx 亿元,累计为 xxxx 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 xxx.xx 亿元,有力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风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将增强农民获得感作为高质量发展优先目标,持续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指导意见》各项措施落地实施,切实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抓实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助力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更加注重将农业保险发展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保险需求,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保险保障力度,落实好扶贫保险产品降费、外出务工农民工异地理赔绿色通道、对受灾贫困农户预付赔款等便民惠民政策。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积极探索脱贫摘帽后扶贫保险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防返贫的保障机制。强化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大宗农产品保险保障,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支持生猪稳产保供,推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推进农业保险与银行信贷联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评定农村借款人信用等级时,充分考虑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保障因素,根据借款人投保情况适度调整信用等级,

  协助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优化高质量发展结构。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全国产粮大县农业大灾保险全覆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在总结评估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农业保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协同中央财政加大农险保费“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开展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和涉农保险,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开发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需求的农险产品,推动农险服务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探索依托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创新养殖保险业务模式,提高保险机构开展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森林和草原保险监管制度,推动渔业互助保险规范运行,指...

篇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汇总 5 篇

  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一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

 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二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既是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干部,也是新村一组的包组干部,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次统计、每一次入户,争取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下面我想从三个角色来谈谈脱贫攻坚中我个人的感受。

  一、普通的基层干部的角色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参加工作 3 年多将近 4 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主要从事民政、残联、科技、食药品四个部门的工作,也是为民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杂的本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甚感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低保每月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低保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每月比对,每一项数据都要求精准再精准,及时再及时。在这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学习到了一项项新技能,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炼了为人处世的心性。

  二、帮扶干部的角色

  我的挂钩户是小水井新村三组****年建档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 4 人,父母均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儿子年幼。刚挂钩该户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房屋级别为C 级危房,明雄兵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务工,薪水微薄,再加上爱玩的本性,日

 子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仅靠父母采点茶叶、种点包谷、喂几头猪维持,生活一贫如洗。

  自挂钩以来,多次入户,从一开始调查了解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庭财产状况等详细信息,到后来动员该户改造房屋,带工程队伍实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规划,再到后来动员在外务工的明雄兵回家创业,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从普通的干群关系变成了亲戚朋友,也让“不太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更让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观。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组干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组是小水井村委会新村一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是****年从赛岗村委会、木城坡村委会因地质灾害搬迁重组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现有常住人口***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人,****年脱贫 5 户***人,****年脱贫 5 户***人,****年脱贫 7 户***人,****年脱贫 1 户 4 人,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包组工作是三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之前小水井村委会挂钩单位不具备履职条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调查、做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档案反反复复修来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怀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对村情更为熟悉,对每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财产状况掌握的更为详细,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后期的工作开展更为得心应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群众是纯朴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有待转变,感恩意识极差,牢牢抓住某一项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对享受的诸多政策却只字未提。我认为对这一部分群众应该对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得来。

 以上是我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体会,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皆是从点点滴滴工作中总结得出。脱贫攻坚之战告一段落,但未来还有更多的攻坚战需要我们参与,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告诉自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三

  自到中山快两年时间,干了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其中有过抱怨,有过退缩,有过喜悦,但最终,坚持了下来,迎来了阶段性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回顾工作,有四点体会。

  一、学会学习。学习是提高工作成效最重要的途径。在工作中,多方面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学习工作经验,这个工作经验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学习处理事务的经验。脱贫攻坚工作是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的融合,学习一种事务的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多种工作经验,这就要向相关业务部门的同志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许多大学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比如在测算收入时,不懂一亩甘蔗产量多少,每吨甘蔗交售多少钱,成本支出多少钱等,测算收入可能就不准;宣传政策时,怎么宣传不会引起群众的情绪等,这里面都有大学问,要虚心向村干部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做好农村工作。其次,学习政策。脱贫攻坚政策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调整,这就需要吃深悟透文件精神,把握好政策的正确方向,才不会走偏,出现工作失误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

  二、学会沟通。沟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好的沟通能让工作更有效率。首先,在与村干部的沟通上,要以虚心请教的态度,不耻下问,因为村干部有些工作年限长,工作经验丰富,有些在村寨威信高,要做好工作,就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了解村干部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讲求沟通的方式方法,虚心向他们

 请教,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其次,在与群众的沟通上,要意识到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沟通时,要把政策讲得浅显易懂,要讲大白话,要诚恳,嘴里不要跑火车。

  三、学会实干。首先,本职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两者要兼顾。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中心工作,本职工作是重要工作,不能以本职工作工作或脱贫攻坚工作为借口,不干本职工作或脱贫攻坚工作,而要干好两项工作,合理的规划时间是最好的办法,找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脱贫攻坚工作关键在实,多腾出两天时间,多串寨子,多进农户家,多和农户话家常,多掌握情况,尽最大的努力熟悉对村情、组情、户情。

  四、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从领导、驻村工作队、包组干部、村干部、群众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抱怨之前,先冷静下来,要知道领导、驻村工作队、包组干部、村干部、群众这样做是为什么,懂得思考以后,就会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多一份相互协作的基础。

  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四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小康路上,每个民族每位群众都不能掉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党上下、各级各阶层紧扣工作、明确目标,切实增强责任感,发挥组织优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履职尽责。

  脱贫攻坚战首次入选十九大新表述,攻坚工作已全面步入决胜期,明确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

 部署有一定差距。大量项目、资金和政策投入基层,扶贫领域贪污受贿现象仍然存在,四风问题仍有反弹迹象。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担负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四项职能,要想履职尽责决胜脱贫、防微杜渐保护干群、保驾护航建成小康目标,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要巩固初心,牢记使命。纪检干部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扶贫使命,体现监督执纪的政治性;坚持实事求是,以党规党纪为准绳,铭记监督执纪宗旨,把握政策、宽严相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健全制度,坚持双重领导,关注“四风”,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牢记监督使命,摒弃信任代替,真正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锻炼出铁一般执纪干部。

  二是要强化教育,筑牢防线。纪检机关要结合实际,明确成员责任,组织纪检干部定期学习,形成领导“吹学”模式,“点对点、面对面、时不时”提醒干部监督执纪问责法规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无形中提升干部素质;结合学教活动,制定学习计划,把“两准则三条例”、《监察法》等党纪法规纳入执纪干部必学内容,唤起全体党员干部对法纪的高度敬畏,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组织镇、村干部学习扶贫领域典型案例通报,坚持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充分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确保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取得实效;全体上下干部开展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革新,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三是要严肃执纪,严格问责。纪检干部一定要敢碰钉子、敢啃骨头,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韧劲,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充分运用党纪法规,合理处置一般性问题线索,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有效防止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发酵升温,遏制酿造不良后果;建立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台账,列出廉政风险点,对照问题清单

 逐一实地察看,调查核实,立查立改立问责,全面做好受理信访举报登记,严格程序及时处置问题线索,对扶贫责任落实不力、突出问题整治不力等重点问题的实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有关党组织和负责人的责任,以儆效尤,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四是要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党委要明确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深入一线开展党政法规知识宣传,加大干部走访调研排查力度,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动员,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落实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大扶贫领域惠民资金、重大项目和资金投入等重要事项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接受阳光洗礼,杜绝“福利”变“腐利”;纪检组织要畅通监督渠道,利用好现代媒介,加大曝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工作力度,强化压力传导,促进责任落实,注重曝光违纪细节,讲好警示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在各领域真正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越红线不窥底线”新局面。

  五是强化保障,充实组织。鉴于乡镇纪委书记一般分管联系工作众多,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监督执纪层面较广。纪检组织坚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并且具备一定的纪检监察专业知识和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纪检工作;壮大纪检干部队伍,配齐配强基层领域执纪能手,彻底改变“外行监督内行”尴尬局面,便于高效率开展监督执纪工作;加大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和交流力度,定期组织举办综合基层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乡镇纪检干部的履职能力。

  小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每位老乡,更离不开我们每位纪检干部不辞劳作。

  纵观我国五个阶段扶贫历程,习总书记六次脱贫攻坚座谈,党中央、国务院心系每个民族每位群众,人民群众生活显著变化,阶段目标步步逼近,社会矛盾转变

 从低级走向高级,种种情况呈现良好事态,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和鼓舞。

  同志们,脱贫攻坚号角已响,小康社会势在必行。各级纪检组织更要坚定信心、敢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让我们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查难,为挺近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五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

篇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关于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精选八篇 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范例模板【一】

  xx 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

 带头,政令畅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能获得开启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范例模板【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 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8 年 2 月 4 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工业,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太多。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整体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中央站位全局,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认为我党作为工农联合政党,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党始终代表的是广大劳动阶级,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正是“初心之所在、使命之担当”。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两会期间(3 月 8 日),参加 x 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其中,我认为:组织振兴,即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是重要前提;人才振兴,就是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这是关键所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缺一不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重点谈谈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即:紧紧围绕发

  第 1 页&共 2 页 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近期,按照 x 市要求,我们和农业部门统筹谋划了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战略项目,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将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对我而言,在今后工作中:一是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准确掌握乡村振兴内涵,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真正脱贫;三是尽心尽力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搞好服务,尽快办理审批手续,为项目早日落地见成效作出应有贡献。

 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范例模板【三】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范例模板【四】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

 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

 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范例模板【五】

  我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农民的内生动力。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致富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薄弱环节,也是最大的难点。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扑下身子,摸清底数,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工作组、村干部、驻村队员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农户的家庭中去,与贫困群众贴得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每户的情况要心里有数。

  二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对贫困户进行就业再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助力脱贫攻坚。培训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等培训要求的原则,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

 量体裁衣,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市场的需求和贫困家庭的培训意愿,因地制宜,重点让贫困户、脱贫户掌握能致富的技能。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

  三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农民财产性增收的重要板块,更是提示农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通过对村庄的宅基地用地规模、布局、标准和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利用有效资金进行宅基地的置换、整理与修复,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体、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结合。也可以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开发古村落、民俗村、休闲农庄、殖等打造新的产业链,发展共享房屋、共享庭院、共享村庄、共事田园等多种共事经济形式,打造振兴新农村。将村庄重整与生态宜居目标结合起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突出基层组织升级,夯实引领体系。要强化村党组织建设,深入落实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从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改善阵地、优化队伍入手,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创新实施乡村人才工程,真情回引优秀农民工、实用技术人才,大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探索在村民小组成立理事会、监事会,使村民自治组织真正成为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的主要力量;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

 发展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理人等举措,大力培育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全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五是振兴乡村需要传承农耕文明兴盛农村文化,我国传承传统种植业发展快,种植业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増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精气神,増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锛魂,要形成文明多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换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范例模板【六】

  我很荣幸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

推荐访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 脱贫 攻坚 阶段性

本文标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senjie2201.com/zhuantifanwen/tuopingongjian/37777.html

版权声明:
1.世霆文库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训阶段性总结与体会6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世霆文库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7-2024 世霆文库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沪ICP备17000782号-1